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玉米田间管理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hua8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苗期需要关注的事项
  玉米苗期田间管理关键是适当控制茎叶生长,促进根系发育,即“控上促下”,达到根多,茎扁,叶色深绿,叶片宽厚,个体健壮,群体整齐。具体措施主要有:
  1 移栽补苗保证全苗
  玉米出苗后,要及时检查出苗情况,发现缺苗断垄要及时补种、补栽。3叶期前缺苗,用饱满种子浸种催芽后浇水补种。3叶期后缺苗用带土移栽法补苗(播种时可在行间播预备苗),另外,缺苗处也可在附近留双株补救。早间苗适时定苗玉米长到3~4片叶时进行及时间苗,去掉弱、黄、病、劣、杂苗。到5~6叶时,按计划株距、密度留苗,余苗全部拔掉。定苗时边行、地头可留得稍密些,以充分发挥边际优势。间、定苗时,拔除的苗要及时清出田间。
  2及时追肥
  玉米苗期追肥应在5叶展开时施用,即在4~6叶期施用,特别是套种的玉米和接茬播种的夏玉米,追肥应遵循苗肥轻、穗肥重和粒肥补的原则,三期追肥比例约为苗2.5~3∶穗5~6∶粒1.5~2。套种玉米或接茬播种的夏玉米基肥不足或未施基肥的,追肥量应加大但三期比例一般不变。
  3适时中耕
  玉米苗期适时中耕,可以起到“控上促下”作用。特别对套种玉米和接茬整地不良的夏玉米尤为重要。苗期中耕一般进行2~3次。第1次在定苗时进行,中耕深度掌握“苗旁浅、中间深”的中耕原则,这样既可清除杂草又不至于压苗,深耕一般为3~5厘米。第二、三次在拔节前进行,耕深要适当深一些,一般以10厘米左右为宜,这时深中耕虽会切断部分细根,但可促进新根发生。培土应在9~10叶期到抽穗前逐渐完成,以利支持根的形成,增强植株的抗倒伏能力。
  二、适期蹲苗促壮
  蹲苗促壮一般采取的方法是:控制肥水,深中耕,扒土晒根等。玉米蹲苗应遵循“蹲黑不蹲黄,蹲肥不蹲瘦,蹲湿不蹲干”的蹲苗原则。也就是说蹲叶片深绿、地肥、墒情足的壮苗。反之就不蹲。蹲苗时间一般夏播和套种玉米20天左右,时间过短无效果,时间过长容易形成“小老苗”,影响后期生长。蹲苗结束,应立即追肥、灌水以促进生长。对于苗势生长弱的田块,不但不要进行蹲苗,还要适时采取肥水措施促苗转壮。
  玉米病虫害管理:夏季气温较高各种病虫害对玉米植株危害较大,病害主要有纹枯病和丝黑穗病,防治纹枯病可剥掉下部发病叶梢并喷施井岗霉素。发现丝黑穗病株时要及时拔除深埋或烧毁。虫害主要有玉米钻心虫、蝗虫等,防治方法可到当地农资部门咨询。
  中后期根据肥力需要状况、水分含量、病虫害等酌情处理。
  三、拔节期的水分需求
  玉米拔节期是整个生育期需水肥的关键期。这一阶段,饱浇水巧追肥,是促进玉米植株良好生长和雄穗的正常分化的关键。玉米大喇叭口期要有充足的水分,要保持田地表常湿不干,以此满足玉米在拔节期的需要,田间持水量保持在70%左右。浇水结合追施速效氮肥。
  玉米大喇叭口期是成穗的关键期,亩追施尿素10一15公斤。旱地需乘降雨追施,水浇地需浇水追入肥料,追肥可施在株中间或刨穴追肥。浇水后要及时中耕除草。拔节期间结合施肥、浇水,及时锄地、培土,达到除草,保肥保湿,促根防倒等多种效果,促进玉米增产增收。
  玉米拔节期主要有玉米螟、蚜虫、红蜘蛛和粘虫等害虫。玉米螟需用锌拌磷颗粒剂与细砂土,拌成1∶50的毒土逐株灌心,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蚜虫、红蜘蛛可用达螨灵、蚜虫净等农药进行喷雾防治。粘虫可用40%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显著。
  四、生长期如何避害
  雹灾。玉米在发芽出苗期遭受雹灾,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地温下降,通气不良,影响种子发芽和出苗等,灾后应及时疏松土壤,以利增温通气;在玉米拔节到抽雄前,特别是大喇叭口期以前,雌雄穗和部分叶片尚未抽出时遭受雹灾,只要未抽出的叶子没有受损伤,且残留根茬,应及时中耕、施肥,加强田间管理,一般仍可获得较好收成,玉米抽穗后遭受雹灾,植株恢复生长的能力变差,对产量影响较大。据调查,凡被冰雹砸断穗节的玉米,则不能恢复生长;如果穗节完好,应及时加强管理,促进植株恢复生长,减少产量损失。
  风灾。七八月份,常常出现狂风暴雨天气,造成玉米倒伏或茎折。对成熟前倒伏或茎折的玉米,应及时扶起,以免相互倒压,影响光合作用。对于倒折的玉米,如果只是根倒,将植株扶正即可,如果是茎折,应将数株捆在一起,使植株相互支持。
  涝灾。玉米是一种需水量大而又不耐涝的作物,当土壤湿度超过田间持水量的80%以上时,植株的生长发育即受到影响,尤其是在幼苗期,表现更为明显。玉米生长后期,在高温多雨条件下,根系常因缺氧而窒息坏死,造成活力迅速衰退,植株未熟先枯,对产量影响很大。据调查,玉米在抽雄前后一般积水1~2天,对产量影响不太明显,积水3天减产20%,积水5天减产40%。对于遭受涝灾的玉米,要及早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土壤和空气湿度,促进植株恢复生长;当能正常下田时,应及时进行中耕、培土,以破除板结,防止倒伏,改善土壤通透性,使植株根部尽快恢复正常的生理活动,及时增施速效氮肥,加速植株生长,减轻涝灾损失。
