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的活动,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氛围,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在开展区域活动时,运用整合的教育观把幼儿在区域中的发展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加强不同领域、不同区域的活动内容之间相互的有机的联系,能使活动内容之间得到互相融合、互相促进。
美术活动蕴含着无穷的数学知识,将数学与美术活动相互整合,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美术、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既可以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枯燥的数学内容生动化、趣味化,帮助幼儿积极学习,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又可以激发幼儿探索周围环境及自然界中所蕴含的数学奥秘,感知数学的魅力,使得数学活动变得艺术化。因此,在数学区中与美术领域进行有机的融合,能更好地推进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提高区域活动的质量,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策略一:借助美工材料,丰富数学经验
泥塑作品以立体的形式呈现,它直观、形象、生动。泥塑材料的可塑性、变化性等特点,深受幼儿的喜爱。利用这一特点,我引导幼儿在数学区中借助泥塑材料的塑造变化,形体的多变成形等艺术表现,激发幼儿在塑造的过程中对数量形的兴趣,丰富有关数量、形体、时间变化、空间方位等方面的数学经验。如:在“学习1和许多”时,我在数学区开展了“做汤圆”的活动,为幼儿准备了几份操作材料(每份材料里有一块橡皮泥、一个碗、一把勺、一口锅、一些小盘子)。我先让幼儿观察橡皮泥、碗、勺、锅的数量,再借助泥塑活动,让幼儿在玩“分、团、搓、压”等过程中,把橡皮泥分成许多块,并搓成一个一个的汤圆,放在碗里,从而观察一个碗里有许多个汤圆。接着,引导幼儿用小勺把碗里的汤圆一个一个地放入锅里,大家一起“煮”汤圆,然后再将汤圆一个一个地分别放到小盘子里分给大家“吃”。幼儿在反复操作中感知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又1个……,1个,1个,又1个……合起来就成了许多了。
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操作活动中,不仅丰富了相关的数学知识,而且掌握了团、搓、压、分等技能,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激发幼儿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兴趣。
策略二:操作数学材料,挖掘美术功用
兴趣是幼儿参与任何活动的首要前提。但兴趣是短暂的,易受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单一的操作材料往往使幼儿学得较为乏味,也无法使其对操作活动保持长久而浓厚的兴趣。因此,应充分挖掘投放材料的教育功用,让幼儿体验到丰富的材料所带来的快乐。如:在数学区“配钥匙”的活动中,我为幼儿准备了配对的操作材料(钥匙配对)。先引导幼儿把“锁”找出来,放在旁边,再找“钥匙”进行配对。当幼儿根据“钥匙”的形状配出相应的“锁”后,我继续引导幼儿观察“钥匙”和“锁”的颜色,启发幼儿尝试从颜色方面来进行配对,找出相同颜色的“钥匙”和“锁”。从而,使幼儿又学会了一种新的操作方法,区域中投放的材料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在区域中投放的材料,是多样性的,充分挖掘投放材料的教育功用,可以使区域活动成为美术教育活动的有效补充。在活动中既加强了幼儿对颜色的认识,又帮助幼儿拓展了操作的思路,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探索,更在其操作过程中积累了经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策略三:通过拼贴活动,锻炼数学思维
数学活动的知识性、抽象性、概括性很强,所以容易让幼儿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没有美感可言。然而现实生活中的美,很多都是由数学中一些看似乏味的线条、图形组成的。如:房屋上尖尖的房顶、雄伟的高塔等,正是由许多的规则或不规则的图形及线条组成的。
为了引领幼儿去探索数学中的美,我在数学区中投放了许多相关的材料,如:在数学区“拼摆图案”活动中,我准备了各种规则或不规则的图形,拼贴底板,让幼儿拼贴出各种图案。一开始,幼儿只是按拼贴底板的形状找出相应的图形,一个一个地放上去组合出图案。当幼儿根据底板拼好后,我继续引导幼儿观察,并提出:“你喜欢这座房子吗?”“为什么喜欢啊?”“你觉得哪里漂亮?”等问题,启发幼儿观察、思考。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引导幼儿结合自身的操作,探索自己作品中隐藏的美术元素,从中寻找、感知、体验不同的线条、几何图形、所构成的美,感受数学的严谨、规则之美。
策略四:结合绘画活动,探索数学知识
灵活新颖的活动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因此,我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数学知识与绘画活动进行融合、渗透,引导幼儿主动寻找、探索,获取隐藏在绘画活动及作品背后的数学知识。如:在学习“比较两数的关系”时,我在数学区中结合绘画的形式开展“蝴蝶找花”的活动,有机巧妙地将数学知识与绘画活动融合一体。我先引导幼儿用重叠对应的方法添画蝴蝶,再鼓励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画出花朵,并在绘画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比较蝴蝶和花的数量关系。让幼儿在富有趣味的绘画中学习数学知识,促进数概念的发展,并启发幼儿自主地探索画面中隐藏的数学知识。同时,在指导幼儿进行绘画操作时,我也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体验数学的艺术表现,感知画面布局构图中数量形在空间方位上的变化,疏密有间、数量搭配等的艺术美感,从而使数学活动变得艺术化。
幼儿教育的整合观使我们认识到,幼儿最有意义的经验不是那些孤立的、某个领域的经验,而是那些相互联系、整合的经验。引导幼儿整合地获取这些经验,并以自己的方式去思考、探索、理解、创造和应用,是引导幼儿认识世界的有效方法。将数学与美术活动相互融合,循序渐进地在数学活动中融合美术知识,发挥美术活动直观艺术表现的作用,才能使幼儿在各种有趣的数学活动中感受美的熏陶。
