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有效的外派人员管理体系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anhua0213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外派人员,需要勤加管理、舍得银子、投得感情,最终才能形成公司和外派员工的双赢。
  很多处于战略扩张期的企业封面要不断扩大自己的地盘,在扩张进程中,与货币资本相配合的是人力资本的投入。扩大地盘的形式不同,人力资本的投入形式也不同:当增设区域分部,开拓新的市场时主要派出的是市场营销人员;当投资开办新的企业,需要进行大量的人员招聘、设备采购、工程建设时需要总部派出忠诚度高,同时具有丰富的新企业建设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人员等;并购或者参股其他企业时需要派出对总部的管理理念领会较深,能够推行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具有丰富的企业整合经验的管理人员。外派人员管理的难点
  外派人员或者远离公司的总部、自主性较强,或者因为与其他公司合资,具有与本公司不同的管理体系,所以对外派人员的管理一般不同于对本部人员的管理,有着特殊的难点:
  一是管理与监督问题。外派人员因为远离本部,缺乏现场监督管理,很多本部的管理制度便难以得到落实。遇到问题时又需要随机应变,而公司的权变程序无法适应远距离管理的需要,给外派人员的随意决策带来了便利。失去了制度约束和权力制衡,外派人员很容易走上歧途。
  二是待遇问题。外派人员派往的地区有富有穷,派往贫困地区的人员只要维持原有薪酬尚且能够有所优越感,派往富裕地区的人员薪酬如果不加以调整,在当地很可能处于较低的薪酬水平,时间一长,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挖角。派往合资企业的情形大致如此,与实力较差的企业合资,派出人员维持原有薪酬水平可以增强他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却也面临如何发放才不导致其他员工的攀比?而与实力较强的对手合作,派出人员的薪酬过分低于对方派出人员,也会面临临阵倒戈的危险。
  三是家庭问题。外派人员如果是派驻外地,因为路途遥远、交通成本等问题,容易导致外派人员的三高问题:子女抱怨率高、离婚率高、离职率高。
  四是生活问题。派往的地方,有比较落后的地区,外派人员就缺乏合适的娱乐生活;再者,很多派出人员是单兵作战,既缺少熟悉的伙伴,也失去监督,“青灯孤影”,最终误入歧途者不在少数。
  


  五是职业发展问题。外派人员因为远离总部,长期不在领导面前,很容易被领导“遗忘”,遇到高层调整,当年选派他们外派的高管离职,外派人员更是因此成为“失去亲娘的孩子”,再也难以回到总部,这常常是终身远离家庭所在地的同义词。万般无耐之下,只有辞职,自己回家找工作。
  
  如何构建有效管理体系
  
  构建有效的外派人员管理体系,保证货币资本的安全和效果,成功实现自己的战略意图,可从以下这些方面着手:
  首先,界定外派人员范围。哪些人需要外派,哪些人不需要外派,一方面要考虑工作之急需,避免员工无谓的外派到当地浪费时间;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外派人员可能发生的高额成本。对于任何初期开张、建设、并购的企业而言,总经理和财务总监是必须的外派核心人员。规模稍大的企业则需要派出人力资源总监。这些人是一个企业管理的核心团队,派出这些人能够真正在新的企业中形成有利于母公司的价值理念和管理体系。其他人员则可以根据企业的不同周期派出,比如建设期需要派出采购总监、工程总监,进入投产期需要派出营销总监、生产总监等,而不需要同期派出。至于需要的中低层骨干员工,则可以用短期借调的形式来满足。
  其次,要尽量以团队形式外派。为了避免外派人员在外容易产生的一些自主权过大、失去现场监督等不利因素,每次外派至少两个人,形成一个能够互相支持和互相监督的外派团队。这些团队成员最好实行分线管理,财务总监直接隶属于母公司财务总监,人力资源总监双重隶属于公司总经理和母公司人力资源总监。这种三线分立管理模式容易形成权力制衡机制,便于互相监督。
  第三,在派出的顺序上实行错位制,即外派人员派出时间错开,而不是同期派出、同期调回,这样有利于保持员工对管理团队稳定性、连续性的感觉,而新老成员的交叉,也有利于保持工作的延续性,不会出现工作断档,同时也有利于比较各成员之间配合的默契度,发现更好的团队组合。某种程度上,也会有后任对前任的监督作用。
  第四,就是选择合适的外派候选人。很多企业在战略扩张时,大批招聘外来人员从本部派出,这些新人在公司本部工作时间甚短,对公司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了解不够深入,也没有能够形成对公司的心理契约,而公司对这些人也缺乏一定时间的深入考察,对于这些人未来的发展并没有很好的筹划。所以,外派人员应当选择那些长期在公司工作,对公司有一定忠诚度,同时又深刻了解公司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人员,这些人员出去后能够更好的维护公司的利益并且有力的推行公司的管理理念。
