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城市基础教育设施规划之比较

来源 :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1-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基础教育设施作为城市公益性公共设施和公共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本文通过简介中、美两国基础教育设施规划的不同发展历程及现状情况,对比两国基础教育设施规划的相同与不同,挖掘我国基础教育设施规划布局的潜在问题,寻求基础教育设施规划的新思路及突破口,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基础教育设施;布局;规划
  基础教育设施作为城市公益性公共设施和公共资源的一种,是各级政府保证人民整体素质、实现社会公平和统筹城乡的重要手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更是城市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今,我国快速的城市化也给城市的基础教育设施带来不小冲击。一方面,快速的城市化导致部分基础教育设施建设跟不上城市规模扩张的步伐,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使得大中城市相继出现教育资源匮缺的状况;而另一方面,一些新区却也随着城市用地的快速扩张及学校自身发展问题等原因而导致生源不足、教育设施空置,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因此,针对不同的地区,不同年龄段,编制系统的、深入的的基础教育设施专项规划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试着通过对比中、美两国基础教育设施规划的相同与不同,挖掘我国基础教育设施规划布局的潜在问题,寻求基础教育设施规划的新思路及突破口。
  1 当代中美两国基础教育设施规划的发展历程
  1.1当代中国基础教育设施规划的发展过程
  教育事业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基础教育事业方面,一直着重实施高标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推进素质教育,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因此,各级城市的基础教育设施布局规划也在随之不断修改完善中。现仅以浙江嘉兴的基础教育设施规划所经历的三个阶段为例,反应我国基础教育设施规划随着总体政策的调整而表现出不同侧重点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主要以调整农村初中布局结构和中小学危房、破旧校舍改造为主。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围绕“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主要调整农村小学布局结构。
  第三阶段:从2003年开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我省率先提出了“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而作为全省乃至全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试点区”的嘉兴,也积极围绕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中心,出台了《嘉兴市城鄉一体化发展纲要》,该纲要不仅要求实现嘉兴市域“全覆盖”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更要实现市域城乡基础设施及社会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为此嘉兴市政府启动了新一轮学校建设布局规划,主要目标是高中段教育向中心城区集聚、农村初中向城镇集聚、农村小学向乡镇和中心村集聚的一体化格局。
  1.2当代美国基础教育设施规划的发展过程
  美国基础教育设施规划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有教育改革者发现美国的教育设施已不能满足现代化教育体系的要求:学校设施被各种高楼包围在非常狭小的空间,沉浸在污浊的空气与漫天的灰尘之中。为改善这种状况,有些专家针对公立学校的选址及建设标准,制定了一系列建设规模、消防间距、采光供暖上的规划导则。1922年,美国成立了学区教育委员会(CEFPI),该组织的任务就是建立一套教育设施规划及建设的标准体系,并针对不同时期教育建设的发展,发表了一系列校园规划导则,来组织管理各教育设施的规划与建设。而各州也都将其建议纳入法律条文加以重视。
  20世纪初,美国的基础教育设施规划主要在佩里邻里单元的理论基础上形成,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学区教育委员会的组织,教育机构与规划机构逐渐分离,教育设施规划也逐渐与社区脱离了空间关系。现在美国学区中学校的布局、规模等都与规划部门鲜有关系。
  2 中美基础教育规划的现状特征及差异
