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多个维度对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进行深入详细分析,论述了各主要维度之间的关系,并将各维度对于形成人才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支撑每个维度的监控与评价点及其对应主要指标,为构建多维度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形成基本架构。通过对指标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掌握学习人才培养工作实时状态和成效,同时,也能了解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运行状况。
关键词:多维度;质量;监控;评价;指标。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质量形成于人才培养各环节、全过程,人才培养质量最终表现在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及其在工作岗位的发展成长的速率和潜力。必须使影响质量的全部因素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是高职院校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所采取的对人才培养过程和人才培养成效实施监控与评价的一种重要举措,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1】。
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由多个维度构成,每一个维度均影响人才质量的形成,并且各维度之间存在既独立又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对影响质量形成的各维度实施监控,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必须设置相应的监控点,这些监控点具体对应若干指标,这些指标又以定性或定量的数据来反映监控点的实时状态。通过构建多维度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对教育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各环节及毕业生工作状态实施动态监控,开发质量监控信息化平台,基于平台大数据定期进行对比分析,既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更有利于持续改进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进行维度及其监控和评价指标进行梳理和分析是构建多维度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前提和基础。
本文就构建多维度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主要维度及其相对应的主要监控和评价指标进行梳理和分析,各维度的监控和评价指标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
一、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
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是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和鲜明特色。作为高职院校,专业是连接社会需求和教学工作的纽带,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载体。专业结构与地方产业结构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对劳动力的类型、规格和层次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推动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同时,高等职业教育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对产业结构调整起着促进作用。
1. 专业设置应本着贴近区域经济、服务区域经济的原则,按照技术领域和岗位(群)的实际要求进行。主要监控和评估的指标包括:学校专业设置一览表、专业调整周期和數量、毕业生本省就业比例及其动态变化等。
2. 专业教师参加国内外培训研修、参与企业横向课题研究、开展企业实践等。主要监控和评估的指标包括:师资培训情况统计、学院教师参与企业横向课题研究统计、教师开展企业实践统计、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等。
3. 第三方提供专业调研的总体数据,指导专业设置与建设工作。主要监控和评估的指标包括:就业率、毕业生按专业就业占比等。
4. 行业企业制定专业教学标准,保障教育教学质量。主要监控和评估的指标包括: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企业数量、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专业数量和毕业生数量、共建产学研平台数量等。
二、人才培养规格与岗位标准的吻合度
人才培养规格主要解决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人才培养规格主要体现在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能力的养成和关键素质等。人才培养规格的多样性主要决定于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区域经济的特殊性和办学条件的差异性。岗位标准,又称岗位规范,是对在岗人员所规定的工作要求和任职条件,是对不同岗位人员应具有素质的综合要求,是衡量职工是否具备上岗任职资格的依据。人才培养规格与岗位标准的吻合度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开设课程(特别是专业课程)、毕业生课程成绩和所获得的各类技术、技能证书。其主要监控和评估的指标包括:专业相关度、雇主满意度、就业层次、毕业生就业行业对比分析等、课程结构、课程建设、教材更新等、学业成绩合格率、技能证书获取率、技能大赛获奖数量等。
三、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技术的匹配度
学校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实现人才培养工作,而具体的教学内容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企业进行正常的生产活动、升级改造、发展壮大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学校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关键技术的匹配度,直接影响着毕业生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技术的匹配度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专业教学标准、行业企业岗位技术要求、行业企业评价等方面,其主要监控和评估的指标包括:专业课程结构、核心课程满足度、主要专业课程有效性评价等、专业调研的广泛性、行业企业参与制定专业教学标准的情况、毕业生就业行业对比分析、各专业毕业生职业期待吻合度、基本工作能力满足度、核心知识满足度、用人单位对顶岗实习学生的评价情况等。
四、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
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是体现高职教育本质、特征、特色的两个不同的重要方面,它们之间既相互融合,又内涵有别。人才培养目标侧重解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问题,是高职教育质的规定性,这种规定性把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区别开来,把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区别开来。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反映的是一种高瞻远瞩的教育思想,具有前瞻性和概括性之特征。
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主要体现在第三方机构对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调查结果、毕业生按所学专业就业的比例、毕业生在企业任职的绩效、毕业证书的获得等方面,其主要监控和评估的指标包括:素养培养达成情况、基本工作能力达成情况、核心知识培养达成情况、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文体比赛)比赛获奖情况、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的相关度、各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分布、毕业生职位晋升情况、毕业生一年后自主创业比例、毕业证书获取率、学业成绩合格率、毕业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情况等。 五、教学资源的保障度