  在候选人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候选人的家庭困难,诸如家属处于怀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员工不宜外派,子女处于小考、中考、高考期的员工不宜外派。因为这些时期的员工承担着较为重要的家庭责任,如果不能充分的履行为人夫妻、为人父母的责任,不仅在外工作期间牵挂较多,不能安心工作,而且未来可能还受妻子儿女的责备,后悔终生。在越来越重视工作与生活平衡的今天,尽量考虑员工的生活质量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要求。
  第五是对外派人员的待遇问题充分考虑,从优安排。外派人员与其他人员相比,一般承担更直接、更重要的职责,付出更多的代价。所以必须从有利于其更好的维护公司利益和有利于其更安心的工作两个方面考虑待遇问题。
  第一个原则就是同级外派人员待遇高于本部人员,这样才能鼓励外派。第二个原则就是水平就高原则。对于外派贫困地区的人员,保留原待遇;而派往更发达地区人员,则通过发放外派补贴形式,使外派人员的待遇与当地市场价格相似,避免被挖角。第三个原则是生活成本公司支付原则。即外派人员在当地需要租房、购置安家的生活用品,需要经常回家,这些费用都由公司予以制度化的安排。
  对于派往合资企业的员工,其待遇按照就高原则可以选择从本部和合资公司领取。如果合资公司待遇低于本部的,由本部补发,这样可,以形成薪酬攀比的防火墙,不致于形成合资公司内部的恶性攀比。
  第六是建立规范的绩效管理体系,强化外派人员业绩管理。外派人员一般都是中高级管理人员,遇到问题时应当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为适应这种远程管理的需要,就要建立规范的绩效管理体系。每年年初要由外派人员提出绩效目标,详细报告要为实现目标拟采取的工作措施,获得批准后只要遵循公司的价值观与行为标准,对特定的重大事项及时报告,其他实现目标过程的 应变权利就交付外派人员,定期报告工作进展就可以了。
  第七是建立与外派人员频繁联系、接触的机制。避免外派人员长期离开本部导致对本部管理理念生疏,以及因此形成的自立山头倾向。GE全球各地的企业负责人几乎每一个季度就要回总部开一次会议,听取总部进行的绩效评价,而中国的中化等集团企业也采用了这种形式。除此以外,全部的外派人员每年至少一周时间要回到总部参加各种类型的培训,以维系他们与总部的感情。
  作为本部,也会经常性的派出各种审计人员到现场进行财务、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审计,使外派人员感受到来自本部的监督压力。
  第八是强制性的周期轮换、前后对调。外派人员最担心的是外派成为“无期徒刑”,调回之日遥遥无期。这样很容易形成外派人员的观望态度和离心倾向,一旦有更高的待遇,就会“反水投敌”。所以,企业给予定期调回的承诺对于外派人员而言是很重要的。很多企业担心调回的人员没有合适的位置,殊不知,既然后方有对一线企业进行管理的部门,这些外派人员自一线回来,不是可以更好的管理一线的企业?如果他们不能接替那些后方部门的管理层,难道那些后方的管理人员就没有外派的义务?如果形成定期调回的制度,则前后方可以形成定期轮换的良性循环,不仅利于减少外派人员长期外派的时间,减缓来自家庭方面的压力,也有利于企业培养熟悉一线的管理人才。
  第九是组成临时外派团队,减少长期外派人员。新成立的企业需要大批的管理人员进行初期的筹建工作,包括管理体系的建立、人员招聘与培训、大批量的设备采购等等,但是企业一旦建成,这方面的需求会迅速下降。而原先为适应建设高峰需求而招聘的人员却难以解聘。为此,很多企业组成了以人力资源专业人员、采购专业人员、工程专业人员为主的临时团队,与新建企业在当地招聘的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工作团队,协助完成体系建设和工程建设,企业正常运转后,临时团队撤回。这样就可以有效缓解人员长期外派的压力,也能够锻炼后方管理部门的后备人才。将来,参与建设的外派人员可以随时派到参与建设的项目,应对关键人员的突然离职。
  第十是管理人员本土化。减少外派人员的根本途径是管理人员的本土化。但是企业建设的初始阶段还是需要派出自己的人员。管理人员的本土化也可以从那时开始。一般的步骤是在企业建设初期就会招聘一些有潜力的管理人才后备,也包括从并购企业中发现一些优秀的管理人才,让他们参与企业的初始建设或并购重组。企业正常运转后,他们被调到公司总部工作1—2年,然后调回原公司接替外派人员。这些人员以后被纳入定期轮换的范围,成为忠诚于公司的本土化人才。
  外派人员是风筝,飞向高空是他们的理想,是他们的事业,也是公司战略发展的需要。公司与外派人员通过业绩与过程管理、优厚待遇、维系情感三条线组成连接二者的绳子,如果公司舍不得投入,这绳子不够结实,就会使二者失去联系。风筝挣脱了放飞人,或者成为别人的风筝,或者成为一堆废物,诚然可惜,但是公司探索高空新领域的理想也必然因此受挫,得不偿失。
  责编/马薪婷
其他文献