  2.1中国基础教育设施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1规范、法规条文的繁多及不一致性
  在我国,随着各级政府对教育事业的日益重视,我国有关教育设施的规范及地方规定相继出台。涉及基础教育设施配置标准的规范和条文有:《城市普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城市幼儿园面积定额指标(试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及评定标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浙江省学校建设项目控制指标》、《浙江省中小学九年制义务学校达标标准》、《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普通学校建设标准》(2005年4月起实施)、《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意见》等。由上述可见,各类教育设施建设标准主要可分两大类:建设规划部门标准和教育部门标准。这两大类的标准、规范及条文相互补充,形成自上而下的规范体系。
  然而,这些规范及规定在指标和定额上却并不统一,因此,造成实际建设中的混乱,如因规划设计选用的指标标准不统一而造成规划管理审批的混乱等。
  2.1.2规划布点的均衡性与人为择校之间的矛盾
  目前,基础教育设施,在我国是被纳入社区配套设施来规划,它是居住区的一个重要功能组成部分。因此,在我国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简称国标)中,规定了基础教育设施“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并应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同步投入使用”。国标中的“教育”类设施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四项。中学为居住区级配建的公共服务设施,小学和幼儿园为小区级设施。《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和国标中都规定了幼儿园的辐射半径为300米,小学的服务半径为500米,中学的服务半径为1000米。然而,这种静态的理念现今已远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教育现状。
  目前,各大中型城市的中心片区基础教育设施分布均存在大范围服务重叠现象。而根据中小学教育资源布点的依据,学生的就读学校就是其所在学区内部,学校设置服务半径内的学生就应该就读于指定学校。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因为学校发展的参差不齐,导致了在教育设施较密集区域,学校的布点规划上开始趋向于单纯在人数上满足学生就读需求,导致部分区域的学校生源分配不均,教学质量好的学校出现生源爆满,生源甚至超过服务半径的趋势,而教学质量较差的学校却出现生源不满,基础设施浪费的情况。   总之,中国现状的基础教育设施布局存在着与家长望子成龙的期望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造成了教育设施布局不均、家长择校行为较普遍的情况,因此导致如“择校热”等各种社会问题日益加剧。
  2.1.3规划的指标体系缺乏弹性与适应性
  我国教育设施规划的指标控制体系主要包括各类学生的千人指标、各类教育设施的合理规模、各类学校的人均建设用地与人均建筑面积指标。
  在这些指标中,对于规划管理来说最为重要的是“千人指标”。而现今我国的“千人指标”却已出现缺乏弹性及适应性的缺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指标的选用与城区特性、区域内适龄学生人口与城镇化、老龄化、人口出生率下降、生育高峰等均密切相关,不能简单套用以往标准,单一的考虑规划期人口出生率及规划期在校学龄人数与相应年份出生人数比例。
  对于教育设施规模的确定上,我国在新《义务教育法》之后,对自由选择教育地点的权力的明确,也使得学生的流动性难以预测,总体学校建设规模、建设标准等难以控制。
  而对于教育部门强调的“生均指标”上,因其与建设部门侧重的“千人指标”所属规范的侧重点不同,在实践中也产生冲突,导致规划实践的无所适从。特别是城郊区域,一方面由于本身需求较大,城乡人口流动频繁且城乡范围模糊,“千人指标”存在许多不定因素,因此确定的规模指标也存在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大量学生的涌入城区,造成学校大班额现象出现,使得原来确定的“生均指标”也不再适宜。
  总体上说,我国当今的基础教育设施规划的指标体系存在着与市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现象。在中心城区,由于城市人口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原有学校规模已不能满足入学的要求,班级人数偏高,学校用地、用房以及教学设施指标不能满足要求;另一方面,建成区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人口分布面临新的调整,而新开发的居住区往往存在着学校配套相对滞后的问题;在乡镇农村地区,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学生生源逐渐减少,一些学校面临撤并,乡镇农村地区的学校急需配套完善。
