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江县加榜乡这个地名对我来说并不陌生,近两年我有许多爱好摄影的朋友在从江拍摄了不少加榜梯田的图片,那壮美的梯田、古朴的民风、独特的民居不时刺激着我的眼球,撩动着我的心扉,那种赶紧到从江加榜去拍摄的冲动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
丰收的季节,贵州的山风送来热烈的歌声,空气中流淌着喜悦,宁静的苗族村寨正在一点点积蓄力量,等待着新米节这天喷涌而出。
机会终于来了,听说从江县加榜乡就要举办一年一度的新米节。获此信息后,我和好友毫不犹豫一道驾车前往。
贵阳距离从江有300多公里,全程高速,我们早上9点出发,中午12点赶到从江县城,草草吃过午饭后,我们又再次出发。没想到,我们居然在蜿蜒的大山中又花了近三个小时才到达加榜乡的加车村。进村后,我看见一家门楣上挂了块金边白底朴素无比的牌子:加车村梯田观光住宿接待点。于是当晚我们就住宿在这个满屋子都弥漫着稻花香的农户王博家里。
壮美的梯田
加车村的许多农户和王博一样,为了接待前来拍摄梯田的客人专门腾出了几个房间,每张床收费30元,王博家的9个房间已经住满了人,忙着不停招呼客人的王博心里肯定明白,这个村祖辈传下来的梯田有着超越生存更高的价值。房间设施虽然简陋,但睡在新房、新床、新被子里,呼吸着沁人心脾的稻花香时,那感觉真好。
吃晚饭时我发现,分散在一条不到50米长的大街两旁的农户家里,住满了外地来的摄影爱好者,据说不少人是来了再来的。
和王博是邻居的63岁的村民王国劳说,大约2000多年前他们的祖先从中原一带开始迁徙,最终在这里定居。先人们用竹片一点点在大山上挖田,用簸箕将土运到山下,一辈接一辈的努力,才留给了后人那么多的梯田……
加榜乡地处月亮山腹地,山高谷深,沟壑纵横,世代居住在这里的苗族先民们在深谷的两岸开造出了总面积达到近1万亩,绵延党扭村到加车村长25公里的梯田,在阳光的照射下,层层梯田遥相呼应,使得苗族同胞在这里生生不息、繁衍壮大,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耕稻作文化。后世的子孙们没有忘记先民们的艰辛,每到稻谷成熟时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一来感谢先民们的丰功伟业,二是庆祝即将到来的丰收,于是新米节便约定俗成继承下来,并世代相传。据说只有新米节过后,各家各户才能下田收割,没有人去违反祖先遗留下来的规矩。
王博说,新米节是当地苗族同胞一年最盛大的节日之一,这个村寨大约80%的青壮年都在外打工,但新米节这天却一定要回来。因为这一天,是家人一年艰辛后换来的欢乐。
第二天天还没亮,听见鸡叫了几声,王博和他的的妻子就已经开始起床准备过节。离加车村这里最近的农户家少则10多里,最远的20多里。早早地他们就包上糯米饭,挑着担子走一两个小时的山路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加车村。
王博家的房子成了我们拍摄梯田的最佳点。太阳蒙蒙出来时,我们从他家的窗子望出去,便是加车村梯田的经典画面: 巨大的梯田像涟漪一样,从古老的寨子荡漾出去。走出房间我们来到梯田边,沿途已经有上百的摄影爱好者举着长枪短炮对着满山遍野、层层涟漪的梯田进行“轰炸”。
上午十点,一位满头白发的老汉敲着铜锣开始“喊寨”:全村人都赶紧去芦笙堂集合。
神秘的祭祀
新米节的沸点首先被加车村七个组的七支芦笙队点燃。苗族汉子们使出浑身的劲儿,腾起来,舞动芦笙。女子们穿着盛装插着银饰,三五成群站在一旁,满含笑意,或者互相敬酒。我看过很多芦笙表演,但这里的芦笙不论是笙曲还是表演者的动作,给我的印象是粗犷和豪放,很少有那种舒缓悠扬的感觉,我想应该与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关吧!
