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好古诗词教学五步曲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ay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词教学是语文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语文中考中就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往往为之付出甚多,费时颇长。尤其是古诗词的赏析,更是令人头痛。针对诸如此类的现象,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古诗词教学五步曲,通过实践,收到了初步的效果。
  第一步:识字明义,注重诵读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历代教学家都十分重视它。有道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强调了诵读的作用——只有在不断地诵读过程中,才能加深对诗词内容的印象。新课标明确地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可见,古诗词教学的第一步曲,就是诵读,熟读成吟,才能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说起“读”,似乎十分简单,其实不然。要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好古诗词并不容易。古诗词的字字句句千锤百炼,无不凝聚着诗人的心血。显然,识字明义是诵读的关键。光识字不明义,令人昏昏然。只有既识字又明义,才能准确的去领悟诗意。
  中国的汉字本身就是音形义的结合体,缺一不可。例如《敇勒歌》中的“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不读“jiàn”,而读“xiàn”。如果读音错误,势必出理解上的偏差。为什么我们的学生默写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诗时,经常出现把“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青”写成“清”呢?究其原因有二:一方面因音同而误,这还不是关键。关键在于另一方面,就是对词义的不理解,“汗青”是一个专用名词,作“史册”义,这句话应理解为“留取这颗赤诚的心光照史册”,如果明义了,默写时就不会出错了。要正确的朗读也一样,只有明白了词义,才能做到正确、流利地诵读。如辛弃疾的《夜行黄沙道中》的“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一句,只有明确地把握句中的词义,诵读时才能正确的停顿。“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当然,在实施古诗词的教学中,千万不可忽视古今词义的异同。例如,李煜的《浪淘沙》“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一句中的“莫”字就与今义不同。这里我们就应理解为“暮”,李煜作为一个亡国之君,黄昏之时,只身凭栏,西望夕阳,感慨不已。只有理解了“莫”得词义,我们才能真正地诵读出这首诗的绝妙意境,诵读出词人真正的情感。否则,要把握主旨,谈何容易呢!诸如此类的例子告诫我们,弹好“识字明义,注重诵读”第一步曲,才是古诗词教学的最佳前提。
  第二步:知人论世,注重情感
  我这里所说的知人论世,是指在阅读古诗词时,既要了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又要把握好诗人的个性特点、情感变化。让学生从诗歌的意蕴中去获得信息,产生灵感,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感悟出诗人创作的真实意图,悟出古诗词的真正内涵。
  众所周知,初中语文中选用的古诗词大多出自唐宋,而唐宋这两个时期的诗词大家又处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之下,表现出了不同的风格特点。即便同一诗人的作品,随着历史的变迁也发生了不同的情感变化,所以,知人论世,注重情感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初中语文中选用杜甫的三首诗就集中地体现了这一点。《望岳》是杜甫的早期作品,意象气势宏大,充满了雄心,流响于自信、富有浪漫主义的情调。可是,随着唐王朝的动荡乱离时世的到来,尤其是安史之乱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诗人的情感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诗风也随之变化。感情变得深沉苍凉,语言和韵律则曲折有力,集中的地体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春望》中流露出了诗人思家忧国的沉痛悲怆之情。杜甫到了晚年,则把个人的命运同时代的苦难纠结在一起,又把自己的同情心与社会的责任感联系在一起,联想到了普天下的“人”(寒士)以及普遍的社会问题。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祈愿。这一宽广的胸怀在封建士大夫的时代中是难能可贵的,令后人钦佩。从课文中选用杜甫诗作的用意看,充分的证实了这一点。古诗词教学,知人论世,注重情感的变化应该是不可缺失的一步。
  第三步:识物悟理,注重积累
