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对比分析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分别应用于小儿疝气治疗中的各自疗效。方法 从来我院就诊的小儿疝气患者中随机选取66例作观察组,并给予微创手术治疗,另选取66例作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治疗结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治愈后出院。微创手术术中、术后各方面情况均优于传统手术,且微创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4.54%,而传统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27.27%,微创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手术(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微创手术应用于小儿疝气治疗中,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操作时间,确保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属于临床治疗小儿疝气的理想方案。
【关键词】 传统手术 微创手术 小儿疝气 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25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10-0094-02
小儿疝气属于普外科常见疾病之一,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疝气的发病源为腹膜鞘状突发育不完全,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该疾病。但传统手术治疗对患儿的创伤大,术后恢复慢、术中操作时间长,对患儿不利[1]。近年来,微创手术作为一种新的手术疗法被广泛应用于该疾病治疗中,取得了满意效果。我院重点将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应用于小儿疝气治疗中的效果展开对比分析,以便于临床根据患儿实际情况选择对患儿伤害最小的最佳治疗方案。现对整个研究、对比过程展开回顾性分析,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小儿疝气患者中随机选取132例,按其自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6例),其中观察组男50例、女16例,年龄2-8岁,平均(5.7±0.2)岁,双侧疝气32例、单侧疝气34例;对照组男56例、女10例,年龄3-9岁,平均(6.2±0.1)岁,双侧疝气29例,单侧疝气37例。所有患者均满足小儿疝气诊断标准,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组:完成常规麻醉工作,术前组建静脉通道,并行鼻导管吸氧,确保患儿呼吸通畅,并让患儿取头低脚高体位,在患儿腹股沟皮下环上方取一横切口,以1cm为宜,并用蚊式钳为皮下组织给予钝性分离。若患儿为女性,则应先提起疝囊,如患儿为男性,则应先提起精索,做好各自的钝性分离工作,此后找到疝囊,解剖皮下环处的疝囊,将外环口处的精索暴露在外,给予疝囊分离,至内环处高位给予结扎、缝扎,切除疝囊。但注意操作时应确保锐性分离与钝性分离的有机结合,整个过程要仔细、认真。如疝囊较大,则应横断中部,再向上牵拉游离精索,缝合内环口,复位,关闭创口,术后给予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对照组:患儿取平卧位,在患儿耻骨联合上方位置处取3-5cm的切口,做好皮下组织与筋膜分离工作,找出疝囊,排进囊内积液、积气,并用丝线结扎疝囊顶部,复位,关闭创口,缝合,给予抗生素治疗。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无肝、肾不全者、无抗生素过敏者、患儿家属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不愿意参与此次研究、严重心血管疾病者。
1.4 观察指标
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自主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术中、术后各方面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3.42±4.38)min、自主活动时间为(13.28±1.63)h、术中出血量为(1.29±0.19)ml、住院时间为(1.1±0.2)d;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26.31±5.46)min、自主活动时间为(24.72±2.34)h、术中出血量为(5.37±0.48)ml、住院时间为(6.4±1.3)d。观察组术中、术后各方面情况优于对照组,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所有患者均治愈后出院。观察组给予微创手术治疗,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3 讨论
小儿疝气多为腹股沟处腹膜鞘状突关闭不完全,使得腹腔中小肠、卵巢、网膜、输卵管等进入腹膜鞘状突[2]。该疾病在患儿出生后几天、几月、几年后均可发病。典型症状为:在患儿哭闹、大便干结、运动过度时,可在腹股沟处发现一突起块状肿物,用手指轻压或平躺时,肿块会自行消失。如患儿家属发现患儿不明来由的哭闹不止、并伴有恶心、呕吐,高热、血便、肠梗阻等,均需及时到院治疗,以正确诊断其是否为疝气[3],一经确诊,还应积极配合治疗。如若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影响患儿消化系统,进而恶化为肠梗阻、肠坏死等,增加治疗困难。
部分疝气,在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随着后壁厚度的增加,会自行痊愈,临床多采用手术疗法治疗小儿疝气。相关文献研究结果表明[4],因小儿生理调节能力差,器官发育不成熟,使用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时对患儿造成的影响较大,粗糙的手术可能会损伤患儿腹股沟神经,因解剖层次的不分明延长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多,对患儿极为不利[5]。而微创手术应用于小儿疝气治疗中的关键在于准确选择患儿手术切口位置,即用手指从患儿阴囊处向上对外环口部位触摸,或对患儿圆韧带触摸,并于腹股沟中点内上方1cm位置取一小切口,暴露外疝,可快速、准确找准疝囊,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本文将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在小儿疝气治疗中展开疗效比较,结果表明,微创手术术中、术后各方面情况均优于传统手术,且探究的微创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4.54%,而传统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27.27%,微创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手术(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本文探究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他人观点,为临床小儿疝气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理论依据。由此可见,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均可应用于小儿疝气的治疗中,但因微创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可促进患儿尽快恢复等优点在基层医院得到广泛应用,而传统手术被因存在的不足而逐渐被淘汰。
综上所述,微创手术应用于小儿疝气治疗中效果好,属于该疾病的理想治疗方案,可在临床优先选择使用。但在此也提醒家长,应做好疝气的预防控制工作。平时穿裤时不要将孩子腹部捆得太紧,会加重腹内压力,也不可过早行走,以免出现肠管下坠,多让孩子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及易消化食物,以防大便干结。一旦发现孩子咳嗽,需立即治疗,避免因腹压增加而引发疝气。
参考文献
[1]侯崇智,卞军,施伟栋,王洁.腹腔镜下单通道自制疝气针完全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63例[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4,14(06):519-528
[2]杨永平.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4,21(01):62-63
