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家长、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孩子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很多父母认为孩子撒点小慌没有什么危害,甚至觉得孩子很巧舌、很会应便、很可爱,其实果不然,孩子这样做危害很大,如果小孩子说谎一旦成了习惯,对他们小小的心灵是极大的伤害,当他们长大后就会变成罪恶的源泉。所以我们千万不可忽视孩子撒谎。
我们从小就给孩子们将《说谎话的孩子被狼吃》的故事,故事中的放羊娃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最深。小孩子不能撒谎如果撒谎会被狼吃掉。还有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小偷和他的母亲》,如果当孩子第一次偷黑板时,母亲就告诉他偷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孩子若知道“偷”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又怎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偷别人的东西。世界著名教育家洛斯迪认为:虽然撒谎在人成长过程中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孩子习惯性地撒谎或对关系重大的事情也不说实话,那么就成问题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孩子的情商也相应提高,而诚实的性格却不然。
研究表明,5岁时92%的孩子认为撒谎永远不对,75%的人说自己从未说过谎。到11岁时,只有28%的人认为撒谎永远不对。没有人宣称自己从未说过谎,孩子有撒谎、偷东西的行为,无论是恶意的还是善意的,都是不好的。如果一但养成了习惯,就会害了孩子的一生,所以父母、老师一定要帮助孩子纠正这种不好的行为,帮助孩子完善健全的品格,从而成就美好的未来。下面是一些真实的案例,帮助我们分析。
案例1.糖糖是一所幼儿园大班的学生,聪明机智,乖巧可爱。有一次父母有事放学接晚了,教室里只有生活老师和糖糖。糖糖一直很喜欢粘土,不知什么时候就把几个粘土放到自己的书包里。放学回到家,父母无意中发现多了几袋粘土,便询问糖糖粘土的由来,孩子吱吱呜呜,怎么询问都不说实话,最后以孩子的大哭收尾。
事后,父母复述讲过的故事,告诉孩子偷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不是自己的东西,不经过别人允许,不能乱拿。如果自己自作主张拿了,就是偷的行为。孩子需要什么东西,如果确实是孩子需要的,作为父母会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做错的事情要敢于承担。一番教导之后,糖糖始终不肯说粘土的由来。父母很无奈,只好暂且放下此事。冷静之后,再做处理。
案例2.美美很喜欢吃糖,有一次妈妈带她去学画画,她对妈妈说,爸爸答应给她买糖,还没有买,让妈妈给她买。妈妈买了。事后,事实并不是这样,父亲并没有说过。只不过是她想要东西的一种撒谎行为。
上述案例中,糖糖和妹妹的表现,就是典型的撒谎行为,如果你的孩子也有这样的表现,就一定要引起重视,并努力帮助其改正。
一般来说。孩子从3、4岁 起就开始明白,故意撒谎而误导别人是不对的,那为什么孩子还要撒谎呢?原因分析如下:
1.特别喜欢这样东西,自己没有,特别想拥有。
2.逃避惩罚,多数情况下,孩子说谎是为了逃避惩罚,如罚站、打手板、挨骂等。
3.不明白事理。小于3岁的幼儿,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物等关系、概念比较模糊。经常说了“假话”自己也不知道。
4.想炫耀自己,获得成就感。
5.模仿大人。孩子有时会看到父母周围的大人,或者看的动画片效仿他们撒谎。
6.讨父母欢心。4岁以下的孩子判断自己的言行是否正确的标准,通常是看父母脸上的表情。为了不让父母生气,他们最本能的反映就是不承认自己所做过的错事。
让孩子成就美好的未来,杜绝撒谎的行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父母要树立良好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父母的言行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所以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谎,即使是善意的欺骗,也要杜绝。诚实是做人的根本,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父母要做到不论对人对事都真心诚意,诚实守信,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知不乱说、不瞎说,这样孩子才能坦诚做人。
二、鼓励孩子说实话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从小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告诉孩子说实话对他有最大的好处。当孩子有诚实的表现,父母或老师要及时奖励孩子,而最好的奖励就是赞美,要告诉孩子:“你说实话我真的很高兴。谢谢你告诉我事实。”无论孩子的年龄有多大,尽量以孩子能理解的语言去说服教育。
三、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如果孩子偶尔撒谎,父母就说孩子是“放羊的孩子”,最有可能结果就是:孩子真的渐渐变成一个爱撒谎的人。即使孩子真的常撒谎,也要针对他的每一次行为作处理,酌情分析,而不要将他贴上“放羊的孩子”的标签。父母要鼓励孩子,让他相信自己、喜歡自己,如此,他才会改变撒谎行为的能力和勇气。
四、减少孩子的心理压力
父母对孩子过高的期望,会给孩子增强压力,导致孩子撒谎。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要合理,不要希望他做出超出自身能力的事。父母要以宽容之心对待孩子,经常与孩子倾心交流,减少孩子的心理障碍,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总之,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教育,让孩子做一个健康的孩子,面对孩子的谎言,父母要去分析、研究,找出孩子撒谎的原因,对症下药,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每个父母都望子成龙,虽然不可能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杰出的青年,但却有可能让他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诚实,则是孩子健全人格最重要的方面。
