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占春,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顾问,人民教育出版社资深编审。“一个编了一辈子体育教学大纲和体育教材的人,一个德高望重的学校体育专家,一个学校体育改革的领袖级人物。王老至今对中国学校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改革充满了责任感。他的嗓子不太好,说话声音挺大,经常会激动,最近王老给大家的印象总是脸红脖子粗似的,其实是王老有时血压偏高,还有他老人家对中国学校体育教育的一片丹心所致”。——摘自毛振明、赖天德主编的《解读中国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
對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参与并主持了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工作的王占春教授进行专访,已经酝酿3个多月了。但因王老身体的原因,一延再延。已经77岁的他,离休17年了,却一直作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咨询委员,一位学校老体育工作者,仍不断地为学校体育兢兢业业努力着。尽管身体已大不如前,但一谈到学校体育,便点燃了他那内心深处无比强烈的专业精神和对学校体育的热爱之火,浑然忘了自己是一位有病的老人。
王老给一位友人的书信中写道:“我们有百年课程发展史,50多年的新中国的发展,我总是相信有十条?九条?八条……总有几条站得住的,不可能什么都没有,这如何对得起为新中国学校体育奋斗一辈子的教育工作者、学校体育工作者,特别是体育老师!”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深深感到,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中国体育教育事业的老专家、老学者内心深处对学校体育的情感是多么的深厚,和曾经在学校体育战线兢兢业业工作一生的老人对中国学校体育现状的忧心,对中国未来学校体育发展的期望……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在1954年就参与我国第一部中小学教学大纲的编订,1965年以后,您一直参与和主持了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编写,从1956年完成的第一部全国统一《教学大纲》到2002年出台的新《课程标准》,你能跟我们谈谈这方面的情况吗?
王占春(以下简称“王”):新中国成立后,从1954年起着手制订全国统一通用的中小学和中师的体育教学大纲以及代行教材使用的教学参考书。我有幸参与了新课程标准试行前的各次体育教学大纲、教材的制订和编写工作。教学大纲的制订是国家行为,不是某个人著作。我国的第一部体育教学大纲,是在教育部直接领导下,由苏竞存教授负责组织全国30余位专家、学者、教授和优秀体育教师组成的编写组完成的。此间对十多个省市的学校、工厂、矿山、农村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如我们调查了钢铁厂的炉前工、纺织厂的女工、火车司机、农民、士兵、学校师生,搜集统计了数十万数据(包括学生体育课成绩考核和学生健康的数据),研究和总结了当时学校体育教学经验等问题;同时比较全面地研究了前苏联的有关资料,并提出以苏联中小学体育教学为“蓝本”,编订我国第一部全国统一通用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草案)1956年由教育部颁发。
大纲的体例是按年级、按身体活动能力(后改为按运动项目)排列具体教学内容。因各地情况不同,从未提出大纲的内容不能改变而必须全部实行。第一部大纲考虑到全国各地的差异,未相应地编写教材,而编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参考书各一册,带有教材和指导书的性质,于1957年出版发行。
经过几十年多套大纲的编订工作,以我个人的体会总结出3条基本经验:一、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二、充分注意到发挥体育在学校体育的价值和功能;三、学校体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关于新课标的问题,应如何与我国改革开放和教育改革的发展相适应,实事求是准确地吸收外国的先进经验,有关同志都做了很多工作,课标也实验了几年,据说已取得了很大成绩,我个人很难用几句话加以评论,我认为标准的研制者,力图在课标中反映改革开放的精神,提出许多新问题,主观的想法和确定的方向可能是正确的,但我也认为有几个问题是值得研究的:第一,关于体育教学目标如何提得更集中准确一些;第二,怎样对待体育运动技术的问题;第三,如何看待中小学生的兴趣问题,把学生对待一门课程的目标、方法的兴趣放到第一位行不行?第四,体育课程的设置、教材,教学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第五,关于体育课程应否列出主要内容,结构简明一些好还是让人理不出头绪好?第六,学校体育如何扣准素质教育?第七,关于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考核定性和定量的要求与评价、过程与结果的权重,体育课不测试如何考察学生运动能力等问题?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思想和“方法”有一定的新意,反对甄别性评价和排名次,这些思想观念是正确的,有利于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锻炼积极性。但是,只管过程没有结果,如何了解学生是否达到学习目标?如何判定学生的生长发育、体能的增长与运动能力?不测量、不测试、不进行数理统计,还能讲体育科学、生理科学吗?我们几十年积累起来的一点体育与体质测试的经验,怎么都成了保守落后的东西了呢?对学生的测试是不可少的,关键是要进行科学研究,优选测试项目和如何测试、怎样评价和使用测试结果的问题。
记:刚才您提到当时未相应地编写教材,那您认为我们现在是否需要编写教材?
