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的写作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juanliu_b06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说明文的写作教学重点在于教授方法,主要包括教审题、教立意、教选材和教组织四大方面。
  关键词: 说明文 写作教学 教授方法
  一、引言
  说明文作为写作文体之一,对学生来说历来是较记叙文、议论文等文体难写、难把握的,老师在说明文文体教学过程中通常只是偏重于说明方法的解说,而未有一个系统的统整,这就导致学生写不好说明文,一般不愿意写说明文。究其原因,这种状况的出现除了学生对说明文文体把握不够全面、到位之外,老师在如何教授说明文这种文体方面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一环。本文从说明文的写作教学角度切入,对此文体进行概括性的分析与总结,希望对老师教授和学生理解说明文文体提供借鉴。
  二、教授方法
  (一)教审题,明确说明对象。
  如何依据题目判定说明文文体呢?
  例如《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我与好书交朋友》、《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爱的种类》等,我们发现这些题目分别要说明的分属人——孙中山、事——与书交朋友、物——石拱桥、景——苏州园林、理——爱有哪几种等五类,说明文就是解说事物(人、事、物、景)、阐明事理的文章。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主要解说事物的形状、性质、构造、成因、关系、效能、用途等,而解说的重点则是事物的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上述五个题目如果符合这些特征,那么可以判定为说明文。
  (二)教立意,确定说明内容和重点。
  不同的事物、事理,说明的侧重点不同。当说明对象确定以后,我们就要锁定说明对象的特征,即确定要写该对象的什么内容,哪些需要详细描写,哪些只需要一笔带过即可,这就是确定说明的重点。
  例如《苏州园林》,作者在确定了说明的对象——苏州园林后,锁定苏州园林的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围绕这个特征展开对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近景远景的描写。在布置这些内容的时候有详有略。比如写苏州园林的建筑只以“不对称”三字带过,并没有详细描述各个建筑的外观和构造,但在介绍假山池沼的时候却详尽地描写它们的艺术美和图画美表现在什么地方。这样的安排,既能让人一眼感知到苏州园林的整体特色,又能领略到苏州园林内的各个景观设计,可谓层次鲜明,不会让人读后产生不知所云的混沌感。
  (三)教选材,寻找可用材料。
  写说明文就要用简明的语言对事物的性质、形状、用途、成因、结构、功能、特征等加以解说和介绍。传授知识是这类文体的主要写作目的。可学生掌握的知识和道理有限,下笔时往往觉得不知道写什么好。这样看来,学会寻找可用的材料是写好说明文不可忽略的重要条件。
  写作材料的来源一般有两个途径:一是直接经验,二是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就是亲身经历过的,或者是亲自看过、听过、观察过之后获得的第一手感性材料;间接经验是从别处或他人那里获得的第二手的材料,可以是查工具书得到的,也可以通过百度、新浪等网络搜索工具获得电子材料。
  有了这些材料储备,我们要做到有目的地选择材料。这就要依据说明对象的固有特征和本质属性选材。说明文写作以抓住说明对象最突出特征的一两个方面进行写作为宜。因为每个对象都有很多个特征,每个特征有许多个方面的表现,若统统不加选择的照单全收则写出来的文章势必杂乱无章,让人不知你想表达的重点是什么,这样就无法突出说明文的文体特色。
  以《苏州园林》为例。作者在文中提到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而自己到过的也有十几处,这么大的范围,这么多的地点,有特色的一定有很多,可选的内容一定也有很多,那么究竟选取哪些内容写,哪些该重点突出详细描写,哪些只需三言两语带过即可呢?叶圣陶先生选择摒弃细枝末节抓整体特征的写法,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为切入点,所有选材都是为了突出这个特点而服务,不管是自然景观的描写,还是人文景观的设置,作者的写作角度都是紧紧围绕“图画美”展开,什么地方的什么东西突出了这个特征,我就写下来,哪些最具代表性,我就写得尽可能详尽,哪些表现不突出就写得粗略一点,这样即使是没来过苏州园林的游客通过阅读这篇文章也能领略到它的独特风采和整体风貌。
  (四)教组织,说明要有条理。
  说明文不外乎解说事物(人、事、物、景)和事理两大类,怎么说明才能让人一目了然呢?这就要考虑如何组织材料,使之条清缕晰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安排文章结构
  一般情况下,事物(人、事、物、景)说明文可采用时间式(包括顺序、倒序)、空间式(包括由近及远、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前往后、由内到外)、总分式(总分总、先总后分、先分后总)、递进式、并列式等结构方式组织作文,事理说明文多采用逻辑顺序安排行文。常见的逻辑顺序有先主后次、先因后果、先整体后局部、先概括后具体、先总后分、由浅入深等。
  例如《苏州园林》采用的是总分结构,先总写“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后分别介绍“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这不仅给予读者整体感知苏州园林的机会,更在后面几个自然段分别加以叙述,帮助读者清晰了解园林的规划,同时主体部分的描写又采用了并列式的手法。如第三段到第九段,每一段介绍苏州园林的一个小构成部分,相互独立又相映成趣,让人读来仿佛真的跟着作者在游园似的,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美感体验。
