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上帝

来源 :新电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R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人一般在遇到惊喜或者需要祈祷时呼唤“OH,GOD”,只有遭遇极为糟糕而又可怕的事情时才会说“OH,JESUS”,倘若遇到暴力和危险,便既不唤GOD,也不唤JESUS,而是直呼FUCK。大约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上帝”、“耶稣”和“人”在他们心中的地位,“说要有光便有光”的上帝是全能的,代表着善意与温和,但他已经退休不干了,他呼风唤雨创造了这个世界之后,由他的儿子耶稣接管,耶稣既是救苦救难的救世主,又是所有问题的总代理人,这有点像上帝是个不太负责任的生产商,而耶稣只是搞售后服务和维修的,而每个人大约从某种程度上说都生活在“楚门的世界”这样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产品里。谁会甘于自己是另一个“楚门”?上帝警告他们说:“倘若你去寻找,你将会迷失”,可是总有人都会走向那扇门,去探寻关于上帝的设计和他本身。
  
  假如比耶稣更疯狂:[低俗小说]& [博击俱乐部]
  
  [低俗小说]里的朱尔斯是个黑社会杀手,他每次杀人之前都要背诵《圣经》里的一段耶稣的话,这段台词在电影里可以算作经典,因为它一前一后成为整部电影意义的点睛之笔。原话是这样的:“人应该能适应环境,在不公平下变得自私残暴的是恶魔,虽然他有着仁慈的好心肠,一个在黑暗山谷中的牧羊人,他虽诚恳,但他失去了他的兄弟,他也失去了他的孩子,我只能用我的愤怒来还击,对那些毒害和毁灭我兄弟的人!你将会知道,我就是神。”朱尔斯前一次说这段话是因为他要杀人,而后一次说这话是因为他要救人,当他决定从一个坏人变成一个好人时,他对这段话的理解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说我从来没想过它的意思,只是每次杀人时对被杀的人说,我所想的是,可能你是那残暴的恶魔,而我手中的枪就是那牧羊人,一直在此黑暗山谷中保护我,或可能人是仁慈的,我是牧羊人,自私残暴的就是这个世界,但那不是事实,事实是你是个弱者,而我是残暴的恶魔,我努力尝试去做个牧羊人。
  昆汀的少年时期一直住在黑人聚积的地方,他听黑人音乐,感受黑人饱受压抑而又努力争取公平的文化,那是一种总是在抵抗种族鄙视中形成的文化,因此电影以这个黑人的一段独白结束很具有反叛性,因为只有在不平等的情况下,耶稣才有价值,如果世界真的实现了“平等、自由、博爱”,那还要耶稣有何用,但如果实现不了,那就真的需要如同恶魔一般凶恶的牧羊人,这种“替天行道”、“以暴制暴”的想法在丹泽尔·华盛顿主演的电影[训练日]里也出现了,但耶稣的存在并不是一个主持正义的江湖帮主,他只是教人们去如何去爱,如果社会始终充满了暴力、仇恨和鄙视,那耶稣的爱更有可能转化为恨,耶稣是好人当中最疯狂的人了,因为你打他的左脸,他会让你再打右脸,这样的人可以想像有多么愤怒,所以如果你比耶稣更疯狂,你肯定不会害怕恶魔,因为你已经成了恶魔,只有恶魔能看得见坏的具体方法和原因,耶稣并不知道。耶稣只是一个具有部分功能的维修商,他与恶魔签了一定的合约,为的是共同收取这个社会的维修费,然后双方五五分帐。
  因为恶魔变成牧羊人,所以[博击俱乐部]里是绵羊变种成恶魔,这大概就合乎逻辑了,恶魔驯养的羊怎么可能不具有恶魔的品质呢?虽然他到最后还是只羊,但他的遗传因子已经被彻底改写了,由此可见恶魔并不适合做牧羊人,他不会放羊,他只会把羊变成狼,而且无可避免,每只羊都必须先经过失眠的清醒阶段和爱情的催眠阶段,从而完成整个转基因变异的过程。
  
  假如恶魔与耶稣出现:[魔鬼代言人]&[坏中尉]
  
  [魔鬼代言人]里的基努·里维斯是个春风得意的律师,当魔鬼最后显形时,扮演魔鬼的阿尔·帕西诺说,当初上帝创造那么诱人的果子,却“让人可以看、却不能摸不能尝”,这是上帝的游戏,他冷眼旁观,等人犯罪时他就嘲笑。“。” 魔鬼强奸了他的妻子,为了让他了解“自由意志是很麻烦的。”这说出基督教信仰的中心思想,就是上帝与魔鬼,都尊重人的自由意志,他们从不用阻止人以自由意志的方式来做事。导演刻意安排到最后,基努·里维斯发现自己竟然是阿尔·帕西诺的儿子(也就是黑暗之子的暗喻),基努·里维斯必须以自己的自由意志面临抉择,要不就是结束自己的生命好终止父子关系,要不就是选择走向黑暗。基努·里维斯选择自杀,但回返最初面对正义抉择之点,胜过“不败记录保持人”的陷阱后,他开始要面对另一条路上的陷阱。自杀正是透过死亡终止父子关系的方式。
  