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在人们的生活中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小加强对孩子心理健康教育将是一条使每个学生获得生动活泼、全面发展的“高速公路”。让孩子从小拥有美好、健全的人格,从而成就美好的未来。
我们从小就给孩子们将《说谎话的孩子被狼吃》的故事,故事中的放羊娃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最深。小孩子不能撒谎如果撒谎会被狼吃掉。还有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小偷和他的母亲》,如果当孩子第一次偷黑板时,母亲就告诉他偷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孩子若知道“偷”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又怎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偷别人的东西。世界著名教育家洛斯迪认为:虽然撒谎在人成长过程中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孩子习惯性地撒谎或对关系重大的事情也不说实话,那么就成问题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孩子的情商也相应提高,而诚实的性格却不然。
研究表明,5岁时92%的孩子认为撒谎永远不对,75%的人说自己从未说过谎。到11岁时,只有28%的人认为撒谎永远不对。没有人宣称自己从未说过谎,孩子有撒谎、偷东西的行为,无论是恶意的还是善意的,都是不好的。如果一但养成了习惯,就会害了孩子的一生,所以父母、老师一定要帮助孩子纠正这种不好的行为,帮助孩子完善健全的品格,从而成就美好的未来。下面是一些真实的案例,帮助我们分析。
案例1.糖糖是一所幼儿园大班的学生,聪明机智,乖巧可爱。有一次父母有事放学接晚了,教室里只有生活老师和糖糖。糖糖一直很喜欢粘土,不知什么时候就把几个粘土放到自己的书包里。放学回到家,父母无意中发现多了几袋粘土,便询问糖糖粘土的由来,孩子吱吱呜呜,怎么询问都不说实话,最后以孩子的大哭收尾。
事后,父母复述讲过的故事,告诉孩子偷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不是自己的东西,不经过别人允许,不能乱拿。如果自己自作主张拿了,就是偷的行为。孩子需要什么东西,如果确实是孩子需要的,作为父母会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做错的事情要敢于承担。一番教导之后,糖糖始终不肯说粘土的由来。父母很无奈,只好暂且放下此事。冷静之后,再做处理。
案例2.美美很喜欢吃糖,有一次妈妈带她去学画画,她对妈妈说,爸爸答应给她买糖,还没有买,让妈妈给她买。妈妈买了。事后,事实并不是这样,父亲并没有说过。只不过是她想要东西的一种撒谎行为。
上述案例中,糖糖和妹妹的表现,就是典型的撒谎行为,如果你的孩子也有这样的表现,就一定要引起重视,并努力帮助其改正。
一般来说。孩子从3、4岁 起就开始明白,故意撒谎而误导别人是不对的,那为什么孩子还要撒谎呢?原因分析如下:
1.特别喜欢这样东西,自己没有,特别想拥有。
2.逃避惩罚,多数情况下,孩子说谎是为了逃避惩罚,如罚站、打手板、挨骂等。
3.不明白事理。小于3岁的幼儿,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物等关系、概念比较模糊。经常说了“假话”自己也不知道。
4.想炫耀自己,获得成就感。
5.模仿大人。孩子有时会看到父母周围的大人,或者看的动画片效仿他们撒谎。
6.讨父母欢心。4岁以下的孩子判断自己的言行是否正确的标准,通常是看父母脸上的表情。为了不让父母生气,他们最本能的反映就是不承认自己所做过的错事。
让孩子成就美好的未来,杜绝撒谎的行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父母要树立良好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父母的言行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所以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谎,即使是善意的欺骗,也要杜绝。诚实是做人的根本,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父母要做到不论对人对事都真心诚意,诚实守信,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知不乱说、不瞎说,这样孩子才能坦诚做人。
二、鼓励孩子说实话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从小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告诉孩子说实话对他有最大的好处。当孩子有诚实的表现,父母或老师要及时奖励孩子,而最好的奖励就是赞美,要告诉孩子:“你说实话我真的很高兴。谢谢你告诉我事实。”无论孩子的年龄有多大,尽量以孩子能理解的语言去说服教育。
三、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如果孩子偶尔撒谎,父母就说孩子是“放羊的孩子”,最有可能结果就是:孩子真的渐渐变成一个爱撒谎的人。即使孩子真的常撒谎,也要针对他的每一次行为作处理,酌情分析,而不要将他贴上“放羊的孩子”的标签。父母要鼓励孩子,让他相信自己、喜歡自己,如此,他才会改变撒谎行为的能力和勇气。
四、减少孩子的心理压力
父母对孩子过高的期望,会给孩子增强压力,导致孩子撒谎。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要合理,不要希望他做出超出自身能力的事。父母要以宽容之心对待孩子,经常与孩子倾心交流,减少孩子的心理障碍,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总之,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教育,让孩子做一个健康的孩子,面对孩子的谎言,父母要去分析、研究,找出孩子撒谎的原因,对症下药,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每个父母都望子成龙,虽然不可能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杰出的青年,但却有可能让他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诚实,则是孩子健全人格最重要的方面。
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在人们的生活中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小加强对孩子心理健康教育将是一条使每个学生获得生动活泼、全面发展的“高速公路”。让孩子从小拥有美好、健全的人格,从而成就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