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兵,是对武装力量进行检阅的仪式,以示庆祝、致敬,展现部队建设成就,可壮观瞻,振军威,鼓士气。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乃“追究终慎远”,是以礼仪的形式表达对先人的恭敬;戎乃“兵伍与兵械”,是以武力的运用和武力的展示表明武力拥有者的实力和决心意志,“观兵以威诸侯”。中国作为礼仪之邦,把大阅兵这种礼仪形式演绎成民族文化,将“祀”与“戎”合二为一,以此作为对世界和平的宣示。
在新中国成立70年之际,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时代关口,重整行装再出发的人民军队再次光荣受阅,向世界奉献一场富有中国气派、体现时代特色、展示强军风采的阅兵盛典。
宽阔的长安街上,大军列阵,铁甲生辉!巍峨的天安门前,旌旗飘扬,举世瞩目!铿锵的步伐,齐整的阵容,高端的装备,和着钢铁洪流进行曲,点燃亿万颗火热的“中国心”,激荡起中华儿女炽热的爱国情。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首次国庆阅兵。这是共和国武装力量改革重塑后的首次整体亮相。古老沧桑的中华民族,久经风雨的伟大祖国,在这场举世关注的阅兵盛典中焕发出胜利与自豪的荣光。
阅兵,反映的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内涵、精神面貌和文化气质。虎贲云集,铁流奔涌,战鹰呼啸,揽风云而瞰九天,挟长剑以卫疆土,壮军威、扬国威。历史上,一场别开生面的大阅兵,能够改变一场战争的结局乃至一个民族的命运。1941年11月7日,德军大兵压境,莫斯科岌岌可危,苏联岌岌可危。而有胆有识的斯大林硬是在兵临城下的困境中举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阅兵,以正义的力量和非凡的勇气,鼓舞将士,动员民众去为祖国而战。是这种正义的力量和非凡的勇气压倒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同时也感动了上苍,那场历史罕见的大雪化做了正义的力量,也为侵略者铺就了坟墓。于是,历史发生了根本改变,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为攻克柏林埋下了伏笔,也为一路血腥杀来的希特勒敲响了丧钟。
莫斯科红场阅兵的深远意义在于极大地振奋、鼓舞、激励了苏联军民的士气和赢得战争胜利的信心。1945年5月9日为苏联胜利日,不管是当年的苏联还是今日的俄罗斯,每年都要在红场举行大阅兵庆典活动,以彰显一个民族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先烈的缅怀。
新中国成立之时大阅兵也是在战争状态下举行的。当时,西南、西北、中南及华南的战事正酣,新中国成立的礼炮声、受阅部队的脚步声与战场上的枪炮声是交织在一起的,前线的官兵们是在广播里听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庄严宣告杀向敌阵的。随着五星红旗从天安门上空冉冉升起,一个从战争废墟中站起来的英雄民族从此开创了历史新纪元。
阅兵,镌刻的是人民军队光辉历程的轨迹。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历经硝烟战火,一路披荊斩棘,付出巨大牺牲,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伟大的历史功勋,在开国大典上豪迈受阅。他们没有统一的受阅服装,手中的武器是“万国牌”,地上开的坦克是战利品,天上受阅的飞机要飞两个来回。而今,战鹰搏击长空、导弹直刺苍穹、雷达织密天网,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强大人民空军捍卫着祖国的蓝天。新一代远程火箭炮整建制装备,国产航空母舰横空出世,歼-20、运-20飞机量产列装,“东风快递”再添新成员……我军武器装备换代升级速度越来越快,正朝着体系化、信息化和自主化迈进,一系列“大国重器”扬我军威。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安邦。70年来,国防实力由弱到强,发生质的飞跃,跃居世界前列;人民军队由大到强,发展成为诸军兵种联合、基本实现机械化、加快迈向信息化的强大军队,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她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人民军队变革重塑、浴火重生的深刻变革;她好像一把尺子,丈量出人民军队浴血奋进、铿锵前行的铁血征程。
