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人的离婚率在最近十年内成上升趋势,这不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而大学生就是未来结婚的重要群体,本文试图研究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婚前思想进行研究,看看这是否与未来的离婚率较高有联系,并以此作为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婚姻思想;大学生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想了解一下新时代大学生的婚前思想准备情况,看看大学生是否为将来的婚姻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以及高校进行较为详尽的婚姻教育的必要性。
一、具体调查情况:
本次调查是以本校2019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星网上调查模式,共有1295人参加调研,其中本科生占了80%以上,占了此次调研的主要部分,年龄主要集中于19-20岁。本次调研主要集中于个人基本婚姻观念及其影响来源、对结婚对象的考虑因素、结婚年龄、婚姻中的物质因素以及法律保护等方面。
1、个人基本婚姻观念及其影响来源:
其中,对婚姻恐惧心理的调查中,有将近40%的同学对婚姻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将近12%的同学已经存在恐惧心理,也就是说有一半多的学生有婚姻恐惧心理。对婚前性行为表示理解的人占据了90%以上,真正理解并愿意去做的只有35.83%,有56.14%的同学是理解但不愿意去做的,说明学生在思想上是解放的,在行为上是相对保守的。这说明学生对自己的婚前自我保护意识是相当强的。在闪婚、裸婚问题上,持支持态度的学生都不到20%,多数学生是不赞同这样做的,他们认为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和了解,难以有效维持婚姻。对于个人婚姻观念的形成,有45.79%的学生认为来自由于父母的影响,有48.03%的同学认为来自于自身的社会生活实践,而来自于高校的影响仅占了2.16%,影响相当有限。
2、对结婚对象的考虑因素:
选择结婚对象的最主要考虑因素中,39.77%的学生选择了两个人志趣相投,是人数最多的,也有36.06%的学生选择了人品,是第二位的。这说明大学生选择结婚对象是比较理性的,并没有显著受到西方金钱万能思想的不利影响。在最有可能影响你选择结婚对象的外在因素的问卷中,有41.39%的学生认为受到父母的影响,有43.94%的学生认为他们的选择受到自身所处婚恋环境的影响,而认为受到大学老师影响的不到1%.
3、结婚年龄:
在结婚年龄的选择上,多数学生认为26-30岁时最佳的结婚年龄,其次是20-25岁的结婚年龄段,当然也有极少数的同学选择了不婚。在结婚年龄差距上,有45.56%的学生认为0-3岁是结婚对象间的合适年龄差距,有41.39%的同学选择了3-7岁,只有13.05%的同学认为爱可以无视年龄差距。
4、婚姻中的物质因素:
在婚前财产公正问题上,认为需要公私分明的占了38.61%,中立的占了48.26%,只有13.13%的学生认为没要财产公证。这说明学生的婚姻自主意识在觉醒,想要保护自己的婚前合法财产。在结婚对象的收入上,只有15.44%的学生认为需要达到够用就行,有50.04%的学生认为需要更高一点,希望两个人的生活不仅要够用,还要能够有所提高。这部分同学是人数最多的一部分。另有20.08%的同学希望结婚对象的收入能够更高,满足他们更高的物质生活。这说明,学生们对未来生活的规划有较高的期望。
5、婚姻法律保护:
在调查中,对本国婚姻法了解一点点的占了60%以上,而真正认识和精通本国婚姻法的学生居然不到12%,并且还有将近25%的学生根本就一点不了解婚姻法。在如何利用婚姻法维护自己的利益方面的调查里,仅有14%左右的学生知道如何利用婚姻法捍卫自己的权益,剩下的人有将近30%的人根本就一点也不会捍卫自己的权益,剩下的56%左右的人仅仅知道一点相关知识。这说明,本部分知识是学生知识的薄弱环节,需要得到加强。
二、结论
1、值得欣慰的方面:
首先,学生在选择结婚对象的考虑中较少受到金钱的影响,而是最关心对象是否与自己心心相印,人品是否可靠。
其次,在婚姻的年龄差距的调查里,学生的认识也比较正常,认为婚姻对象之间的年龄差距不能太大,否则会影响夫妻间的共同语言的产生。
最后,也是最可喜的是,學生的婚姻自主意识开始觉醒。除了满足温饱之外,学生们愿意追求更高的社会生活,这与我国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且学生想要在婚前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合法财产权益,不愿意婚前同居,并对婚前财产公证持有相当程度的支持。调查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大学生的婚前思想与中国社会的离婚率较高有关系,需要进一步做调查。