教学资源是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种可被利用的条件,由教学资料、支持系统、教学环境等组成。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也包括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等,广义也应该涉及到教育政策等内容。教学资源必须保障实施各类教学的需求,而要充分发挥各类教学资源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必须建立起包含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经费管理、教学设施建设等内容的教学资源保障体系
1.政策保障。主要监控和评估的指标包括: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教职员工额定编制数、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生均企业实习经费补贴、生均企业实习责任保险补贴、企业兼职教师年课时总量、年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等。
2.专业和课程建设。主要监控和评估的指标包括: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一览表、教学计划内课程总数、课程资源一览表、课程建设成效一览表、教材建设成果一览表、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获奖情况、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比赛获奖情况等。
3.数字教学资源。主要监控和评估的指标包括:校园网主干最大带宽、校园信息化建设状况、数字教学资源、产学研平台数量及其业绩等。
4.硬件资源。主要监控和评估的指标包括:生师比、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生均教学及輔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学历、学位、职称)等。
5.行业企业参与教学情况。主要考量兼职教师数和校外实训基地名单。
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上述各维度之外,还应该关注学生对教学质量的满意度、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雇主满意度、内部质量监控与第三方机构反馈的对比度、学校对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支撑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总体有效度等方面,构建起多维度、全方位的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这就需要学校全员参与,树立人人都是质量监控的主体的意识,从不同层面对教学活动的各环节实施全程监控;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和沟通,适时掌握社会、行业、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状况;有效利用第三方机构的调研评估功能,及时对毕业生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经销评估。在新形势下,由于高职院校所处的地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加强教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的重要性。因此,构建一套科学、规范、合理的“多层次、全覆盖、广参与”的多维度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合理设置质量监控与评价点,确定监控与评价指标,对强化质量意识、关注质量生成和结果、打造现代质量文化、建立质量保障长效机制、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杨少斌 米国际 刘 宁,高校内部全过程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构建与完善,高教学刊,2019(13):180-182;
[2] 张小寒,探究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2019(3上):212;
[3] 王 旎,现代治理视域下高职教育第三方评价的实践,教育观察,2019(40):71-72。
关键词:多维度;质量;监控;评价;指标。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质量形成于人才培养各环节、全过程,人才培养质量最终表现在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及其在工作岗位的发展成长的速率和潜力。必须使影响质量的全部因素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是高职院校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所采取的对人才培养过程和人才培养成效实施监控与评价的一种重要举措,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1】。
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由多个维度构成,每一个维度均影响人才质量的形成,并且各维度之间存在既独立又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对影响质量形成的各维度实施监控,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必须设置相应的监控点,这些监控点具体对应若干指标,这些指标又以定性或定量的数据来反映监控点的实时状态。通过构建多维度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对教育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各环节及毕业生工作状态实施动态监控,开发质量监控信息化平台,基于平台大数据定期进行对比分析,既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更有利于持续改进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进行维度及其监控和评价指标进行梳理和分析是构建多维度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前提和基础。
本文就构建多维度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主要维度及其相对应的主要监控和评价指标进行梳理和分析,各维度的监控和评价指标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
一、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
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是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和鲜明特色。作为高职院校,专业是连接社会需求和教学工作的纽带,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载体。专业结构与地方产业结构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对劳动力的类型、规格和层次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推动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同时,高等职业教育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对产业结构调整起着促进作用。
1. 专业设置应本着贴近区域经济、服务区域经济的原则,按照技术领域和岗位(群)的实际要求进行。主要监控和评估的指标包括:学校专业设置一览表、专业调整周期和數量、毕业生本省就业比例及其动态变化等。
2. 专业教师参加国内外培训研修、参与企业横向课题研究、开展企业实践等。主要监控和评估的指标包括:师资培训情况统计、学院教师参与企业横向课题研究统计、教师开展企业实践统计、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等。
3. 第三方提供专业调研的总体数据,指导专业设置与建设工作。主要监控和评估的指标包括:就业率、毕业生按专业就业占比等。