王:我认为,体育的学科教育内容不是像有些人想的那么简单,教材是应该编写的,但我不赞成编那些只有动作说明,抄来抄去,浪费人财物的所谓教材。体育教材,应当是对学生进行体育学科教育的教本、读本,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明确的目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体育的科学文化知识、信息,有进行科学锻炼身体的手段(运动技能和健身活动)和方法,有卫生保健知识与方法,体现体育学科教育的规范性,并且向学生提出评估学习结果的要求。
记:您是编了一辈子体育教学大纲和体育教材的人,对于“一纲多本”您是如何看的?
王:有人批评教材是“千人一书,万人一面”,要“一纲多本”,大纲、教材都不能独此一家,一统天下。这是完全正确的,要多套教材,形成竞争,择优选用。但是,看问题要辨证地看,不能完全用现在的观点来对待历史的问题。我国体育课程、教学大纲的全国统一,由全国统编教材,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是进步还是落后,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是起了促进作用,还是“扼杀了”教师学生的个性,“束缚”了学生的发展,这也是必须作出回答和正确判断的。新中国建立初期,对几千年的封建社会,近百年的帝国主义的侵略,半个多世纪的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统治,他们留下来的文化应当如何清理?在历史上建立起来的第一个人民共和国,用什么方法和手段统一中国人民的意志?文化教育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建国初期为了体现教育目标和内容,符合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提出的文化教育方针“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口号,编写统一的课程与教材,这是那个时代需要的、最有效的方法,这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征,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培养了几代人,这是谁也没法否认的。在今天来看是否统得
對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参与并主持了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工作的王占春教授进行专访,已经酝酿3个多月了。但因王老身体的原因,一延再延。已经77岁的他,离休17年了,却一直作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咨询委员,一位学校老体育工作者,仍不断地为学校体育兢兢业业努力着。尽管身体已大不如前,但一谈到学校体育,便点燃了他那内心深处无比强烈的专业精神和对学校体育的热爱之火,浑然忘了自己是一位有病的老人。
王老给一位友人的书信中写道:“我们有百年课程发展史,50多年的新中国的发展,我总是相信有十条?九条?八条……总有几条站得住的,不可能什么都没有,这如何对得起为新中国学校体育奋斗一辈子的教育工作者、学校体育工作者,特别是体育老师!”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深深感到,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中国体育教育事业的老专家、老学者内心深处对学校体育的情感是多么的深厚,和曾经在学校体育战线兢兢业业工作一生的老人对中国学校体育现状的忧心,对中国未来学校体育发展的期望……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在1954年就参与我国第一部中小学教学大纲的编订,1965年以后,您一直参与和主持了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编写,从1956年完成的第一部全国统一《教学大纲》到2002年出台的新《课程标准》,你能跟我们谈谈这方面的情况吗?
