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中的心态误区

来源 :高校招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gkffdkjkd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报志愿主要依靠考生的分数,但心态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和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如果能避免一些心态误区,就能较为科学、正确地填报志愿。
  
  误区一:赌
  
  很多家长和考生在报志愿时不够冷静、沉着,不能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不是根据考生的实力填报志愿,而是存在着“赌徒”意识和侥幸心理。这种心态在考生成绩中等的家庭中较为常见。对此一定要慎重,做到认清自我,合理定位,千万不要拿“志愿”赌“明天”。
  
  误区二:虚荣
  
  在有些学习成绩很好的考生身上,往往存在着虚荣心理。爱慕虚荣会使考生填报志愿时不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实力,而盲目追求北京、上海等地的名牌高校和热门专业,结果往往造成落榜的悲剧。
  
  误区三:轻信许诺
  
  在志愿填报期间,许多高校都会接受家长和考生的咨询,或委派老师到各地的重点中学进行招生宣传。但有的高校赴当地招生组老师掌握的信息不够全面,他们会了解到一部分考生的信息,但大部分考生由于多种原因未能与所报考的院校联系,这样,全省(区市)范围内报考某校的数据就不确切了。所以,参加咨询会时,对招生院校提供的信息,也只能作为参考,坚决不能轻信许诺。
其他文献
“民族类院校是不是只招少数民族考生?”“读师范类院校就一定要当老师吗?”“什么?考矿业大学,好不好就业哦?”……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疑惑?对某些院校及专业的了解不深是否让你举棋不定、左右为难?现在,我们一起解读这些院校及专业,澄清一些误会,不让心仪的大学和专业在模棱两可的认识中偷偷溜走。    民族类院校  1.民族类院校只针对少数民族考生招生?  很多考生及家长认为民族类院校的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