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为什么地理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理论联系实际、怎样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三方面入手来阐述地理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
关键词 地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5-0176-01
一、地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性
(一)地理学学科性质
地理學以地球表层空间系统为研究对象,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为核心,包括空间秩序、时间序列和动因机制三个方面。其中地球表层是由五大圈层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体系,所以地理环境空间广大,地理事物多种多样,地理关系错综复杂。地理学的这些特点决定了高中地理知识的综合性很强,那么在地理教学中就必须注意方法,只有采用恰当的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认为,在教学中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化难为易,化呆板为灵活。
(二)理论联系实际使用效果明显
知识源于实际生活,也应当服务于实际生活,自参加教育教学工作以来,我不断尝试地理教学的诸多方法。比如:在“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中讲到了沉积岩。沉积岩在我校内分布较多,于是引导学生:“在我们学校内的篮球场附近有很多千层石,就是沉积岩的代表岩石之——页岩。”昏昏欲睡的学生听到与自己有关的问题,兴趣明显发生了变化,我接着提问:“请大家告诉我,你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这样的岩石?”大家都很积极的抢答这个问题,课堂气氛很快活跃起来。接下来,讲沉积岩中常见的类型以及它们共同的特点自然水到渠成。有时候,教学过程就是这么奇妙,一个很微小的实际事例就会使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轻松自如,也可以让学生避免枯燥无味、催眠曲似的被动式学习,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容易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实际生活。这样既掌握了知识,也提高了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理论联系实际
(一)记忆地名
在教授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划分时,我编了一个顺口溜:东部,辽冀京津鲁,两广苏沪琼浙闽;中部,黑吉内蒙与晋豫,两湖江西与安徽;西部,陕甘宁青新,川渝贵云藏。在这里边有了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掌握这个内容,除了能掌握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外,还能大致掌握了全国省级行政区名称、简称及其大概的位置,可谓一举多得。在此过程中若能再结合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汽车牌照来教学,那将更能得心应手,学生会更容易接受,记忆更深刻。
(二)方向判断
地理学习中,方向辨别是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其辨别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用途也相当广泛。往往说到方向,很多同学很快会想到看太阳,看地图,看树木年轮,用罗盘等等,但有个方法有很多同学不知道,而且很感兴趣,即,用手表辨别方向。在北半球,把手表平置,时针指向太阳方向,在中午12点前,按顺时针,沿时针与12点刻度线之间所成夹角的角平分线方向为南方;在中午12点后,按逆时针,沿时针与12点刻度线之间所成夹角的角平分线方向为南方。用此方法,工具易找,辩向简易,学生感兴趣,生活中实用。
(三)掌握抽象知识
学习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教学中的很多问题使得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特别是一些生活中很少接触,课本中非常抽象的知识,教师要想方设法的使知识与学生生活相接轨。如:教材中写到,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水平运动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我把它简称为“南左北右赤不偏”。若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去观察河床,当我们的朝向与河流去向一致时,发现右岸被侵蚀,左岸却有沙石堆积,这是为什么呢?经过分析讨论得出:这是受地转偏向力作用的结果,当然,要注意我们的朝向与河流去向一致。通过联系实际,既掌握了知识,还学会了知识的迁移应用。
三、如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读图、解图的能力
地理学习从某一角度可以理解为学会读图、解图,高考中的每一组题目必然有图相伴,所以学会读图显得非常重要。要学会读图,首先要学会理解作图,对此,可以让学生从身边的小范围城市(如:马关)入手,布置作业,让学生在一个节假日,骑上自行车或者步行,带上自己所在的城市地图,逐一进行地图和实物对照、理解,范围由小到大,由近至远,对地图获得一个实际的理解。对于一些很重要的统计图,则要求学生收集数据,绘出相应要掌握的统计图形,力求学生走一个实践的过程。
(二)把理论知识生活化
“理论”本身即教材内容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世界,不能很好地把握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有机结合。所以,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要把知识与身边的一些现象结合起来,用所学知识来解释现象,用现象来理解知识,把知识生活化,把生活知识化,这样的学习轻松、愉悦、牢固。
(三)重视地理现象观察
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从当地的地理环境入手,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如,讲岩浆岩时,先讲述清楚,常见的岩浆岩包括花岗岩和玄武岩等。由于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地壳内部冷却、承受巨大压力形成的,故其很坚硬;玄武岩则是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却凝结而成,所以表面充满气孔,疏松是其最大特点,同时也是考证火山口的最好证据。然后提问:“在什么地方能找到花岗岩和玄武岩?”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思考,很快可以得到答案:一般花岗岩存在于火山通道内部,玄武岩分布在火山口四周。同时布置作业,通过观察自己的家乡的地形,寻找证据或查阅资料,说明当地哪些地方曾经可能是火山?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提高了动手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需要不断的钻研教材内容,转变教育观念,授课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进行学习,切实做到教学过程“理论联系实际”。让地理教学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并最终落实到学生的生活实践中,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较快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潘玉君.地理学基础[M].科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 地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5-0176-01
