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提高高三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shaos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教学转变着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的是课堂容量,增加的是学生知识贮存量,克服的是长期以来困扰语文教师的“少、费、慢、差”的难题,最终将会达到改善和提高高三语文备考的质量。
  一、教与学互动,提高复习效率
  大量讲述、大量训练、对学生大量的不断地否定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这种模式教学的弊端不仅体现为主宾倒置,也取消学生主体参与和积极互动,学生与老师每天都在“题海”中穿梭游弋,自然会显得枯燥乏味,但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三环境下的语文教学让教师的身份地位与角色发生改变,教师已不再是信息的唯一来源,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主动地获取信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发生着积极的改变。在这种环境下,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自然地改变为以“学”为主;“以教师、课堂和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向“个别化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表现方式的多样化更有利于极大地提高学生复习效率,使学生能快速地理解复习内容。
  1. 构建良好平台,形成师生互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让教师的身份地位与角色发生改变,师生之间的交流方式更为多样,电子邮箱、BBS论坛、班级Q群、网站留言……学生可以通过更为广泛的途径向老师倾诉更多的学业苦恼、心理问题、复习难点、教学建议等,教师也可以依从学生的实际作出教学环节的调动。
  2. 课堂形式多样,练习容量更大,效果更好。讲与练、评与改、复习与备考,高三一年面对的内容实在太多了,考点的更为繁琐,知识难度更大,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得到更大的收获,在铺天盖地的考题、练习中得到更为切实有限的提高,是高三教师费思量的问题。借助网络多媒体,形式的多样让学生投入的激情更大;讲与练,以前的“少、费、慢、差”,在实物投影的帮助下,师生的互动生成新知识、新技能、新的解答思路,教学走出了“汤姆叔叔的小屋”。而解题思路、答题步骤、规范答题等,一直是考生们亟须解决的难题,学生通过教师建立的信息技术帮助和自主查找,让这些都得以一一的实现。
  3. 群评与互评的结合,寻找写作的自信。高三教学,写作是一个难题,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丧失了信心与激情,作为教师,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如何切实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群评,可以让学生找到不足、差距,找到成功的基石,在评中找到乐趣,找回写作的自信与热情。而互评更是让学生扬长避短,看到别人点滴在成功,激发自己的欲望,看到别人的思路,激发自己写作的灵感。而这些形式的实现,更是有赖于网络平台的帮助。
  二、读与写结合,提升应考能力
  高考复习与应试中,阅读与写作始终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高考语文甚至高考能否取得成功与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高低有着极为重要的牵连作用。因而,利用信息技术,在高三复习应考中加强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自然是刻不容缓。
  1.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主题式阅读:让高三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按照点圆式信息传输路径阅读大量有关文本。这种阅读主题丰富灵活,信息容量大、外延宽,传输路径具有辐射性。教师可提供经整理的大量资源,学生可从网上获取相关资源,可在论坛交流心得。
  2.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选择性阅读:让高三学生在网上快速阅读,然后根据需要选取最有用的文章或段落进行精读,是一种由“面”及“点”的信息输入方式,选择性阅读的结果往往通过写作表现出来。
  3.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情境写作:多媒体电脑为作文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情境呈现——讨论——交流——写作——评价”是高三作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流程,而信息技术的运用扩大了容量、增强了作文评讲的直观性、为师生提供了互动的平台。
  4. 互动性写作:将“故事接龙”的样式放到网络上之后,其趣味性、发展的无限性以及作者与作者、作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的交流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5.“一体化”写作:即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让高三学生自主从网络上获取阅读材料,读后根据自己的选择和思索进行“吸收+创造”式的写作,使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信息素养得到共同提高,为高考作文赢得更主同的分数。
   责任编辑 黄日暖
其他文献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让学生在阅读中有真正的心与心碰撞的体验,从而使阅读教学充满活力。学生通过阅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范文,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文字构筑的天地的绚丽多彩,感受语言的独特魅力,提高鉴赏和品味语言的能力,丰富内心的情感世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披情入文,善于巧妙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开拓学生心灵空间、倡导多方精彩对话实现高效课堂,以期阅读教学真
为了改善实验课堂的效果,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多次尝试使用信息化技术辅助实验教学,发现利用模拟实验软件辅助实验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传统实验教学的弊端.大大加强了物理实验
语文教学要适应现实社会及发展的需要,就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接受式的,课堂即讲堂,上课老师讲学生听,下课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不需要学生提出问题。在这种被动式的语文教学观念的影响下,作为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受到了很大的抑制,学生的探究欲消退,学到的知识不能融会贯通,不敢质疑,问题的答案依赖老师,学生成为了一个个接受知识的容器……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难
吐鲁番距乌鲁木齐180千米,交通便利,在吐鲁番同一温室内同时种植3~4个不同熟性草莓品种.可使其错期成熟,延长鲜果供应时间。
在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中,一般采用类似多点位移计、测缝针、各种形式的收敛计等再结合其他测量仪器对围岩变化进行量测分析。本文重点介绍利用徕卡断面测量系统对围岩净空位移变化进行量测技术,首先使用断面测量系统机载软件自动采集隧道围岩净空位移变化的外业数据,然后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再利用隧道断面测量系统后处理软件进行自动的数据分析处理,快捷方便地获得围岩变化量测结果,并以准确、直观的图形、报表数据输出,及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和速度三者间的关系,并能正确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情境中体验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密切关系,探索它们间的抽象数量关系,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数学建模学习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珍惜生命的生活态度,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理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速度
一、关注差异 尊重差异  学生与生俱来就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学生在能力方面的差异主要是由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知识水平、思维方式、能力差异等引起的,这种差异性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的高低优劣,而且这种差异也可能使学生形成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的不同。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教师不仅要承认学生的差异,适应学生的差异,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差异,合理运用差异,把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实施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