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yspark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包含语感、情感、学习习惯等要素。对于如何有效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素养;语感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素质教育的进程,但也提高了对广大教师的要求。教师需要深入贯彻新课标教学理念,及时更新、完善教学方法,打造高效的语文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培养语感,奠定学生核心素养基础
  语文教学大致可分为听、说、读、写这几个方面,要想让学生在这几个方面得到提高,培养学生的语感是关键。培养学生的语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加强听力训练。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所谓的“耳濡目染”就是这个道理。这里的“听”不是机械地听,而是需要一边思考一边听讲。比如在朗读课文前,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相应的思考问题,让他们一边思考一边听讲,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在听的过程中提高语感。
  第二,加强口语交际训练。说是学生交流的重要形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口语交际的条件。对于教材中的口语交际模块,教师要有足够的重视,科学合理地为学生组织口语交际活动,让他们在表达的过程中提高语感。
  第三,加强阅读教学。读是学习语文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形式。但很多学生并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又缺乏阅读机会。因此,教师要立足于教学目标,组织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语感。
  第四,优化写作教学。写是一种表达想法、输出语言信息的重要形式。输出语言信息的过程,实则是对语言文本的重组。因此,加强写作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感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他们运用文本表达的能力也会不断提高,从而也能养成良好的语感。
  二、创新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由于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导致部分学生出现了抵触心理,这对于教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核心素养的有效思路。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及方法,为学生构建更具魅力的语文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讲解《西门豹》这篇课文时,教师要带领学生对文中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句子进行品析,让学生把握人物的性格。然后,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采用这种形式,还可以让学生更为形象直观地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感受人物的性格,体会西门豹的品质。在表演过后,教师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崇尚科学、敢作敢为的精神。由此可见,要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采用“灌输式”教学是不可取的。教师只有结合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法,才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往往也是很多教师容易忽略的一点。由于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来对学生进行指导。对于学习习惯,可以从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这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
  课前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習习惯,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突破学习上的重难点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在讲授课程前,要围绕教学的重点知识为学生制订相应的预习策略,如在讲解《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预习一些重难点词汇,做到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且为他们设置一些思考问题,让学生初步感受这美丽的鸟的天堂。这样,他们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才会事半功倍。
  课后复习也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大多数学生缺乏复习的意识。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精心设计作业,丰富作业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复习的效率,从而养成复习的习惯。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后,学生的学习意识会更为强烈,这不仅有利于他们学习语文知识,还有利于他们学习其他的学科,并且从长远来看也是大有裨益的。
  总之,在新的教学背景下,教师仅仅从知识层面对学生进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多方面、全方位地对学生展开引导,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品质,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让他们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辉,田进龙.小学语文“读”与“写”能力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 2014(16).
  [2]郑成军.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浅析[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6).
其他文献
摘 要: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接班人。本文将中职生学习政治的心理层次划分为兴趣心理、趋利心理、内省心理三个层次,以期对中职政治教育有所启发。  关键词:中职生;政治;心理层次  政治教学属于双边活动,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和吸收知识的过程,还是教与学之间的适应过程。因此,教学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和学之间的适应程度。教师在进
期刊
摘 要:分层教学的应用和推广对教育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在实践中分层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其作用的发挥。本文主要对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进行分析,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综合素质  随着课程改革全面深入发展,分层教学法得到广泛的应用,推动了初中数学教学的全面发展。  一、分层教学法的内涵  分层教学法是将学生分层,根据不同学
期刊
摘 要:一堂课的前几分钟,学生往往还沉浸在课下活动的兴奋中,而一名优秀的化学教师能通过精心设计新课导入环节,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到授课内容上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导入  一、巧设悬念导入法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给学生设置一些急于解决,而运用现有知识又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对知识学习产生兴趣,进而在新课导入的过程中能够集中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本文结合实际,阐述了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研究策略,以期为相关的教学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育部门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情境教学模式是目前较契合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方式之一。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学生在学习材料力学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截面法。接着对截面法进行了全面的概括和分析,最后提出了在使用截面法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并给出了实例。  关键词:截面法;材料力学;教育教学方法  一、前言  工程上的机械设备结构是由构件组成的,构件在工作时要承受载荷。构件的种类一般为板件、壳件、杆件等,在材料力学中主要以对杆件的研究为主。本文将杆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来分析。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围绕小组合作与自主教学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必要性展开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自主教学;小组合作  体育教学要想符合新时代要求,广大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从各个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小组合作与自主教学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要使用小组合作和自主教学模式,一定要结合学
期刊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数学课教学必须与专业课结合,为专业课服务。本文阐述了会计专业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  关键词:中职;会计专业;数学教学  数学是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数学教学要满足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更好地为专业教学服务。  一、编制数学实用教材  数学教材应与会计专业要求相适应。数学教师应与会计专业课教师合作,坚持“以实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尺度”的原则,共同探索开发适合会计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自然拼读法;小学英语;应用  自然拼读法就是通过对英语拼写、读音关系的基本规律,以及基本音的字母和字母组合的掌握,使学习者达到看到单词就会读,听到单词就会拼的学习目的。由于这种方法凸显了英语中普遍的音形关系,因此在单词解读、单词拼读及阅读等方面的教学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一、自然拼读法在小學英语教学中
期刊
摘 要:中职院校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必须针对中职生的特点,以增强教学效果为中心,实行多样化教学,不断寻找最恰当的教学方法,从而为本学科的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中职院校;现代企业管理;教学方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把职业教育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本文以河南工业技师学院为例,论述了对中职院校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究。  一、河南
期刊
摘 要:科学探究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渠道。因此,在开展化学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关注教学方法与手段,还要重视对科学探究题解答技巧的讲授。  关键词: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解答技巧  科学探究作为重要且可行的学习方式,对学生化学学习兴趣与学科素养的培养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科学探究题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提高学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