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星集团的实际控制人李在镕被指控向朴槿惠和崔顺实利益方行贿近4000万美元,加上挪用款项等其他罪名,他有可能面临5年的刑期。一旦被定罪,他还能管理公司吗?
—Park
目前李在镕身处拘留所,但是每天有30分钟,或者每个月至少12个小时的探视时间,探视人除了律师,还包括三星的高管。经过相关人员的允许之后,他还可以在没有隔离墙的房间中与探视人额外会面。三星公司内部人士称,李在镕没有管理日常事务,但在重大事项上仍是关键决策人,包括新的投资、并购、人事决定和重组等。
根据韩国相关律法,李在镕每天和律师可以不限次数会面,时间为周一到周六的办公时间。
在美国,面临商业罪行指控的嫌犯也可以在工作时间不限次数和律师见面,但是和其他人士的会面时间每个月只有4个小时。不过在美国,商业犯罪的嫌犯可以保释,但审判之前须待在家 中。
目前李在镕还只是嫌疑人阶段,他的律师也否认了所有指控,所以他是否获罪入狱,还是一个未知数。
而在中国法律体系内,无论犯罪嫌疑人还是罪犯,所面临的限制都要多得多。对犯罪嫌疑人的限制主要是为了防止串供。
在刑事判决作出前,犯罪嫌疑人可以在看守所内接受律师的会见,也能接受亲属的探视。在监狱中,则只能会见两类人,一类是近亲属,还有一类是监护人。近亲属在不同部门法中的定义不同,刑事诉讼法中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
中国法律标准对在监狱中与近亲属会见以及通信的频次都有限制。在监狱中,他们可以通过书面通信与外界联络,也有打电话的机会,但不同的监狱管理局的具体管理规定不尽相同。“基本上打电话一个月可以有一到两次,也有具体的时长规定,比如说5分钟或者10分钟,不同监狱的具体规定可能不一样。”孔瑾解释道,通话全程都有录音监控,寄出去的书信也会受到审查。另外,监狱中不允许使用互联网设 备。
比如国美创始人黄光裕,他每个月可以和妻子、母亲等直系亲属见面。据说,他还可以在监狱里签署、传递文件,处理公司事务。甚至在2010年9月与陈晓争夺国美控制权时,他还能从监狱里发出公开信《我的道歉和感谢》—当然,这一切都是在监管下完成的。
在服刑中还存在保外就医以及减刑的情况,例如褚时健就在服刑后期保外就医了。一般来说,当罪犯的身体状况不适合继续服刑,如身患严重疾病的,身体残疾、生活难以自理的,年老多病、已失去危害社会可能的,在通过人民法院或劳改机关审查后可以保外就医,但行动自由仍受所在地公安机关监督考察。减刑则是法院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并基于服刑人员的表现,来降低原判刑罚的执行期限。
所以,大佬在狱中要真正做到遥控外面的公司,听起来还是有点难。
《第一财经周刊》记者 李嘉文
微博互动专区
黯淡的双子星:一财君说[康师傅业绩继续下滑],现在外卖太方便了,而外卖对方便面是有替代作用的。
RE:说得没毛病。
小丑:看了周刊报道的共享单车,感觉以前政府出资鼓励骑行,现在市场资本促进骑行,人在改变,市场在改变。颠覆性这词很合适啊。
RE:目前看,市场资本至少比政府出资有效一点。
雄觉:一财君说[业绩首跌、CEO换人,屈臣氏中国问题到底出在哪],其实屈臣氏已经被卖掉了,早就不属于李嘉诚了,整个快速消费行业大环境都不行,再加上购物体验差,業绩必然下滑。这个趋势还会继续下去。
RE:也是无可奈何。
世间之事不过有所激有所逼:#效率游戏# 听了7节网课。做了书本的摘抄。看了《第一财经周刊》积累了少许知识。弄完了部分底稿。随手记了各种idea。解锁了椰子树。今天70分吧。
RE:感觉读者们的生活都还丰盈有条理呢!
读者来信
一点儿期待
这期一财竟然在周六就买到了。这是要蓄个力下一期搞个大新闻吗?期 待!
