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实习是对外汉语教师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由于教师经验不足、学生无法快速融入新的教学环境等问题,实习往往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本论文旨在通过个人亲身参与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以《发展汉语·中级听力Ⅰ》为例,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观察以及教案實施的反思,探究实习教师听力课的教学模式,以期对汉语教师的实习教学工作和留学生在短期内掌握更多的汉语知识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实习教师;教学模式;中级听力;对外汉语
1前言
“听”的技能是汉语教学中听力教学的侧重点,在学习者学习汉语的过程中至关重要。听力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重要的技能教学,也是教师难以教授的一门课程。从教学实践中的现状来看,大部分实习教师的听力教学模式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教师依赖于生硬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例如:听录音对答案,教学模式单一乏味,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降低听力课的效率。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学目标仅仅是完成教学任务,违背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初衷。在此背景下,笔者从《发展汉语·中级听力Ⅰ》这本教材出发,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对中级课堂教学进行细致分析,找出实习教师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2目前教学现状的不足
2.1教师自身能力和教学经验方面的不足
虽然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进行过微课教学的训练,但是在实际操练的过程中,实习教师产生的漏洞颇多。这主要归结于教师自身能力的不足和教学经验的欠缺。
第一,课前准备不足、预设不充分。课前教师未能充分利用已有资源摸清实习对象的汉语水平,为后期教学的展开带来了一定的麻烦。这导致在初次设计课程时,课程难度过高或过低,不利于教学的进一步展开。在组织课堂时,教师不能利用简洁明了的指令促进教学活动的正常展开,讲课的语速不够恰当。在师生互动环节,教师们经常遇到学生不开口说话的情况。实习教师缺乏一定的调控能力,通常会导致课堂停顿。而且由于网络原因,教学效果往往会大打折扣。由于线上学习学生们在家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出勤情况也会对教师造成一定的心理打击,有些教师可能不能及时调整自我心态,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
第二,教师不熟悉教材、教学模式单一。讲解听力练习时,由于没有提前听录音材料,思考正误答案的原因,实习教师往往不能及时判断并解释听力练习答案的正误从而耽误课堂时间。有时教师的词语讲解不全面,如:某老师在讲解“操心”时,没有强调“操心”常用于长辈对晚辈,学生们会输出一些错误句子“我替我同学操心”等。课后的作业布置也出现了作业形式单一的情况,作业仅仅局限于造句、抄写词语、写作文等等,学生们积极性不高,而且完成情况不佳,许多学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
2.2教材编写存在的不足
《发展汉语·中级听力Ⅰ》是《发展汉语》系列教材中的一本,教材的每一课都分为畅所欲言、学习词语、练习三个板块。“畅所欲言”是本次教材中设计得较为出彩的地方,教师可以根据课文话题,设置有趣的讨论题目,提高同学们的活跃度,课堂气氛也在讨论中得到升温。如《最好的年龄》中提问“你觉得多大是最好的年龄”,“你希望自己现在多少岁?为什么?”灵活性、多变性、特色性、趣味性这四个特点融合使得畅所欲言成为本书中较有特色性的开场白。
学习词语是第二大板块,除了汉字,附有拼音、词性、英语解释、音频。这些辅助性信息都能使学生独立自学习生词。考虑到教学对象是哈萨克斯坦的学生,实习教师可以增添俄语,帮助学生理解。《发展汉语·中级听力Ⅰ》课后练习从总体上分为“找共同语言要素、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根据课文内容选择、选词填空、连线、简单回答问题、句子排序、用所给词回答问题”八类题型。通过各种各样的练习题,让学生充分掌握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但是在使用《发展汉语·中级听力Ⅰ》的教学过程中,也发现教材编写存在一定的不足。针对刚刚接触实习的新手教师,《发展汉语·中级听力Ⅰ》的编排其实有助于教学,但是不利于教学的创新和开展。久而久之,教师会陷入固定的教学思维之中,如:
第一,听力材料选用不够贴切实际生活。前三课《画家和他的孙女》、《最好的年龄》、《交换人生》都是较偏于哲学道理的文章。本次教学对象都是高中生,天性比较活泼,生活交际的话题比哲学散文更有吸引力。其次是不利于教师展开话题讨论,在课堂实践中,很容易出现学生因为不会用汉语表达自己思想内容而畏惧回答的情况。
第二,教材涉及的文化内容不多。以前三课为例,都是选用外国作家的文章内容作为听力材料。“畅所欲言”环节虽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内容确实不够丰富。在《画家和他的孙女》中,可以导入中国的历史名人,各大名家;《最好的年龄》可以导入孔子对于年龄的看法,与前一课教育家孔子相承接。
第三,练习题不贴切学生实际。如第一课《画家和他的孙女》最后一道练习题:请根据课文内容给图片涂色,这一题不够实际,作为汉语水平中级的学生,这种类型的题目没有太多吸引力,没有操练价值。可以将此题改成“画一幅画,向同学介绍你的画”“听”“说”结合,让学生有更多的口语练习机会。第二课《最好的年龄》第五题,问学生“你认为说话的小男孩可能多大?”此类问题,虽然能够发散学生思维,但是平时学生接触的训练是根据文章的关键词句找出单一答案,此题答案的不统一性导致了听力练习的混乱性。