王占春(以下简称“王”):新中国成立后,从1954年起着手制订全国统一通用的中小学和中师的体育教学大纲以及代行教材使用的教学参考书。我有幸参与了新课程标准试行前的各次体育教学大纲、教材的制订和编写工作。教学大纲的制订是国家行为,不是某个人著作。我国的第一部体育教学大纲,是在教育部直接领导下,由苏竞存教授负责组织全国30余位专家、学者、教授和优秀体育教师组成的编写组完成的。此间对十多个省市的学校、工厂、矿山、农村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如我们调查了钢铁厂的炉前工、纺织厂的女工、火车司机、农民、士兵、学校师生,搜集统计了数十万数据(包括学生体育课成绩考核和学生健康的数据),研究和总结了当时学校体育教学经验等问题;同时比较全面地研究了前苏联的有关资料,并提出以苏联中小学体育教学为“蓝本”,编订我国第一部全国统一通用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草案)1956年由教育部颁发。
大纲的体例是按年级、按身体活动能力(后改为按运动项目)排列具体教学内容。因各地情况不同,从未提出大纲的内容不能改变而必须全部实行。第一部大纲考虑到全国各地的差异,未相应地编写教材,而编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参考书各一册,带有教材和指导书的性质,于1957年出版发行。
经过几十年多套大纲的编订工作,以我个人的体会总结出3条基本经验:一、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二、充分注意到发挥体育在学校体育的价值和功能;三、学校体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关于新课标的问题,应如何与我国改革开放和教育改革的发展相适应,实事求是准确地吸收外国的先进经验,有关同志都做了很多工作,课标也实验了几年,据说已取得了很大成绩,我个人很难用几句话加以评论,我认为标准的研制者,力图在课标中反映改革开放的精神,提出许多新问题,主观的想法和确定的方向可能是正确的,但我也认为有几个问题是值得研究的:第一,关于体育教学目标如何提得更集中准确一些;第二,怎样对待体育运动技术的问题;第三,如何看待中小学生的兴趣问题,把学生对待一门课程的目标、方法的兴趣放到第一位行不行?第四,体育课程的设置、教材,教学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第五,关于体育课程应否列出主要内容,结构简明一些好还是让人理不出头绪好?第六,学校体育如何扣准素质教育?第七,关于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考核定性和定量的要求与评价、过程与结果的权重,体育课不测试如何考察学生运动能力等问题?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思想和“方法”有一定的新意,反对甄别性评价和排名次,这些思想观念是正确的,有利于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锻炼积极性。但是,只管过程没有结果,如何了解学生是否达到学习目标?如何判定学生的生长发育、体能的增长与运动能力?不测量、不测试、不进行数理统计,还能讲体育科学、生理科学吗?我们几十年积累起来的一点体育与体质测试的经验,怎么都成了保守落后的东西了呢?对学生的测试是不可少的,关键是要进行科学研究,优选测试项目和如何测试、怎样评价和使用测试结果的问题。
记:刚才您提到当时未相应地编写教材,那您认为我们现在是否需要编写教材?
王:我认为,体育的学科教育内容不是像有些人想的那么简单,教材是应该编写的,但我不赞成编那些只有动作说明,抄来抄去,浪费人财物的所谓教材。体育教材,应当是对学生进行体育学科教育的教本、读本,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明确的目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体育的科学文化知识、信息,有进行科学锻炼身体的手段(运动技能和健身活动)和方法,有卫生保健知识与方法,体现体育学科教育的规范性,并且向学生提出评估学习结果的要求。
记:您是编了一辈子体育教学大纲和体育教材的人,对于“一纲多本”您是如何看的?
王:有人批评教材是“千人一书,万人一面”,要“一纲多本”,大纲、教材都不能独此一家,一统天下。这是完全正确的,要多套教材,形成竞争,择优选用。但是,看问题要辨证地看,不能完全用现在的观点来对待历史的问题。我国体育课程、教学大纲的全国统一,由全国统编教材,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是进步还是落后,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是起了促进作用,还是“扼杀了”教师学生的个性,“束缚”了学生的发展,这也是必须作出回答和正确判断的。新中国建立初期,对几千年的封建社会,近百年的帝国主义的侵略,半个多世纪的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统治,他们留下来的文化应当如何清理?在历史上建立起来的第一个人民共和国,用什么方法和手段统一中国人民的意志?文化教育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建国初期为了体现教育目标和内容,符合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提出的文化教育方针“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口号,编写统一的课程与教材,这是那个时代需要的、最有效的方法,这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征,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培养了几代人,这是谁也没法否认的。在今天来看是否统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