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之意志的最后温存

来源 :贵州文史丛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yu0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在地球某个角落,生活在林荫中的一群人用他们的行动和习俗演绎着对神的虔诚,对祖先的眷念及对生命的特殊理解。他们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枪族部落,大树的民族。他们过着大部分中国人所向往的桃源生活,享受着现代人已久违的那份清淡与宁静。这就是至今仍信仰着人树同体的贵州从江县岜沙苗人。
  关键词:岜沙苗寨 神树崇拜 生命 教育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1)01-97-101
  
  岜沙,这个渐为世人所熟知的地方,与生命的关系越来越明朗起来。走进岜沙,随处可以看到岜沙人在用他们的行动阐释着对生命的理解。从他们的着装到千古传承而来的文化信仰,岜沙苗人用一独特视角通透对生命的敬仰。这个号称为“大树民族”、“中国最后一个枪手部落”的苗人几千年来与树休戚与共,和谐相处,给世人展现生命的轮回,上了人与自然完美融洽的精彩一课。在这物欲横流,对自然大肆索取,造成环境极度破坏,全球变暖的今天,对于生活在车水马龙,灯红酒绿,整天穿梭于高楼耸立间的现代都市人,他们习惯忘记了自己,忘记了生之意志,忘记了生命的流程,纯然一副行尸走肉,一件活动的机器,在疲乏和忙碌间结束一天又一天生命旅程。而相比之下,岜沙苗人以“酒养身,歌养心”的方式诗意般地生活着,他们并不富裕,仅为吃饱穿暖,但他们却很幸福,他们快乐着。岜沙人善待环境,用他们顶礼膜拜的信仰去呵护他们身边的树,从而塑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岜沙人的对树的生命意识,天人合一的树葬文化在不断开启着我们,使得我们有必要做一番探讨。
  
  一、灵魂不朽的树葬文化及神树信仰
  
  岜沙,苗语的意思为草木繁多的地方。进入岜沙,整个林荫密布,如同进入原始森林,上百年的大树随处可见。岜沙苗寨由五个自然村寨组成,各自坐落而又彼此相距不远,远远望去全被树荫包裹,但能瞧见村落的大致轮廓。岜沙方圆几公里皆是茂密的森林覆盖,虽然321国道穿寨而过,如此方便的交通并未影响树木的留存。这得益于岜沙人的树葬文化和神树崇拜。
  崇拜作为原始思维历来已古,人类早期的先民在生产生活相对较低的情况下,自然会产生对生活中某些畏惧的或在其生产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事物产生崇拜,逐渐就形成了原始宗教和信仰观念。自然崇拜中有动物崇拜、植物崇拜和固体崇拜等。植物崇拜中的树崇拜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世界各地有许多民族都有树神崇拜的现象,如至今尚存的巴西汤巴多山区西北部的阿鲁阿那部落的印第安人,把一种杂交罗望子树作为神树崇拜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原因是这种树的果实能使他们长寿。与这种功利崇拜不同的是我国巴蜀地区羌族人以松树为神树来加以崇拜,他们崇拜的目的是祈求神树保佑“庄稼丰收,人畜兴旺”。岜沙苗人的树神崇拜近似羌族人,但微殊的是岜沙人在祈求中还多了消灾降福,教育孩子的内容。特别是教育孩子一项很值得窥探,岜沙在政府修建学校以前没有专门的教育形式,孩子全权由父辈教育,当遇到家里又不孝、忤逆之子时,做父母的会把孩子带到神树下,一边献上供品一边祷告神树要求为其教养孩子成人,希望像神树样坚忍不拔,刚正不阿。岜沙苗人崇拜的神树都为香樟树,他们又称其为生命树或消灾树等等,反正把香樟树看成万能的神,以求得一方安宁。
  对于岜沙人来说,神树树龄越高其神力就越大,并不是每棵树都为神树,他们往往是把年轮最大的一两棵作为神树供奉,每个小寨都各司本寨的神树。岜沙苗人对神树很虔诚,他们把神树与生命,与祖先等同看待。在岜沙有这样一个故事,为了感谢伟大领袖毛主席,他们把寨中一棵上千年的大神树砍倒献给修建毛主席纪念堂之用,神树出寨当天全村老小在路边长跪不起,为此政府特地在神树的原址上修建了神树亭,以供寨人供奉。供奉神树主要在专门祭拜神树的节日和其他节日期间举行,如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要祭大树,行大礼(这是专门的祭树日子),其次就是各家有喜事或需消灾祛祸时都要去祭拜。
  “生时种一棵树,死后种一棵树”是岜沙苗寨饱含哲理的树葬文化,这种葬俗以它独特的生与死的文化内涵而扬名中外。岜沙人敬树、爱树的生命理念从他们的生葬礼俗可见一斑,岜沙苗寨中出生一名小孩,在他刚出生时就要为其种上一棵树,这棵树从此伴他成长,并在小孩成长过程中时时对树进行监护,保证树的茁壮生长。待小孩逐渐长大,不断变老,有朝一日死亡之时,伴他一生的树也已成材,便砍倒此树制成简易棺材,就在此树原址掘出一个坑,放入棺材,再用竹条捆绑尸体放进棺材,合上盖后用泥土填平再重新植上一棵树。从此以后,岜沙人认为死者灵魂便已附着于这棵树,人即是树,树即是人。死后没有坟墓,亦无墓碑,唯有充满生命活力的树,后人祭扫也不过一代。所以,在岜沙人看来生长于他们身边的树木都是一个个的生灵,而不仅仅只是树。
  从岜沙人的意识形态中可以想象,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树能活成百上千年,代表着无限,通过这一葬俗使人树对接,树的无限性光照人的有限性,使人的灵魂附着于树之中便可达到永生,从而解除对死亡的恐惧。通过这一形式,也可实现与祖先的对话,他们认为每一个死者并没有“死”,只是“活着”的方式不同而已,每一个逝去的人都在照看着还活着的人,所以岜沙人必须也有责任呵护这块生于斯而养于斯的大树荫庇,呵护这片让他们得以躲过灾难并延存至今而又附着祖先灵魂的森林,他们义无反顾并世代相传。
  