2.3学生主体因素的影响
学生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状态不佳、汉语学习积极性不高。由于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存在时差问题,学生刚刚起床就需要上课,上课状态难免不佳,甚至有的学生不打开摄像头在床上上课,这样必然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在教学前期,许多学生没有及时进入课程,甚至不上课,需要哈方老师打电话才能找到学生。因此,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提前通知学生,检查自己的网络和语音、听力播放情况;提高自己课程的趣味性,以此保证学生的出勤。 3基于实习和反思的教学模式设计
3.1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合理运用教材
实习教师在教学前需要确定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材、教学方法。实习老师在课前可根据学校特色和老师答疑,主动了解对方上课方式与特点,吸取精华的同时,并加以改进。哈方老师上课时主要采用了语法翻译法,比较死板,学生们上课积极性并不高。针对此,实习老师改变课程教授方式,多加一些中国特色内容,首先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尤其是在第一节课时需要摸清学生基础,教师要注重自我介绍,确定自我教学风格。在第一次课后问几个问题:是否习惯教学方式;语速是否合适等等。
确定教材后教师需要解读教材,通常研究一本教材可以仔细阅读教材前言,了解教材编写目的和特点。充分利用网络资料,阅读参考教案,根据自我想法和教学对象的特点丰富教材内容,根据教案确定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设定要求教师首先对教学法有着清晰的了解,教学前先学习了解与中级听力教学紧密相关的教学法。如在听力课中常用的任务性教学法。它是在沟通语言教学法和自然教学法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进步。听力是语言学习的首要任务,学习者在进行交际沟通时,要先听,才能对所听内容进行反馈,另外,大量的进行听力的练习,并带有一定的目的性,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
3.2确定教学流程和教学环节
一个完整的教学流程主要分为:教案书写、PPT制作、课堂练习、课后检验、作业检查、课后总结六个过程。教案为教师上课进行提示,也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整体把握。写教案的同时,教师也能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设想。教案主要包括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步骤(课程导入、复习、生词讲解、语法点讲解、课文讲解、课后练习)、布置作业、课后总结这几个过程,可以根据课程具体实施适当增加或删减。教师在课程导入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插入丰富的中国文化内容,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也要注意复习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时间跨度较大,教师们会忘记复习环节,学生们也不记得上节课所学内容。教师需要在课前利用五分钟温故知新,及时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3.3灵活使用教师语言,把握课程时间
本次实习的要求是为哈萨克斯坦的学生提供一个纯汉语的学习环境,实习教师在课堂中都需要全程使用汉语。那么直接使用汉语就对教师的语言提出严格的要求——语言的简明、语速的适中和语言的可理解性。老师要避免口头禅的使用,讲好标准的普通话。在实习过程中,有些老师的语言明显可以听出方言特色,如前后鼻音不分,因此教师在平时要保证语音的标准。讲课语速也需要适中,不能时快时慢。教师在发送指令、解释意思时一定要学会用简明的语言,语言的重复反而会使学生产生疑惑、思维混乱,不利于理解教师的语言。
由于本次线上教学的特殊性,学生们没有纸质教材,大多数学生不会进行课前预习,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和练习题,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核心内容。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预设好时间,在留给学生思考时间的同时也需要保证完成教学任务。如在朗读课文环节,较长篇幅的文章可以分段朗读、角色朗读。
4结语
實习作为对外汉语事业的启程和开端,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在平时学习中,教师们都进行过微格教学、设计教案等方面的训练。但是如果不真实地接触教学环境、不参加教学实践,书本上的文字只能是文字,永远不能转变成自我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在实践的过程中完善自我听力教学设计,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把握教学流程和教学环节,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此外,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对自己的课程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分析自我教学行为,总结不足并加以改进。希望本文可以为对外汉语实习教习提供一些建议,帮助教师更快地迈入对外汉语教学事业。
参考文献
[1]周璇.《发展汉语中级听力Ⅰ》“找共同语言要素题”题型探究及教学策略与建议[D].河北师范大学,2019.
[2]边昱竹.基于任务教学法的中级汉语听力教学设计[D].河北师范大学,2016.
[3]张海娇.《发展汉语·中级听力Ⅰ》的课堂教学[D].华中科技大学,2018.