活动的第一项是祭坛祭祖。祭祀活动正式开始时,只见男人们吹着芦笙、抬着祭祀物品围着祭坛不停地转圈,祭祀物品主要有一面鼓、一把三尺来长的大刀、两只木桶和一只箩筐,木桶和箩筐里装的祭品主要有粮食、肉、酒、香、纸、烛等。从这简单的仪式里,我似乎看到苗族先民们前赴后继,在险恶的月亮山敲锣打鼓驱逐野兽、挥舞大刀披荆斩棘,翻陡坡、钻山沟,吃干粮、饮朝露开垦层层梯田的情景。
随后,参加祭祀的村民继续跳着芦笙、抬着祭物沿着寨道绕寨而行,目的地是位于寨子最高处的芦笙场。
走在前往芦笙场的途中,随处可见用来晾晒稻谷的木架子,当地人叫禾晾。这里的苗族人民喜爱吃糯米,田里裁种的稻谷有一半以上是当地盛产的香糯。这种香糯成熟时不像我们平时看到的那样割下来用谷斗打,而是把谷穗摘下来扎成把,挑回寨子放在木架子上晾晒,需要时方拿下来用古老的舂米方式舂成米,即取即用。虽然这些香糯凉晒在外面,没有专门去守护,但从来没有发生过偷盗的现象,这反映出的是当地的民风纯朴。
人们从四面八方不断向芦笙场涌来,使得只有大约30平米的小小的芦笙场显得更加拥挤,一些人不得不爬上大树观看、拍摄。祭祀的大肥猪、白酒和其它供品摆放在芦笙场中央,芦笙手们围着祭品不断地跳着芦笙舞、吹着芦笙曲。芦笙场上烟雾缭绕,几支芦笙队你方跳罢我登场,丝毫不顾不断爆炸的鞭炮,使劲地吹、疯狂地跳,仿佛要把这动听的笙曲吹向远古,吹向未来。
最后,参加完祭祀活动的人们从芦笙场又回到梯田中踏访古人足迹,吹着芦笙穿行于金黄色的稻田中。
站在梯田边,加榜乡乡长杨玉春说,去年乡里支持开办农家乐,投入两三万元买了被子、枕头免费赠送给村民,还送村民去培训厨艺,引进了扶贫项目养殖香猪,今后,加车村的前景会更加广阔……
丰收的季节,贵州的山风送来热烈的歌声,空气中流淌着喜悦,宁静的苗族村寨正在一点点积蓄力量,等待着新米节这天喷涌而出。
机会终于来了,听说从江县加榜乡就要举办一年一度的新米节。获此信息后,我和好友毫不犹豫一道驾车前往。
贵阳距离从江有300多公里,全程高速,我们早上9点出发,中午12点赶到从江县城,草草吃过午饭后,我们又再次出发。没想到,我们居然在蜿蜒的大山中又花了近三个小时才到达加榜乡的加车村。进村后,我看见一家门楣上挂了块金边白底朴素无比的牌子:加车村梯田观光住宿接待点。于是当晚我们就住宿在这个满屋子都弥漫着稻花香的农户王博家里。
壮美的梯田
加车村的许多农户和王博一样,为了接待前来拍摄梯田的客人专门腾出了几个房间,每张床收费30元,王博家的9个房间已经住满了人,忙着不停招呼客人的王博心里肯定明白,这个村祖辈传下来的梯田有着超越生存更高的价值。房间设施虽然简陋,但睡在新房、新床、新被子里,呼吸着沁人心脾的稻花香时,那感觉真好。
吃晚饭时我发现,分散在一条不到50米长的大街两旁的农户家里,住满了外地来的摄影爱好者,据说不少人是来了再来的。
和王博是邻居的63岁的村民王国劳说,大约2000多年前他们的祖先从中原一带开始迁徙,最终在这里定居。先人们用竹片一点点在大山上挖田,用簸箕将土运到山下,一辈接一辈的努力,才留给了后人那么多的梯田……
加榜乡地处月亮山腹地,山高谷深,沟壑纵横,世代居住在这里的苗族先民们在深谷的两岸开造出了总面积达到近1万亩,绵延党扭村到加车村长25公里的梯田,在阳光的照射下,层层梯田遥相呼应,使得苗族同胞在这里生生不息、繁衍壮大,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耕稻作文化。后世的子孙们没有忘记先民们的艰辛,每到稻谷成熟时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一来感谢先民们的丰功伟业,二是庆祝即将到来的丰收,于是新米节便约定俗成继承下来,并世代相传。据说只有新米节过后,各家各户才能下田收割,没有人去违反祖先遗留下来的规矩。