  二、怀揣原始思维的生命理解
  
  1、岜沙神树崇拜的原始探源
  岜沙人自称是九黎部落的一个分支。由当初在中原战败一路南来,人马所剩无几,眼看被各民族厮杀排挤的岜沙先民濒于绝路,最后来到岜沙这块宝地,看到随处长有遮天蔽日的大树,决定在此生存繁衍。如今生活在丛林里的岜沙苗人是那样的宁静安详,恬然满足,他们一直很少与外界联络,过着一种桃源生活。他们认为这得益于祖先选准的这块地方,得益于生于斯养于斯的森林荫庇,所以他们要像敬奉祖先一样敬奉树,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树。
  树神崇拜在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中并不鲜见,如羌族的树神崇拜,仡佬族的神树祭祀等等。原始先民的图腾文化主要来源于与他们休戚与共的生产生活中的事物,或许是出于敬畏,或许是居于一种超脱的功利主义。具有关专家介绍,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的神树崇拜是源于生殖崇拜。植物崇拜特别是树崇拜不同于动物崇拜,后者是力量的崇拜而前者是生命的崇拜,树木的寿命一般都比动物的长,而且树木的繁殖比较旺盛,根茎、枝干和果实都能繁殖。在原始思维中的“互渗律”影响下,原始先民想借助树的神力到达生命超脱的目的因此加以崇拜。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南方卑湿,丈夫早夭。”“丈夫早天”道出南方由于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使得人的寿命都较短,因而才有仡佬族的“竹生夜郎王”的传说,云南崩龙族的“树生人”的神话,苗族的“枫树妈妈”和彝族“梧桐树生人”的故事等。
  岜沙苗人的树神崇拜固然来源生命、生殖崇拜,但其起源还另有其他因素。作为多神崇拜的岜沙人也崇拜太阳,他们是枪手部落,男人们都各自配有一支火枪并枪不离身。可以想见,岜沙先民人驻岜沙以至后 来一段时间内此地是何等的恐怖,到处荆棘密布,野兽出没,随时威胁着岜沙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夜幕降临他们只能早早爬上高大的树上,才能躲过夜间出没的猛兽的攻击,并盼望太阳早早升起(当然崇拜太阳还跟当地的气候等因素有关系)。这种树居跟有巢氏的传说不谋而合,而且南方人的屋舍——杆栏式建筑也源于大树居住方式的演变,为树意象在岜沙先民原始思维中的地位打下坚实的根基。至于岜沙苗人树葬文化,既源于节葬的习俗,他们的丧葬并不大操大办,一切从简,人死后不过半天就下葬,也与神树崇拜有一定的渊源,岜沙人想通过树神把死者灵魂带入天堂,以至永生。这跟蒙古族的天葬有异曲同工之妙,蒙古人把死者丢到野外让狼吃掉,狼作为蒙古人的图腾有通天的本领,它能把死者的灵魂带到腾格里(天堂——蒙古语)。同时,出于原始思维的考虑,岜沙先民也想让死去的人作为另一种生命体存在,保持生命长存。这一习俗使岜沙人更好地将祖先、树、神连在了一起。岜沙人对树的崇拜不光怀着崇敬的心理,还饱含着感恩的原始情绪和对祖先的怀念。
  
