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媒体视阈下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路径探析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heng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手机媒体开展中小学教育,可以将传统的直接传输德育理论知识的形式转变为丰富的多媒体信息传播模式,助力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手机媒体开始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广泛渗入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手机媒体借助其便捷性、可延展性、互动性等特性为中小学德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网络成瘾、班级群异化等问题的出现也给中小学德育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因此,进一步研究手机媒体这一新兴文化现象,基于手机媒体的德育平台建设来丰富和完善德育开展形式,对新时期背景下完善中小学德育模式、更好地发挥德育功能具有重大意义。
  一、手机媒体对青少年德育工作的影响
  手机媒体作为网络媒体的延伸,具有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实时更新、信息获取快、跨区域传播等特性,又因便于携带,充分满足了大多数用户的真实需求,成为受众度最高的新兴媒体。手机媒体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为其他领域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巨大便捷,德育工作亦不例外。
  1.手机媒体给德育工作带来的机遇
  首先,手机媒体能够缩短中小学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时间、空间距离,更大程度上打破了以往由时间、空间给家校联系带来的挑战和束缚,提高了工作效率。家长和学校能够借助手机媒体实现紧密联系,实现教育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从而最大可能地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突尼斯的媒介理论曾经指出“随着手机的智能化和人性化发展,手机从缩短传播双方的空间距离,偏重语音通话的媒介演变为开始彻底重新构建受众的时间和空间媒介”[1]。也就是说,手机媒体的更新发展加深了我们对时间空间的认识,由以往的语音通话转变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面对面通话的虚拟时空。家长和教师能够通过跨越时空的手机媒介探讨学生的教育问题或班级管理的开展进程,例如手机QQ群、微信群能够实现随时随地点对点传播,极大地方便了教师和家长的即时沟通,有助于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构建起家校生“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
  其次,手机媒体的信息多样化有利于丰富教育内容。通过形式多样的手机媒体能够增强德育内容的新颖性、趣味性,通過视频、短片、故事的形式传播德育常识,淡化以往的学校德育理论灌输迹象,提升学生对新式德育内容的敏感性。通过手机媒体开展中小学教育,可以将传统的直接传输德育理论知识的形式转变为丰富的多媒体信息传播模式,助力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加之手机媒体的信息储备容量大、更新频率高,可以实现实时互动、实时联系,教师和家长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人际交往中的语言沟通,借助语音、视频等方式实现跨空间的对话交往。因此对学校德育工作来说,学校能够借助手机媒体举办教师家长之间的线上交流会,潜移默化中增进双方之间的亲密感,提升德育效果。
  最后,手机媒体的多功能性有利于拓展德育路径。随着4G时代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5G时代也即将要到来,手机媒体的各项功能能够极大满足学校德育工作的需求。手机媒体提供的信息庞大而复杂,学校应筛选出正向信息引导学生、家长认识道德,促进思想提升。此外,手机媒体上呈现的多样App,从形、声、色、面等方面给用户全方位、多层次的体验,借助手机媒体可以直接深入地进行品德教育。