王博说,新米节是当地苗族同胞一年最盛大的节日之一,这个村寨大约80%的青壮年都在外打工,但新米节这天却一定要回来。因为这一天,是家人一年艰辛后换来的欢乐。
第二天天还没亮,听见鸡叫了几声,王博和他的的妻子就已经开始起床准备过节。离加车村这里最近的农户家少则10多里,最远的20多里。早早地他们就包上糯米饭,挑着担子走一两个小时的山路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加车村。
王博家的房子成了我们拍摄梯田的最佳点。太阳蒙蒙出来时,我们从他家的窗子望出去,便是加车村梯田的经典画面: 巨大的梯田像涟漪一样,从古老的寨子荡漾出去。走出房间我们来到梯田边,沿途已经有上百的摄影爱好者举着长枪短炮对着满山遍野、层层涟漪的梯田进行“轰炸”。
上午十点,一位满头白发的老汉敲着铜锣开始“喊寨”:全村人都赶紧去芦笙堂集合。
神秘的祭祀
新米节的沸点首先被加车村七个组的七支芦笙队点燃。苗族汉子们使出浑身的劲儿,腾起来,舞动芦笙。女子们穿着盛装插着银饰,三五成群站在一旁,满含笑意,或者互相敬酒。我看过很多芦笙表演,但这里的芦笙不论是笙曲还是表演者的动作,给我的印象是粗犷和豪放,很少有那种舒缓悠扬的感觉,我想应该与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关吧!
活动的第一项是祭坛祭祖。祭祀活动正式开始时,只见男人们吹着芦笙、抬着祭祀物品围着祭坛不停地转圈,祭祀物品主要有一面鼓、一把三尺来长的大刀、两只木桶和一只箩筐,木桶和箩筐里装的祭品主要有粮食、肉、酒、香、纸、烛等。从这简单的仪式里,我似乎看到苗族先民们前赴后继,在险恶的月亮山敲锣打鼓驱逐野兽、挥舞大刀披荆斩棘,翻陡坡、钻山沟,吃干粮、饮朝露开垦层层梯田的情景。
随后,参加祭祀的村民继续跳着芦笙、抬着祭物沿着寨道绕寨而行,目的地是位于寨子最高处的芦笙场。
走在前往芦笙场的途中,随处可见用来晾晒稻谷的木架子,当地人叫禾晾。这里的苗族人民喜爱吃糯米,田里裁种的稻谷有一半以上是当地盛产的香糯。这种香糯成熟时不像我们平时看到的那样割下来用谷斗打,而是把谷穗摘下来扎成把,挑回寨子放在木架子上晾晒,需要时方拿下来用古老的舂米方式舂成米,即取即用。虽然这些香糯凉晒在外面,没有专门去守护,但从来没有发生过偷盗的现象,这反映出的是当地的民风纯朴。
人们从四面八方不断向芦笙场涌来,使得只有大约30平米的小小的芦笙场显得更加拥挤,一些人不得不爬上大树观看、拍摄。祭祀的大肥猪、白酒和其它供品摆放在芦笙场中央,芦笙手们围着祭品不断地跳着芦笙舞、吹着芦笙曲。芦笙场上烟雾缭绕,几支芦笙队你方跳罢我登场,丝毫不顾不断爆炸的鞭炮,使劲地吹、疯狂地跳,仿佛要把这动听的笙曲吹向远古,吹向未来。
最后,参加完祭祀活动的人们从芦笙场又回到梯田中踏访古人足迹,吹着芦笙穿行于金黄色的稻田中。
站在梯田边,加榜乡乡长杨玉春说,去年乡里支持开办农家乐,投入两三万元买了被子、枕头免费赠送给村民,还送村民去培训厨艺,引进了扶贫项目养殖香猪,今后,加车村的前景会更加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