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学生的显示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如果脱离学生自己的生活讲道德,他们习得的往往只是“关于道德的知识”,“是枯萎的道德语言符号和知识气泡”,而不是丰富的生活。学生对产生于自己生活中的问题和想法十分感兴趣,兴趣越强烈,为实现其想法而進行的活动就越有广度和深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形式多样的教学情景,营造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思品学习中了解生活、走进生活、学会生活,从而促进他们的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一、 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
教育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上课兴趣倍增。课程内容回归生活是引发儿童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只有当儿童真正感到所要学习的内容是他想要知道的或想要解决的问题时,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用儿童的眼光看社会,努力发现学生生活中的社会问题,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利用教材现成的“生活”材料,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的多样化的学习情景,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中了解生活,为学会把握自己生活的方向打下基础。如教学四年级《多姿多彩的传媒世界》一课时,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该怎么做或不该怎么做,而是结合教学内容富有感情地给学生讲“孩子在家看电视、玩电脑前学习”的一个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小孩看到电脑、电视都很开心,但爸爸把电视关了孩子却露出不愉快的表情呢?你知道为什么吗?这时,学生就会结合自己平时在家玩手机或者电脑的实际情况,畅所欲言,纷纷说出自己的做法与想法。教师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了解买东西要“量入为出”。接着把家长不给孩子玩手机、电脑的原因讲清楚,让学生明白玩手机或者电脑不是不能玩,让孩子明白并不是所有的电视节目都适合我们小学生看,如果看电视不加选择或者时间过长,不仅会耽误学习而且对心理和身体健康也会有害。怎么合理的运用手机与电脑是孩子该思考的问题,从而懂得生活中要多体谅自己的父母,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生活中合理运用科技产品的小知识。最后要求学生结合课前收集到的家庭运用手机或电脑的哪些程序,手机、电脑、电视运用情况材料,给自己家里做一个“合理运用多姿多彩的媒体”,并与同桌、家长交流。这些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内容,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创设情景,巧妙点拨,学生不但乐意学,而且能从中了解到更多的生活知识,激发了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营造氛围,让学生在模拟中走进生活
早在19世纪,有一位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她形象地解释: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也就记住了,做了,很自然地就有理解了。对学生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体验的才刻苦铭心,终身难忘。因此,教学中,教师要营造适合学生活动的学习氛围,如“演一演”“做一做”“学一学”,让学生在课堂模拟表演中再现生活场景,把学生带进生活情境之中。如在《我是聪明的消费者》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以下两个模拟活动:一是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进行角色表演,然后针对表演中所出现的难题进行小组讨论、汇报,让学生从中了解关于商品的一些知识和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法律知识;二是开展“模拟商业活动”,让学生把课前准备好的“商品”(玩具、文具、日用品等)一批。广告牌一块,放挂在指定的课桌上,指定几名学生充当售货员姐姐卖“商品”,然后让学生拿着“代金劵”20元去买“商品”,教师适时指导学生买商品。在学生感兴趣的氛围中进行这样的商业模拟活动,学生不再对买东西那么陌生了,而且更深刻地了解了生活中购买商品的小巧门和小知识,加深了对生活的认识。
三、联系实际,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生活
生活化的思品课堂强调“以活动促发展”主张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因为唯有“活起来”“动起来”,学生才能真正有所体验,有所感悟。因此,实际教学中,教师除了结合教材内容创设多种教学情景,和组织开展多样的模拟活动外,还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学会生活,促进行知的统一。如教学《今天我当家》一课时,教师除了让学生介绍当家的情况和在课堂模拟做家务外,还应要求学生回到家里真正当家一回,并把当家表现情况让家长在“我当家做主啦”评分表上做好评价,并交给老师。这样,学生就会在当家的体验中学会做家务,学会节俭,学会劳动,能掌握更多的生活知识,从中还能体会到父母平时的辛苦,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使良好的道德品质不断养成。
在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因此,教师可以联系实际,将思品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组织学生开展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如“我是劳动小能手”“跳蚤市场”“班级卫生我维护”等活动,这些活动能使学生在体验中得到认识的内化和升华,促进学生形成自觉的行为习惯。此外,思品课程还可以与环境课程、社会课程、活动课程互相结合,使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教育活动融为一体,力求优势互补,提升德育实效。