  2、岜沙神树在原始思维中的职能分析
  原始先民在极其粗糙的生产生活中,对自然的改造和认识很有限,生存的艰辛使他们产生许多幻想,生命中的诸多无奈和大自然的伟力促使他们对神力的膜拜并希望找到现实的对应物,从而使漫无边际的虚无找到现实存在的标识。当然,这些现实的具体物被原始先民所崇拜是必然亦是偶然,这些具体物首先必须是崇拜群体活动范围内实际存在的物体,而且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或是使他们得以延存扮演着重要角色的物体;再就是对这样的具体物崇拜开始于一个偶然的机缘,这样的机缘把握又是他们长期神力幻想积累的必然结果。此类崇拜都是极富功利性,是由于原初先民的有限性决定的,他们常常把自己所有的有限性寄托在崇拜的神物身上,祈求神的解救和超脱。这样的原始思维使得原初先民们不断受难着大自然降临的灾害及毁灭,用寄托信仰的方式坚毅地、背负痛苦地生存下来。无一例外,岜沙苗人对神树的崇拜也源于树在岜沙先民生活中的巨大伟力,树在岜沙先民的原始思维中充当着精神的标杆,对树的信仰支撑着岜沙人抗拒现实的磨难一代代延续下来。跟巴蜀羌族对神树的崇拜一样,神树在岜沙苗人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如下职能:
  ①作为神的象征符号,有着与山神、天地神、火神等相同的性质。即代表一种物质形式之上的精灵,类似于人的灵魂,它操纵树的生命活动,具有超人的能力,可以干预人的生活,比如说带来好运。
  ②祖先神或始祖神,它的职能是以先人灵魂存在的方式来干预现在人的生活。
  ③象征生命力,它的职能是影响人的寿命与健康状况。
  ④具有农业神性质,主持农业生产,掌管风云气候,影响庄稼收成。
  ⑤作为普遍的祭祀场所,具有守护神性质。
  ⑥有氏族图腾的性质,用来作为古代氏族间相区别的标志,衍化为地盘业主。
  ⑦掌管与风水有关的事务。
  以上职能是以叠加的方式存在,都跟岜沙苗人生息相关,神树职能的细分是从岜沙人的生活方面而进行的抽象,这些职能笼统于他们的意识中,既不可捉摸但又随时把握着岜沙人的行动及思维,岜沙苗人把自身有限性和对美好追求的期盼都寄托在神树的神力上,希望神树用这些神力以职能化的方式关照自己生活。需要说明的是神树崇拜不光基于原始先民思维中的功利主义,作为部落或民族的标志它附以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并也加深一个族群的认同感,也增加了本族群生命个体的幸福感和自豪感;通过生命仪式和丧葬习俗把祖先灵魂与神树嫁接起来,从而把人与树,祖先与神灵进行融合,堆砌了崇拜的厚重感,这在其他民族或部落是无法比拟的。
  
