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而青年教师又是教师资源中的新生力量,伴随着教育工作的深入和职业素质的强化,不仅扮演着学校教育长远发展“中流砥柱”的角色,也担负着我国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因此加强其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中小学青年教师所处环境、面向对象、工作职能等特点,对专业化发展的内涵进行审视,进一步探索专业化发展的实现路径,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中小学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内涵审视;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291-01
一、中小学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审视
基于教师在教育资源范畴下的功能逻辑,“中小学教师”是构成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力量,其中中小学青年教师是持续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后备军”,青年教师在担负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实质性任务的同时,在未来发展又充满预期性,除了应加强知识、技能等基础能力的培养之外,“专业化发展”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结合中小学青年教师职业规划来看,所谓“专业化发展”包括两个维度的内涵。一方面,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立足于个体层面的职业素养不断累积提升。客观上,青年教师在刚踏入基础教育领域工作之际,往往对于职业理想、目标、价值等认知都存在强烈的主观性,在缺乏有效实践经验的前提下,难以谈及教育理念、知识、技能等与“学科专业”相关的素养,这一切的获得都有赖于脚踏实地的历练,逐渐达成与中小学基础教育需求一致的专业化能力。很显然,这种“专业化发展”具有很明显的狭义特征,在现实中更多地是从中小学教育理念、教学措施等方面展开的——从中小学管理角度来说,学校作为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者、执行者、审核者,认可青年教师在个体上具有成长潜力,并提供从“教育理论”向“教育实践”人才转化的必要条件(如“传帮带”方式),由此狭义上的“专业化发展”也可以认为是中小学青年教师“务实能力”形成的过程。另一方面,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立足于职业生涯的职业能力循序渐进。客观上,中小学处在基础教育范围之内,青年教师面向的教育对象具有一定特殊性,中小学生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整体上对于教师的依赖性较强,因此要求教师除了在所执教学科方面具有专业水平之外,还需要在综合能力上进行扩展、强化,逐渐成长为面向中小学生教育教学的“专家型”教师——如果将中小学青年教师视为“起步阶段”,这一时期的职业能力重点应落脚在“理论与实践统一”方面,进一步通过“关键阶段”(职业能力的综合性、专业性统一)和“成熟阶段”(职业能力的开拓性、专业性统一),才能完成中小学青年教师的“蜕变”。
二、中小学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现路径
中小学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实现路径应依据三个方面特征展开构建,其一为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客体特色,其二为中小学“青年教师”的主体特色,其三为中小学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可持续性特色。
1.依据中小学“基础教育”客体特色的实现路径构建。
从中小学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起步阶段”出发,这一时期的实践途径构建应放在“教育客体”即学生身上,青年教师要充分了解中学、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熟练掌握“新课标”对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教育要求,尤其教育理念认知上要摒弃“重知轻行”的误区、注重“知行合一”的转化,尽快将师范教育赋予自身的理论内容转化为实效性成果。同时,对于当代中小学青年教师而言,存在着与众不同的职业生涯“起点”——新课标、新课改的贯彻落实,要求青年教师面向当代中小学生时,应采取开放性、多元性、引导性等思维展开具体工作,这势必会造成实现路径构建的障碍——传统师范教育的“滞后性”与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创新性”冲突矛盾,也将集中地在中小学青年教师身上得到体现;为了应对这一“先天不足”,针对中小学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评估机制需作出相应改革,建立多元互动参与机制,如学生评价、家長评价、同事评价、专家评价等。
2.依据中小学“青年教师”主体特色的实现路径构建。
从中小学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阶段”出发,实现路径构建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教师“职业能力”的强化,而职业能力又是构筑在“职业生涯”之上的,这一过程中青年教师作为“学习者”,已经不具备对应的教育机制服务来源(如“师范院校”),更多地是在“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模式下完成的。据此,以“青年教师”为教育主体的设定下,必须充分激活其主动性,一方面将注意力转移到“专业学科”素养培养上,以更好地适应我国教育环境嬗变、内部改革创新、学校课程开发等需要,另一方面要聚焦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引导教师科学地设置个人教育职业方向、目标、内容,进而实现“从个体到整体”的教师队伍专业化实现路径。具体方面,学校、教育部门及社会机构等应积极为青年教师提供继续教育服务,例如围绕着中小学课程展开的在职培训。
3.依据中小学“青年教师”可持续性的实现路径构建。
从中小学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成熟阶段”出发,应认识到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系统性、持续性、长期性的工程,缺乏教育资源顶层设计是行不通的。目前,我国对于中小学青年教师的培养大多是采用“自上而下”的认证机制,但缺乏“自下而上”的倒逼机制,这本质上是一种教师培养“单向度”的体系,容易造成合作与对话的封闭。据此,中小学教育机构在不断引进高质量青年教师(自上而下)的同时,也需要加强立足自身的推动、牵引工作(自下而上),将中小学青年教师展开实质性教育工作作为一个“新起点”,加快见习期、试用期、转正期等各阶段的考核评估衔接体系建设,由此形成一个始终存在“不足”的曝光和自检系统,推动教师生涯可持续性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小学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是确保我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它不仅在微观层面加强了中小学青年教师职业素养,为更好地保障中小学教育水平奠定基础,在宏观层面的“职业能力”上,也提供了由“学习型”向“专家型”过渡的途径,对保障我国基础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智.“传道”是第一位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责任和使命的重要论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02):40-43.