  这里所说的“物”就是指诗歌意象中所描述的事物。我们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只有识别事物才能悟出诗词中所蕴含的道理,就可以把握诗词的要义,应该说这是学习古诗词比较简捷的方法之一。我们要有的放矢地积累诗词中所描述的事物,才能铺平赏析诗歌的道路,由此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赋、比、兴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源头。诗人经常通过描述事物来抒发内心的情怀或排解自己胸中的郁闷,所以识物悟理是鉴赏诗歌的前奏。当然,诗词中“物”的描述是有其规律的。先秦时期的作品,诗人常常把“物”作“比”来引起吟诵之词(即我们课堂说得比兴手法的运用)。如《关雎》中的“关雎”就是真心相爱的一种水鸟,雌雄相爱,形影不离,情真意专,至死不渝。诗中以关雎比兴,引出了一个男子的浪漫情怀。由思慕、追求到向往,细微而不失平和,感情热烈而又痛苦,值得后人玩味。到了唐宋时期,诗人所写之“物”则采用托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手法来构思。如古诗词中的“杨柳”,因“柳”与“留”谐音,常出现在送别的诗词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此不作赘举。但是古诗词中用“事物”来抒发情怀言志的,我们千万忽视不得。例如,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诗人并不是为了要写蝉而写蝉,而是通过蝉来揭示一个深刻的哲理。不妨结合生物学,从它的形象特征,生活习性入手。联系诗人的身世去理解。虞世南是初唐时太宗皇帝李世民的重臣之一,居列二十(相当于今日的中央政治局委员或常委),位高权重。诗人正是以敏锐的政治洞察力,通过“蝉”阐明了“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深刻哲理。由此可见,学习古诗词,识物悟理,注重积累是我们古诗词教学的一个重要抓手。弹好这步曲,就显得十分必要。
  第四步:求法索微,注重理解
  阅读古诗词目的就是提高学生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在阅读古诗词时,关键就在于我们去探求诗人的创作风格,创作思路,从诗词的细微处去感悟出成就千古名句的奥妙,更进一步去理解其深刻的内涵,从而运用到我们的写作教学中去。应该说,弹好这一步曲十分重要,需要耐心地训练,才能收到可喜的成效。
  诗人在创作过程中,都有一个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的经历。探求写作之法,索取细微处的奥妙以及格律上的和谐等等,都是学习古诗词的不可缺失的部分,闻一多先生曾倡导学习诗歌须从“三美”入手,即音韵美、语言美、建筑美,实际上就是告诫我们学习古诗词应从格律、语言和构思三方面入手,求法索微,从而去真正地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实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除先秦以外,古代的诗词大多分前后两个部分。前是状物写景,后为借景抒情或抒情言志。事实上古诗词这种构思方式,为后世的写作训练奠定了坚强的基石。古诗词中的这个细微之处值得我们去品味。例如唐代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就值得品味。从中探求出诗人的创作构思,从字词的锤炼,我们可以看出诗人为了排解尘世杂念,寄情山水。一个“悦”字,既写出鸟儿的欢悦又衬托了诗人豁达之悦,一个“空”字正是诗人空灵心境的写照,它完全来自于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从而“悦”、“空”二字巧妙地把幽美寂静的环境和内心纯净愉悦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可见,学习古诗词,深入地求法索微,就能正确的理解诗词,不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弹好这一步曲,应该就是我们学习古诗词向纵深发展的一步。
  第五步:缘事感怀,注重拓展
  学习古诗词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能够从古诗词所表达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中缘事感怀,或顺应延伸,或反其拓展,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这是我们学习古诗词的最高层次的一部曲。
  我们说,古诗词中的内容和主旨,毕竟有其时代的局限性,诗人的创作意境,思想也必然受到社会的束缚,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承认它的进步性,又要以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科学的发展观来看待它,只有这样,我们学习古诗词才能落到实处。
  笔者所说的“缘事”是指“缘”诗词中之“事”,而感现实社会之“怀”,这样,我们古诗词教学才能富有现实价值和现实意义。例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把潼关的地形与历史巧妙结合起来,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史为鉴而发千古奇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面对这样深刻而警策的名句,在把握的过程中。我们就应“缘”诗人所揭示的当时之理,而“感”当今社会现实之怀,使诗句的理解向纵深拓展延伸。张养浩登临潼关之军事要地,望西都,念秦时之宫阙万间,观当今之兵祸连结。兴,则大兴土木,万间宫阙由百姓白骨而垒,一旦成土,百姓为之殉葬;亡,则兵祸连结,争城夺土,断送无数百姓性命。这样精辟入理的诗句,诗人是从对民生疾苦的同情的角度去揭示历史真相的。但,从现实的科学发展观的角度上,是有其偏面性的。如今面对改革开放高速发展的时代,我国正一日千里的速度建设社会主义。确实是在大“兴”,这个“兴”,百姓不但没有“苦”,反而倍感“甜”,人们因为国家的“兴”,才获喜迁新房,安居乐业。可谓是国兴而民安民乐。所以,“缘”古诗中的“事”,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更应注入当今科学发展观来看待一切,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去感怀,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对古诗词的品味,提高审美情趣。
