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湖怪!快看,我们看到传说中的湖怪了。” 2005年6月7日下午(北京时间19时50分左右)正在新疆喀纳斯湖坐船游湖观光的北京游客欣喜若狂地喊了起来。
他们发现离游船200米左右的水面激起1米多高的浪花,两个不明黑色大物跃出水面,一前一后,鱼跃前行,随后由西向东向湖心方向快速游去,湖面留下如快艇行驶的水线,约2分钟后便隐身水下,湖面很快恢复平静。 随即,17个小时后,6月8日,“湖怪”又以一次出现。
“湖怪”重现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喀纳斯景区。喀纳斯湖是坐落在新疆阿尔泰山密林深处的一个美丽、神秘的高山湖泊。它不仅以景色秀美而著称,更因湖中的“湖怪”而扬名天下。
“湖怪”重现,轰动一时!也引发了新一轮的探险旅游热潮。
究竟喀纳斯湖怪是怎样一回事?“湖怪”研究专家、新疆环境科学研究所的袁国映研究员应本刊之邀讲述他对“喀纳斯湖怪”的认识。
图瓦人,据说是成吉思汗的后裔。尽管他们世代牧居在新疆喀纳斯湖边,却从来不敢到湖中捕鱼、游泳、划船。因为他们的祖辈从小就告诫说,湖里有“湖怪”,当它们出现时,湖面上会狂风怒吼,黑云翻滚,恶浪滔天!
传说,在一个晴朗的日子,有一个牧人把马赶到喀纳斯湖边放牧。当他再在草地上一觉醒来时,马群却不见了。牧人急奔到湖边,见湖边的水被染成一片血红色,岸边还遗留着一些杂乱的马蹄印。惊恐中,牧人没敢在湖边久留,慌忙跑回家去了。
本刊记者(简称记,以下同):谁最早发现了“湖怪”?当时是怎样一个情形?
袁国映研究员(简称袁,以下同):当地蒙古族图瓦人应该是湖怪的最早发现者。但湖怪吃牛羊是从未证实过的。
外来科考队首次发现湖怪是1985年7月。新疆大学生物系向礼陔教授为首的师生考察队,首先在7月21日首先从骆驼峰顶观察到了“湖怪”,我带领的科考队在7月22日到达湖旁,7月23日在骆驼峰顶观鱼亭也观察到了“湖怪”。因为是我先下山到了乌鲁木齐,消息是我最先向媒体传播的。
记:您曾经见过两次湖怪,能详细说说当时的情况吗?
袁:1985年7月下旬,我带领的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阿尔泰山森林生态科学考察队,在喀纳斯湖畔遇到了由新疆大学生物系考察队,他们兴奋地告诉我们:“昨天在湖中发现了巨型鱼,最大的鱼头几乎有北京212吉普车那样大。”
我听了不以为然,置之一笑。因为1980年进行了二个多月的“喀纳斯湖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我爬上过湖周围几乎所有的山头,水产组也用大网在湖中捕捞,并未发现在湖中有什么大鱼的影子。
7月23日,天气十分晴朗,我们上到湖西的哈拉开特山峰(汉语叫骆驼峰)顶的一座八角亭,俯首下望,湖面一平如镜,与山顶高差达660米。忽然,在蓝绿色的湖面上,我发现有十多个个红褐色蝌蚪状团点,零星散布在近山脚的湖水中。 “是大鱼!”手拿望远镜的一个同伴大声喊!