[2]卢燕.“互联网+”时代如何促进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18(18):151-153.
[3]朱飞.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审视与实现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8(18):54-56.
【关键词】中小学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内涵审视;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291-01
一、中小学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审视
基于教师在教育资源范畴下的功能逻辑,“中小学教师”是构成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力量,其中中小学青年教师是持续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后备军”,青年教师在担负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实质性任务的同时,在未来发展又充满预期性,除了应加强知识、技能等基础能力的培养之外,“专业化发展”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结合中小学青年教师职业规划来看,所谓“专业化发展”包括两个维度的内涵。一方面,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立足于个体层面的职业素养不断累积提升。客观上,青年教师在刚踏入基础教育领域工作之际,往往对于职业理想、目标、价值等认知都存在强烈的主观性,在缺乏有效实践经验的前提下,难以谈及教育理念、知识、技能等与“学科专业”相关的素养,这一切的获得都有赖于脚踏实地的历练,逐渐达成与中小学基础教育需求一致的专业化能力。很显然,这种“专业化发展”具有很明显的狭义特征,在现实中更多地是从中小学教育理念、教学措施等方面展开的——从中小学管理角度来说,学校作为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者、执行者、审核者,认可青年教师在个体上具有成长潜力,并提供从“教育理论”向“教育实践”人才转化的必要条件(如“传帮带”方式),由此狭义上的“专业化发展”也可以认为是中小学青年教师“务实能力”形成的过程。另一方面,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立足于职业生涯的职业能力循序渐进。客观上,中小学处在基础教育范围之内,青年教师面向的教育对象具有一定特殊性,中小学生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整体上对于教师的依赖性较强,因此要求教师除了在所执教学科方面具有专业水平之外,还需要在综合能力上进行扩展、强化,逐渐成长为面向中小学生教育教学的“专家型”教师——如果将中小学青年教师视为“起步阶段”,这一时期的职业能力重点应落脚在“理论与实践统一”方面,进一步通过“关键阶段”(职业能力的综合性、专业性统一)和“成熟阶段”(职业能力的开拓性、专业性统一),才能完成中小学青年教师的“蜕变”。
二、中小学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现路径
中小学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实现路径应依据三个方面特征展开构建,其一为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客体特色,其二为中小学“青年教师”的主体特色,其三为中小学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可持续性特色。
1.依据中小学“基础教育”客体特色的实现路径构建。
从中小学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起步阶段”出发,这一时期的实践途径构建应放在“教育客体”即学生身上,青年教师要充分了解中学、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熟练掌握“新课标”对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教育要求,尤其教育理念认知上要摒弃“重知轻行”的误区、注重“知行合一”的转化,尽快将师范教育赋予自身的理论内容转化为实效性成果。同时,对于当代中小学青年教师而言,存在着与众不同的职业生涯“起点”——新课标、新课改的贯彻落实,要求青年教师面向当代中小学生时,应采取开放性、多元性、引导性等思维展开具体工作,这势必会造成实现路径构建的障碍——传统师范教育的“滞后性”与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创新性”冲突矛盾,也将集中地在中小学青年教师身上得到体现;为了应对这一“先天不足”,针对中小学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评估机制需作出相应改革,建立多元互动参与机制,如学生评价、家長评价、同事评价、专家评价等。
2.依据中小学“青年教师”主体特色的实现路径构建。
从中小学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阶段”出发,实现路径构建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教师“职业能力”的强化,而职业能力又是构筑在“职业生涯”之上的,这一过程中青年教师作为“学习者”,已经不具备对应的教育机制服务来源(如“师范院校”),更多地是在“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模式下完成的。据此,以“青年教师”为教育主体的设定下,必须充分激活其主动性,一方面将注意力转移到“专业学科”素养培养上,以更好地适应我国教育环境嬗变、内部改革创新、学校课程开发等需要,另一方面要聚焦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引导教师科学地设置个人教育职业方向、目标、内容,进而实现“从个体到整体”的教师队伍专业化实现路径。具体方面,学校、教育部门及社会机构等应积极为青年教师提供继续教育服务,例如围绕着中小学课程展开的在职培训。
3.依据中小学“青年教师”可持续性的实现路径构建。
从中小学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成熟阶段”出发,应认识到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系统性、持续性、长期性的工程,缺乏教育资源顶层设计是行不通的。目前,我国对于中小学青年教师的培养大多是采用“自上而下”的认证机制,但缺乏“自下而上”的倒逼机制,这本质上是一种教师培养“单向度”的体系,容易造成合作与对话的封闭。据此,中小学教育机构在不断引进高质量青年教师(自上而下)的同时,也需要加强立足自身的推动、牵引工作(自下而上),将中小学青年教师展开实质性教育工作作为一个“新起点”,加快见习期、试用期、转正期等各阶段的考核评估衔接体系建设,由此形成一个始终存在“不足”的曝光和自检系统,推动教师生涯可持续性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小学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是确保我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它不仅在微观层面加强了中小学青年教师职业素养,为更好地保障中小学教育水平奠定基础,在宏观层面的“职业能力”上,也提供了由“学习型”向“专家型”过渡的途径,对保障我国基础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智.“传道”是第一位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责任和使命的重要论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02):40-43.
[2]卢燕.“互联网+”时代如何促进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18(18):151-153.
[3]朱飞.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审视与实现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8(18):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