  3、岜沙人原始思维的生命张力
  如今的岜沙苗人,亦能坚守着祖先留下来的恬适与淡然,他们并不追求轰轰烈烈的生后留名,也不图家缠万贯。走进岜沙人家,体会不到贫与富的区别,看不到高尚与低下的等级划分,每家每户是那样的和谐,过年过节相互请客,虽没有大鱼大肉,但确能感受到他们的那份满足,由心的笑容,诚挚的话语,幸福也不过如此。
  对树的崇拜,使得岜沙人从生活中的各方面效仿着树并践行着树的品格。岜沙人在平常生活中自律着自己,特别是岜沙男人,他们追随着大树模样,留着称为“户棍”的发髻,希望像树一样挺拔,他们拥有像大树样坚韧的性格,正是这样的性格才使得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像大树般要“行得稳,立得正”,这是岜沙人的道德律准,他们的房屋不上锁,粮仓远离住处,却从不相互偷盗,这是号称文明社会所没有的操守。
  在市场经济冲昏现代人头脑的时候,虽然也常与外界人交往,岜沙人却保持一贯的淡定与豁然,他们不受利益所左右,只为心中那份信仰而活着。当交通极其发达的今天,他们并不大肆砍伐漫山树木出售以丰富自己的物质生活,即使要卖也是砍来一些枯死的树或树的枝桠,或挑或扛徒步到集市兜售,而不会用车拉马驮,那样将会砍伐更多的树木,也不允许材商到岜沙收购木材。相较现代都市生活,他们一贫如洗,但不为商机所动,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岜沙人仍旧过着往常恬静的生活,坚守祖先的遗训,守护着他们得以延存的精神的根。相信祖祖辈辈的灵魂还在,正在窥视着他们的行动,并指示和保佑着岜沙苗人应该这样生活并直到永远。
  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没有灵魂的民族,敬畏生命使岜沙人对神树崇拜,他们在找到自己的信仰的同时,其实也在诗意地对待自然,诗意地栖居。人与树的生命转换和链接,作为大地之子,岜沙苗人正在用他们原初思维中对神的虔诚履行着为地之子应尽的义务。“我本是树,树即是我”的原初哲学在扩充着一代代岜沙人的生命张力。
  
