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文学创意与语文文学教育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s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文学内容的教学更是如此。假如上课纯粹是机械的知识灌输,没有活泼丰富的艺术形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很难提高,学习也将处于一种被动而僵化的状态。那么如何确定文学教学内容,打造文学教学高效课堂呢?笔者认为,生成课堂文学创意,对文学内容的确定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一.课堂文学创意的含义
  课堂文学创意,就是指在课堂上,师生讨论的共同对象是策划创意中的文本,具体地说,课堂教学文学创意的生成,是指打破课文固有的文本样式,引进雕塑、绘画、摄影、影视、戏剧、小品等新旧艺术形式,丰富教学手段,激活课堂氛围,从而达到课堂教学艺术化的效果。
  文本是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在具体场合中,它是根据一定的语言衔接和语义连贯规则而组成的整体语句或语句系统,有待于读者阅读。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雕塑、绘画、摄影、影视、戏剧、小品等已经纳入文学创意的范畴,且构成策划创意的主流。“文学创意”最恰当地诠释了新媒体时代的特征,虚拟是其生成的心理诱因,新媒体时代的虚拟,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以酷肖逼真的虚拟场景,使观者沉浸其间,来体验虚拟的现实,它用图像媒介为观众提供了感觉的选择和知识转换的融合。一句话,文学创意的本质在于文本结构的演化和与时俱新,课堂文学创意则是提升文学教育的新形式。
  有感于此,文学课堂教学形式的革新,可以引进文学创意的思维及其形式,以求有新的突破。
  二.语文课堂文学创意的生成
  课堂的文学创意多样化能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诱发学生多样的体验,从而激起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1.戏剧元素的课堂生成
  戏剧这种古老的文学形式历经古今而不衰退,源于它永远不老的艺术形式,人物语言台词化、课本情节剧本化以及课本故事小品化等是优化文学课堂教学形式的几种有效的手段。
  人物语言台词化
  台词是戏剧表演中角色所说的话语,是剧作者用以展示剧情,刻画人物,体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也是剧本构成的基本成分。一些课本对话描写可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朗诵,让学生进入课本创设的情境,揣摩人物的心理。学生在过足“戏瘾”的同时很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例如教授《娜塔莎》时作如下设计:
  娜塔莎与索尼亚的对话描写——
  “我觉得,我爱了他一百年了。我觉得在爱他之前,我从来没有爱过任何人。你不会懂得这个的。”
  “我一看见他,我就觉得,他是我的主人,我是他的奴隶,并且我不能不爱他。是的,奴隶!他命令我做什么,我便做什么。”
  “为什么他不直接来向你求婚呢?要知道安德来公爵给了你完全的自由,假使是如此;但我不相信这个。娜塔莎,你想过没有能有些什么样的秘密的原因吗?”
  这些对话描写突出娜塔莎和索尼亚对待阿那托尔的态度,又显示出不同的个性特点。请简要说明她们的个性特点,并分角色朗诵出来。此题的设计旨在借助戏剧这种形式让学生很好地揣摩人物的心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其次是让学生根据人物性格特征,借助联想和想象编写台词。首先台词必须性格化,即根据人物的出身、年龄、职业、教养、经历、社会地位以及所处时代等等条件,突出人物的语言特征。其次台词要口语化,要明白浅显、通俗易懂,使观众清楚明了地看懂剧情,理解人物。
  课本情节剧本化
  编写课本剧是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有效形式。课本情节剧本化,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和优美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和对课文内容的记忆;促使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教授《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分场景编写课本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其中高潮部分“邹忌进谏”编写得十分成功。现节录如下:
  第二幕 邹忌进谏
  人物:齐威王 邹忌 大臣
  时间:上朝之时
  地点:齐王宫殿
  (齐威王坐在龙椅上,大臣立在一旁,邹忌上)
  邹忌(行君臣之礼):启禀大王,臣邹忌有事启奏!
  威王:邹爱卿平身!有事尽管奏来!
  邹忌(站起身来):谢大王!老臣的确明白自己比不上徐公漂亮。我的夫人偏爱我,我的爱妾怕我怪罪,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威王(倚在龙椅上,大笑):呵呵!寡人还以为是什么国家大事呢?!原来是爱卿的家事!哈哈!
  邹忌(神态严肃,上前一步):不,大王明鉴!这不只是老臣的家事,这是关系到齐国兴衰胜败的大事!
  威王(从龙椅上站起,诧异):哦,寡人洗耳恭听,相国请讲明白些!
  邹忌(正色):老臣一个人尚且受到如此蒙蔽,今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拥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嫔妃及侍从,没有谁不偏爱大王,朝廷之臣没有一个不害怕大王,全国境内没有一个不有求于大王。这样看来,大王所受到的蒙蔽很深啊!
  威王(频频点头):好!好!好!爱卿言之有理!