2、让人担心的方面:
首先,有50%左右的学生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婚姻恐惧心理,这不利于他们将来的婚姻生活。
其次,不了解或了解一点点婚姻法知识的学生占了80%以上,这意味着许多学生不了解自己婚姻权益有多少,不能利用好本国的婚姻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最后,他们在学校中接受的关于婚姻方面的知识是原则性的,不足够丰富具体,并没有达到他们的需求,因而其婚姻思想很少受到高校教师的影响。
三、对策建议:
1、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通过研究,找出学生婚姻恐惧思想的根源在何处,究竟是来自于父母婚姻状况的影响,还是来自于社会不良信息的影响,还是处于对未来婚姻发展的不确定性的担忧,还是处于其他考虑,并针对此项问题有针对性展开研究,作为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依据。
2、加强对现有思政课程的教育改革。现有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里面关于法律基础这块内容太多,也多属于大框架,并没有在婚姻法律法规方面进行专门性论述,不能有效满足学生的婚姻准备需求,学生没有学会利用现有的婚姻法律法规维护自己权益。
3、加强地方高校对大学生婚姻教育的领导。地方高校内部也没有关于大学生婚姻教育的指导机构和部门,是由思政课教师在上课时,对学生进行基本理论知识和三观教育以外,进行婚姻方面内容的教育,因为时间关系和教材内容的限制,这方面的影响力有限。假如有地方高校的领导层政策支持和资源支持,我相信高校对大学生的婚姻观念的教育会是巨大的。
4、加强国家职能部门对大学生婚姻思想教育的领导。国家职能部门通过与地方高校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或者指导,有意识的渗透自己的婚姻思想影响。目前国家职能部门对青年的婚姻思想的影响,仅限于媒体的政策性宣传、政府门户网站法律文件等方面的影响,还没有有效渗透到地方高校的教育教学中去,其领导影响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只有加强国家职能部门对这方面的领导,才能形成政府主导、地方高校广泛参与的婚姻教育运动,形成教育合力,最大限度的影响大学生的婚姻思想,以维护未来的婚姻稳定、家庭和谐、社会繁荣,不是把大量的资源用于婚姻纠纷、内耗。
作者简介:姜远森,男,硕士,黄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山东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新时代;婚姻思想;大学生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想了解一下新时代大学生的婚前思想准备情况,看看大学生是否为将来的婚姻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以及高校进行较为详尽的婚姻教育的必要性。
一、具体调查情况:
本次调查是以本校2019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星网上调查模式,共有1295人参加调研,其中本科生占了80%以上,占了此次调研的主要部分,年龄主要集中于19-20岁。本次调研主要集中于个人基本婚姻观念及其影响来源、对结婚对象的考虑因素、结婚年龄、婚姻中的物质因素以及法律保护等方面。
1、个人基本婚姻观念及其影响来源:
其中,对婚姻恐惧心理的调查中,有将近40%的同学对婚姻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将近12%的同学已经存在恐惧心理,也就是说有一半多的学生有婚姻恐惧心理。对婚前性行为表示理解的人占据了90%以上,真正理解并愿意去做的只有35.83%,有56.14%的同学是理解但不愿意去做的,说明学生在思想上是解放的,在行为上是相对保守的。这说明学生对自己的婚前自我保护意识是相当强的。在闪婚、裸婚问题上,持支持态度的学生都不到20%,多数学生是不赞同这样做的,他们认为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和了解,难以有效维持婚姻。对于个人婚姻观念的形成,有45.79%的学生认为来自由于父母的影响,有48.03%的同学认为来自于自身的社会生活实践,而来自于高校的影响仅占了2.16%,影响相当有限。
2、对结婚对象的考虑因素:
选择结婚对象的最主要考虑因素中,39.77%的学生选择了两个人志趣相投,是人数最多的,也有36.06%的学生选择了人品,是第二位的。这说明大学生选择结婚对象是比较理性的,并没有显著受到西方金钱万能思想的不利影响。在最有可能影响你选择结婚对象的外在因素的问卷中,有41.39%的学生认为受到父母的影响,有43.94%的学生认为他们的选择受到自身所处婚恋环境的影响,而认为受到大学老师影响的不到1%.