  2.手机媒体给德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首先,手机媒体的即时性和个人自主性使得每个独立个体都能接收到多样化信息,而独立个体也能够自主选择传播这些多样化信息。麦克卢汉说过:“事实上,我们似乎生活在神奇的一体化时间之中,可是我们仍然在使用陈旧的、前电子时代那种支离破碎的时间模式和空间模式来思考问题。”[2]手机媒体具有平等性、隐匿性的特点,个体用户能够根据自身主观意愿传播主观信息,不同人群的知识能力水平不同,偏向接触信息和知识资源的类别也有所不同,这就直接导致了部分家长可能会在公共的QQ群、微信群内传播不恰当信息,引起其他家长的不满等现象。例如,不久前一则标题为“家长炫娃被踢出群”的新闻引起大众广泛关注,新闻内容是北京一名家长频繁将孩子的阶段性考试成绩和排名发进群里,甚至还让其他家长来“比较一下”。大家从一开始的羡慕和祝贺渐渐变成反感,最终让群主将这名“炫娃狂魔”踢出群。消息一出,网友们一片哗然,都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人认为晒娃是个人自由,也有人认为过分晒娃影响群内和谐。此则新闻也代表着近年来家长群内的普遍现象,家长出于自豪主动分享喜悦,却不料其他家长并不乐于见此消息。这就为难了教师,教师对群内信息的干涉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使得手机媒体在增进教师和家长之间密切联系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拉远了部分家长之间的距离。处理不当不仅不能促进家校合作,有效推动德育发展,还很有可能造成逆向冲击。此外,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虽然通过手机媒体能够拉近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也能方便家长之间的沟通,但是这极有可能形成一个两极化趋势,即成绩好的孩子家长自觉形成一支积极主动的队伍,成绩相对来说不太好的孩子家长形成一支被动跟随状态的队伍,这也给教师管理家校关系带来挑战。
  其次,手机媒体更新周期快、涉及范围广,要求受众群体接受新事物新产品的能力随之提升。在开发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新模式的过程中,仍然需要考虑到受众群体,即家长和教师双方的接受能力。中小学生家长的年龄分布不均,年轻家长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要强于稍年长家长,同样教师群体也是如此。年龄层次相差较大的群体之间对待新生事物的表现往往有一定的差距,稍年长的受众群体对信息的接受处于被动状态,缺乏对新鲜事物的敏锐度,对手机媒体复杂的科技技术存在表现迟钝的反应,因此和年轻受众家长相比,对通过手机媒体开展的德育活动参与程度也明显较低、主动性更差。例如通过App让家长参与投票、计分、评比、有奖竞答等活动,对年轻家长来说轻而易举,但是多样化形式也会使得年长家长眼花缭乱、不知所措。因此,在考虑到年龄阶层这一方面,掌上德育能否更好地顾及不同年龄阶层的个性化需求就显得更具挑战性。
  最后,如何通过选取恰当合适的德育内容,将手机媒体的德育舆论导向引向正确的方向,对学校和教师来说也是另一大挑战。近年,信息超量和信息污染给中小学德育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信息超量是指信息流量超过了受众的需要和接受能力或者社会需求,信息污染是指大量不健康的信息或垃圾信息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3]手机媒体在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优势的同时,也夹杂着良莠不齐的虚假、反动信息。例如网页里突然出现的广告、色情、游戏等不利信息,经常是不可控的,加之网络信息来源广、方式隐蔽、不易及时清除,就给中小学线上德育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学校及中小学教师在选择德育内容时既要保证优质积极向上的德育内容,也要兼顾有害信息的侵入并及时作出处理,对此还需运用更多应对策略。   二、构建手机媒体德育工作新途径
  手机媒体作为新时期德育的一个重要载体,是一把双刃剑。学校德育工作应正视机遇和挑战,充分挖掘手机媒体优势,同时避免不足,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敢于创新,把握德育工作的规律性,改进中小学德育的关键载体。
  1.利用班级群,提供多样的互动和服务
  当前,我国中小学班级都已经建立线上QQ群、微信群,但由于管理问题,群组功能没有得到更好发挥,家长教师学生之间整体亲密度不高。因此,中小学德育工作者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应当调整管理方向,把握住线上沟通这一重要途径。德育工作者可以利用QQ群的互动特性,改变过去上行下效、我说你做的传统单一教育模式,定期或随机集中开展线上德育班级论坛,选择每一期的主题内容,设计集思想性、娱乐性、专业性、知识性为一体的多个环节,邀请家长及学生共同参加,随意发表观点和看法,实现多对多的交流沟通。在开展论坛的过程中结合趣味游戏、有奖竞答、你画我猜等形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将线上交流当作是游戏活动,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此之前,德育工作者要做的是提前给家长做好工作,鼓励家长积极配合教师工作,陪伴孩子一起学习成长,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师单方面的工作,也是家长、社会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线上论坛的开展才能更加顺利有效。