  总之,在古诗词教学中,笔者摸索的这五个步骤,不光是为了应试教学,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诵读古诗词的过程中,从积累、感悟和运用方面,逐步提升自己,不断提高自身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丰富自身的写作素材。古为今用,使语文教学收到实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王浩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教学设计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内容的重要体现;课前精心备课、精心设计、精心制作,课中气氛营造、师生互动、拓展延伸,课后能力迁移、信息反馈、反思改进等,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在围绕学生学会会学的目标下进行。  【关键词】教学设计关注说明成长预测和分析调控和应变经验和评价  教学设计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内容的重要体现;因此,课前精心备课、精心设计、精心制作,课上气氛营造
激励是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加强这门教学艺术的修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有实效。体育教学中常见的激励方式有以下六种:  一、融通式激励  学生是有感情需要的,从上第一堂体育课开始,他们就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体育课。这种情感建立在师生情感交融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融通包括情感和信
【内容摘要】说明文作为传统的三大文体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并没有体现出其应有的地位。在新课程改革中,虽然这一话题被人们重新提起,但是往往仅是“提起”而已,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本文拟就新课程背景下说明文的教学进行一定的思考,以期能引起人们的一点点关注。  【关键词】说明文 教学 问题 出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许多语文教学的老话题被人们重新提起,其中就有对于说明文教学的再思考。但是,当我们进行较
写作,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引导学生挖掘生活的意蕴,让学生“我手写我心”,抒发“真我情感”,使习作描写具体而不空泛,真实而不虚假,自然而不做作。但学生由于对社会、对生活的关注度不够,对事物的认识不够深刻,体验也肤浅,导致所写作文要么空洞乏味,要么矫情做作。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敏锐的感悟能力,对事物的思辨能力,让他们在感悟中成长,在思考中成熟。  (一)让学生的心弦动起来  苏
多音字是高考字音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全国各省市的高考试卷大部分会涉及到多音字。比如:2009年全国卷Ⅰ的字音题目,四个选项共十六个词语的字音考查,多音字竟达到十个之多。由此可见,多音字在字音考查中的比重。  多音字是汉语的一种特殊现象,据有关资料统计,在3500个常用汉字中,一字二音的有356个,一字三音的有44个,一字四音的有4个(叉、朴、差、肴),一字五音的有一人(和),合计起来,多音字共有4
“互动、生成”是伴随着新课程实施而出现的新理念。它和“自主、合作”一起成为课改以来使用率最高的词汇,成为大家最关注的话题,成为课堂上老师们不懈追求的境界。  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就是指在课堂这一特定的时空里,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既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又包括教师和教材的互动、学生和教材的互动。  首先,没有学生与文本的互动就没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影响,就没有认识的完善、提高及情感的升
江苏省实施的新课标内容丰富,能反映物理学研究的新成果,且能紧密联系现代科技和社会问题。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地区差,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衡,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高中学生普遍认为物理比以前更难学,教师也感觉物理更难教。很多学生对物理学习丧失信心,物理课上学生没精打采,课堂气氛十分沉闷,教学双方都明显感到消极被动。因此,上好一节物理课,实在不易。这
【内容摘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的讲解与传授,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新课程爱心兴趣童心  英语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向导,它是语文教学的脉搏,关系着语文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通过教学实践的资源,更具工具性和人文性,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使语文教学更有效。  【关键词】课程资源 删 增 合 分  在语文教学资源中,教师最熟悉的是教材。传统教材是唯一的,课改教材是丰富多彩的。面对传统教材,教师视如珍宝,越教越透彻、自信;面对课改教材,教师很容易手忙脚乱,容易教得茫然、肤浅。传统教材一枝
诗歌是高度浓缩的艺术,而高考以近体诗为主,所以,通过想象与联想,把诗歌的语言还原为合理的生活画面,就尤为必要。由浅入深,想象可以分为还原想象、补充想象与创造想象。  (一)还原想象:  抓住诗歌的主要意象的特点,进行原汁原味的想象还原,这是理解诗歌的第一步。  比如吴涛的“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这首七言绝句写春深夏浅、乍暖忽寒的情味。  春夏之交乍暖忽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