  遇涝灾怎样补救
  玉米是需水量大但又不耐涝的作物。土壤湿度超过最大持水量80%以上时,玉米就发育不良,尤其在玉米苗期表现更为明显。玉米种子萌发后,涝害发生的越早受害越重,淹水时间越长受害越重,淹水越深减产越重。一般淹水4天减产20%以上,淹没3天,植株死亡。玉米出现涝渍害以后应尽快采取补救措施,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
  排水降渍。要疏通田头沟、围沟和腰沟,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土壤湿度,达到能排、能降的目的。
  中耕松土。降水后地面泛白时要及时中耕松土,破除土壤板结,促进土壤散墒透气,改善根际环境,促进根系生长。倒伏的玉米苗,应及时扶正,壅根培土。
  早施苗肥。要及时追施提苗肥,大喇叭口期每亩追施尿素20公斤。对受淹时间长、渍害严重的田块,在施肥的同时喷施高效叶面肥和促根剂,促进恢复生长。
  加强病虫害防治。涝后易发生各种病虫害如大小斑病及玉米螟等。喷施叶面肥时,可同时进行病虫害防治。防治纹枯病可用井冈霉素或多菌灵喷雾,喷药时要重点喷果穗以下的茎叶;防治大小斑病可用百菌清或甲基托布津,7~10天一次,连续2~3次。防治玉米螟应在拔节至喇叭口期用杀虫双水剂配成毒土或用辛硫磷灌心。
  (作者单位:151400黑龙江省安达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 安达市笫一原种场)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梅毒血清学试验对梅毒各期患者的诊断评价.方法采用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检测甲苯胺红试验(TRUST),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试验.结果 547份疑似
丙烯压缩机运行周期短,带液严重,气阀的阀片和弹簧的损坏使气阀泄漏,造成气阀故障频繁发生。文章分析了故障的原因,为降低压缩机气阀的故障率,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摘 要] 本文对茄果类蔬菜病虫害种类以及实际发生的情况、重点的防治对象等进行了阐述,并重点研究了日光节能温室茄果类蔬菜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希望能够有效地预防病虫害,确保茄果类蔬菜的产量。  [关键词] 茄果类 病虫害防治对象 原则 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090-01  1 茄果类蔬菜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与具体防治对
[摘 要]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安全,餐桌安全等等,也直接对社会稳定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需要对农产品的质量进行广泛的关注,并且提升农民的经济收益,创建农产品的品牌观念,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工作,以此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出更多的力量。  [关键词] 农产品 质量 安全思考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摘 要] 本文针对蕉城区粮食生产存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高、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难度较大、农村劳动力出现短缺现象等问题,提出加强基本农田建设、依托生产经营主体适当规模化生产、落实惠农政策、加强新型农业技术推广等发展思路进行讨论。  [关键词] 蕉城区 粮食 现状 思路  [中图分类号] F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7-0018-01  蕉城区背山面海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089-01  蔬菜生产是城乡居民菜篮子工程的主要途径,也是菜农增效致富的主要途径。抓好育苗关,达到苗齐、苗匀、苗壮,是蔬菜生产的首要环节。为指导农民朋友在生产中育好苗,育壮苗,保证高产、高效,现就育苗过程出现异常苗的原因及防治提出如下意见:  1 顶盖与戴帽  原因:床土过干,覆土过薄。  防治: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