4. 行业企业制定专业教学标准,保障教育教学质量。主要监控和评估的指标包括: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企业数量、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专业数量和毕业生数量、共建产学研平台数量等。
二、人才培养规格与岗位标准的吻合度
人才培养规格主要解决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人才培养规格主要体现在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能力的养成和关键素质等。人才培养规格的多样性主要决定于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区域经济的特殊性和办学条件的差异性。岗位标准,又称岗位规范,是对在岗人员所规定的工作要求和任职条件,是对不同岗位人员应具有素质的综合要求,是衡量职工是否具备上岗任职资格的依据。人才培养规格与岗位标准的吻合度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开设课程(特别是专业课程)、毕业生课程成绩和所获得的各类技术、技能证书。其主要监控和评估的指标包括:专业相关度、雇主满意度、就业层次、毕业生就业行业对比分析等、课程结构、课程建设、教材更新等、学业成绩合格率、技能证书获取率、技能大赛获奖数量等。
三、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技术的匹配度
学校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实现人才培养工作,而具体的教学内容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企业进行正常的生产活动、升级改造、发展壮大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学校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关键技术的匹配度,直接影响着毕业生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技术的匹配度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专业教学标准、行业企业岗位技术要求、行业企业评价等方面,其主要监控和评估的指标包括:专业课程结构、核心课程满足度、主要专业课程有效性评价等、专业调研的广泛性、行业企业参与制定专业教学标准的情况、毕业生就业行业对比分析、各专业毕业生职业期待吻合度、基本工作能力满足度、核心知识满足度、用人单位对顶岗实习学生的评价情况等。
四、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
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是体现高职教育本质、特征、特色的两个不同的重要方面,它们之间既相互融合,又内涵有别。人才培养目标侧重解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问题,是高职教育质的规定性,这种规定性把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区别开来,把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区别开来。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反映的是一种高瞻远瞩的教育思想,具有前瞻性和概括性之特征。
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主要体现在第三方机构对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调查结果、毕业生按所学专业就业的比例、毕业生在企业任职的绩效、毕业证书的获得等方面,其主要监控和评估的指标包括:素养培养达成情况、基本工作能力达成情况、核心知识培养达成情况、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文体比赛)比赛获奖情况、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的相关度、各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分布、毕业生职位晋升情况、毕业生一年后自主创业比例、毕业证书获取率、学业成绩合格率、毕业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情况等。 五、教学资源的保障度
教学资源是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种可被利用的条件,由教学资料、支持系统、教学环境等组成。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也包括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等,广义也应该涉及到教育政策等内容。教学资源必须保障实施各类教学的需求,而要充分发挥各类教学资源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必须建立起包含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经费管理、教学设施建设等内容的教学资源保障体系
1.政策保障。主要监控和评估的指标包括: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教职员工额定编制数、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生均企业实习经费补贴、生均企业实习责任保险补贴、企业兼职教师年课时总量、年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等。
2.专业和课程建设。主要监控和评估的指标包括: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一览表、教学计划内课程总数、课程资源一览表、课程建设成效一览表、教材建设成果一览表、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获奖情况、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比赛获奖情况等。
3.数字教学资源。主要监控和评估的指标包括:校园网主干最大带宽、校园信息化建设状况、数字教学资源、产学研平台数量及其业绩等。
4.硬件资源。主要监控和评估的指标包括:生师比、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生均教学及輔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学历、学位、职称)等。
5.行业企业参与教学情况。主要考量兼职教师数和校外实训基地名单。
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上述各维度之外,还应该关注学生对教学质量的满意度、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雇主满意度、内部质量监控与第三方机构反馈的对比度、学校对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支撑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总体有效度等方面,构建起多维度、全方位的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这就需要学校全员参与,树立人人都是质量监控的主体的意识,从不同层面对教学活动的各环节实施全程监控;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和沟通,适时掌握社会、行业、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状况;有效利用第三方机构的调研评估功能,及时对毕业生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经销评估。在新形势下,由于高职院校所处的地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加强教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的重要性。因此,构建一套科学、规范、合理的“多层次、全覆盖、广参与”的多维度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合理设置质量监控与评价点,确定监控与评价指标,对强化质量意识、关注质量生成和结果、打造现代质量文化、建立质量保障长效机制、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杨少斌 米国际 刘 宁,高校内部全过程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构建与完善,高教学刊,2019(13):180-182;
[2] 张小寒,探究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2019(3上):212;
[3] 王 旎,现代治理视域下高职教育第三方评价的实践,教育观察,2019(40):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