  2.1.4交通组织设计缺乏适应性
  目前,我国校园周边的交通组织问题日益突出。针对学生上下学造成学校周边道路交通拥堵的现状,各方都采取了各种缓解交通拥堵的措施:学校加强了文明、安全出行的宣传力度;交警加强路面管控,增设标志标牌等等。但是这些都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学校周边的交通问题。教育设施规划也应从现状交通情况出发,从规划源头上,优化学校出入口的选择,调整学校的停车配比,细化道路出入口设计,加强教育设施规划的人性化。
  2.2美国教育设施规划的现状特征
  2.2.1融入社区的校园规划
  美国教育设施规划的理论基础同样也是佩里的邻里单位规划理论,即将小学作为邻里单位的中心,以考虑小学生上学不穿越马路,以小学为半径来考虑邻里单位的规模,同时,在小学校附近设置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商业、活动服务设施,为居民创造一个安全、静谧、优美的步行环境,把机动交通对人(特别是对学生)造成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这样的规划理论也将学校远离了“噪音和灰尘”,同时强化了校园对整个社区的影响,而校园的规模也因设施的不断完善而不断扩大。美国的校园不仅仅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锻炼的场所,更为其周边所有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场所及公用资源。这些具有开放性的学校较好的融入了它所服務的社区,同时,美国学区教育委员会(CEFPI)也积极鼓励社区里的居民广泛的参与学校设施的规划与设计。
  2.2.2“择校热”对邻里学校规划的挑战
  与我国一样,近年的美国教育设施规划也受到“择校趋势”的困扰。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自主选择学校,而美国政府也允许家庭选择更高质量的学校。因此,择校的流行也导致了教育设施规划的不确定性,违背了原邻里规划的初衷。为此,美国各州根据各地生源情况及实际需求来调整学校的建设规模与标准(规模及设施并未采取全国统一的标准,甚至有专家提倡消除标准化),并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以适应未来的增长(如增加建筑面积和各种文体娱乐设施)。同时,校园规划还会通过周边的居民及家长、学生的共同参与确定学校的建设规模及标准,比如有些社区居民希望学校能提供充足的停车场、田径场;有些学生希望学校设有健身课程、棒球课程等,这些需求都将纳入校园的规划建设中。
  2.2.2消除标准化,增加指标弹性,注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美国的基础教育设施规划正逐步趋于消除指标规模的标准化,而按各地所辐射的区域需求来制定各校不同的建设标准。因而,指标上更具弹性,也逐步细化。比如对学区内的就学年龄结构进行预测时,规划会考虑某些特殊年份的学生数量(比如中国的猪年、龙年是生育高峰期一样)对于校园班级配置的弹性变动影响。还有针对学校所辐射的不同区域的家庭特征(比如住宅类型是别墅区还是高层区,是独门独户,还是联排多户住宅)均有一些不同的指标生成方式。最终的指标体系是按照不同年级、不同区域特征来划分的多层次的指标体系。同时,美国基础教育设施的指标体系还对于学校远期发展潜力的预测、交通换乘设施的便捷性、校区置换的可能性都提出相关应对方案。
  2.2.3重视交通流线及停车场地的设计
  在美国以车行交通为主导以及郊区化趋势明显的国情基础上,教育设施规划也强化了小汽车的使用特点,认为教育设施中必须预留有足够大的停车、广场空间以及户外休闲空间。
  同时,在学校的布局选址上,规划也以足够的道路通行能力为先决条件。如小学首选在居民区内部,并确保有安全的人行通道能直接通达;而高中的选址,因其产生大量的交通流(高中生开车上学现象普遍),以及在发达区域难以找到所需足够大的土地,而趋向于在郊区选址。
  2.3中美两国基础教育设施规划的差异
  中美基础教育设施规划方法都有其特定的历史发展过程,存有异同点。从规划布局上来说,两者都是基于佩里的邻里单元而来。不同点在于我国教育设施规划在标准上是按照居住区规划的统一标准来配置的,而美国的教育设施规划越来越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1)开放式(社会性)而非封闭式的校园
  美国基础教育设施的设置更为开放,不仅仅满足在校学生的需求,更设置有专门的空间供周边居民的进入使用,如图书馆、运动休闲设施,甚至设置专门供人参观和采访的区域。校园设施成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2)灵活性(提出消除标准化的指标)
  教育设施规划的指标趋于灵活性和适应性,以满足周边居民及在校学生、家长的需求。同时,针对不同地域、不同时间段的生源,学校设置不同的活動场所及指标规模。
  (3)公共参与性(人性化,满足社区的潜在喜好)
  美国的教育设施规划通过广泛的公共参与手段,发掘其服务片区的居民、学生及家长的潜在喜好,满足人们对其可能有的使用需求。
  3 对我国基础教育设施规划的思索
  相较于美国的教育设施规划体系,我国虽然在体制、国情上都与之有很大差异,但在规划的思路及方式上,我们仍有可以借鉴之处。
  (1)选址的可达性