[3]刘琉,樊飞.喉罩七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儿疝气手术的临床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07):128-129
[4]夏春华.两种不同静脉麻醉方法用于小儿疝气的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3,26(02):137-138
[5]晏贱根,张土金,李晓敏.观察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90例临床效果及其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17):94-95
【关键词】 传统手术 微创手术 小儿疝气 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25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10-0094-02
小儿疝气属于普外科常见疾病之一,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疝气的发病源为腹膜鞘状突发育不完全,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该疾病。但传统手术治疗对患儿的创伤大,术后恢复慢、术中操作时间长,对患儿不利[1]。近年来,微创手术作为一种新的手术疗法被广泛应用于该疾病治疗中,取得了满意效果。我院重点将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应用于小儿疝气治疗中的效果展开对比分析,以便于临床根据患儿实际情况选择对患儿伤害最小的最佳治疗方案。现对整个研究、对比过程展开回顾性分析,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小儿疝气患者中随机选取132例,按其自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6例),其中观察组男50例、女16例,年龄2-8岁,平均(5.7±0.2)岁,双侧疝气32例、单侧疝气34例;对照组男56例、女10例,年龄3-9岁,平均(6.2±0.1)岁,双侧疝气29例,单侧疝气37例。所有患者均满足小儿疝气诊断标准,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组:完成常规麻醉工作,术前组建静脉通道,并行鼻导管吸氧,确保患儿呼吸通畅,并让患儿取头低脚高体位,在患儿腹股沟皮下环上方取一横切口,以1cm为宜,并用蚊式钳为皮下组织给予钝性分离。若患儿为女性,则应先提起疝囊,如患儿为男性,则应先提起精索,做好各自的钝性分离工作,此后找到疝囊,解剖皮下环处的疝囊,将外环口处的精索暴露在外,给予疝囊分离,至内环处高位给予结扎、缝扎,切除疝囊。但注意操作时应确保锐性分离与钝性分离的有机结合,整个过程要仔细、认真。如疝囊较大,则应横断中部,再向上牵拉游离精索,缝合内环口,复位,关闭创口,术后给予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对照组:患儿取平卧位,在患儿耻骨联合上方位置处取3-5cm的切口,做好皮下组织与筋膜分离工作,找出疝囊,排进囊内积液、积气,并用丝线结扎疝囊顶部,复位,关闭创口,缝合,给予抗生素治疗。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无肝、肾不全者、无抗生素过敏者、患儿家属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不愿意参与此次研究、严重心血管疾病者。
1.4 观察指标
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自主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术中、术后各方面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3.42±4.38)min、自主活动时间为(13.28±1.63)h、术中出血量为(1.29±0.19)ml、住院时间为(1.1±0.2)d;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26.31±5.46)min、自主活动时间为(24.72±2.34)h、术中出血量为(5.37±0.48)ml、住院时间为(6.4±1.3)d。观察组术中、术后各方面情况优于对照组,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所有患者均治愈后出院。观察组给予微创手术治疗,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3 讨论
小儿疝气多为腹股沟处腹膜鞘状突关闭不完全,使得腹腔中小肠、卵巢、网膜、输卵管等进入腹膜鞘状突[2]。该疾病在患儿出生后几天、几月、几年后均可发病。典型症状为:在患儿哭闹、大便干结、运动过度时,可在腹股沟处发现一突起块状肿物,用手指轻压或平躺时,肿块会自行消失。如患儿家属发现患儿不明来由的哭闹不止、并伴有恶心、呕吐,高热、血便、肠梗阻等,均需及时到院治疗,以正确诊断其是否为疝气[3],一经确诊,还应积极配合治疗。如若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影响患儿消化系统,进而恶化为肠梗阻、肠坏死等,增加治疗困难。
部分疝气,在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随着后壁厚度的增加,会自行痊愈,临床多采用手术疗法治疗小儿疝气。相关文献研究结果表明[4],因小儿生理调节能力差,器官发育不成熟,使用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时对患儿造成的影响较大,粗糙的手术可能会损伤患儿腹股沟神经,因解剖层次的不分明延长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多,对患儿极为不利[5]。而微创手术应用于小儿疝气治疗中的关键在于准确选择患儿手术切口位置,即用手指从患儿阴囊处向上对外环口部位触摸,或对患儿圆韧带触摸,并于腹股沟中点内上方1cm位置取一小切口,暴露外疝,可快速、准确找准疝囊,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本文将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在小儿疝气治疗中展开疗效比较,结果表明,微创手术术中、术后各方面情况均优于传统手术,且探究的微创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4.54%,而传统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27.27%,微创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手术(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本文探究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他人观点,为临床小儿疝气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理论依据。由此可见,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均可应用于小儿疝气的治疗中,但因微创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可促进患儿尽快恢复等优点在基层医院得到广泛应用,而传统手术被因存在的不足而逐渐被淘汰。
综上所述,微创手术应用于小儿疝气治疗中效果好,属于该疾病的理想治疗方案,可在临床优先选择使用。但在此也提醒家长,应做好疝气的预防控制工作。平时穿裤时不要将孩子腹部捆得太紧,会加重腹内压力,也不可过早行走,以免出现肠管下坠,多让孩子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及易消化食物,以防大便干结。一旦发现孩子咳嗽,需立即治疗,避免因腹压增加而引发疝气。
参考文献
[1]侯崇智,卞军,施伟栋,王洁.腹腔镜下单通道自制疝气针完全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63例[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4,14(06):519-528
[2]杨永平.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4,21(01):62-63
[3]刘琉,樊飞.喉罩七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儿疝气手术的临床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07):128-129
[4]夏春华.两种不同静脉麻醉方法用于小儿疝气的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3,26(02):137-138
[5]晏贱根,张土金,李晓敏.观察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90例临床效果及其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17):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