期待一财做一篇国产芯片,华为、紫光……
期待一财做一篇雄安新区……
期待一财做一篇中国教辅市场……
—A邯一那个10
RE:谢谢你一连串的选题建议,我们会考虑的:)
为什么吃薯片停不下来
读完这篇文章,我想起印象里,国产薯片都是那种很厚且粗糙的,最后在上面撒一层粉,并且除了外包装,都一个样。所以我对薯片的概念只有两类,乐事薯片和非乐事薯片。
既然非乐事薯片除了拥有不同的包装和规格,真正卖的内容都一个样,那么消费者就不会对这个品牌产生情感。
国产薯片如果想要拥有更稳定的消费者群体,就必须拥有自己的品牌特色,研发独有的口味、不同的商品细节,而不是换个包装就直接上架销售,更不是靠着番茄味烧烤味和原味就坐吃一辈 子。
—歪头
RE:知易行难,后来者居上的事情的确既难也不多见。
有感而发
你好,我看了3月27日那篇“编者的话”:《生活在别处》,有感而发。我是做通信的,这几年一直在江浙沪漂荡,发现买得起房的地方,工资水平一般,买不起的地方,工资高,如果租房也能有户口就好了。一财如果能分析下这其中的原因,给年轻人一个建议,那就最好不过了。赘言望谅,打扰了,谢谢。
—梅友军
RE:大城市集中了最多的机会和资源,收入相对高一些,房价也是水涨船高。房价低一点的地方,没有那么多工作机会,外来人口也少一点,工资竞争力比较有限。不过遗憾的是,眼下工资低的地方,房子也贵起来了。年轻人,最好就是掌握一定的技术,先往大城市寻找机会吧。
读“买房”经济学有感
崔鹏老师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非常认同。有人说房产升值的部分作者没有考虑,但如果对所有的购房行为做统计分析(不仅仅是涨价的城市和地段),会发现不一定都是升值的。车更是如此,每年至少贬值10%(即使一点没开)。 所以,我们人类并不理性,这也恰恰说明能赚钱的还是少部分人。
—alex xu
RE:是,落袋为安,如果从这个角度讲,赢家还真是不多。
网易云音乐的新点子算成功吗?
读完这篇,有些感想。营销是对目标或潜在目标群的服务。把音乐当作个人私密空间或读书时间背景的人,是不需要鸡汤和陌生人的吵闹的;自然也有以娱乐精神边听边八卦,从陌生人那里get嫣然一笑的人。如此劳师动众的广告,无非和自己客户群的一场对话,那些不需要鸡汤和吵闹的人,是怎么也打动不了的。PS:广告能看出一个产品的价值取向吗?我认为I know this song是为内容做推广,而网易我只看到了渠道,有这功夫,拜托多想想内容。好多喜欢的歌,都没有,已卸载。
—小莹
RE:尖锐的批评,对网易音乐来说,大概也是需要的。
淋漓尽致的阅读
刚读完最近一财的《单车归来》封面故事。共享汽车出行大战的硝烟尤在眼前,共享单车已迅速升温热闹非凡。自打橙色的摩拜单车出现在魔都街头,我就颇为热切地关注着共享单车这个新领域。这篇报道讲述了很多来龙去脉,展示了不少数据,读得人兴致盎然,尤其看到“自行车从一个依靠零售渠道的消费品,变成了一个技术公司的硬件”这种一针见血的商业洞察,不由产生淋漓尽致的感受。
提个小建议:报道的随笔意味重了点,如能将整篇文章组织得更为结构化,或是加些小标题,分隔为一些小篇章,逻辑会更清晰,阅读体验会更好(或许因为我更喜欢逻辑和脉络清晰的商业阅读吧)。
—vanessa
RE:建议和夸奖都悉数收到:)
产品永远是核心
读完封面故事《速食消费时代》之后,有一些感慨。
我是学服装的,一直和行业保持着联系,现在大家都在艰难转型,有个做定制的前輩对我说,不管什么时候,产品永远是核心,所以寒冬期也得把产品死磕到底,不能太浮躁急于去学习各种各样的形式。
—订完CBN变穷了
RE:有这份坚持之心是对的,最关键的可能还是这产品本身的价值,是否值得死磕到底,要更灵通地对待自己锻造的“产品”,既坚持,又不偏执。最后祝你读完CBN会变富。
本周我推荐
捐错钱 要不回