  学校应该结合社区布点,综合考虑安全性和可达性。幼儿园尽量布置在社区内部,小学的设施应避免学生上下学穿越城市干道和铁路,不宜与商场、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及医院等场所毗邻,初高中应注意公交车的可达性。
  (2)布局的合理性
  关于择校热的问题,规划布点上也应从现状出发,以变化、发展的规划理念,整合利用不足资源,将学校的教育力量、师资力量、生源等因素重新分布,降低学校的极化,缩小学校之间差距,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加强学校的办学实力。
  (3)服务半径的灵活性
  基础教育设施布局应在“幼儿园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的原则下,使服务半径更具弹性和灵活性,根据不同区域的设施发展现状,分年级、分时期、分区域做出选择,让教育设施建设发展更具持续性。
  (3)指标的实际性
  为了便于教育设施建设管理与实施,必须建立符合实际的规划指标体系,统筹协调规模和服务人口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服务社会的发展需求。比如,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可能出现的生育高峰,规划的千人指标取值宜设定一个弹性范围;考虑流动人口及今后的人口转移等因素,应为教育设施留有一定的发展余地等。
  (4)交通组织设计的细化
  基于不同类型教育设施使用引起的交通流不同,周边的道路设计(如校园出入口的道路和附属设施设计)应当更具针对性。幼儿园和小学应充分考虑家长陪同出行,在接近校门的道路扩大非机动车道以及步行道的宽度,此外应布置一定的休憩设施,并考虑接送家长临时停车的需要。初中具备生有独自出行的能力,应考虑初中生公交出行的需求,故中学应接近公交车站布置。
  总之,中国基础教育设施规划应充分考虑学校辐射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农村城镇化进程和教育投入机制、生源分布等因素,在现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加强公众参与,优化教育布局,创设教育发展的良好空间,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Jeffrey M. Vincent:Public Schools as Public Infrastructure: Roles for Planning Researchers,Journal of Planning Education and Research 2006 25:433;
  [2] Richard K. Norton:Planning for School Facilities: School Board Decision Making and Local Coordination in Michigan,Journal of Planning Education and Research 2007;
  [3] Noreen C. McDonald: School Sitting: Contested Visions of the Community Schoo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Spring 2010, Vol.76,No.2;
  [4]刘剑锋: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新城基础教育设施配套标准研究——在大兴新城规划中的研究、发现与启示,城市发展研究14卷2007年2期UrbanStudiesVol.14No.22007;
  [5]黄明华,杨郑鑫,巩岳:县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适宜性指标体系研究——以关中地区渭南市典型县城中小学为例,城市规划2011年第35卷第4期VOL.35NO.4APR.2011;
  [6]田旭升,张晓燕,赵楚婷:合肥市中小学教育资源布点重组分析,安徽建筑(2011)05-0027-02;
  [7]陈武,张静:城市教育设施规划探索——以温州市城市教育设施规划为例,规划师(2005)07-0045-02。
其他文献
【摘 要】 近年来,电力建设发展很快,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由于种种原因,电力工程造价上涨较快,工程造价水平已成为影响电力企业正常运营关键因素;电力行业工程造价即建设成本又直接影响到末端电价的标准,电力工程造价最终将通过销售电价影响到最终消费者。加强电力工程造价管理,有利于控制电价增长水平,实现电力发展,本文主要对工程造价失控的原因做出了分析,并提出合理意见。  【关键词】 电力;工程
期刊
【摘 要】 为满足坝体柔性防渗层的整体性,四川武都水库大坝坝体迎水面659.0m高程以下至基础岩体之间所有混凝土迎水面均采用LJP合成高分子水坝专用防渗涂料作为辅助防渗。LJP涂料耐气候老化性能优异,耐用年限至少可达50年以上,且施工方便,既可涂刷施工又可喷刷施工。  【关键词】 LJP合成高分子防渗涂料;大坝迎水面;施工技术  1.概况  四川武都水库大坝是碾压混凝土重力高坝,坝顶高程660.1
期刊
【摘 要】 总结某住宅小区给排水设计中的有代表性的若干个错漏问题,及不尽完善之处,并提出相关修改意见,供建设工程管理者、给排水设计师、审图工程师等同行们参考。  【关键词】 住宅小区;给排水设计;探讨  引言:  在笔者工程管理工作经历中,常遇到因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失误而导致返工、案例,既浪费财物,又拖延工期。又或给排水设施交付后用家发觉使用不便,怨言颇多。在此,笔者总结其中有代表性的设计错漏、及
