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木管理是关系到巩固造林成果的大事,主要包括幼林管理和成林管理两大方面。幼林抚育管理涵盖幼林地补植,土壤管理。管理内容涉及松土、除草等方面,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排除其他植物的根系对幼树的竞争,同时还应涉及除蘖、平茬、间苗及摘芽等方面,有利于对林木本身进行抑制调节管理。成林管理涉及修枝、抚育间伐等方面。
1 幼林抚育管理
1.1 幼林地补植 根据国家造林技术规程,造林成活率在41-85%范围内应进行补植,成活率在85%以上,分布均匀,可以不补植。但对断条地段应补植。
成活率调查:树木成活率调查一般安排在每年的八九月份,针对对象为去秋和当年春季造的幼林。小面积造林地可采取标准地法(长30m,宽20m)进行调查,大面积造林地可采取标准行调查,即每隔十行调查一行。标准地(行)要有代表性。调查需对每一个栽植点认真记录死亡和成活株数,以及栽植计划数与栽植实际数,最终得出标准地或标准行的树木成活率。如果选择多块标准地(行),因为标准地成活率与面积不同,需要根据地(行)面积及栽种密度,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
1.2 补植工作 成活率低的原因有:苗木不合格,栽植粗糙,整地不好,机械起犁拖堆造成缺苗段条。对于成活率低的地段必须进行幼苗补植。补植的原则是采用同龄苗逐行按原株距进行补植,对于用人工造林方法的补植要深栽踏实,不露根。
1.3 建立造林技术档案 对于人工造林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因此建立技术档案是必须的手段。从造林初始阶段到成林采伐都要有记录,主要记录造林地,幼林抚育次数、时间,以及成林管理生长情况等。
1.4 幼林抚育 有效的对幼树进行管理是造林后幼树的成长关键。采取的措施包括以人为的方式调节、创造幼树之间,及幼树与林地环境、条件之间的促进生长发育的因素。幼林抚育管理的目的是巩固造林成果,促进幼林速生成才。如果管理不及时,造成的影响主要是幼树的生长发育缓慢,甚至死亡。幼林抚育管理工作包含土壤管理、幼林铲趟和幼林保护等方面。
土壤管理:是对土地质量进行维护,主要包括松土、除草、灌溉、施肥等。松土、除草常常同时进行,铲趟结合。工作的目的是疏松土壤,蓄水保墒,增加土壤肥力。
农村造林户多采用机械中耕除草,进行幼树抚育,能够高效地完成抚育工作。中耕除草(即:铲趟)工作贯穿于整个造林过程,从幼苗栽植至幼林郁闭,需要持续管理2-3年,在干旱地区适当延长管理年限。在管理的三年中每年铲趟次数分别应该是三、二、一次。第一遍铲趟应在当年6月25日前结束。7月上旬、9月中旬再分别进行1次铲趟作业。以后的铲趟工作分别在次年6月、9月,第3年7月上旬各进行1次。抚育的目的是防止秋后草籽成熟落地,翌年再次萌发成长。抚育时,先用大犁趟一遍起垅,后用人工铲树行株间草,过10-15天再用大犁趟一次合垅。风沙干旱地区需要适时增加趟地遍数。易跑风的林地,在土壤化冻后的早春,用大犁起垅培一次土,最后一次除草,可保留株间小草,达到防风固沙、保护幼苗的目的来防止风害。
灌水:人工林灌水在造林完成后就要浇透水,再就是每年6月末以前对幼林进行一次灌水,每次灌水要灌足、灌透。
施肥:其目的是增加土壤肥力,这样能够提高林木生产量,缩短成材年限。肥料主要用氮、磷、钾或混合肥,农家肥也可以。最佳施肥其在幼龄林生长期,需每年进行两次,4-5月份一次,7-8月份一次。用量是每次每株树0.25-0.5kg肥料。施肥后需及时灌水,也可在雨季或结合灌水同时施肥。施肥的方法是将肥料放入距离树根0.5m处的人工环形沟。
2 幼树管理
幼树管理的目的是通过人工方式改善幼林的生活和生长条件,保证人工林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促进林木速生。主要技术包含除蘖抹芽、修枝、防治等。
2.1 除萌抹芽 杨树萌发力很强,在幼树栽植后2-3年中能够从根径处往上萌发出很多萌条,会影响主干的生长。因此在1-2年生幼林中,清除萌发出的嫩芽和萌条能够起到培育通直干形和促进幼树生长的作用。
2.2 间苗定干 造林后1-2年内,对成活的幼苗进行一次间苗定干,在不影响前后幼苗株距的前提下,将树行上株距较近的苗木除掉。
2.3 修枝 对于条件好的林地,幼树在造林后3-5年时生长快,树冠之间封锁,需要适当修枝。其目的是使林地通风透光。对于抹芽工作的缺漏,枝条已木质化的苗木也需要修枝。
2.4 幼林管护 幼林是树木生长发育阶段,除抚育管理外,还要加强管护。管护的目的是防止人畜危害。采取的措施有禁止在林地放牧、打柴、割枝条,禁止在林内吸烟弄火,有条件的可在林地周围挖防护沟。人员配比是每个村、屯设制1-2名专职护林员。同时在林地周围打好30-50m宽的防火线,防止火灾的发生。
2.5 病虫害防治 幼林期间极易发生病蟲害,其危害可能导致大面积林木死亡。因此在幼林阶段必须时刻防治病虫害的发生。防治病虫害的原则是“防重于治”,因为“治”的难度要远大于“防”,且会造成一定的林木损失。在造林前苗木检疫工作要完善,防止带病虫源的苗木进入林地。另一个有效措施是保护和利用天敌自然防治病虫害(如:虫或菌、微生物、吃寄生病害、害虫)。最后是用药物进行防治。防治病虫害的根本手段是改良造林技术,改善卫生状况,提高林木的生长势,增强幼树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