  威王(拟写诏书):来啊,传寡人旨意——从今日起,无论大臣、差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的过错的,授予上等的奖赏;能够上书谏寡人的,授予中等的奖赏;能够在公众场合批评指出朝政的过失,让寡人听到的,授予下等的奖赏!
  邹忌、侍从(鞠躬):大王英明!大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威王(喜笑颜开):众爱卿平身!退朝!(众人下场)
  这幕课本剧,故事情节完整,戏剧形式完备,人物性格鲜明,较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课本故事小品化
  小品是近几年来为观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小品的历史由来已久。我国喜剧小品起源于80年代初,它继承和发展了话剧、相声、二人转、小戏等剧目的优点。它的基本要求是语言清晰,形态自然,能够充分理解和表现出各角色的性格特征和语言特征。借助小品这种形式,可让学生对一些讽刺类课文进行改编,提高文学素养,并进行表演,如《装在套子里的人》《欧也妮·葛朗台》等。
  2.广告元素的课堂生成
  公益广告是以为公众谋利益为目的而设计的广告,具有社会的效益性、主题的现实性和表现的号召性三大特点。近几年全国高考很多地方都用广告的形式来考查语言简明得体,这也是高考很有特色的题目之一。它将成为高考语言表达部分可能出现的重点题型之一。在课堂上适当引入广告因素,让学生就课文某些细节编写公益广告词,能够起到很好的情感教育的效果。如教授《最后的常春藤叶》时,让学生编写“关爱他人” 公益广告,如“送出一份爱心,收获明媚阳光”、“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时代在变,时间在变,不变的是我们的关怀”、“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等,使得学生在爱的课堂氛围中接受道德情操教育。
  3.对联元素的课堂生成
  对联,又叫楹联,俗称对子,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之一。它的历史源远流长,流传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根据使用的目的和场所的不同,对联分为寿联、挽联、婚联、装饰联、行业联等等,因此它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联格律,概括起来,有六大要素,又叫“六相”,一是字数相等,二是词性相当,三是结构相称,四是节奏相应,五是平仄相谐,六是内容相关。全国高考拟写对联的题目,被认为是弘扬传统文化,贴近现实生活的最优秀的题目之一。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课文的导入,背景及作者的介绍,主旨思想的理解,课本内容的拓展延伸等,均可融入对联这种形式。具体有以下途径:
  一是借用已有的名家名联,如在教授《滕王阁诗并序》时,在介绍过滕王阁兴衰历程及创作背景之后,给学生展示历代文人所作对联:
  我辈复登临,目极湖山千里而外;奇文共欣赏,人在水天一色之中。
  帝王长洲,仙人旧馆;将军武库,学生词宗。
  依然极浦遥天,想见阁中帝子;安得长风巨浪,送来江山才人。
  滕王何在,剩高阁千秋,剧怜画栋珠帘,都化作空潭云影;阁公能传,使书生一序。寄语东南宾主,莫看轻过路才人。
  海宇庆澄清,百渚皆兴,依旧飞阁流丹,突兀云霄雄杰势;江天开旷达,群山如拱,愿共凭栏浮白,评量风景古今秋。
  通过以上对联的介绍解读,加深学生对滕王阁文化内涵的理解,并激发他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是教师给出或拟定上联,学生对下联,在教授《蜀相》时,给出成都武侯祠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让学生结合诸葛亮生平事迹对出下联。在教授李清照作品的时候,给出郭沫若题济南李清照纪念堂上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让学生联系李清照创作成就或思想经历编写下联。
  三是让学生自己编写对联,运用对联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概括。如学习《琵琶行》一文时学生就写出了“琵琶一曲弹出满腹心酸,长句一首歌尽一世沧桑”、“一弹一作道愁闷,此声此语感人心”和“琵琶女琵琶行琵琶弦上琵琶语,青衫客青衫人青衫司马青衫湿”这样的好对联。
  4.影视元素的课堂生成
  所谓影视文学是指通过广播电视声画媒介,以听觉和视觉传达设计为着眼点,运用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结构情节、塑造形象、营造氛围、抒发感情,给受众以文学审美情趣的文学类型。影视剧是一种有声有色有动感的综合性艺术。它把静态的文字动态化,把内在的情感外在化,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并把这种情绪转移到听说读写的语文活动中去。
  课堂教学影视元素的引入,有两种途径:
  一是影视剧的渗透。有不少课文都有与之相关的影视剧,可截取相关片段,穿插在教学过程当中播放。在教学《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课时,我播放了8分钟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电影剪辑,让同学们在欣赏故事的同时,认识到他们爱情的坚贞。在上《祝福》一文时,我就播放了祥林嫂在风雪中艰难挣扎的电影剪辑片断,引起学生对祥林嫂这一形象的无限同情。影视剧的课堂渗透,其意义在于能够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媒体技术,增加课堂容量,为教学注入更多的艺术因素,强化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是影视手法的借用。在电影制作中,导演按照剧本或影片的主题思想,分别拍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原定的创作构思,把这些不同的镜头有机地、艺术地组织、剪辑在一起,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联想、衬托、悬念等联系以及快慢不同的节奏,从而有选择地组成一部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为广大观众所理解和喜爱的影片,这些构成形式与构成手段,就叫蒙太奇。这种手法亦可用于写作教学及课本剧的改编上来。如广东考生作文《不能忘记过去》就是成功地运用蒙太奇手法的一篇佳作。文章以“六十年前,法国,诺曼底”、“六十年前,苏联,斯大林格勒”、“六十年前,中国,东北”三个历史瞬间镜头展开,辅之前后对比的手法,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震撼,达到较好的艺术效果。
