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概念隐喻理论是由Lakoff和Johnson首先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是通过一个概念去理解认识另一个概念。研究主要探讨了一种语言内的词汇空缺和概念隐喻的关系问题。研究发现,概念隐喻出现的地方可能存在词汇空缺,同时,词汇空缺又促使人们使用概念隐喻,概念隐喻可作为填补词汇空缺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词汇空缺;概念隐喻;语义场;目的域;源域
1.词汇空缺
1.1有关词汇空缺的研究
在语言学研究中,有词汇空缺这一术语。词汇空缺指的是在词汇场的某位置上缺少词的现象。这种词汇空缺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词汇空缺,即在一种语言中不存在与另一语言中某词汇相对应的词汇。例如,英语中有“sheep”和“goat”,而没有泛指“羊”的词。如果将汉语中的“羊”翻译为英语,就会发现英语“羊”的词汇场中存在空缺。同样,在《尔雅》中,牛的名称有90多个,而这些词在英语中大都空缺。爱斯基摩人的语言中有几十个表示“雪”的词,这在大多数其他语言中都是空缺。由于这类词汇空缺表示的是两种语言间的关系,所以其在翻译学的研究中备受重视,在跨文化研究中也有涉及。另一类词汇空缺存在于某一种语言之内。在一种语言内的词汇场上也会存在空缺。本文研究的就是这类词汇空缺。
王希杰曾提到过“语言空符号”[1],并在他的文章中举过很多例子。他给出的例子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过渡词的缺失,如长和短,大和小之间无过渡词。另一类是上义词的缺失,如脸和脖子,脚和小腿,他们没有共同的上义词。
范干良曾发表过《词族和词族中的空格及其作用》的文章。文章中,作者详细阐述了汉语中存在的“词族空格”的现象。词汇之间的关系类似于人类社会的亲属关系,它们也是“族系分明”的。“词与词的意义上的种种关系称为词族关系,把有某种意义上有关系的一组词称之为某某词族”[2]。词族又可分为同义词族和反义词族,如“乐”、“欢”、“喜”是一个同义词族,“悲”、“痛”、“哀”也是一个同义词族,而“乐”和“悲”是一个反义词族。词族中的空格主要由反义词族的研究得来。在一个反义词族中,从理论上讲,它们的构词能力应该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词族中的某个词发展了,词族中的其他词汇应同时发展。例如,“前”、“后”构成反义词族:
前:前天前辈前年前程前途
后:后天后辈后年□□□□
在“前”的词语中,“后”没有与之对应的词,这就是“空格”。这与本文所指的词汇空缺基本相同。
1.2确定词汇空缺的条件
确定一个词汇是否真正空缺需要具备2个条件[3]。第一,要选定合理的参照系。李福印在《语义学概论》上列举了三类参照系,即以音位系统为参照系,以词素的组合规律为参照系,以语义特征组合为参照系。如“human”和“animal”的死亡状态都可称为“corpse”,而植物的死亡状态却没有相对应的词,这便产生了词汇空缺。确定空缺的第二个条件是空缺的词汇有出现的可能。乔姆斯基认为,一个语言的形体有三种情况:已经出现;不可能出现;可能出现,但尚未出现[4]。所空缺的词必须是可能出现但尚未出现的词。界定词汇空缺必须符合以上两个条件。
2.概念隐喻与词汇空缺的关系
2.1概念隐喻出现的地方可能存在词汇空缺
Lakoff和Johnson在对一系列有关“感情关系”(love relationship)和“旅行”(journey)的语言表达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感情关系”和“旅行”之间存在隐喻映射。其中“旅行”是概念隐喻中的源域,“感情关系”是目的域。也就是说,在表达“感情关系”的时候,人们常常会选用“旅行”中的词语作隐喻性的表达。如“我希望我们的爱情永远走下去”;“爱的路上只有我和你”;“我们的爱情走到了第一个十字路口”;“感情的道路很曲折”。映射结构如下:
love→journey
Lover→traveller
□→crossroads
□→route
在这个映射结构中,love对应journey,故love的实施者lover对应journey的实施者traveller。然而要表达“旅行”中遇到的“十字路口”和“旅途”概念时,love目的域没有与之对应的词汇,即出现了词汇空缺。
李福印在《语义学概论》中提出了确定词汇空缺的两个条件。一是要选择合理的参照系,二是要有出现的可能。我们选用语义特征组合为参照系来验证在love-journey的隐喻映射中存在词汇空缺。见下表
由表可见,在love目的域中没有与journey源域中意义相对应的词汇。而且,在love域中,表达这些意义的词汇是有实际需要的,即有出现的可能性。因此,可以断定,此处确实存在词汇空缺。
2.2概念隐喻作为填补词汇空缺的方法之一
在某一种语言中,填补词汇空缺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即短语或添加词填补法,亚规范填补法和修辞填补法。本文认为在词汇空缺时,概念隐喻也可以作为一种填补方法。概念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在人们对陌生的领域进行描述时,陌生领域内存在词汇空缺是很自然的事情。这时人们用已知的熟悉领域内的概念来帮助表达不失为一种弥补的好方法。与短语或添加词填补法比较,概念隐喻填补法更加简练;与亚规范填补法比较,概念隐喻更加形象;与修辞填补法相比,概念隐喻更易理解。以下举例说明。
Lakoff 和Kovecses 通过研究英语中“愤怒”的概念隐喻,得出身体是容器的映射结构[7][8]。在汉语研究中,李福印在《语义学概论》的《隐喻意义的体验性:实证研究》一章中也得出了相同的映射结构,即身体是容器。因此本文以语义特征组合为参照系,寻找源域与目的域中的语义对应情况,以确定目的域中是否存在词汇空缺。身体-容器的语义对应表如下:
由表可知,以语义特征组合为参照系,身体语义场中存在词汇空缺。并且空缺词汇在实际表达中有存在的必要,即有出现的可能。因此,可以断定,在身体语义场中确实存在词汇空缺。
在实际语言表达中有需要,而此处又存在词汇空缺。那么该怎么填补这个词汇空缺呢?本文认为,当目的域中存在词汇空缺时,说话者可直接以概念隐喻的方式从源域中引用对应词汇。如上例中,身体语义场缺少与容器语义场对应的词汇,那么当表达相应意义时,说话者可直接引用容器语义场中的词汇来辅助表达。例如,在身体语义场中没有与“沸腾”对应的词汇,在实际表达中就可直接引用容器语义场中的“沸腾”:
You make my blood boil.