1 幼林抚育管理
1.1 幼林地补植 根据国家造林技术规程,造林成活率在41-85%范围内应进行补植,成活率在85%以上,分布均匀,可以不补植。但对断条地段应补植。
成活率调查:树木成活率调查一般安排在每年的八九月份,针对对象为去秋和当年春季造的幼林。小面积造林地可采取标准地法(长30m,宽20m)进行调查,大面积造林地可采取标准行调查,即每隔十行调查一行。标准地(行)要有代表性。调查需对每一个栽植点认真记录死亡和成活株数,以及栽植计划数与栽植实际数,最终得出标准地或标准行的树木成活率。如果选择多块标准地(行),因为标准地成活率与面积不同,需要根据地(行)面积及栽种密度,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
1.2 补植工作 成活率低的原因有:苗木不合格,栽植粗糙,整地不好,机械起犁拖堆造成缺苗段条。对于成活率低的地段必须进行幼苗补植。补植的原则是采用同龄苗逐行按原株距进行补植,对于用人工造林方法的补植要深栽踏实,不露根。
1.3 建立造林技术档案 对于人工造林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因此建立技术档案是必须的手段。从造林初始阶段到成林采伐都要有记录,主要记录造林地,幼林抚育次数、时间,以及成林管理生长情况等。
1.4 幼林抚育 有效的对幼树进行管理是造林后幼树的成长关键。采取的措施包括以人为的方式调节、创造幼树之间,及幼树与林地环境、条件之间的促进生长发育的因素。幼林抚育管理的目的是巩固造林成果,促进幼林速生成才。如果管理不及时,造成的影响主要是幼树的生长发育缓慢,甚至死亡。幼林抚育管理工作包含土壤管理、幼林铲趟和幼林保护等方面。
土壤管理:是对土地质量进行维护,主要包括松土、除草、灌溉、施肥等。松土、除草常常同时进行,铲趟结合。工作的目的是疏松土壤,蓄水保墒,增加土壤肥力。
农村造林户多采用机械中耕除草,进行幼树抚育,能够高效地完成抚育工作。中耕除草(即:铲趟)工作贯穿于整个造林过程,从幼苗栽植至幼林郁闭,需要持续管理2-3年,在干旱地区适当延长管理年限。在管理的三年中每年铲趟次数分别应该是三、二、一次。第一遍铲趟应在当年6月25日前结束。7月上旬、9月中旬再分别进行1次铲趟作业。以后的铲趟工作分别在次年6月、9月,第3年7月上旬各进行1次。抚育的目的是防止秋后草籽成熟落地,翌年再次萌发成长。抚育时,先用大犁趟一遍起垅,后用人工铲树行株间草,过10-15天再用大犁趟一次合垅。风沙干旱地区需要适时增加趟地遍数。易跑风的林地,在土壤化冻后的早春,用大犁起垅培一次土,最后一次除草,可保留株间小草,达到防风固沙、保护幼苗的目的来防止风害。
灌水:人工林灌水在造林完成后就要浇透水,再就是每年6月末以前对幼林进行一次灌水,每次灌水要灌足、灌透。
施肥:其目的是增加土壤肥力,这样能够提高林木生产量,缩短成材年限。肥料主要用氮、磷、钾或混合肥,农家肥也可以。最佳施肥其在幼龄林生长期,需每年进行两次,4-5月份一次,7-8月份一次。用量是每次每株树0.25-0.5kg肥料。施肥后需及时灌水,也可在雨季或结合灌水同时施肥。施肥的方法是将肥料放入距离树根0.5m处的人工环形沟。
2 幼树管理
幼树管理的目的是通过人工方式改善幼林的生活和生长条件,保证人工林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促进林木速生。主要技术包含除蘖抹芽、修枝、防治等。
2.1 除萌抹芽 杨树萌发力很强,在幼树栽植后2-3年中能够从根径处往上萌发出很多萌条,会影响主干的生长。因此在1-2年生幼林中,清除萌发出的嫩芽和萌条能够起到培育通直干形和促进幼树生长的作用。
2.2 间苗定干 造林后1-2年内,对成活的幼苗进行一次间苗定干,在不影响前后幼苗株距的前提下,将树行上株距较近的苗木除掉。
2.3 修枝 对于条件好的林地,幼树在造林后3-5年时生长快,树冠之间封锁,需要适当修枝。其目的是使林地通风透光。对于抹芽工作的缺漏,枝条已木质化的苗木也需要修枝。
2.4 幼林管护 幼林是树木生长发育阶段,除抚育管理外,还要加强管护。管护的目的是防止人畜危害。采取的措施有禁止在林地放牧、打柴、割枝条,禁止在林内吸烟弄火,有条件的可在林地周围挖防护沟。人员配比是每个村、屯设制1-2名专职护林员。同时在林地周围打好30-50m宽的防火线,防止火灾的发生。
2.5 病虫害防治 幼林期间极易发生病蟲害,其危害可能导致大面积林木死亡。因此在幼林阶段必须时刻防治病虫害的发生。防治病虫害的原则是“防重于治”,因为“治”的难度要远大于“防”,且会造成一定的林木损失。在造林前苗木检疫工作要完善,防止带病虫源的苗木进入林地。另一个有效措施是保护和利用天敌自然防治病虫害(如:虫或菌、微生物、吃寄生病害、害虫)。最后是用药物进行防治。防治病虫害的根本手段是改良造林技术,改善卫生状况,提高林木的生长势,增强幼树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