我急忙接过望远镜,果然不错,巨大的鱼头浮现在水面,圆形鱼眼十分清晰,大嘴呼吸时形成的水波一圈圈向外扩张放大,鱼尾部都没入深水中,有的还露出一点脊背,它们在缓慢地移动,清晰可见。以后鱼逐渐增多,东一条,西一条,相距数十到百米分散在湖面上。到中午12时,见到的大鱼总数约有50-60条,鱼体红褐色。粗略地目测,最大的鱼头宽一米多,鱼体长约十米以上。这样大的鱼,在国内外的河流和湖泊中以前未曾听说。我拍下了这珍贵的镜头,并录了像。
后一次是在2004年5月28日,我随新疆喀纳斯民用机场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会的专家团来到骆驼峰。
下山时我在一个转弯处遇到6个游人在观察湖面,我也侧身一看,见在靠近山角最近的湖湾中水面上,像有一条断断续续的宽而长的“之”字形的黑塑料布在阳光反射下闪闪发光,共约近百米长。只听得游客说:“它们在动!”
是大鱼!隐隐约约的一条条黑色的巨大身影在水中,约十余条,有强烈太阳反光的是7条。巨型鱼刚从水中露出水面像潜水艇似的脊背,每条的长度有水边的大树2-3倍,甚至更长!我急忙拿出了相机,但大鱼已开始下沉,只剩下背鳍,它们在水面大约只待了1~2分钟!
这次已经是我第十次来到喀纳斯湖。有机会再见大红鱼,我是幸运者。
记:2003年9月27日19点33分,位于喀纳斯湖西北100公里处发生了里氏7.9级的强烈大地震,而地震前有人看见巨大的物体跃出湖面,这确有其事吗?
袁:当时在新疆报纸已有报道,也有说法是两条十多米长的大鱼跳出。地震引起鱼跃是合乎逻辑的,动物对地震比人敏感的多。这种情况在图瓦人中也早有传说。
“湖怪”之说引来无数好奇的游客,在旅游季节,这里每天的游客接待量都在3000人左右,用“游人如织”来形容毫不为过。当然还有众多前来考察的科学家,他们希望能够捕捉到蛛丝马迹,揭开“湖怪”存在的真相。
然而当地人说,在这里居住了几十年了也没见过湖怪,也有人一年要去二三十次,一次都没见过。慕名而来的百分之九十九以上游客都失望而归。“湖怪”,真的是精灵吗?
记:您为什么认为湖怪是“哲罗鲑”的可能性很大?这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袁:1985年那次我估计6—9米长的中型巨鱼约在10-20条,3-6米的小巨型鱼约在30—40条。在湖中已知有哲罗鲑、细鳞鲑、江鳕、北极茴鱼、阿尔泰鱼岁 等八种鱼类。根据我目击到的这些鱼的形态和特征判断,“巨型鱼”只能是哲罗鲑。因为其它鱼都长不到1米以上。
哲罗鲑属鲱形目鲑科鱼类,头稍平扁,上布许多黑圆斑;体背部深褐色,老鱼褐色发红,成年鱼在繁殖季节体色均发红,因此俗称“大红鱼”。它属珍稀的冷水型食肉鱼类,生性凶猛、机警,长年隐没在水中。七、八岁哲罗鲑才能性成熟,每年暖季开始前,它上溯到上游河流产卵繁殖。
记:其他研究者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袁:1985年7月下旬至8月初,不知什么原因大红鱼在湖面出现较为频繁。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伊犁州、阿勒泰地区的电视台均前往拍摄,并都在电视上放映。不少人将鱼与湖边大树对比,认为最大的鱼可达15米,有两辆公共汽车长。新疆动物学会理事长向礼陔也支持这种观点。他们曾用近2.9米长的树干做浮标、20多厘米长的钩子、活鸭和羊腿钓大红鱼。但大红鱼不吃。他们见到一条中型鱼于树干近处平行游过,是树干长度的3倍以上!
巨型鱼的发现,当时轰动了国内外,我国知名的鱼类学家和新疆的鱼类专家都不相信能有这样大的淡水鱼。中国科学院鱼类研究老专家李思忠在看了我拍的录像后仍不敢相信,他说了一句话:“若是真的,那就是3~5米长,也是世界之最!”
记:喀纳斯“湖怪”的真面目为什么这么难以见到?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湖怪会出现?