深圳李先生在网页上看到"白血病的哥哥文飞达急需50万元治疗"的项目想捐300元,但切换微博手机端付款时,由于输入法问题,没看清小数点也没选对项目,结果捐了3万元出去,并错捐给了一个自称河北慈善联合基金会支持的、关爱贫困残疾人陈兰堂的项目。他尝试联系该基金会,请求退回金额,但遭对方拒绝。
上榜理由:赵家班的小品真的变成事实了
推荐人:韩东言
—Park
目前李在镕身处拘留所,但是每天有30分钟,或者每个月至少12个小时的探视时间,探视人除了律师,还包括三星的高管。经过相关人员的允许之后,他还可以在没有隔离墙的房间中与探视人额外会面。三星公司内部人士称,李在镕没有管理日常事务,但在重大事项上仍是关键决策人,包括新的投资、并购、人事决定和重组等。
根据韩国相关律法,李在镕每天和律师可以不限次数会面,时间为周一到周六的办公时间。
在美国,面临商业罪行指控的嫌犯也可以在工作时间不限次数和律师见面,但是和其他人士的会面时间每个月只有4个小时。不过在美国,商业犯罪的嫌犯可以保释,但审判之前须待在家 中。
目前李在镕还只是嫌疑人阶段,他的律师也否认了所有指控,所以他是否获罪入狱,还是一个未知数。
而在中国法律体系内,无论犯罪嫌疑人还是罪犯,所面临的限制都要多得多。对犯罪嫌疑人的限制主要是为了防止串供。
在刑事判决作出前,犯罪嫌疑人可以在看守所内接受律师的会见,也能接受亲属的探视。在监狱中,则只能会见两类人,一类是近亲属,还有一类是监护人。近亲属在不同部门法中的定义不同,刑事诉讼法中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
中国法律标准对在监狱中与近亲属会见以及通信的频次都有限制。在监狱中,他们可以通过书面通信与外界联络,也有打电话的机会,但不同的监狱管理局的具体管理规定不尽相同。“基本上打电话一个月可以有一到两次,也有具体的时长规定,比如说5分钟或者10分钟,不同监狱的具体规定可能不一样。”孔瑾解释道,通话全程都有录音监控,寄出去的书信也会受到审查。另外,监狱中不允许使用互联网设 备。
比如国美创始人黄光裕,他每个月可以和妻子、母亲等直系亲属见面。据说,他还可以在监狱里签署、传递文件,处理公司事务。甚至在2010年9月与陈晓争夺国美控制权时,他还能从监狱里发出公开信《我的道歉和感谢》—当然,这一切都是在监管下完成的。
在服刑中还存在保外就医以及减刑的情况,例如褚时健就在服刑后期保外就医了。一般来说,当罪犯的身体状况不适合继续服刑,如身患严重疾病的,身体残疾、生活难以自理的,年老多病、已失去危害社会可能的,在通过人民法院或劳改机关审查后可以保外就医,但行动自由仍受所在地公安机关监督考察。减刑则是法院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并基于服刑人员的表现,来降低原判刑罚的执行期限。
所以,大佬在狱中要真正做到遥控外面的公司,听起来还是有点难。
《第一财经周刊》记者 李嘉文
微博互动专区
黯淡的双子星:一财君说[康师傅业绩继续下滑],现在外卖太方便了,而外卖对方便面是有替代作用的。
RE:说得没毛病。
小丑:看了周刊报道的共享单车,感觉以前政府出资鼓励骑行,现在市场资本促进骑行,人在改变,市场在改变。颠覆性这词很合适啊。
RE:目前看,市场资本至少比政府出资有效一点。
雄觉:一财君说[业绩首跌、CEO换人,屈臣氏中国问题到底出在哪],其实屈臣氏已经被卖掉了,早就不属于李嘉诚了,整个快速消费行业大环境都不行,再加上购物体验差,業绩必然下滑。这个趋势还会继续下去。
RE:也是无可奈何。
世间之事不过有所激有所逼:#效率游戏# 听了7节网课。做了书本的摘抄。看了《第一财经周刊》积累了少许知识。弄完了部分底稿。随手记了各种idea。解锁了椰子树。今天70分吧。
RE:感觉读者们的生活都还丰盈有条理呢!
读者来信
一点儿期待
这期一财竟然在周六就买到了。这是要蓄个力下一期搞个大新闻吗?期 待!