  2.制定线上班级规章,规范信息来源
  针对频繁出现的管理问题,德育工作者应当作出调整,制定恰当合理的规章制度来规范相应行为,控制无用信息的传播。德育工作者可以开展家长交流会,开诚布公地针对管理问题和家长讨论,采取家长提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对班级管理达成一致意见,共同推动班级管理。针对部分家长传播无效信息现象,选取家长管理员,通过协商讨论出关于学生德育问题的行为表现,确定优质信息标准,并共同选出合适的德育内容,以便开展论坛工作。针对班级内家长攀比现象,可以组织家长分小组分享孩子的优点及不足、与孩子相处时的点滴,使家长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拉近年长与年轻家长之间的情感距离。
  3.构建德育新平台,激发德育新活力
  除了QQ群、微信群的主题论坛活动、分享德育问题以外,中小学德育工作者也可以开发手机媒体新平台,即当下流行的手机App。不同类型的App具有不同的教育功能,德育工作者应当转变思维方式,改变传统的课堂讲授,创建新型德育模式。第一,开发线上慕课德育平台,让学生在家中、外地都能随时随地线上听课,线上德育慕课的优势之处在于便捷省时,以短视频、微视频的形式开展德育,给学生减压。第二,可以開发德育游戏App,借助流行的消消乐、奔跑类、音乐类、角色扮演类、谜语类等类型游戏,融入德育知识,传递正能量,增加德育趣味性,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德育内容。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德育知识的感知力,也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当然,开发App依旧需要德育工作者提供德育主题、内容、知识等方面的信息,以便App开发者更好地做出合适有趣的产品。
  4.恰当把握使用手机媒体的频率和力度,提高德育效率
  当前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手机媒体受众者都不可避免地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更加高效有节律地使用手机媒体。因为手机媒体的多功能性和对不同群体的高度吸引力,导致受众者在使用手机媒体时会不自觉地延长使用时间,而消耗在手机媒体上的时间不会再重新补回,比如陪伴孩子成长的时间、与他人真心交流的时间等。长期低头使用手机媒体还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联合国属下的世界卫生组织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12岁至35岁的年轻人中,约半数蒙受听力受损风险,因为他们长时间与过度暴露在高分贝下,包含使用个人音讯设备聆听音乐。近日两会召开,多位人大代表建议禁止智能手机进入中小学校园,人大代表雷燕琴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交了《关于禁止中小学生在校园使用智能手机的建议》,她表示,对中小学生而言智能手机在于家人联系、查找学习资料等方面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危害,如影响学业、造成身体素质下降、甚至影响心智的发展。因此,她建议出台文件法规,禁止手机媒体进校园。因此,在中小学德育工作者在鼓励借助手机媒体开展德育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引导家长和学生合理有序地安排线上学习时间,认真规划使用时长,切不能沉迷于手机媒体,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面对新的时代环境,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者面对手机媒体这一双刃剑,应当主动把握这一载体,不断增加手机媒体在中小学德育工作领域中的开发和应用,使之成为家长、社会、学校都能接受的新平台,使德育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化作动态,实现教育形式和方法的创新[4],开发德育工作新局面,共同推动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华强.手机媒体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1(4):95-100.
  [2]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8.
  [3]李安英,徐兵,刘英飞.新媒体对高校德育的挑战及对策[J].湘潮(下半月),2009(1):41-42.
  [4]胡余波,徐兴,赵芸,等.手机媒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索[J].中国青年研究,2010(8):100-103.
