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道德教育在小学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如何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始终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探询的问题。小学德、智、体、美、的全面教育中,德占首位,德包括:道德情感、道德认知等方面。一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发展过程,是一项有连续性、一致性的系统工程,小学生德育则是这个工程的起点,在整个德育过程中有其特殊的作用和影响。尤其是现代社会呈开放型、多元化走势,各类新闻、公众媒体、传播信息量大,范围广、内容多,小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无时无刻的接受来自各方面对他们的影响,其中也包括不良影响。小学生正处于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奠基期。小学生德育将影响到整个德育工程的质量。有人说:体育不行是废品;智育不行是次品;德育不行是危险品。这句话不一定科学,但充分表达出了德育的重要性。我们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然而,随着打工潮的到来,留守儿童的增加,学生的品德日剧下降令人担忧。原本有学校和家长的共同教育,变成了学校的单方面教育了。面对这样的现实,学校教师肩上的责任更加重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抓住机遇,让德育工作在健康持久的发展轨道上,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呢?下面谈几点看法。
一、德育教育的起点是养成教育
德育教育,说到底无非是让受教育者懂得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怎样面对社会,怎样对待别人。对于天真无邪的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来说,德育工作不能成人化,不能与政治教育混为一体而导致目标太高、内容空洞、收效不佳。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得好,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清偿的债务。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对一个人一生起着重要作用,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因此,小学道德教育必须要紧紧围绕“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20个字,以注重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起点,引导小学生从日常行为做起、从生活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注重对学生道德品质、健全人格的教育,个人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社会公德的培养,做到高要求,低起点,让德育教育真正具有实效性。同时要注意培养小学生健全的个性心理。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必定是具有健全的个性心理的人,对于人的发展来说,没有什么比个性心理的健全发展更为重要的了。许多我们认为品德低劣的所谓“双差生”,问题就可能出在心理健康上,一个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往往表现为品德差、行为习惯不好。因此,养成教育一定要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只有学生的心理障碍清除了,个性心理健康了,学生才能够有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
二、摆在首位,做到心里
反思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我们往往是抱守着狭隘的课堂教育观,将施教的场所仅仅局限于教室,把课堂教学简单片面地理解为教育行为的全部,学校教育呈现出一种说教式的、十分明显的封闭化趋势。因此,德育教育的成效还不能令人满意。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强调,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把它作为主导,“要抓住机遇,大力推进德育工作,切实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心里”。为了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
三、重在实践,体验过程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认为应该是“重在实践、体验过程”,做到“三个结合”。既“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校风。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但这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必须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更加鲜明的辨别力。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的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
四、巧抓机遇,不失时机
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自然的生活中形成的,这是人的德性形成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抽象的道德戒律,光说教是不能深入人心的。特别是现在人们的思想已驶入了现代化的快车道。小学生耳闻目染,其思想认识也已变的逐渐复杂起来。如不能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势必造成社会危害。我们应充分利用“节日庆典、晨会、校班(队)会、国旗下讲话、宣传栏、黑板报、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等,不失时机的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的转化为道德行为。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程。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的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
五、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课堂是我们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主战场。对课文内容进行引申,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大家的讨论,把课文告诉我们的内容归纳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可以很容易掌握应有的德育道理。从中学生可以养成认真细致的优良习。如在体育课上可以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拼搏的信心与勇气,从小养成自觉学习、刻苦努力、不怕失败、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各学科都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小学生在道德知识的理解上是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
六、启发诱导坚持正面教育
低年级学生最害怕教师大声地批评他们,会极大地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他们下次不敢再跟老师进行交流了。循循善诱地启发他们,让他们慢慢理解其中的道理很重要。从内容上讲就是以美好的、进步的人和事为主要教育内容,从正面讲清道理,坚持以表扬为主,启发诱导,说服教育。要从关心和爱护出发,抚慰他们稚嫩的心灵,不给他们增添痛苦,不去触动他们心灵的创伤。
七、设立校外德育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去看望孤老院开展帮助老人活动,通过帮助老人,与老人交流让他们早点体会做为一名少先队员最起码要做些什么。还可以组织学生助“参观污水处理厂”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切身感受到自己必须做什么。
八、加强家庭德育教育,家庭学校相结合