3、结婚年龄:
在结婚年龄的选择上,多数学生认为26-30岁时最佳的结婚年龄,其次是20-25岁的结婚年龄段,当然也有极少数的同学选择了不婚。在结婚年龄差距上,有45.56%的学生认为0-3岁是结婚对象间的合适年龄差距,有41.39%的同学选择了3-7岁,只有13.05%的同学认为爱可以无视年龄差距。
4、婚姻中的物质因素:
在婚前财产公正问题上,认为需要公私分明的占了38.61%,中立的占了48.26%,只有13.13%的学生认为没要财产公证。这说明学生的婚姻自主意识在觉醒,想要保护自己的婚前合法财产。在结婚对象的收入上,只有15.44%的学生认为需要达到够用就行,有50.04%的学生认为需要更高一点,希望两个人的生活不仅要够用,还要能够有所提高。这部分同学是人数最多的一部分。另有20.08%的同学希望结婚对象的收入能够更高,满足他们更高的物质生活。这说明,学生们对未来生活的规划有较高的期望。
5、婚姻法律保护:
在调查中,对本国婚姻法了解一点点的占了60%以上,而真正认识和精通本国婚姻法的学生居然不到12%,并且还有将近25%的学生根本就一点不了解婚姻法。在如何利用婚姻法维护自己的利益方面的调查里,仅有14%左右的学生知道如何利用婚姻法捍卫自己的权益,剩下的人有将近30%的人根本就一点也不会捍卫自己的权益,剩下的56%左右的人仅仅知道一点相关知识。这说明,本部分知识是学生知识的薄弱环节,需要得到加强。
二、结论
1、值得欣慰的方面:
首先,学生在选择结婚对象的考虑中较少受到金钱的影响,而是最关心对象是否与自己心心相印,人品是否可靠。
其次,在婚姻的年龄差距的调查里,学生的认识也比较正常,认为婚姻对象之间的年龄差距不能太大,否则会影响夫妻间的共同语言的产生。
最后,也是最可喜的是,學生的婚姻自主意识开始觉醒。除了满足温饱之外,学生们愿意追求更高的社会生活,这与我国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且学生想要在婚前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合法财产权益,不愿意婚前同居,并对婚前财产公证持有相当程度的支持。调查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大学生的婚前思想与中国社会的离婚率较高有关系,需要进一步做调查。
2、让人担心的方面:
首先,有50%左右的学生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婚姻恐惧心理,这不利于他们将来的婚姻生活。
其次,不了解或了解一点点婚姻法知识的学生占了80%以上,这意味着许多学生不了解自己婚姻权益有多少,不能利用好本国的婚姻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最后,他们在学校中接受的关于婚姻方面的知识是原则性的,不足够丰富具体,并没有达到他们的需求,因而其婚姻思想很少受到高校教师的影响。
三、对策建议:
1、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通过研究,找出学生婚姻恐惧思想的根源在何处,究竟是来自于父母婚姻状况的影响,还是来自于社会不良信息的影响,还是处于对未来婚姻发展的不确定性的担忧,还是处于其他考虑,并针对此项问题有针对性展开研究,作为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依据。
2、加强对现有思政课程的教育改革。现有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里面关于法律基础这块内容太多,也多属于大框架,并没有在婚姻法律法规方面进行专门性论述,不能有效满足学生的婚姻准备需求,学生没有学会利用现有的婚姻法律法规维护自己权益。
3、加强地方高校对大学生婚姻教育的领导。地方高校内部也没有关于大学生婚姻教育的指导机构和部门,是由思政课教师在上课时,对学生进行基本理论知识和三观教育以外,进行婚姻方面内容的教育,因为时间关系和教材内容的限制,这方面的影响力有限。假如有地方高校的领导层政策支持和资源支持,我相信高校对大学生的婚姻观念的教育会是巨大的。
4、加强国家职能部门对大学生婚姻思想教育的领导。国家职能部门通过与地方高校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或者指导,有意识的渗透自己的婚姻思想影响。目前国家职能部门对青年的婚姻思想的影响,仅限于媒体的政策性宣传、政府门户网站法律文件等方面的影响,还没有有效渗透到地方高校的教育教学中去,其领导影响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只有加强国家职能部门对这方面的领导,才能形成政府主导、地方高校广泛参与的婚姻教育运动,形成教育合力,最大限度的影响大学生的婚姻思想,以维护未来的婚姻稳定、家庭和谐、社会繁荣,不是把大量的资源用于婚姻纠纷、内耗。
作者简介:姜远森,男,硕士,黄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山东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