其他文献
“让每位师生都成为创造幸福和幸福生活的人。”在江苏省最早看见曙光的新兴热土之上,坐落着这样一所欣欣向荣的学校—江蘇省启东实验小学。学校创建于1927年,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90多年来,经过数代实小人的辛勤耕耘、薪火相传、开拓创新,渐渐形成了以幸福教育为核心理念的校园文化。学校以“彩绘孩子们的人生起点”为己任,建构独特的“幸福1 2”课程,创设丰富的德育平台,努力为每个孩子的发展提供一方属于自己
在今天,随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的深入人心,教师在看待学生时再也不能将其看作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灌输的对象,而要将其看作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拥有学习需求的求知者。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把握学生的学习差异和认知风格,从而更好地对其进行指导。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影响学生的发展。师生关系的存在依赖于两个基本的条件:一是
惩戒在教育中遭遇困境已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追溯原因,不能不提及那些与之有关的概念,如体罚、变相体罚、心罚等。  应该说,反对体罚、变相体罚、心罚,是对儿童权利和人格尊严的保护,是教育的进步。但由于理论界对这些概念尚没有统一的、清晰的认识,以及在法律上缺乏明确的限定,使得教育者变得谨小慎微,想管又不敢管,“既然用了有可能违法,那还是不用吧”这种想法,恐怕是教育者在决定是否要惩戒学生时所持有的普遍心态
一线教师需要恰当地引导青少年学生在面对偶像文化,乃至相关社会现象时,懂得客观理性对待,既不盲目,亦不回避。  青少年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对偶像充满崇拜之心,但与此同时,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又处在成熟、完善的“路途”中,因而也就特别需要一线教师加以适当的点拨与引领,让偶像成为青少年成长的动力源头之一,而不是成为青少年“跑偏”人生之路的诱因。那么,偶像文化促进青少年成长,教师
“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澄明,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微的人们带来自信”这是德育的价值所在,如何实现这种价值?房山区的答案就是——融通。通过融通增长德育的力量。  德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还需要融合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帮助,社会、家庭环境、家庭教育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社会成长环境和家庭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家长素质和德育
教育最终的归宿是学生。面对一个个独立的、鲜活的生命,教育者要思考的是,教他们做什么人,立什么志,具备什么样的道德素养,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文峰中学坚持“崇德弘毅,学文攀峰”的校训,构建课程、文化、活动相结合的教育新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完整的教育培养完整的人,即培养既有聪慧头脑又有高尚品格、既有家国情怀又有国际视野、既有广泛知识又有健康人格的中学生。  一、开发课程,建立完
宝宝生病了,我们心急,我们忙乱,再加上缺乏经验,会给看病、护理的过程增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怎样才能让这个进程一路畅通?    孩子生病,处理情况要因人而异    都说孩子发烧不要急着上医院,但我认为要根据孩子的体质来判定,否则会耽误孩子的病情。我儿子的第一次肺炎就是这样拖出来的:当时儿子流鼻涕,轻微咳嗽,我们就没去医院,在家给他吃小儿感冒颗粒。两天后的下午开始发烧,午夜高烧,送到医院就确诊为肺炎。
郑州航空港区实验小学在“上善共生”的区域德育理念和“1146”德育工作模式的指引下,结合学校“润心启智”的办学理念,以“培育有爱的创造者”为育人目标,坚持实施“润心”德育课程,持续开展“树立新文明家风、培育新文明家庭”协同育人活动,探索出一些好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引导家庭确定和传承家风  家风是每个家庭的精神支柱,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了调动学生及其家长培育家风的积极性,我校从“
新手父母  他不肯睡觉,他烦躁不安,他要长牙……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做才能很快地哄好他,让他平静下来?    1 他不耐烦了  他饿了,哇哇叫着要吃,在奶冲好之前,先分散一下他的注意力。  ● 让宝宝脸朝外抱着他,一只手托住他的屁股,另一只手围住他的身体。  ● 带着他在家里转转,边走边指给他看家里的摆设。  宝宝越大就越喜欢这种脸朝外的坐姿。    2 他很烦躁  有时宝宝会毫无理由地烦躁,好像他
宝宝经常吐奶?一起来找找原因。    吐奶和溢奶都是指奶从宝宝嘴里面流出来的现象,只是吐奶是胃中食物被强而有力地排出,而且量比较多;溢奶则是指食道或胃里的奶不由自主地逆流到口腔外的情况。造成宝宝吐奶、溢奶的原因很多,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    胃肠道肌肉控制还不健全    一般情况下,宝宝出现吐奶、溢奶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宝宝胃肠道和口腔的肌肉控制不健全,喝完奶后马上平躺,奶很容易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