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藏文文献中出现的“Sog?po?和?Hor”两字起,综述蒙藏关系的开端史而选择几本较为代表性的藏文史籍,对比和比较其文记载蒙古世系王名的藏文字母撰写之异同来探讨和考究其资料来源。
关键词:历史文献;蒙古世系;异同比较
众所周知,藏文文献中对蒙古记载有两种称呼,一为Sog po,其一词始出现于P.T,1288《敦煌本藏文历史文献·编年史》:“及至马年(694年)……噶尔·达古为“sog [po]”所擒……”。然学界对此“sog po”一词的解读各持己见,有的认为是“契苾”人,又有人认定为“粟特”。然而在新疆米兰发现的藏文简牍中,也见有sogpo一词,英国学者F.W.托马斯在1934年译注M.I.iv,17号木简时,即提出sog po一词似指粟特人。而另一Hor一词也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地区对它的定义未能形成一致的说法。最早的敦煌文献和新疆简牍中出现的Hor一词至今未能断言说是指元代蒙古人,只有后期藏文文献中出现的Hor一词才实指蒙古人。
学界对于蒙藏关系的开端仍然各持己见,始于阔端王子这一说法影响较普遍,似乎已成定论,但仍有学者提出了质疑。苏鲁格指出:“蒙藏交往并非始于1247年,萨班亦非“蒙藏关系的拓荒者”。因为据《萨迦世系谱》记载:“在萨班到达凉州之前(即1247年以前),阔端身边已有一些吐蕃僧人。”还通过对《智者喜宴》中关于成吉思汗与吐蕃僧人交往的记述分析,认为蒙藏交往始于成吉思汗时期。陈庆英认为,“早在成吉思汗时期,就有藏传佛教不同教派的僧人通过西夏地区零星地进入蒙古活动,有的还直接与成吉思汗的家族有了联系,成为蒙古王室与藏传佛教接触的开端”。
成吉思汗时期的蒙藏关系史的研究虽屡有卓见,究其原因不外两点:一是史料严重匮乏;二是仅有的史料又零星散乱,且有不少悖谬失实之处。之后出现的浩如烟海的藏文史籍中,涉及蒙古族的记载,数量极为可观。更为珍贵的是,许多史料译自现已失传的蒙文文献。这些史料可补蒙、汉文献之不足,亦可与蒙、汉文献互相参证。藏文名著《红史》《觉木隆觉法史》《藏汉蒙历史概论》《蒙古教法史》中所录蒙古世系就是一个例证。
萨迦时期蒙藏关系变得更为密切,渐渐在藏文的史籍文献中出现了蒙古王统。蒙古王统世系记录于藏文史籍是始于《红史》,是因为时代趋势和社会需要而出现的一个现象。之后出现的《西藏王统史》里虽有蒙古王统史的记载,可其作者索南坚赞明确指出他所引述内容的资料来源。但是17时期后出现的蒙藏史时不但惯用之前的蒙古王统史,并把它追溯到藏族的王统家族。
《红史》载有21位和《雅隆尊者教法史》19位、《藏汉蒙历史概论》19位、《蒙古佛教史》中有22位蒙古王统世系,以上藏文史籍所载蒙古世系之异同点是:
一、《红史》与《雅隆尊者佛教史》的撰写极为相近,并且两个都把15位伯升豁儿·多黑申看为两个人而写成b’I shing,khor dogs shing,原這两者为同一人。《藏汉蒙历史概论》与《蒙古佛教史》较为相近,其写法与蒙语读音相近,因此看得出后面两者较为偏向以蒙语为主。
二、与《雅隆尊者佛教史》相比;《红史》共记载21位并除了上面把一个名分开写成两个人名字外,与蒙古秘史记载一致。可《雅隆尊者佛教史》漏掉《蒙古秘史》里第18位合不勒汗外其他都一致。藏文的撰写也除了第6位也客·你敦写为pas ka ni dun和yig nye dun两的迥然不同外,其他撰写字母有点不同外读音皆为相近。
三、从《红史》和《雅隆尊者佛教史》的记载内容看两者均为直接从《蒙古秘史》录引,而是从协日叶西(she rab ye shes)翻译的那个作品里引用,可后者又像是从前者里引用,并且更像有人读出来托人写,因为两者写法不一样外拼音格外相近。
四、阿莽班智达写《藏汉蒙历史概论》时参考的文献除了藏文外没有其他文字的文献,因此他班智达参考的资料也会是之前两者之一,可班智达在撰写人名时接近蒙语的发音来完成,可有时列出的人名多于比前两者。