  美国独立导演阿贝尔·费拉拉的电影一直喜欢拿宗教开刀,揭示出基督精神在罪恶深重的社会里的实际作用,早期的[五四口径手枪],讲一个女孩遭受强奸之后开始无可控制的想杀人,最后一幕是她穿着修女的衣服,去扫射众人,非常具有反叛性。[坏中尉]是他的后期电影,也可以算作是代表作,哈维·凯特尔演的警察很像[暗花]里的梁朝伟,用极度的凶残掩饰自己的恐慌,惶惶不可终日,教堂里的一个修女被两个大学生强奸了,但这个修女决定原谅他们,这件事情转变了他几乎无可救药的堕落生活,电影里有一段他在教堂里幻想耶稣出现的场面,与[魔鬼代言人]非常相似,一场情感暴发的突然质问,哭泣与申诉,将男人的软弱与罪恶完全赤裸的展现出来了,耶稣成了这个男人的精神之父,给他再一次重生的机会。稣耶是可以让满是污垢的灵魂遭受洗礼,但他真的可以解救一个成年人的坏死了一般的生活吗?电影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哈维似乎走出了他的危险状态,但最后一个镜头是他像一个委屈的孩子一样孤独的走着,前途依然一片迷茫。
  
  假如重写基督历史:[骇客帝国]&[基督最后的诱惑]
  
  沃卓斯基兄弟非常有趣地将电影中的人物当作《圣经》人物的象征,尼奥是基督的表征;船长莫菲斯为尼奥预备道路,等于是施洗约翰;女主角崔妮蒂是神的女性面(崔妮蒂的原文Trinity就是三位一体之意)。而,压迫者“母体”则是有组织的宗教(基督教?)叛徒赛佛有点像犹大,他问“你要住在天堂般的地狱?或地狱般的天堂?”,电影原声更是请来 “反基督超级巨星”,Marilyn Manson,这种反对,有一种重写的意味,因为旧的《圣经》早就不适用于新的人类社会,但很遗憾,这种重写虽然写出了形式的超前,却没有写出内容的超前,最后的救世主还是像耶稣一样没有出路的死了。
  [基督最后的诱惑]是马丁·西科塞斯拍的一部关于基督的电影,也有一些对历史的大胆改变,以至于电影遭到了多个国家教会的抗议。这里并没有突出基督是所有人当中最伟大的一个,而是所有人当中最矛盾的一个,他的拯救不是自愿,他的痛苦多于他的伟大,他是被冥冥中的命运逼迫去完成他的使命,像一个无法摆脱掉责任又无法行动的知识分子,只有通过死亡,才能够看到世界的“调和”。而且最具有颠覆性的是,犹大不是出卖耶稣的人,而是帮耶稣完成使命的第一大功臣,只有他是最了解耶稣的,而且他甚至比耶稣更具有可贵的人性,因为耶稣是被逼去牺牲,一方面为了救世,另一方面为了救己,而犹大是完全为了成全耶稣而牺牲了自己。这大约是因为西科塞斯的犹太人身份。
  
  假如人可以变成神:[教条]&[冒牌天神]
  