[4]王治理,吴浩楠.中级汉语听力在线教学设计研究[J].海外华文教育,2020(01):39-46.
作者简介
李嘉奇(1999.08—),女,汉族,湖北襄阳人,本科在读,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关键词:实习教师;教学模式;中级听力;对外汉语
1前言
“听”的技能是汉语教学中听力教学的侧重点,在学习者学习汉语的过程中至关重要。听力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重要的技能教学,也是教师难以教授的一门课程。从教学实践中的现状来看,大部分实习教师的听力教学模式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教师依赖于生硬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例如:听录音对答案,教学模式单一乏味,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降低听力课的效率。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学目标仅仅是完成教学任务,违背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初衷。在此背景下,笔者从《发展汉语·中级听力Ⅰ》这本教材出发,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对中级课堂教学进行细致分析,找出实习教师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2目前教学现状的不足
2.1教师自身能力和教学经验方面的不足
虽然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进行过微课教学的训练,但是在实际操练的过程中,实习教师产生的漏洞颇多。这主要归结于教师自身能力的不足和教学经验的欠缺。
第一,课前准备不足、预设不充分。课前教师未能充分利用已有资源摸清实习对象的汉语水平,为后期教学的展开带来了一定的麻烦。这导致在初次设计课程时,课程难度过高或过低,不利于教学的进一步展开。在组织课堂时,教师不能利用简洁明了的指令促进教学活动的正常展开,讲课的语速不够恰当。在师生互动环节,教师们经常遇到学生不开口说话的情况。实习教师缺乏一定的调控能力,通常会导致课堂停顿。而且由于网络原因,教学效果往往会大打折扣。由于线上学习学生们在家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出勤情况也会对教师造成一定的心理打击,有些教师可能不能及时调整自我心态,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
第二,教师不熟悉教材、教学模式单一。讲解听力练习时,由于没有提前听录音材料,思考正误答案的原因,实习教师往往不能及时判断并解释听力练习答案的正误从而耽误课堂时间。有时教师的词语讲解不全面,如:某老师在讲解“操心”时,没有强调“操心”常用于长辈对晚辈,学生们会输出一些错误句子“我替我同学操心”等。课后的作业布置也出现了作业形式单一的情况,作业仅仅局限于造句、抄写词语、写作文等等,学生们积极性不高,而且完成情况不佳,许多学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
2.2教材编写存在的不足
《发展汉语·中级听力Ⅰ》是《发展汉语》系列教材中的一本,教材的每一课都分为畅所欲言、学习词语、练习三个板块。“畅所欲言”是本次教材中设计得较为出彩的地方,教师可以根据课文话题,设置有趣的讨论题目,提高同学们的活跃度,课堂气氛也在讨论中得到升温。如《最好的年龄》中提问“你觉得多大是最好的年龄”,“你希望自己现在多少岁?为什么?”灵活性、多变性、特色性、趣味性这四个特点融合使得畅所欲言成为本书中较有特色性的开场白。
学习词语是第二大板块,除了汉字,附有拼音、词性、英语解释、音频。这些辅助性信息都能使学生独立自学习生词。考虑到教学对象是哈萨克斯坦的学生,实习教师可以增添俄语,帮助学生理解。《发展汉语·中级听力Ⅰ》课后练习从总体上分为“找共同语言要素、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根据课文内容选择、选词填空、连线、简单回答问题、句子排序、用所给词回答问题”八类题型。通过各种各样的练习题,让学生充分掌握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但是在使用《发展汉语·中级听力Ⅰ》的教学过程中,也发现教材编写存在一定的不足。针对刚刚接触实习的新手教师,《发展汉语·中级听力Ⅰ》的编排其实有助于教学,但是不利于教学的创新和开展。久而久之,教师会陷入固定的教学思维之中,如:
第一,听力材料选用不够贴切实际生活。前三课《画家和他的孙女》、《最好的年龄》、《交换人生》都是较偏于哲学道理的文章。本次教学对象都是高中生,天性比较活泼,生活交际的话题比哲学散文更有吸引力。其次是不利于教师展开话题讨论,在课堂实践中,很容易出现学生因为不会用汉语表达自己思想内容而畏惧回答的情况。
第二,教材涉及的文化内容不多。以前三课为例,都是选用外国作家的文章内容作为听力材料。“畅所欲言”环节虽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内容确实不够丰富。在《画家和他的孙女》中,可以导入中国的历史名人,各大名家;《最好的年龄》可以导入孔子对于年龄的看法,与前一课教育家孔子相承接。
第三,练习题不贴切学生实际。如第一课《画家和他的孙女》最后一道练习题:请根据课文内容给图片涂色,这一题不够实际,作为汉语水平中级的学生,这种类型的题目没有太多吸引力,没有操练价值。可以将此题改成“画一幅画,向同学介绍你的画”“听”“说”结合,让学生有更多的口语练习机会。第二课《最好的年龄》第五题,问学生“你认为说话的小男孩可能多大?”此类问题,虽然能够发散学生思维,但是平时学生接触的训练是根据文章的关键词句找出单一答案,此题答案的不统一性导致了听力练习的混乱性。
2.3学生主体因素的影响
