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介绍在《细菌》教学中,讓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关键词] 教学案例 探究性学习 细菌
一、主题
以《细菌》教学为案例,谈在生物教学中,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探索和尝试,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对相关问题的困惑和反思进行总结。
二、案例展示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我们上《细菌》时,常采用直接揭示课题的方式,这样的导入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播放日本731部队在东北用活人做细菌实验视频片段,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引出探究的课题“细菌”。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尝试解决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常见现象。
(二)营造民主氛围,构建探究性学习平台
在讲细菌的形态结构时,首先提出:细菌的形态结构是什么样的?学生的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了,竞相说出自己的观点:有的说是圆形,结构跟植物细胞的结构相似;有的说是三角形,结构跟动物细胞的结构相似;有的说是方形,结构跟病毒的结构相似……对于学生的种种猜测,我并不急于发表意见,我出示图片,针尖上不同放大倍数的细菌;然后播放细菌的形态课件,让学生边观看边验证自己的猜想。当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时,自然是欢呼雀跃;而那些猜测并不正确的同学,也并不觉是难堪。此时,细菌的三种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已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里。这时,我再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细菌的结构”部分内容,让学生验证一下自己先前的猜测。然后,引导学生观看“动、植物细胞和细菌的结构图”课件,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就说出了细菌的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不同之处。此时,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比较细菌的结构跟病毒的结构异同。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很快得出结论——细菌的结构跟病毒的结构并不相同:一个有细胞结构;一个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根据细菌的结构,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强调:绝大多数的细菌是异养,但还有一小部分细菌却是自养的。
(三)教学案例(详见表1)
(四)案例分析
本课例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大胆猜测、播放多媒体课件加以验证等多种方式创设了真实的教学情景,由浅入深地设计互相关联的问题,引导学生思索、释疑。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注重课前、课中、课后全方位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同时提供给了学生搜集资料、集体讨论的机会,使学习变成了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探究性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参与中更深刻地理解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把解决问题放在本节课的重要位置。
(六)困惑
1、讨论时,往往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直接说出结果;部分活跃分子趁机插科打浑,如何解决这一问题?2、当学习容量与探究性学习的时间发生矛盾时,应如何妥善解决呢?
三、点评
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继续探究为主要线索,教师的策划和组织工作比较周密,使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教师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确了在知识、能力、情感方面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调控,导学、导思、导行,给予学生更多发展的机会;总结学习收获,领悟学会探究,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在课堂上真正的成为探究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
[关键词] 教学案例 探究性学习 细菌
一、主题
以《细菌》教学为案例,谈在生物教学中,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探索和尝试,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对相关问题的困惑和反思进行总结。
二、案例展示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我们上《细菌》时,常采用直接揭示课题的方式,这样的导入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播放日本731部队在东北用活人做细菌实验视频片段,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引出探究的课题“细菌”。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尝试解决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常见现象。
(二)营造民主氛围,构建探究性学习平台
在讲细菌的形态结构时,首先提出:细菌的形态结构是什么样的?学生的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了,竞相说出自己的观点:有的说是圆形,结构跟植物细胞的结构相似;有的说是三角形,结构跟动物细胞的结构相似;有的说是方形,结构跟病毒的结构相似……对于学生的种种猜测,我并不急于发表意见,我出示图片,针尖上不同放大倍数的细菌;然后播放细菌的形态课件,让学生边观看边验证自己的猜想。当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时,自然是欢呼雀跃;而那些猜测并不正确的同学,也并不觉是难堪。此时,细菌的三种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已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里。这时,我再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细菌的结构”部分内容,让学生验证一下自己先前的猜测。然后,引导学生观看“动、植物细胞和细菌的结构图”课件,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就说出了细菌的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不同之处。此时,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比较细菌的结构跟病毒的结构异同。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很快得出结论——细菌的结构跟病毒的结构并不相同:一个有细胞结构;一个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根据细菌的结构,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强调:绝大多数的细菌是异养,但还有一小部分细菌却是自养的。
(三)教学案例(详见表1)
(四)案例分析
本课例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大胆猜测、播放多媒体课件加以验证等多种方式创设了真实的教学情景,由浅入深地设计互相关联的问题,引导学生思索、释疑。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注重课前、课中、课后全方位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同时提供给了学生搜集资料、集体讨论的机会,使学习变成了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探究性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参与中更深刻地理解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把解决问题放在本节课的重要位置。
(六)困惑
1、讨论时,往往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直接说出结果;部分活跃分子趁机插科打浑,如何解决这一问题?2、当学习容量与探究性学习的时间发生矛盾时,应如何妥善解决呢?
三、点评
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继续探究为主要线索,教师的策划和组织工作比较周密,使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教师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确了在知识、能力、情感方面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调控,导学、导思、导行,给予学生更多发展的机会;总结学习收获,领悟学会探究,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在课堂上真正的成为探究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