  三、天人合一的生命启示
  
  冯友兰曾提出人生的四种境界:“人作为超越自然的存在而自觉的使自然界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这是最低层次的自然境界;意识到人的主体地位而追求个人目的的实现,这是较底层次的功利境界;自觉到人作为类的存在而存在,并努力使小我融入大我之中,也是较高层次的伦理境界;超越道德境界而自觉地达到人与自然的统一,才是最高层次的天地境界。”生活在丛林里的岜沙苗人,不知道《周易》,理解不了“老庄”,体会不到“陆王心学”,没有濡染过现代文明的精华,但他们却用实际行动演绎着人与天的和谐。我们可以说,岜沙人并不高尚,但却令人敬仰,岜沙人用形而下的本能担负着充满形而上意识的现代文明人所不能的生命义务。对待自然,对待生命,岜沙苗人有他们自己独到的看法,以为读了几本书就能充当现代文明人的人是无法理解,就是这种既简单又暗含深刻的看法却与许多古今中外的哲人不谋而合。当康德宣扬“为道德立法”最后还是落到文明人所制定的法度上时,岜沙人的道德是来自对生命的信仰;当海德格尔提出“人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时,岜沙人认为这样的“栖居”是他们存在的真实形态,海德格尔还说人要“向死而在”,在岜沙人眼里死生已没有界限,忘记死亡使岜沙人活得更加释然和自由,他们已经超脱了灵魂的枷锁;当史怀泽把人类的伦理推向自然界,要善待大自然时,岜沙人已在用生命呵护生于斯,养于斯的森林;当克尔凯戈尔把人分为三等,最高等宗教人能突破自身有限达到无限,并完美驾驭有限与无限、暂时与永恒,认 为人是这种有限与无限、暂时与永恒的关系的关系时,岜沙人演绎的就是这样的关系之关系的实存。我们不敢说岜沙人对自然有道德自律,但可以肯定他们的道德是出于人之本能的生命火光。
  如果说尼采的“上帝已死”是人类在机器大生产时期对信仰的终结,那么福柯的“人已死”则代表着后工业时代人精神的完全失落。在生产力极端发达,社会财富急剧暴敛的时代,人们开始寻找迷失已久的精神家园,很多人最终还是迷途于外形世界的物质利诱。随着生存环境挑战人类的势头越来越凸显,现代人不得不把目光从物质世界放回到人本身,又重新思考人为何物,生命的意义何在,什么才叫幸福,怎样与自然相处等一系列话题。英国科学家霍金预测,按照现在的发展标准造成对环境的损害而不加以理性控制,地球只能再活200年。他批评说这样的结局源于人类的自私与贪婪。那么,人究竟为何物,这一“脆弱的芦苇”何以就在短短时日主宰世界,并大肆地索取资源并将导致地球的毁灭呢。理性应该使人看到人并不是世界的中心,就像福柯所说的那样,人的生命只是作为构成结构的关系网的一个关系项,其本质没有独立性和能动性,只有当他完全熔化于结构之中才被赋予全部意义。因此,史怀泽认为,只有敬畏生命,敬畏一切生命,包括动物和植物,并把它们看成是如此神圣,人才能是伦理的,才能活出具有人的尊严。
  正是没有了信仰,不再相信上帝的存在,我们人类才这样肆无忌惮只知索取,向大地母亲,向唯一的地球家园索取。人类不再相信“生命”,而且已经没有了“生命”。只有人还意识到生命,知道生命的有限,才去追求精神、信仰的无限,用精神的无限来补足自然生命的有限。岜沙苗人在一个不为世人所知的角落用他们纯粹的精神信念,天人合一的原始思维谱写着生命之歌,他们坚守着自己的信仰,相信人树同体,相信灵魂不朽,相信无处不在却又只活在他们心中的神。他们没有生死概念,肉体的枯死只是顺其自然的暂时逝去,灵魂却令他们永生,忘记了最痛苦的死亡使岜沙苗人活得是那样的洒脱和自在。有附着于树的祖先魂灵的光照以及对神树的虔诚,岜沙人活得并不孤独。
  岜沙苗人的生命领会启迪着骚动的现代人,或许因岜沙苗寨的存在不断地教育着我们如何去生存,它就像一口古井,我们可以源源不断地从中汲取鲜活的泉水。而教育,则是通过岜沙苗人的诗意化行为在耳提面命或潜移默化中完成对人之生命内涵的赋予和意义的提升,使每一个个体生命能够脱离“兽格”与“物格”,建立完善的“人格”,从而真正地站立起来。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过,世界上最光辉最宏伟的事业就是使人站立起来。岜沙如能给“现代人站起来”贡献蛛丝作用,教育便也达到。愿泰戈尔的诗句“让生如夏花之灿烂,让死如秋叶之静美”成为每个人生命的旋律吧。
  
  