  2.选用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主要有下定义、作诠释、分类别、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打比方、摹状貌、作引用、列图表等。
  例如《苏州园林》一课就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作比较,将建筑的对称与苏州园林的不对称比较,北京园林与苏州园林的比较;举例子,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近景远景等无一不是苏州园林可作为“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的例子;做引用,如“鱼戏莲叶间”,等等。
  3.语言简洁准确
  说明文以实用为目的,因此它的语言力求简洁、准确。该用确数的地方不用约数,该用约数的地方不能用确数,引用要确切不能模棱两可,推论要合乎事物的规律和人类的认知,比喻要清楚明了,不能晦涩难懂。
  例如《苏州园林》中开头作者写道:“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这一句中“据说”、“一百多”、“十多”等表明了作者的不确定性,苏州园林到底具体有多少处景观,作者并没有信口胡诌,而是老老实实地交代了大概认知,但这并没有影响本篇文章的质量,相反更可以见出作者严谨的写作态度。且不论说明文本身就要求语言应准确,任何文体的写作,我想少了一份真实和真诚都是不可取的。
  三、结语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客观介绍事物特征,阐释事理的文章,目的是让人们了解事物,明白事理。无论是写作还是教学过程,都要有清晰的说明文文体的观念,这样才不至于出现学生不会写、老师不知道该如何教的现象。
  参考文献:
  [1]曲洪巖.浅谈说明文写作快速上路的方法及练习设计[J].教育艺术,2013(11).
  [2]黄琼.为说明文写作打开选材之源—说明文写作的基本能力[J].写作,2012(10).
  [3]傅望华.说明文写作指要[J].写作,2010(12).
  [4]叶苍苓.说明文写作的方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2(1).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的真谛来源于生活,图形来源于实际,数学归根结底是数和空间这两个概念,通俗的将就是我们常说的数和形。而将数学问题转化为图形的量纲,通过以形解数,带动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不断的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解决日常遇到的数学难题。本文将主要分析教学中引用数形结合思想的意义以及通过例证来分析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数形
目的 对我国特有湖南沙子岭猪和湖南大围子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orcine endogenous retrovirus,PERV)的存在与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了解湖南沙子岭猪和湖南大围子猪内源性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它在数学教学中具有较大的优势,只有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优化学生组合学习小组,诱导他们独立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从而挖掘自己的学习潜能。  关键词:小学数学;优化小组;合作学生;优化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于课堂教学,有效地改善课堂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
摘 要:小学数学的教学是整个数学教学中较为关键的基础阶段。但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一直面临着一个令人失望的情况,就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两级分化现象。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同样呈现出令人担忧的状况。虽然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师们之间的教学水平有所差别,由此所造成相关数学教学的成绩有所差距在所难免。  关键词:小学数学;基础教育;数学水平  小学“数学基础”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教学环节,
摘 要:微课作为一种新型媒体、新型技术已被应用到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微课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计算机操作技巧和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部分教师采用微课技术给初中学生上信息技术课程,效果较好而且能够激起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不过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对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微课;信息技术;应用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