期待一财做一篇国产芯片,华为、紫光……
期待一财做一篇雄安新区……
期待一财做一篇中国教辅市场……
—A邯一那个10
RE:谢谢你一连串的选题建议,我们会考虑的:)
为什么吃薯片停不下来
读完这篇文章,我想起印象里,国产薯片都是那种很厚且粗糙的,最后在上面撒一层粉,并且除了外包装,都一个样。所以我对薯片的概念只有两类,乐事薯片和非乐事薯片。
既然非乐事薯片除了拥有不同的包装和规格,真正卖的内容都一个样,那么消费者就不会对这个品牌产生情感。
国产薯片如果想要拥有更稳定的消费者群体,就必须拥有自己的品牌特色,研发独有的口味、不同的商品细节,而不是换个包装就直接上架销售,更不是靠着番茄味烧烤味和原味就坐吃一辈 子。
—歪头
RE:知易行难,后来者居上的事情的确既难也不多见。
有感而发
你好,我看了3月27日那篇“编者的话”:《生活在别处》,有感而发。我是做通信的,这几年一直在江浙沪漂荡,发现买得起房的地方,工资水平一般,买不起的地方,工资高,如果租房也能有户口就好了。一财如果能分析下这其中的原因,给年轻人一个建议,那就最好不过了。赘言望谅,打扰了,谢谢。
—梅友军
RE:大城市集中了最多的机会和资源,收入相对高一些,房价也是水涨船高。房价低一点的地方,没有那么多工作机会,外来人口也少一点,工资竞争力比较有限。不过遗憾的是,眼下工资低的地方,房子也贵起来了。年轻人,最好就是掌握一定的技术,先往大城市寻找机会吧。
读“买房”经济学有感
崔鹏老师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非常认同。有人说房产升值的部分作者没有考虑,但如果对所有的购房行为做统计分析(不仅仅是涨价的城市和地段),会发现不一定都是升值的。车更是如此,每年至少贬值10%(即使一点没开)。 所以,我们人类并不理性,这也恰恰说明能赚钱的还是少部分人。
—alex xu
RE:是,落袋为安,如果从这个角度讲,赢家还真是不多。
网易云音乐的新点子算成功吗?
读完这篇,有些感想。营销是对目标或潜在目标群的服务。把音乐当作个人私密空间或读书时间背景的人,是不需要鸡汤和陌生人的吵闹的;自然也有以娱乐精神边听边八卦,从陌生人那里get嫣然一笑的人。如此劳师动众的广告,无非和自己客户群的一场对话,那些不需要鸡汤和吵闹的人,是怎么也打动不了的。PS:广告能看出一个产品的价值取向吗?我认为I know this song是为内容做推广,而网易我只看到了渠道,有这功夫,拜托多想想内容。好多喜欢的歌,都没有,已卸载。
—小莹
RE:尖锐的批评,对网易音乐来说,大概也是需要的。
淋漓尽致的阅读
刚读完最近一财的《单车归来》封面故事。共享汽车出行大战的硝烟尤在眼前,共享单车已迅速升温热闹非凡。自打橙色的摩拜单车出现在魔都街头,我就颇为热切地关注着共享单车这个新领域。这篇报道讲述了很多来龙去脉,展示了不少数据,读得人兴致盎然,尤其看到“自行车从一个依靠零售渠道的消费品,变成了一个技术公司的硬件”这种一针见血的商业洞察,不由产生淋漓尽致的感受。
提个小建议:报道的随笔意味重了点,如能将整篇文章组织得更为结构化,或是加些小标题,分隔为一些小篇章,逻辑会更清晰,阅读体验会更好(或许因为我更喜欢逻辑和脉络清晰的商业阅读吧)。
—vanessa
RE:建议和夸奖都悉数收到:)
产品永远是核心
读完封面故事《速食消费时代》之后,有一些感慨。
我是学服装的,一直和行业保持着联系,现在大家都在艰难转型,有个做定制的前輩对我说,不管什么时候,产品永远是核心,所以寒冬期也得把产品死磕到底,不能太浮躁急于去学习各种各样的形式。
—订完CBN变穷了
RE:有这份坚持之心是对的,最关键的可能还是这产品本身的价值,是否值得死磕到底,要更灵通地对待自己锻造的“产品”,既坚持,又不偏执。最后祝你读完CBN会变富。
本周我推荐
捐错钱 要不回
深圳李先生在网页上看到"白血病的哥哥文飞达急需50万元治疗"的项目想捐300元,但切换微博手机端付款时,由于输入法问题,没看清小数点也没选对项目,结果捐了3万元出去,并错捐给了一个自称河北慈善联合基金会支持的、关爱贫困残疾人陈兰堂的项目。他尝试联系该基金会,请求退回金额,但遭对方拒绝。
上榜理由:赵家班的小品真的变成事实了
推荐人:韩东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