  责任编辑 何萍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近代以来,中国武器制式纷乱,成为中国武备孱弱的重要原因之一。国民政府建立兵工署以后,致力于武器制式统一,抗战前在德国的援助下建立了德系生产标准。抗战后,军工系统试图向美系制式转型,由此引起了武器制式的再度混乱,形成了德、日、美三种生产体系杂糅的局面,不仅造成了军工生产的纷乱,还直接给国民党军队作战带来消极影响。  关键词:兵工署 武器制式 弹药    近代以来,由于地方势力的增长,中国近
期刊
内容提要:在唱盛中国舆论的背景下,分析当代中国崛起的现状,说明中国今天只是富强的崛起,而不是文明的崛起。中国要从富强到文明,我们缺失的是什么?我们如何从富强向现代文明过渡。  关键词:富强;文明;中国崛起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2)03-8-14  今天我借这个机会谈关于中国崛起后怎么办的问题。谈这个问题是中国现在已经崛起了,这个崛起可
期刊
摘 要:中印两国都是油气资源比较短缺的国家,需要大量进口石油才能维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为了保障能源安全,两国均实施了能源外交。由于进口来源地的高度重叠,加之油气资源的稀缺性,两国在实施能源外交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竞争。但这种竞争的案例并不是很多。同样,两国之间能源合作的案例也不是很多。在绝大部分情况下,两国的能源外交都是独立进行,互不影响的。  关键词:中国;印度;油气;竞争;合作;独
期刊
内容提要:错过了“黄金时代”的部分后发棉纺织小企业通过纵向一体化战略成功发展成为中型企业集团。常州广益布厂,以棉织生产为战略突破口,抓住机器印染业方兴的趋势,先前向一体化印染生产,再后向一体化纺纱生产,最终发展成为大成纺织印染集团。这一战略给大成带来了节省交易成本、稳定交易关系、防御竞争对手的优效作用。这一成功案例为后发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后发小企业 棉纺织业 广益布厂 大成纺织染
期刊
摘 要:中国加工贸易呈现出典型的“三角贸易”(TTP)模式的特点,该模式是中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首要原因。在构建一个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提出关于贸易成本影响中国加工贸易模式的两个假设: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出口距离和进口距离的增加均会减少中国加工出口贸易额;与对发达经济体的出口相比,中国对东亚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加工出口贸易对出口距离的变化更敏感,而对进口距离的变化相对更不敏感。基于OLS和HT方法的实证研究
期刊
内容摘要:19世纪末期编练新式陆军是晚清实现军事近代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然而初建阶段的“新式”陆军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式陆军。曾任八国联军法军总司令Général H.Frey(弗赖)将军所著之《l’armée chinoise: l’armée ancienne, l’armée nouvelle, l’armée chinoise dans l’avenir》一书依托八国联军侵华之战争场景,以
期刊
内容提要:张剑点校的晚清莫友芝所著《邵亭书画经眼录》一书,作为中华书局列为“书目题跋丛书”之一,于2008年1月正式出版。笔者因研究所涉,曾于贵州省博物馆访见莫氏“书画经眼录”残稿一轴,此稿于张氏校本中未曾见录。兹将二种相核,见所异处,略检其要,按目列叙,姑补版本之阙,以裨校正之用。  关键词:《郘亭书画经眼录》《莫公赏鉴书画录存稿》补正
期刊
东汉幕府兼有军幕和公府的双重性质,其府位比三公,仪同三司,尤其是窦宪之后,更在三公之上,因此,在皇帝的各种求贤诏书中,大将军与三公都是重要举主,“(顺帝汉安元年)二月丙辰,诏大将军、公、卿举贤良方正、能探赜索隐者各一人。……(十月)诏大将军、三公选武猛试用有效验任为将校者各一人。”而且在史书中关于四府连辟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赵典)建和初,四府表荐。”李贤注:“四府,太尉、司徒、司空、大将军府也。
期刊
内容提要:沈瑜庆以举人入仕,最后官至巡抚,既有乃父沈宝桢的余荫,又有自己努力奋斗的结果,可惜生不逢时,巡抚任上恰遏辛亥鼎革。回顾沈瑜庆彼时的宦海沉浮,剖析其时代变革背景下的。路历程,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解读沈瑜庆本人。  关键词:沈瑜庆 贵州巡抚 辛亥鼎革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1)01-89-93    沈瑜庆(1858~1918年),字志雨,号
期刊
内容提要:通过探寻古代中西法律制度不同的文化背景,揭示中国传统法律刑事化的深层文化原因,指出各文明选择的应是适合自己价值取舍的制度,而无优劣之分。  关键词:传统法律 刑事化 法律文化    人类历史上各古代文明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典,如西方的罗马《十二表法》,西亚的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及中国古代早期的《法经》,乃至由汉至唐制定的一系列的法典,大都包罗万象,无所不及。古人立法的不论刑事、民事、程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