I had reached the boiling point.
在汉语中,人们也会直接引用“沸腾”作隐喻式的表达,虽然血液“沸腾”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不同的意思。如:我们热血沸腾。同样,“汽化”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也都有隐喻式的表达。例如在英语中:
She got all steamed up.
He is just letting off steam.
在汉语中:
血气方刚的年轻人。
当然,“汽化”在英汉语中的意思也是不同的。
3.结论
本文探讨了概念隐喻和词汇空缺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概念隐喻出现的地方有可能存在词汇空缺。同时词汇空缺又会促使人们使用概念隐喻,即概念隐喻可作为填补词汇空缺的方法之一。随着概念隐喻的广泛使用,被概念隐喻所填补的空缺词汇将会被剥夺出现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王希杰.语言中的空符号[J].语文月刊.1989,(2).
[2]范干良.词族和词族中的空格及其作用[J].汉语学习.1989,(2).
[3]李福印.语义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Chomsky, Noam. 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M].Cambridge/Mass,MIT Press,1965.
[5]Lakoff G..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
[6]Lakoff G, 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7]Lakoff G.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8]Kovecses Z. Metaphor and Emotion Language,Culture, and Body in Human Feeling[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词汇空缺;概念隐喻;语义场;目的域;源域
1.词汇空缺
1.1有关词汇空缺的研究
在语言学研究中,有词汇空缺这一术语。词汇空缺指的是在词汇场的某位置上缺少词的现象。这种词汇空缺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词汇空缺,即在一种语言中不存在与另一语言中某词汇相对应的词汇。例如,英语中有“sheep”和“goat”,而没有泛指“羊”的词。如果将汉语中的“羊”翻译为英语,就会发现英语“羊”的词汇场中存在空缺。同样,在《尔雅》中,牛的名称有90多个,而这些词在英语中大都空缺。爱斯基摩人的语言中有几十个表示“雪”的词,这在大多数其他语言中都是空缺。由于这类词汇空缺表示的是两种语言间的关系,所以其在翻译学的研究中备受重视,在跨文化研究中也有涉及。另一类词汇空缺存在于某一种语言之内。在一种语言内的词汇场上也会存在空缺。本文研究的就是这类词汇空缺。
王希杰曾提到过“语言空符号”[1],并在他的文章中举过很多例子。他给出的例子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过渡词的缺失,如长和短,大和小之间无过渡词。另一类是上义词的缺失,如脸和脖子,脚和小腿,他们没有共同的上义词。
范干良曾发表过《词族和词族中的空格及其作用》的文章。文章中,作者详细阐述了汉语中存在的“词族空格”的现象。词汇之间的关系类似于人类社会的亲属关系,它们也是“族系分明”的。“词与词的意义上的种种关系称为词族关系,把有某种意义上有关系的一组词称之为某某词族”[2]。词族又可分为同义词族和反义词族,如“乐”、“欢”、“喜”是一个同义词族,“悲”、“痛”、“哀”也是一个同义词族,而“乐”和“悲”是一个反义词族。词族中的空格主要由反义词族的研究得来。在一个反义词族中,从理论上讲,它们的构词能力应该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词族中的某个词发展了,词族中的其他词汇应同时发展。例如,“前”、“后”构成反义词族:
前:前天前辈前年前程前途
后:后天后辈后年□□□□
在“前”的词语中,“后”没有与之对应的词,这就是“空格”。这与本文所指的词汇空缺基本相同。
1.2确定词汇空缺的条件
确定一个词汇是否真正空缺需要具备2个条件[3]。第一,要选定合理的参照系。李福印在《语义学概论》上列举了三类参照系,即以音位系统为参照系,以词素的组合规律为参照系,以语义特征组合为参照系。如“human”和“animal”的死亡状态都可称为“corpse”,而植物的死亡状态却没有相对应的词,这便产生了词汇空缺。确定空缺的第二个条件是空缺的词汇有出现的可能。乔姆斯基认为,一个语言的形体有三种情况:已经出现;不可能出现;可能出现,但尚未出现[4]。所空缺的词必须是可能出现但尚未出现的词。界定词汇空缺必须符合以上两个条件。
2.概念隐喻与词汇空缺的关系
2.1概念隐喻出现的地方可能存在词汇空缺