期刊
【摘 要】 现在,人类社会在发展的时候是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能源的问题。随着近年来各地发生的自然灾害和非正常的天气状况都说明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已经不是可行的。人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重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样就使得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得以提出,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就要转变经济的发展模式,在能源消耗方面进行改进,在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时候能源的消耗是非常的大的,所以在建筑施工方面
期刊
【摘 要】 水利水电工程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工程数量逐渐增多。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绝大部分是以机械类为主的,文章对水利水电机械类施工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水利水电;机械类;施工  一、前言  文章对水利水电机械类施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对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的特点进行了阐述,通过分析,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知识,对水利水电施工机械管理对策进
期刊
【摘 要】 在察右中旗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是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占节水灌溉工程的比例较大,全旗实施滴灌面积已达到15.2万亩。从工程的建成情况及效果看,滴灌工程运行比较理想。  【关键词】 膜下滴灌技术;推广;应用  一、发展背景  察右中旗位于乌兰察布旗中部,总土地面积4200平方公里,共辖11个苏木、乡镇和1个园区管委会,总人口22.5万人
期刊
【摘 要】 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高位水箱减压给水方式或几种给水方式的结合在目前是比较经济合理的给水系统设计。  【关键词】 高层建筑;给水系统;减压给水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房地产市场繁荣发展,高层建筑不断涌现,高层建筑给水设计随着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技术更先进,设备更完善、功能更齐全。它具有用水要求高、水流量大等特点,必须不断改进和提高高层建筑给水技术才能满足高层建筑的功能要求,确保给水系
期刊
【摘 要】 叙述了桦甸市防护大堤堤防管理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润州区长江堤防管理改革的目标,对堤防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堤防;管理;对策  引言:  桦甸市防护大堤位于第二松花江支流辉发河左岸,丰满水库坝址上游160公里处,是丰满水库的配套工程,环绕桦甸市城区东南侧,是桦甸市的防护堤,由原辉发河改道而建成,大堤由西向南,再由南向北半环形布置在桦甸市外围,堤防全长12.67km
期刊
【摘 要】 雷电是危害变电站供电场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变电站自动化积蓄的提高,变电站二次系统设备的增多,雷害对二次设备危害越必突出。为了保证变电站供电的安全性,就必须对二次系统采取一定的防雷措施。本文就简要的分析了变电站二次系统的防雷技术。  【关键词】 变电站;二次系统;防雷;技术  1 变电站二次系统交、直流电源防雷  雷电引起的瞬态高电压,如果不加遏制,直接由电源线引入二次系统,
期刊
【摘 要】 电费回收是供电企业经营活动的最终体现,近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资源配置以市场为主的环境下,国家已经逐步取消了电力企业的行政执法权,电费回收正在陷入困境。电力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做好电费回收工作,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 电费;回收  电费是电力企业经营活动的货币表现,是电力作为商品的价值体现,也是电力企业的一项重要经济指标。电费回收直接影响电力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