文化管理在企业发展中所体现的强大作用早已被众多世界级企业的成功所证明,但仍有很多企业在问:到底如何才能真正将文化做成企业发展的真功夫?    文化的本质就是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人与人是不同的,只有高度重视文化差异,才是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面对全球一体化经济的到来和国际市场竞争的挑战,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把尊重人、发展人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真正让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如何做到这些?笔者
期刊
根据渠道竞争的情况确定产品切入的机会点,再针对渠道特点量身定做产品或选择合适的产品组合,对产品的销售价格进行科学的定位。    对于白酒营销而言,一贯的做法是先选择和定位产品而很少去关注渠道,往往是业务人员极力将公司的产品特别是新产品推荐给经销商,经销商看了后感觉不错,于是安排打款进货。进货以后,经销商还按照其固有的模式套路去销售,结果市场反应一般;好一点的经销商在新产品的推广上动了点脑筋,出现了
期刊
布拉德·皮特&安吉丽娜·朱丽主演的《史密斯夫妇》一片中有这样一个镜头,皮特在被自己用火箭筒轰炸过的破房子中找到了一台被摧毁的笔记本电脑,并带回办公室,结果这台被火箭弹损坏的电脑中数据丝毫无损,皮特从中顺利地找到了朱丽的信息……这就是坚固型笔记本,TOUGHBOOK——松下公司的一款今年才刚刚进入中国的产品。在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经历较长时间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并有众多厂商,国外的如惠普、戴尔、东
期刊
渠道拦截是今年以来医药行业(主要是流通企业)的一个热门概念。笔者对其的描述性定义为:渠道拦截是对终端拦截的阻挡,是厂家、商业、终端三方在流通渠道这一环节对产品组合、产品购进和供应的主动选择,在利益分配上,它是厂家试图把终端拦截无效费用的一部分转为渠道“畅通”费用的一种尝试。渠道拦截顺应了目前在零售业盛行的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品类管理运动,在产品展现给顾客之前,可以主动选择能够适应不同消费需求、消费
期刊
娱乐飞梭,一个犹如扇面的弧形标志,成为联想天逸新品创新ID设计的标志。而天逸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设计,是把在好莱坞大片中才能看到的人脸识别技术变成了现实,用户在进入Windows登陆界面时,其脸部特征就会自动通过摄像头传人人脸识别系统,系统对人脸密码进行分析鉴定后,才会允许具备合法身份的用户进入电脑,而且识别率达到了99.9%。利用人脸识别技术,用户不仅可以将其作为笔记本登陆的安全设置,还可以取代登陆
期刊
SK-Ⅱ低劣的危机公关水平,导致一个质量事件演变成公关事件,从而使其在未来的中国市场充满变数。    案例回顾:    按照我国化妆品卫生标准(GB7916)的有关规定,化妆品中不能含有铬、钕等禁用物质。  9月14日,新华社消息称国家质检总局有关负责人证实,近日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从来自日本宝洁株式会社蜜丝佛陀公司制造的SK-Ⅱ品牌系列化妆品中检出禁用物质铬和钕。检验检疫部门在对一批SK-Ⅱ重
期刊
为了增加媒体上的出镜率,提高传播效果,企业不但要“发布新闻”、还要“参与讨论”,甚至“创造新闻”。    公共关系的一大重要职责就是通过媒体把公司的新闻散发出去,使公司的利益相关方了解、喜欢进而支持公司。  许多公关人员抱怨企业没有媒体感兴趣的新闻,撰写的新闻稿也很难被媒体的采用。事实上,这往往是功夫没到家,缺乏一个清晰的思路所致。为了提高媒体上的出镜率,企业需要尝试多种不同的方式,不但要“发布新
期刊
全面反映本土成功上市民企华帝股份十四年稳健成长历程的专著《华帝之道》,再次掀起了一股家电名企“图书营销”热潮。  《华帝之道》并不是简单的企业发展历程回顾,而是对华帝发展中所遵循的某些深层次商业思想的总结和探索,正如该书前言中华帝总裁黄启均所说,“对华帝的认识,要从商业的本质研究开始。我们从商业的一个最终模型出发,找到华帝最有特点的差异化根本,华帝实践了我们寻找了多年的商业本质,华帝商业本质的探索
期刊
数据库推广各类技术的障碍已经扫除,且费用越来越低,企业如何建立数据库?为什么企业购买了CRM软件作用却不理想?如何甄别顾客,对不同的顾客群体进行个性化的沟通与推广?  在这个从大众营销(以宝洁、可口可乐、娃哈哈等大众媒体投放型品牌为代表)到如今分众营销的年代,顾客数据库的重要意义已无须赘言。2005年资料显示,在美国几乎所有的零售企业,80%的制造和服务业已经开展数据库营销。  但是,纵观国内的企
期刊
没有真正了解三四级市场的特点,贸然将城市市场的推广和促销方法应用于三四级市场,是众多商家折戟的主要原因。  笔者从多年的营销实践,尤其是近两年为几家直接面向县、乡市场的企业服务的经历中感到,三四级市场和我们熟悉的城市市场,具有很大的区别,没有真正了解三四级市场的特点,贸然将城市市场的推广和促销方法应用于三四级市场,是众多商家折戟的主要原因。  市场及消费行为分析  三四级市场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