阅兵,彰显的是军队特有的政治文化。“同志们好——” “主席好!”“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三军将士以列阵受阅、庄严致敬、铿锵宣示、方队行进等形式,宣示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不变军魂,宣示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的坚强意志,宣示坚定不移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的高度自觉。整齐的方阵,展现了共和国钢铁长城的时代风貌;铿锵的誓言,传递了全军将士对统帅的信赖、拥戴。
在阅兵式、分列式开场的重点环节,精心设计标兵就位、吹奏号角、报告致敬等仪式,营造国之大典的浓厚氛围。专门创作的《致敬号角》、《分列式号角》等音乐,突出仪式感、庄严感。在装备方队和空中梯队通过时,根据不同装备模块,有针对性地播放《钢铁洪流进行曲》、《冲上云霄》等7首军乐交响作品,展现改革强军巨大成就,增强视听效果。100面战旗方队,增强了阅兵活动的历史纵深感厚重感,表达出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对荣誉功勋部队的始终铭记,礼赞英雄,彰显战斗品格,生动展现出红色基因的当代传承。这种文化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校阅功能和威慑功能。
阅兵,强化的是练兵备战使命担当。 三军之势,莫重于将。这次大阅兵绝大部分方队编设将军领队,由受阅部队2名指挥员共同担任,将军人数超过以往,是历史上高级指挥员受阅数量最多的一次,砺将谋胜的鲜明导向牢固确立。和平不可恃,忘战必致危。人民军队永远是战斗队,人民军队的生命力在于战斗力。大国崛起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人民军队肩负的历史责任将会越来越大,备战打仗的任务也越来越重、标准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严。“国要强,我们就要担当,战旗上写满铁血荣光!”历史不会忘记——70年前,多架战机带弹参加开国大典,一边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一边准备抗击国民党来袭敌机,阅兵就是打仗;历史将会记住——这次受阅的某新型预警机,机组既是受阅队员又是指挥员,一有敌情,随时能变身空中指挥所,阅兵还是打仗!
军旗猎猎,军歌嘹亮,军刀生辉,军威雄壮。钢铁长城更巍峨,坚强柱石更牢固。我们在大阅兵的精神之中尽显民族自豪和文化自信,也于太平盛世中深深警醒:国之虽大,忘战必危。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以阅兵场为坐标,以新使命为方位,从广袤陆地到深蓝海洋,再到万里长空,人民军队正以崭新姿态向世界一流军队迈进。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乃“追究终慎远”,是以礼仪的形式表达对先人的恭敬;戎乃“兵伍与兵械”,是以武力的运用和武力的展示表明武力拥有者的实力和决心意志,“观兵以威诸侯”。中国作为礼仪之邦,把大阅兵这种礼仪形式演绎成民族文化,将“祀”与“戎”合二为一,以此作为对世界和平的宣示。
在新中国成立70年之际,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时代关口,重整行装再出发的人民军队再次光荣受阅,向世界奉献一场富有中国气派、体现时代特色、展示强军风采的阅兵盛典。
宽阔的长安街上,大军列阵,铁甲生辉!巍峨的天安门前,旌旗飘扬,举世瞩目!铿锵的步伐,齐整的阵容,高端的装备,和着钢铁洪流进行曲,点燃亿万颗火热的“中国心”,激荡起中华儿女炽热的爱国情。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首次国庆阅兵。这是共和国武装力量改革重塑后的首次整体亮相。古老沧桑的中华民族,久经风雨的伟大祖国,在这场举世关注的阅兵盛典中焕发出胜利与自豪的荣光。
阅兵,反映的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内涵、精神面貌和文化气质。虎贲云集,铁流奔涌,战鹰呼啸,揽风云而瞰九天,挟长剑以卫疆土,壮军威、扬国威。历史上,一场别开生面的大阅兵,能够改变一场战争的结局乃至一个民族的命运。1941年11月7日,德军大兵压境,莫斯科岌岌可危,苏联岌岌可危。而有胆有识的斯大林硬是在兵临城下的困境中举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阅兵,以正义的力量和非凡的勇气,鼓舞将士,动员民众去为祖国而战。是这种正义的力量和非凡的勇气压倒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同时也感动了上苍,那场历史罕见的大雪化做了正义的力量,也为侵略者铺就了坟墓。于是,历史发生了根本改变,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为攻克柏林埋下了伏笔,也为一路血腥杀来的希特勒敲响了丧钟。
莫斯科红场阅兵的深远意义在于极大地振奋、鼓舞、激励了苏联军民的士气和赢得战争胜利的信心。1945年5月9日为苏联胜利日,不管是当年的苏联还是今日的俄罗斯,每年都要在红场举行大阅兵庆典活动,以彰显一个民族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先烈的缅怀。