  5.音乐元素的课堂生成
  巧用音乐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诱导学生的情感因素,以便引起情感方面的共鸣。在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课时,可播放贝多芬的名曲《命运交响曲》,让学生感受到贝多芬那颗要扼住命运咽喉、不甘沉沦的心,为课文的主题作烘托陪衬。在上《鸿门宴》时,为了让学生全面理解项羽这一历史上备受争议的英雄,除了补充相关资料外,可播放屠洪纲演唱的《霸王别姬》,让学生认识到项羽侠骨柔情的一面。
  三.把握好课堂文学创意的“度”
  课堂文学创意的引入固然是一种新鲜的创意,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如果过分追求形式的新奇多样,就有可能偏离教学的本质,舍本逐末,陷入华而不实的误区。
  1.片面追求多媒体教学,忽视对文本的深入理解。课堂上声、色、光等多媒体一味直观刺激,学生懒得自己思考,忽视了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2.任意“恶搞”课本人物,远离原文主旨。当前网络上流行“恶搞”,以颠覆的、滑稽的、莫名其妙的无厘头表达来解构所谓“正常”,许多学生不知不觉之间也受到了影响。他们在编写课本剧时,为了迎合部分同学的猎奇心理,便加上了许多和主题不相干的情节和对白,任意曲解人物性格。
  3.片面追求个性化教育,忽视了良好习惯的培养。文学创意能够给一些特长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但一些学生最基本的学习技能都不具备,个别学生的“创意行为”,使得课堂秩序混乱,影响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总之,文学创意的生成对文学内容的确定确实具有很重要的影响,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握适当的度,不要因为一味求新求怪而偏离了正常的教学轨道,这样才能更好地用课堂文学创意促进文学教育的发展,促进优质高效文学课堂教学的早日呈现,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王云飞,语文教师,现居浙江义乌。本文编校:李凤兰
其他文献
为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但在执行中还存
现年72岁的大江健三郎是日本最著名的作家之一,199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小说《个人的体验》,本期的“悦读·经典”栏目对该作品进行了介绍。他在本文中讲述
律师同志:我自幼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在我上初中时,爷爷、奶奶以我的名义在银行存了2万元。10多年后,爷爷、奶奶相继去世,对这2万元,我的叔叔、姑姑认为,爷爷、奶奶虽然
[案情]1988年,周英和黄林结婚,婚后的生活平淡而琐碎。1993年,黄林与一女子产生私情,提出离婚,周英不同意。1994年年初,黄林以外出创业为由,带着情人私奔,从此杳无音信。周英
小李陪年迈的父亲到饭店吃饭,父亲在饭毕起身时因地面太滑重重摔了一跤,并造成手部轻微骨折。请问:小李可否通过法律途径要求饭店赔偿? Mike accompany his elderly father
因为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海关在码头上扣留了上海胜狮冻货柜有限公司(简称“胜狮公司”)20个集装箱,为此引发17场连锁官司,历时5年,转战上海、北京、香港、德国……最后,20
投资者保护水平、法治水平和股市发展紧密相关,这几乎成了公理。法治和法治信仰的关系与“三公”股市和股市信心的关系是完全相同的。法治离不开信仰,股市离不开信心。法治完
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劳动结合充其量是一种松散型的劳务关系。双方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损害,虽算不得真正劳动合同意义上的工伤,但损害赔偿时,多参照劳动法所规定的相关法规进行处理,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也是从保护雇员利益的原则出发。而当雇主受到人身损害时,如何保护其利益的情况却规定不明确。由于这种法律规定的不明确。雇员孙青驾驶车辆追尾致雇主王聪意外身亡案,由双方协商调解不成而最终走上诉讼的道路。  颇
现浇混凝土墙体中间预置钢丝网架聚苯板,因而混凝土无法振捣,只可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浇筑。本文通过初始试验、浇筑,发现问题,分析原因,重新试验并制定生产、浇筑措施,最终配制
政府对于经济的作用,在我们国家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被正式提出之前,政府是中国经济运行的绝对的中枢,它决定着中国经济的启动、运行、刹车的全过程,直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