学生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状态不佳、汉语学习积极性不高。由于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存在时差问题,学生刚刚起床就需要上课,上课状态难免不佳,甚至有的学生不打开摄像头在床上上课,这样必然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在教学前期,许多学生没有及时进入课程,甚至不上课,需要哈方老师打电话才能找到学生。因此,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提前通知学生,检查自己的网络和语音、听力播放情况;提高自己课程的趣味性,以此保证学生的出勤。 3基于实习和反思的教学模式设计
3.1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合理运用教材
实习教师在教学前需要确定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材、教学方法。实习老师在课前可根据学校特色和老师答疑,主动了解对方上课方式与特点,吸取精华的同时,并加以改进。哈方老师上课时主要采用了语法翻译法,比较死板,学生们上课积极性并不高。针对此,实习老师改变课程教授方式,多加一些中国特色内容,首先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尤其是在第一节课时需要摸清学生基础,教师要注重自我介绍,确定自我教学风格。在第一次课后问几个问题:是否习惯教学方式;语速是否合适等等。
确定教材后教师需要解读教材,通常研究一本教材可以仔细阅读教材前言,了解教材编写目的和特点。充分利用网络资料,阅读参考教案,根据自我想法和教学对象的特点丰富教材内容,根据教案确定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设定要求教师首先对教学法有着清晰的了解,教学前先学习了解与中级听力教学紧密相关的教学法。如在听力课中常用的任务性教学法。它是在沟通语言教学法和自然教学法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进步。听力是语言学习的首要任务,学习者在进行交际沟通时,要先听,才能对所听内容进行反馈,另外,大量的进行听力的练习,并带有一定的目的性,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
3.2确定教学流程和教学环节
一个完整的教学流程主要分为:教案书写、PPT制作、课堂练习、课后检验、作业检查、课后总结六个过程。教案为教师上课进行提示,也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整体把握。写教案的同时,教师也能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设想。教案主要包括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步骤(课程导入、复习、生词讲解、语法点讲解、课文讲解、课后练习)、布置作业、课后总结这几个过程,可以根据课程具体实施适当增加或删减。教师在课程导入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插入丰富的中国文化内容,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也要注意复习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时间跨度较大,教师们会忘记复习环节,学生们也不记得上节课所学内容。教师需要在课前利用五分钟温故知新,及时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3.3灵活使用教师语言,把握课程时间
本次实习的要求是为哈萨克斯坦的学生提供一个纯汉语的学习环境,实习教师在课堂中都需要全程使用汉语。那么直接使用汉语就对教师的语言提出严格的要求——语言的简明、语速的适中和语言的可理解性。老师要避免口头禅的使用,讲好标准的普通话。在实习过程中,有些老师的语言明显可以听出方言特色,如前后鼻音不分,因此教师在平时要保证语音的标准。讲课语速也需要适中,不能时快时慢。教师在发送指令、解释意思时一定要学会用简明的语言,语言的重复反而会使学生产生疑惑、思维混乱,不利于理解教师的语言。
由于本次线上教学的特殊性,学生们没有纸质教材,大多数学生不会进行课前预习,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和练习题,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核心内容。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预设好时间,在留给学生思考时间的同时也需要保证完成教学任务。如在朗读课文环节,较长篇幅的文章可以分段朗读、角色朗读。
4结语
實习作为对外汉语事业的启程和开端,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在平时学习中,教师们都进行过微格教学、设计教案等方面的训练。但是如果不真实地接触教学环境、不参加教学实践,书本上的文字只能是文字,永远不能转变成自我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在实践的过程中完善自我听力教学设计,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把握教学流程和教学环节,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此外,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对自己的课程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分析自我教学行为,总结不足并加以改进。希望本文可以为对外汉语实习教习提供一些建议,帮助教师更快地迈入对外汉语教学事业。
参考文献
[1]周璇.《发展汉语中级听力Ⅰ》“找共同语言要素题”题型探究及教学策略与建议[D].河北师范大学,2019.
[2]边昱竹.基于任务教学法的中级汉语听力教学设计[D].河北师范大学,2016.
[3]张海娇.《发展汉语·中级听力Ⅰ》的课堂教学[D].华中科技大学,2018.
[4]王治理,吴浩楠.中级汉语听力在线教学设计研究[J].海外华文教育,2020(01):39-46.
作者简介
李嘉奇(1999.08—),女,汉族,湖北襄阳人,本科在读,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