总之,教师在思品教学中坚持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联系;立足于学生社会活动,真正将课程植根于生活,用生活的理念指导课堂,就能实现品德学习“生活化”。
一、 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
教育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上课兴趣倍增。课程内容回归生活是引发儿童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只有当儿童真正感到所要学习的内容是他想要知道的或想要解决的问题时,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用儿童的眼光看社会,努力发现学生生活中的社会问题,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利用教材现成的“生活”材料,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的多样化的学习情景,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中了解生活,为学会把握自己生活的方向打下基础。如教学四年级《多姿多彩的传媒世界》一课时,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该怎么做或不该怎么做,而是结合教学内容富有感情地给学生讲“孩子在家看电视、玩电脑前学习”的一个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小孩看到电脑、电视都很开心,但爸爸把电视关了孩子却露出不愉快的表情呢?你知道为什么吗?这时,学生就会结合自己平时在家玩手机或者电脑的实际情况,畅所欲言,纷纷说出自己的做法与想法。教师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了解买东西要“量入为出”。接着把家长不给孩子玩手机、电脑的原因讲清楚,让学生明白玩手机或者电脑不是不能玩,让孩子明白并不是所有的电视节目都适合我们小学生看,如果看电视不加选择或者时间过长,不仅会耽误学习而且对心理和身体健康也会有害。怎么合理的运用手机与电脑是孩子该思考的问题,从而懂得生活中要多体谅自己的父母,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生活中合理运用科技产品的小知识。最后要求学生结合课前收集到的家庭运用手机或电脑的哪些程序,手机、电脑、电视运用情况材料,给自己家里做一个“合理运用多姿多彩的媒体”,并与同桌、家长交流。这些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内容,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创设情景,巧妙点拨,学生不但乐意学,而且能从中了解到更多的生活知识,激发了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营造氛围,让学生在模拟中走进生活
早在19世纪,有一位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她形象地解释: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也就记住了,做了,很自然地就有理解了。对学生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体验的才刻苦铭心,终身难忘。因此,教学中,教师要营造适合学生活动的学习氛围,如“演一演”“做一做”“学一学”,让学生在课堂模拟表演中再现生活场景,把学生带进生活情境之中。如在《我是聪明的消费者》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以下两个模拟活动:一是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进行角色表演,然后针对表演中所出现的难题进行小组讨论、汇报,让学生从中了解关于商品的一些知识和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法律知识;二是开展“模拟商业活动”,让学生把课前准备好的“商品”(玩具、文具、日用品等)一批。广告牌一块,放挂在指定的课桌上,指定几名学生充当售货员姐姐卖“商品”,然后让学生拿着“代金劵”20元去买“商品”,教师适时指导学生买商品。在学生感兴趣的氛围中进行这样的商业模拟活动,学生不再对买东西那么陌生了,而且更深刻地了解了生活中购买商品的小巧门和小知识,加深了对生活的认识。
三、联系实际,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生活
生活化的思品课堂强调“以活动促发展”主张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因为唯有“活起来”“动起来”,学生才能真正有所体验,有所感悟。因此,实际教学中,教师除了结合教材内容创设多种教学情景,和组织开展多样的模拟活动外,还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学会生活,促进行知的统一。如教学《今天我当家》一课时,教师除了让学生介绍当家的情况和在课堂模拟做家务外,还应要求学生回到家里真正当家一回,并把当家表现情况让家长在“我当家做主啦”评分表上做好评价,并交给老师。这样,学生就会在当家的体验中学会做家务,学会节俭,学会劳动,能掌握更多的生活知识,从中还能体会到父母平时的辛苦,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使良好的道德品质不断养成。
在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因此,教师可以联系实际,将思品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组织学生开展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如“我是劳动小能手”“跳蚤市场”“班级卫生我维护”等活动,这些活动能使学生在体验中得到认识的内化和升华,促进学生形成自觉的行为习惯。此外,思品课程还可以与环境课程、社会课程、活动课程互相结合,使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教育活动融为一体,力求优势互补,提升德育实效。
总之,教师在思品教学中坚持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联系;立足于学生社会活动,真正将课程植根于生活,用生活的理念指导课堂,就能实现品德学习“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