一、地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性
(一)地理学学科性质
地理學以地球表层空间系统为研究对象,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为核心,包括空间秩序、时间序列和动因机制三个方面。其中地球表层是由五大圈层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体系,所以地理环境空间广大,地理事物多种多样,地理关系错综复杂。地理学的这些特点决定了高中地理知识的综合性很强,那么在地理教学中就必须注意方法,只有采用恰当的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认为,在教学中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化难为易,化呆板为灵活。
(二)理论联系实际使用效果明显
知识源于实际生活,也应当服务于实际生活,自参加教育教学工作以来,我不断尝试地理教学的诸多方法。比如:在“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中讲到了沉积岩。沉积岩在我校内分布较多,于是引导学生:“在我们学校内的篮球场附近有很多千层石,就是沉积岩的代表岩石之——页岩。”昏昏欲睡的学生听到与自己有关的问题,兴趣明显发生了变化,我接着提问:“请大家告诉我,你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这样的岩石?”大家都很积极的抢答这个问题,课堂气氛很快活跃起来。接下来,讲沉积岩中常见的类型以及它们共同的特点自然水到渠成。有时候,教学过程就是这么奇妙,一个很微小的实际事例就会使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轻松自如,也可以让学生避免枯燥无味、催眠曲似的被动式学习,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容易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实际生活。这样既掌握了知识,也提高了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理论联系实际
(一)记忆地名
在教授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划分时,我编了一个顺口溜:东部,辽冀京津鲁,两广苏沪琼浙闽;中部,黑吉内蒙与晋豫,两湖江西与安徽;西部,陕甘宁青新,川渝贵云藏。在这里边有了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掌握这个内容,除了能掌握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外,还能大致掌握了全国省级行政区名称、简称及其大概的位置,可谓一举多得。在此过程中若能再结合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汽车牌照来教学,那将更能得心应手,学生会更容易接受,记忆更深刻。
(二)方向判断
地理学习中,方向辨别是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其辨别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用途也相当广泛。往往说到方向,很多同学很快会想到看太阳,看地图,看树木年轮,用罗盘等等,但有个方法有很多同学不知道,而且很感兴趣,即,用手表辨别方向。在北半球,把手表平置,时针指向太阳方向,在中午12点前,按顺时针,沿时针与12点刻度线之间所成夹角的角平分线方向为南方;在中午12点后,按逆时针,沿时针与12点刻度线之间所成夹角的角平分线方向为南方。用此方法,工具易找,辩向简易,学生感兴趣,生活中实用。
(三)掌握抽象知识
学习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教学中的很多问题使得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特别是一些生活中很少接触,课本中非常抽象的知识,教师要想方设法的使知识与学生生活相接轨。如:教材中写到,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水平运动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我把它简称为“南左北右赤不偏”。若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去观察河床,当我们的朝向与河流去向一致时,发现右岸被侵蚀,左岸却有沙石堆积,这是为什么呢?经过分析讨论得出:这是受地转偏向力作用的结果,当然,要注意我们的朝向与河流去向一致。通过联系实际,既掌握了知识,还学会了知识的迁移应用。
三、如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读图、解图的能力
地理学习从某一角度可以理解为学会读图、解图,高考中的每一组题目必然有图相伴,所以学会读图显得非常重要。要学会读图,首先要学会理解作图,对此,可以让学生从身边的小范围城市(如:马关)入手,布置作业,让学生在一个节假日,骑上自行车或者步行,带上自己所在的城市地图,逐一进行地图和实物对照、理解,范围由小到大,由近至远,对地图获得一个实际的理解。对于一些很重要的统计图,则要求学生收集数据,绘出相应要掌握的统计图形,力求学生走一个实践的过程。
(二)把理论知识生活化
“理论”本身即教材内容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世界,不能很好地把握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有机结合。所以,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要把知识与身边的一些现象结合起来,用所学知识来解释现象,用现象来理解知识,把知识生活化,把生活知识化,这样的学习轻松、愉悦、牢固。
(三)重视地理现象观察
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从当地的地理环境入手,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如,讲岩浆岩时,先讲述清楚,常见的岩浆岩包括花岗岩和玄武岩等。由于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地壳内部冷却、承受巨大压力形成的,故其很坚硬;玄武岩则是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却凝结而成,所以表面充满气孔,疏松是其最大特点,同时也是考证火山口的最好证据。然后提问:“在什么地方能找到花岗岩和玄武岩?”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思考,很快可以得到答案:一般花岗岩存在于火山通道内部,玄武岩分布在火山口四周。同时布置作业,通过观察自己的家乡的地形,寻找证据或查阅资料,说明当地哪些地方曾经可能是火山?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提高了动手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需要不断的钻研教材内容,转变教育观念,授课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进行学习,切实做到教学过程“理论联系实际”。让地理教学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并最终落实到学生的生活实践中,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较快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潘玉君.地理学基础[M].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