  鲜有人敢这么拿上帝开玩笑:第十三个门徒是黑人,男天使说自己没下体、女天使落入凡间跳起了脱衣舞也就算了,但让上帝换了性别就有些不着调了,如果上帝是女人的话,那么耶酥就应该是个女孩了,历史上遭血泪控诉的对象也将是批女暴君、女淫魔了。[教条]的态度很民主,上帝可以是白人,是黑人,是黄人,当然也可以是女人!
  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你可以成为神,那时候,你会不会像吉姆·凯利一样只是用神力让狗养成文明小便的习惯,让老婆的胸更大,让堵车的马路为自己开一条专道。还有让自己的敌人出尽洋相。吉姆·凯利演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被迫失业而愤怒不已,像很多遭受不公平的人一样,他开始怀疑上帝,上帝真的出现,并且让他代上帝管理整个地球。由于他胡乱使用权力,整个世界被弄得一团糟,看来权力意志确实是危险的东西,不过他只是替上帝的班,不是真的上帝,不过谁又知道真的上帝是怎么想的。
其他文献
【简介】1933年生于波兰,早年随父母移居法国,但在二战爆发前两年又迁回波兰。二战爆发后,他的父母均被抓入纳粹集中营,母亲不幸死于其中。50年代他进入一家电影学校学习,首部剧情长片[水中刀]是第一部不涉及战争题材的战后波兰电影,1968年,波兰斯基前往好莱坞,成为心理惊悚类型片的代表导演,1968年他怀有8个月身孕的妻子莎朗·塔特不幸于1969年被臭名昭著的杀手查里斯·曼森残酷杀害,波兰斯基悲痛之
期刊
【简介】雷乃出生在法国瓦纳城,自幼酷爱文学和心理学。14岁时,迷上了电影,并制作了一部8mm短片,随后进入巴黎一所电影学院深造。毕业后,从事副导演多年。33岁时,他的纪录短片[夜与雾],改变了纪录片的传统模式,纪录成为了一种心灵的延续。真正让他声名大噪的是四年之后的[广岛之恋]和[去年在马里昂巴德]。这两部反情节的影片最大限度地提供了电影语言的可能性,极具革命意义。重要流派,左岸派地位得到确立。雷
期刊
获得了2003年东京国际电影节金麒麟大奖和中国金鸡奖最佳影片奖之后,[暖]将于2月27日在北京上映。[暖]是霍建起继[那山那人那狗]、[生活秀]之后的新作,保持着他对电影画面一向的审美品位和独特风格。[暖]作为艺术片在国内院线上映,为此北京新影联院线与紫禁城三联电影公司特地采取了新式发行路线:为了推崇国内优秀艺术片,开拓艺术片的生存空间和票房,特地开设了由北京新东安、东方新世纪、首都时代、东环、紫
期刊
塔科夫斯基曾用“雕刻时光”这个充满诗意的概念描述导演的工作性质,巴赞也说过,“电影是生活的渐近线”。在过去的一百年里,电影艺术的重心始终在欧洲,那里曾诞生了无数电影大师和经典作品,但现在,尤其是最近10年,世界电影的重心却明显偏向了好莱坞。失重的欧洲大陆似乎正面临一个价值真空的巨大考验——是向好莱坞学习,突破自身局限,还是坚持艺术电影一贯的“纯洁”,让电影慢慢退出主流文化,走向更边缘、更先锋,也更
期刊
【简介】生于丹麦哥本哈根,毕业于丹麦电影学院。拉斯·冯·提尔是典型的作家导演,强调编导一体。早在学生时代,便完成了[梦幻夜曲]、[影像多面向]等实验性作品,在1981与1982年于幕尼黑影展两次夺得最佳影片奖。这之后,他的电影作品屡屡成为重大电影节的座上宾,这一点,惟有库斯图里卡可以与其媲美。他的作品不多,但都能保持相当均衡的水准。而他的每一部作品,在电影技法,都能给人以强烈的新鲜感。他的“欧洲三
期刊
[恋爱中的宝贝]  导演:李少红  主演:周迅、黄觉  片长:100分钟  评分:★☆   爱情是什么?大概不是李少红的这部新作最想给我们表达的,就像李少红置身荧屏之后的[雷雨]、[大明宫词]、[人间四月天]、[桔子红了],也绝非旷男怨女的幽然抑然。我很难体会,我们可以沿着女性视角照亮的那条道路前行,但前方会有一个怎样的所在,我却真是雾失楼台了。   [恋爱中的宝贝]给我的感觉也是这样
期刊
【简介】自学成材,以导演广告起家,一生最重要的就是于上世纪70年代末遇到了马可·卡罗,两人互帮互助执导了众多短片,在法国及海外获奖无数,1991年,两人联合执导了[肉食店],轰动一时,并获得了四项恺撒奖,自此起,热内和卡罗开始明确分工:一人负责指导演员,一人负责艺术元素的制作设计,[肉食店]的成功也让热内和卡罗得以实现他们酝酿了10年之久的[迷儿城],虽然评论家对影片大加指责,3人为过分仰赖特效,
期刊
【简介】1967年生于巴黎,被誉为法国影坛最耀目的一颗导演新星,1990年代就读法国最著名的电影学院LaFEMIS导演系,开始导演生涯,1996年凭短片[真话还是胆量]赢得法国影评人大奖开始,此后的作品在法国国内引起注视,2002的[八个女人]和2003年的[游泳池]都在欧洲各大影展上得到肯定,正式成为法国电影年轻力量的代表人物。    慵懒游戏    【评述】  奥桑曾自称为“法斯宾德”的传人,
期刊
【简介】生于1954年,高中起就已经开始拍片,从布拉格表演艺术学院学成归来后,在萨拉热窝电视台工作,但出师不利,第一部作品[新娘来了]因触及性禁忌被禁,幸亏电视电影[拳打泰坦]在斯洛文尼亚国家电视节上夺得最佳导演奖,事业开始起步。1981年处女作[你还记得多莉·贝尔吗?],因对南斯拉夫青少年接触西方流行文化的生动描写,赢得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处女作金狮奖,步入国际影坛。1985年,以温情喜剧形式质疑铁
期刊
欧罗巴面孔女演员    著名而活跃的欧洲女演员基本上都来自法国,这是不可避免的选择,除非你愿意错过那些我们熟悉而且深深迷恋的面孔。欧洲女演员具有各自鲜明的个性和表演风格,不像好莱坞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千人一面,而且她们都具有更长久的艺术生命和更广阔的表达空间。也许作为一位演员,欧洲是更自由的花园。    伊莎贝尔·阿佳妮 Isabelle Adjani(1955.6.27—)  代表作:[玛戈皇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