(作者单位 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幼儿园)
美术活动蕴含着无穷的数学知识,将数学与美术活动相互整合,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美术、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既可以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枯燥的数学内容生动化、趣味化,帮助幼儿积极学习,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又可以激发幼儿探索周围环境及自然界中所蕴含的数学奥秘,感知数学的魅力,使得数学活动变得艺术化。因此,在数学区中与美术领域进行有机的融合,能更好地推进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提高区域活动的质量,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策略一:借助美工材料,丰富数学经验
泥塑作品以立体的形式呈现,它直观、形象、生动。泥塑材料的可塑性、变化性等特点,深受幼儿的喜爱。利用这一特点,我引导幼儿在数学区中借助泥塑材料的塑造变化,形体的多变成形等艺术表现,激发幼儿在塑造的过程中对数量形的兴趣,丰富有关数量、形体、时间变化、空间方位等方面的数学经验。如:在“学习1和许多”时,我在数学区开展了“做汤圆”的活动,为幼儿准备了几份操作材料(每份材料里有一块橡皮泥、一个碗、一把勺、一口锅、一些小盘子)。我先让幼儿观察橡皮泥、碗、勺、锅的数量,再借助泥塑活动,让幼儿在玩“分、团、搓、压”等过程中,把橡皮泥分成许多块,并搓成一个一个的汤圆,放在碗里,从而观察一个碗里有许多个汤圆。接着,引导幼儿用小勺把碗里的汤圆一个一个地放入锅里,大家一起“煮”汤圆,然后再将汤圆一个一个地分别放到小盘子里分给大家“吃”。幼儿在反复操作中感知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又1个……,1个,1个,又1个……合起来就成了许多了。
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操作活动中,不仅丰富了相关的数学知识,而且掌握了团、搓、压、分等技能,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激发幼儿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兴趣。
策略二:操作数学材料,挖掘美术功用
兴趣是幼儿参与任何活动的首要前提。但兴趣是短暂的,易受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单一的操作材料往往使幼儿学得较为乏味,也无法使其对操作活动保持长久而浓厚的兴趣。因此,应充分挖掘投放材料的教育功用,让幼儿体验到丰富的材料所带来的快乐。如:在数学区“配钥匙”的活动中,我为幼儿准备了配对的操作材料(钥匙配对)。先引导幼儿把“锁”找出来,放在旁边,再找“钥匙”进行配对。当幼儿根据“钥匙”的形状配出相应的“锁”后,我继续引导幼儿观察“钥匙”和“锁”的颜色,启发幼儿尝试从颜色方面来进行配对,找出相同颜色的“钥匙”和“锁”。从而,使幼儿又学会了一种新的操作方法,区域中投放的材料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在区域中投放的材料,是多样性的,充分挖掘投放材料的教育功用,可以使区域活动成为美术教育活动的有效补充。在活动中既加强了幼儿对颜色的认识,又帮助幼儿拓展了操作的思路,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探索,更在其操作过程中积累了经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策略三:通过拼贴活动,锻炼数学思维
数学活动的知识性、抽象性、概括性很强,所以容易让幼儿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没有美感可言。然而现实生活中的美,很多都是由数学中一些看似乏味的线条、图形组成的。如:房屋上尖尖的房顶、雄伟的高塔等,正是由许多的规则或不规则的图形及线条组成的。
为了引领幼儿去探索数学中的美,我在数学区中投放了许多相关的材料,如:在数学区“拼摆图案”活动中,我准备了各种规则或不规则的图形,拼贴底板,让幼儿拼贴出各种图案。一开始,幼儿只是按拼贴底板的形状找出相应的图形,一个一个地放上去组合出图案。当幼儿根据底板拼好后,我继续引导幼儿观察,并提出:“你喜欢这座房子吗?”“为什么喜欢啊?”“你觉得哪里漂亮?”等问题,启发幼儿观察、思考。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引导幼儿结合自身的操作,探索自己作品中隐藏的美术元素,从中寻找、感知、体验不同的线条、几何图形、所构成的美,感受数学的严谨、规则之美。
策略四:结合绘画活动,探索数学知识
灵活新颖的活动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因此,我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数学知识与绘画活动进行融合、渗透,引导幼儿主动寻找、探索,获取隐藏在绘画活动及作品背后的数学知识。如:在学习“比较两数的关系”时,我在数学区中结合绘画的形式开展“蝴蝶找花”的活动,有机巧妙地将数学知识与绘画活动融合一体。我先引导幼儿用重叠对应的方法添画蝴蝶,再鼓励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画出花朵,并在绘画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比较蝴蝶和花的数量关系。让幼儿在富有趣味的绘画中学习数学知识,促进数概念的发展,并启发幼儿自主地探索画面中隐藏的数学知识。同时,在指导幼儿进行绘画操作时,我也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体验数学的艺术表现,感知画面布局构图中数量形在空间方位上的变化,疏密有间、数量搭配等的艺术美感,从而使数学活动变得艺术化。
幼儿教育的整合观使我们认识到,幼儿最有意义的经验不是那些孤立的、某个领域的经验,而是那些相互联系、整合的经验。引导幼儿整合地获取这些经验,并以自己的方式去思考、探索、理解、创造和应用,是引导幼儿认识世界的有效方法。将数学与美术活动相互融合,循序渐进地在数学活动中融合美术知识,发挥美术活动直观艺术表现的作用,才能使幼儿在各种有趣的数学活动中感受美的熏陶。
(作者单位 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