Lakoff和Johnson在对一系列有关“感情关系”(love relationship)和“旅行”(journey)的语言表达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感情关系”和“旅行”之间存在隐喻映射。其中“旅行”是概念隐喻中的源域,“感情关系”是目的域。也就是说,在表达“感情关系”的时候,人们常常会选用“旅行”中的词语作隐喻性的表达。如“我希望我们的爱情永远走下去”;“爱的路上只有我和你”;“我们的爱情走到了第一个十字路口”;“感情的道路很曲折”。映射结构如下:
love→journey
Lover→traveller
□→crossroads
□→route
在这个映射结构中,love对应journey,故love的实施者lover对应journey的实施者traveller。然而要表达“旅行”中遇到的“十字路口”和“旅途”概念时,love目的域没有与之对应的词汇,即出现了词汇空缺。
李福印在《语义学概论》中提出了确定词汇空缺的两个条件。一是要选择合理的参照系,二是要有出现的可能。我们选用语义特征组合为参照系来验证在love-journey的隐喻映射中存在词汇空缺。见下表
由表可见,在love目的域中没有与journey源域中意义相对应的词汇。而且,在love域中,表达这些意义的词汇是有实际需要的,即有出现的可能性。因此,可以断定,此处确实存在词汇空缺。
2.2概念隐喻作为填补词汇空缺的方法之一
在某一种语言中,填补词汇空缺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即短语或添加词填补法,亚规范填补法和修辞填补法。本文认为在词汇空缺时,概念隐喻也可以作为一种填补方法。概念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在人们对陌生的领域进行描述时,陌生领域内存在词汇空缺是很自然的事情。这时人们用已知的熟悉领域内的概念来帮助表达不失为一种弥补的好方法。与短语或添加词填补法比较,概念隐喻填补法更加简练;与亚规范填补法比较,概念隐喻更加形象;与修辞填补法相比,概念隐喻更易理解。以下举例说明。
Lakoff 和Kovecses 通过研究英语中“愤怒”的概念隐喻,得出身体是容器的映射结构[7][8]。在汉语研究中,李福印在《语义学概论》的《隐喻意义的体验性:实证研究》一章中也得出了相同的映射结构,即身体是容器。因此本文以语义特征组合为参照系,寻找源域与目的域中的语义对应情况,以确定目的域中是否存在词汇空缺。身体-容器的语义对应表如下:
由表可知,以语义特征组合为参照系,身体语义场中存在词汇空缺。并且空缺词汇在实际表达中有存在的必要,即有出现的可能。因此,可以断定,在身体语义场中确实存在词汇空缺。
在实际语言表达中有需要,而此处又存在词汇空缺。那么该怎么填补这个词汇空缺呢?本文认为,当目的域中存在词汇空缺时,说话者可直接以概念隐喻的方式从源域中引用对应词汇。如上例中,身体语义场缺少与容器语义场对应的词汇,那么当表达相应意义时,说话者可直接引用容器语义场中的词汇来辅助表达。例如,在身体语义场中没有与“沸腾”对应的词汇,在实际表达中就可直接引用容器语义场中的“沸腾”:
You make my blood boil.
I had reached the boiling point.
在汉语中,人们也会直接引用“沸腾”作隐喻式的表达,虽然血液“沸腾”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不同的意思。如:我们热血沸腾。同样,“汽化”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也都有隐喻式的表达。例如在英语中:
She got all steamed up.
He is just letting off steam.
在汉语中:
血气方刚的年轻人。
当然,“汽化”在英汉语中的意思也是不同的。
3.结论
本文探讨了概念隐喻和词汇空缺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概念隐喻出现的地方有可能存在词汇空缺。同时词汇空缺又会促使人们使用概念隐喻,即概念隐喻可作为填补词汇空缺的方法之一。随着概念隐喻的广泛使用,被概念隐喻所填补的空缺词汇将会被剥夺出现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王希杰.语言中的空符号[J].语文月刊.1989,(2).
[2]范干良.词族和词族中的空格及其作用[J].汉语学习.1989,(2).
[3]李福印.语义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Chomsky, Noam. 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M].Cambridge/Mass,MIT Press,1965.
[5]Lakoff G..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
[6]Lakoff G, 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7]Lakoff G.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8]Kovecses Z. Metaphor and Emotion Language,Culture, and Body in Human Feeling[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