袁:渔池中养的鱼,水浑时也不易看到,只是偶尔露出鱼头才能看到。哲罗鲑是肉食性鱼类,多在水下活动,极少出露,又机警,所以不易见到。
我两次见到它,都是前一天下过大雨,第二天非常晴朗的日子,但两次看到的情况完全不同。此外,捕食时它有时会到水面快速游动,露出背鳍尖,在水面可划出尖锐的水纹。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地震时跃出水面,这种情况更难遇到。
新疆大学生命科学院退休教授黄人鑫认为,所谓的湖怪就是大红鱼,但到底有多大谁也不能乱说。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王洪道认为,喀纳斯湖湖水的温度非常低,湖里鱼类的生长速度很慢,要长到一丈多长几乎是不可能的。中国水生生物所常剑波研究员对此抱有同样观点,他认为,作为生物体,一种生物的生存会有一个延续性,生物个体的生存要有一个种群支持,而喀纳斯湖有无这样的种群,值得怀疑。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朱立平研究员则说,所谓“湖怪”,可能是一种人类没有特别认识的大型水生生物。由于生活在人迹罕至的深水湖中,加上生存时间长、长期生活在水下环境,就变得特别大。这种生物有可能是鱼类,也可能是豚类或其他生物种类。
也有人说,喀纳斯的美就在于她的幽深诡秘,不应刻意去探求 “湖怪”。
……
记:人们都采用了什么方法去考察湖怪?
袁:1987~1988年,南京湖泊研究所和黑龙江水产研究所任慕莲研究员等曾2次到该湖考察,曾用200米长的大网捕鱼,未能成功。1987年日本钓鱼协会来了60人,也未钓到大于1.5米的大鱼。我认为用钓的方法,一米长以内的较易钓到(我自己也和蒙古族图瓦人一起钓过),但钓到1~2米的就不容易了,钓到二米以上的不可想象。此外,当地图瓦人曾用渔叉捕到过不到2米长的大鱼。
去年年底,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关于“喀纳斯湖怪”的纪录片《深湖魅影》吸引了不少观众,有不少人给我打电话、写信联系,告诉我他了解的情况,并进行探讨。中南林学院张倡荣教授还来信告诉我一种电击捕鱼的方法。
记:潜水考察可行吗?
袁:湖怪是“喀纳斯湖的精灵”,十分聪明,它远避人类,潜水人员和设备下水后,它避的很远,因此至少已有2个国外潜水队来考察,无功而返,结论是湖中“没有水怪”。下潜深了也存在危险。因为湖水大都为冰雪融水,最深处有188米,40米以下常年只有4-5度接近深海水温,人体难以承受。
记:您认为确认湖怪真实身份的日子大概还有多远?
袁:我认为湖中的“怪物”就是巨型哲罗鲑,经两次观察,我相信自己的眼睛。但是要想向世人展示认定它,除非能捕到一条大于5米的巨型鱼,这极为困难!
记:有人质疑“湖怪”的说法,认为是炒作,他们都持什么样的观点?
袁:不少人认为喀纳斯湖有湖怪是胡说,不符合科学规律。最初也有人说我 “不重视科学”。这些人主要是鱼类学家和动物学家,当然包括没有见到过巨型大红鱼的人。我非常理解他们的想法,因为我在亲自看到巨型大红鱼的前一天,也不相信会有这样大的鱼。
反对者的观点是:1、不存在这样大的鱼的食物链; 2、上游河流很浅,这样大的鱼不可能游到上游繁殖;3、用捕到的大量小鱼推算,它只能长到3.76米长,500多公斤重,86岁,再大是不可能的。
记:您的意见呢?
袁:我的研究认为,大巨型鱼能吃小巨型鱼,食物链是存在的;巨型鱼就像老人,已不再生育,它不会到上游浅河道中去产卵;科学推算只是推算,宇宙中未知事物无限,结论还要等最后的考察研究结果来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