可以开展家长学校活动,以活动为纽带,形成家校德育合力。学校建立教师家访制、家校定期对话制、教师家长共评制、优秀家长及学习型家庭评选制等一系列制度,广泛开展家长开放周、家长接待日等活动,组织家长看校容校貌、随堂听课、评教风学风、议学校管理、谈家教体会,做到了活动内容丰富多彩。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代表座谈会,建立家庭教育联系卡等家校“双边”活动,拉近了家校距离,密切了家校关系,形成了德育合力。以家长学校为依托,提高家长综合素质。
总之,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从无到有,从外部调节到内心自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对低年级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在小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6-25
一、德育教育的起点是养成教育
德育教育,说到底无非是让受教育者懂得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怎样面对社会,怎样对待别人。对于天真无邪的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来说,德育工作不能成人化,不能与政治教育混为一体而导致目标太高、内容空洞、收效不佳。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得好,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清偿的债务。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对一个人一生起着重要作用,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因此,小学道德教育必须要紧紧围绕“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20个字,以注重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起点,引导小学生从日常行为做起、从生活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注重对学生道德品质、健全人格的教育,个人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社会公德的培养,做到高要求,低起点,让德育教育真正具有实效性。同时要注意培养小学生健全的个性心理。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必定是具有健全的个性心理的人,对于人的发展来说,没有什么比个性心理的健全发展更为重要的了。许多我们认为品德低劣的所谓“双差生”,问题就可能出在心理健康上,一个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往往表现为品德差、行为习惯不好。因此,养成教育一定要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只有学生的心理障碍清除了,个性心理健康了,学生才能够有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
二、摆在首位,做到心里
反思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我们往往是抱守着狭隘的课堂教育观,将施教的场所仅仅局限于教室,把课堂教学简单片面地理解为教育行为的全部,学校教育呈现出一种说教式的、十分明显的封闭化趋势。因此,德育教育的成效还不能令人满意。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强调,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把它作为主导,“要抓住机遇,大力推进德育工作,切实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心里”。为了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
三、重在实践,体验过程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认为应该是“重在实践、体验过程”,做到“三个结合”。既“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校风。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但这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必须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更加鲜明的辨别力。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的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
四、巧抓机遇,不失时机
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自然的生活中形成的,这是人的德性形成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抽象的道德戒律,光说教是不能深入人心的。特别是现在人们的思想已驶入了现代化的快车道。小学生耳闻目染,其思想认识也已变的逐渐复杂起来。如不能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势必造成社会危害。我们应充分利用“节日庆典、晨会、校班(队)会、国旗下讲话、宣传栏、黑板报、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等,不失时机的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的转化为道德行为。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程。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的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
五、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课堂是我们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主战场。对课文内容进行引申,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大家的讨论,把课文告诉我们的内容归纳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可以很容易掌握应有的德育道理。从中学生可以养成认真细致的优良习。如在体育课上可以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拼搏的信心与勇气,从小养成自觉学习、刻苦努力、不怕失败、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各学科都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小学生在道德知识的理解上是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
六、启发诱导坚持正面教育
低年级学生最害怕教师大声地批评他们,会极大地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他们下次不敢再跟老师进行交流了。循循善诱地启发他们,让他们慢慢理解其中的道理很重要。从内容上讲就是以美好的、进步的人和事为主要教育内容,从正面讲清道理,坚持以表扬为主,启发诱导,说服教育。要从关心和爱护出发,抚慰他们稚嫩的心灵,不给他们增添痛苦,不去触动他们心灵的创伤。
七、设立校外德育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去看望孤老院开展帮助老人活动,通过帮助老人,与老人交流让他们早点体会做为一名少先队员最起码要做些什么。还可以组织学生助“参观污水处理厂”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切身感受到自己必须做什么。
八、加强家庭德育教育,家庭学校相结合
可以开展家长学校活动,以活动为纽带,形成家校德育合力。学校建立教师家访制、家校定期对话制、教师家长共评制、优秀家长及学习型家庭评选制等一系列制度,广泛开展家长开放周、家长接待日等活动,组织家长看校容校貌、随堂听课、评教风学风、议学校管理、谈家教体会,做到了活动内容丰富多彩。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代表座谈会,建立家庭教育联系卡等家校“双边”活动,拉近了家校距离,密切了家校关系,形成了德育合力。以家长学校为依托,提高家长综合素质。
总之,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从无到有,从外部调节到内心自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对低年级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在小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