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机安全与防护》是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理论知识较多,在前两节的基础上,主要介绍计算机安全与防护的知识,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加强计算机安全与防护。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及传播途径;掌握防毒、杀毒的基本方法;学会主动防范计算机病毒;了解计算机安全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参与学习活动,通过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含义、特点及危害,整体把握计算机防护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养成使用计算机的良好道德规范;提高计算机安全与防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计算机病毒的含义与特点,了解加强计算机安全与防护的措施。
难点:掌握杀毒软件的安装方法,并能够使用杀毒软件查杀病毒。
三、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课前,教师戴着口罩进入教室。在学生的追问下,教师道出原因:预防H1N1流感。
教师出示人感冒时打喷嚏的动画。
师:计算机会感染病毒吗?
学生回答,引出本课的学习任务——学做“电脑小卫士”,并让同桌两位学生为一个小组,发挥集体的智慧来学习。
教师告诉学生“成功秘诀”:如果遇到问题,向合作拍档求助;使用E盘“金钥匙”文件夹中的内容解决问题;向老师求助。
教师播放《史上最牛计算机中毒症状》视频资料,让学生通过视频直观地感受病毒的危害,间接了解本节任务,建立初步的病毒防范意识。
设计意图:联系当前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一开始就为学生提供了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2.我是“病毒小医生”
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沉浸于自己的角色,了解成为“病毒小医生”要经历学习、实习、考核、结业四个阶段。
学习篇:教师将H1N1病毒与计算机病毒进行比较分析,并指导学生自学案例《IT史上所出现的重大病毒》。学生需要选一种自己感兴趣的病毒,上网查找其相关资料,从症状、原因、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研究性学习。最后,小组交流学习结果,总结计算机病毒的共性。学生对“什么是计算机病毒”进行小结。
教师用一个小笑话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病毒与生物病毒不同。
小明:爸爸,我家电脑中病毒了。
爸爸:赶紧喷点儿杀虫剂吧。
小明:……
实习篇:利用机器上安装的杀毒软件查指定文件夹有无病毒,若有则杀毒。(根据杀毒软件的不同,说说可以有哪些查杀方式,并示范操作。)
考核篇:共同完成课前准备的《计算机病毒知识测试题》。
结业篇:学生考核成绩合格并完成过程性学习,教师颁发“结业证书”。
教师利用Excel对刚才所学内容进行测试,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设计意图:整个环节运用对照学习的方法,总结计算机病毒的特性,明确计算机病毒不是生物病毒。
3.我是“安全小卫士”
师:请思考,没有了计算机病毒,我们的计算机就安全了吗?
结合提供的资料,学生自学计算机安全案例,在小组讨论时,要说出自己理解的计算机安全是指什么。
教师带领全班学生大声朗读:我承诺,做网络时代的文明人,遵守计算机使用规范,维护计算机安全。
设计意图:利用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安全的有关知识,倡导学生遵守计算机使用规范,做网络时代的文明人。
4.实战演练
教师出示生活中学生常见的骗人案例(略),以选择题的形式让学生商量作答、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实例,让学生学会安全防护方法,进一步增强防范意识。
5.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说自己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学到了哪些知识。教师点评小结,再次强调在计算机使用中要防范病毒,当好“医生”,并信守承诺,遵守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维护计算机安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叙述,对本节知识点再次梳理。
6.自我评价
根据本节的学习情况,评价自己达到了“几星”(将相应的五角星拖入评价框中)。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评,了解学生对本节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还可以选取学生代表发言,使本节的内容得到再次提升。
四、教学反思
本课理论知识较多,如处理不好,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我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为了让学生对计算机安全产生更深刻认识,改变了教材顺序,让学生的学习水到渠成。整堂课采用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充分利用从网络中提取的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不足之处是,教学教学节奏的把握不够到位,如果能多安排一些动手操作的实例让学生去体验,效果会更好。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县外国语学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及传播途径;掌握防毒、杀毒的基本方法;学会主动防范计算机病毒;了解计算机安全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参与学习活动,通过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含义、特点及危害,整体把握计算机防护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养成使用计算机的良好道德规范;提高计算机安全与防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计算机病毒的含义与特点,了解加强计算机安全与防护的措施。
难点:掌握杀毒软件的安装方法,并能够使用杀毒软件查杀病毒。
三、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课前,教师戴着口罩进入教室。在学生的追问下,教师道出原因:预防H1N1流感。
教师出示人感冒时打喷嚏的动画。
师:计算机会感染病毒吗?
学生回答,引出本课的学习任务——学做“电脑小卫士”,并让同桌两位学生为一个小组,发挥集体的智慧来学习。
教师告诉学生“成功秘诀”:如果遇到问题,向合作拍档求助;使用E盘“金钥匙”文件夹中的内容解决问题;向老师求助。
教师播放《史上最牛计算机中毒症状》视频资料,让学生通过视频直观地感受病毒的危害,间接了解本节任务,建立初步的病毒防范意识。
设计意图:联系当前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一开始就为学生提供了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2.我是“病毒小医生”
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沉浸于自己的角色,了解成为“病毒小医生”要经历学习、实习、考核、结业四个阶段。
学习篇:教师将H1N1病毒与计算机病毒进行比较分析,并指导学生自学案例《IT史上所出现的重大病毒》。学生需要选一种自己感兴趣的病毒,上网查找其相关资料,从症状、原因、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研究性学习。最后,小组交流学习结果,总结计算机病毒的共性。学生对“什么是计算机病毒”进行小结。
教师用一个小笑话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病毒与生物病毒不同。
小明:爸爸,我家电脑中病毒了。
爸爸:赶紧喷点儿杀虫剂吧。
小明:……
实习篇:利用机器上安装的杀毒软件查指定文件夹有无病毒,若有则杀毒。(根据杀毒软件的不同,说说可以有哪些查杀方式,并示范操作。)
考核篇:共同完成课前准备的《计算机病毒知识测试题》。
结业篇:学生考核成绩合格并完成过程性学习,教师颁发“结业证书”。
教师利用Excel对刚才所学内容进行测试,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设计意图:整个环节运用对照学习的方法,总结计算机病毒的特性,明确计算机病毒不是生物病毒。
3.我是“安全小卫士”
师:请思考,没有了计算机病毒,我们的计算机就安全了吗?
结合提供的资料,学生自学计算机安全案例,在小组讨论时,要说出自己理解的计算机安全是指什么。
教师带领全班学生大声朗读:我承诺,做网络时代的文明人,遵守计算机使用规范,维护计算机安全。
设计意图:利用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安全的有关知识,倡导学生遵守计算机使用规范,做网络时代的文明人。
4.实战演练
教师出示生活中学生常见的骗人案例(略),以选择题的形式让学生商量作答、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实例,让学生学会安全防护方法,进一步增强防范意识。
5.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说自己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学到了哪些知识。教师点评小结,再次强调在计算机使用中要防范病毒,当好“医生”,并信守承诺,遵守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维护计算机安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叙述,对本节知识点再次梳理。
6.自我评价
根据本节的学习情况,评价自己达到了“几星”(将相应的五角星拖入评价框中)。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评,了解学生对本节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还可以选取学生代表发言,使本节的内容得到再次提升。
四、教学反思
本课理论知识较多,如处理不好,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我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为了让学生对计算机安全产生更深刻认识,改变了教材顺序,让学生的学习水到渠成。整堂课采用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充分利用从网络中提取的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不足之处是,教学教学节奏的把握不够到位,如果能多安排一些动手操作的实例让学生去体验,效果会更好。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县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