新中国成立之时大阅兵也是在战争状态下举行的。当时,西南、西北、中南及华南的战事正酣,新中国成立的礼炮声、受阅部队的脚步声与战场上的枪炮声是交织在一起的,前线的官兵们是在广播里听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庄严宣告杀向敌阵的。随着五星红旗从天安门上空冉冉升起,一个从战争废墟中站起来的英雄民族从此开创了历史新纪元。
阅兵,镌刻的是人民军队光辉历程的轨迹。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历经硝烟战火,一路披荊斩棘,付出巨大牺牲,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伟大的历史功勋,在开国大典上豪迈受阅。他们没有统一的受阅服装,手中的武器是“万国牌”,地上开的坦克是战利品,天上受阅的飞机要飞两个来回。而今,战鹰搏击长空、导弹直刺苍穹、雷达织密天网,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强大人民空军捍卫着祖国的蓝天。新一代远程火箭炮整建制装备,国产航空母舰横空出世,歼-20、运-20飞机量产列装,“东风快递”再添新成员……我军武器装备换代升级速度越来越快,正朝着体系化、信息化和自主化迈进,一系列“大国重器”扬我军威。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安邦。70年来,国防实力由弱到强,发生质的飞跃,跃居世界前列;人民军队由大到强,发展成为诸军兵种联合、基本实现机械化、加快迈向信息化的强大军队,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她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人民军队变革重塑、浴火重生的深刻变革;她好像一把尺子,丈量出人民军队浴血奋进、铿锵前行的铁血征程。
阅兵,彰显的是军队特有的政治文化。“同志们好——” “主席好!”“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三军将士以列阵受阅、庄严致敬、铿锵宣示、方队行进等形式,宣示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不变军魂,宣示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的坚强意志,宣示坚定不移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的高度自觉。整齐的方阵,展现了共和国钢铁长城的时代风貌;铿锵的誓言,传递了全军将士对统帅的信赖、拥戴。
在阅兵式、分列式开场的重点环节,精心设计标兵就位、吹奏号角、报告致敬等仪式,营造国之大典的浓厚氛围。专门创作的《致敬号角》、《分列式号角》等音乐,突出仪式感、庄严感。在装备方队和空中梯队通过时,根据不同装备模块,有针对性地播放《钢铁洪流进行曲》、《冲上云霄》等7首军乐交响作品,展现改革强军巨大成就,增强视听效果。100面战旗方队,增强了阅兵活动的历史纵深感厚重感,表达出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对荣誉功勋部队的始终铭记,礼赞英雄,彰显战斗品格,生动展现出红色基因的当代传承。这种文化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校阅功能和威慑功能。
阅兵,强化的是练兵备战使命担当。 三军之势,莫重于将。这次大阅兵绝大部分方队编设将军领队,由受阅部队2名指挥员共同担任,将军人数超过以往,是历史上高级指挥员受阅数量最多的一次,砺将谋胜的鲜明导向牢固确立。和平不可恃,忘战必致危。人民军队永远是战斗队,人民军队的生命力在于战斗力。大国崛起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人民军队肩负的历史责任将会越来越大,备战打仗的任务也越来越重、标准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严。“国要强,我们就要担当,战旗上写满铁血荣光!”历史不会忘记——70年前,多架战机带弹参加开国大典,一边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一边准备抗击国民党来袭敌机,阅兵就是打仗;历史将会记住——这次受阅的某新型预警机,机组既是受阅队员又是指挥员,一有敌情,随时能变身空中指挥所,阅兵还是打仗!
军旗猎猎,军歌嘹亮,军刀生辉,军威雄壮。钢铁长城更巍峨,坚强柱石更牢固。我们在大阅兵的精神之中尽显民族自豪和文化自信,也于太平盛世中深深警醒:国之虽大,忘战必危。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以阅兵场为坐标,以新使命为方位,从广袤陆地到深蓝海洋,再到万里长空,人民军队正以崭新姿态向世界一流军队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