五、与《藏汉蒙历史概论》相比,《蒙古佛教史》在第6位 sa li gal ci go多了一位ae he ni dun外,《藏汉蒙历史概论》里15位ma ha tho tan ha ci khu lug在《蒙古佛教史》里写成两个人:即ma ha tho tan和 ha chi hu lug。
可见,《红史》和《雅隆尊者佛教史》两者的资料来源很有可能是同一文献,并《藏汉蒙历史概论》和《蒙古佛教史》均未提及其资料来源,但记载的内容大致相近,因此有可能来自同一文献或后者参考了前者。但前两者和后两者所记载的内容较有偏差,并且藏文字母的拼写不一,因此有些人名不能与前两者相对应,故而后两者有可能参考了别的文献。
参考文献
[1]王辅仁,陈庆英.?蒙藏关系史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2]攀保良.?蒙藏关系史研究[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2.
[3]石硕.?西藏文明向东发展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4]阿莽·贡却坚参著.藏汉蒙历史概论[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0.
[5]释迦仁钦德著,汤池安译.雅隆尊者教法史[M],西藏人民出版社,1989.
[6]苏鲁格.“蒙藏交往始于阔端和萨班”说质疑[J].蒙古学信息,1998.
[7]陈庆英.蒙藏的早期交往与西夏在蒙藏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J].青海社会科学,1992.
作者简介:
尕么项着(1998.12-),男,藏族,青海贵德人,现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藏族历史方向)
关键词:历史文献;蒙古世系;异同比较
众所周知,藏文文献中对蒙古记载有两种称呼,一为Sog po,其一词始出现于P.T,1288《敦煌本藏文历史文献·编年史》:“及至马年(694年)……噶尔·达古为“sog [po]”所擒……”。然学界对此“sog po”一词的解读各持己见,有的认为是“契苾”人,又有人认定为“粟特”。然而在新疆米兰发现的藏文简牍中,也见有sogpo一词,英国学者F.W.托马斯在1934年译注M.I.iv,17号木简时,即提出sog po一词似指粟特人。而另一Hor一词也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地区对它的定义未能形成一致的说法。最早的敦煌文献和新疆简牍中出现的Hor一词至今未能断言说是指元代蒙古人,只有后期藏文文献中出现的Hor一词才实指蒙古人。
学界对于蒙藏关系的开端仍然各持己见,始于阔端王子这一说法影响较普遍,似乎已成定论,但仍有学者提出了质疑。苏鲁格指出:“蒙藏交往并非始于1247年,萨班亦非“蒙藏关系的拓荒者”。因为据《萨迦世系谱》记载:“在萨班到达凉州之前(即1247年以前),阔端身边已有一些吐蕃僧人。”还通过对《智者喜宴》中关于成吉思汗与吐蕃僧人交往的记述分析,认为蒙藏交往始于成吉思汗时期。陈庆英认为,“早在成吉思汗时期,就有藏传佛教不同教派的僧人通过西夏地区零星地进入蒙古活动,有的还直接与成吉思汗的家族有了联系,成为蒙古王室与藏传佛教接触的开端”。
成吉思汗时期的蒙藏关系史的研究虽屡有卓见,究其原因不外两点:一是史料严重匮乏;二是仅有的史料又零星散乱,且有不少悖谬失实之处。之后出现的浩如烟海的藏文史籍中,涉及蒙古族的记载,数量极为可观。更为珍贵的是,许多史料译自现已失传的蒙文文献。这些史料可补蒙、汉文献之不足,亦可与蒙、汉文献互相参证。藏文名著《红史》《觉木隆觉法史》《藏汉蒙历史概论》《蒙古教法史》中所录蒙古世系就是一个例证。
萨迦时期蒙藏关系变得更为密切,渐渐在藏文的史籍文献中出现了蒙古王统。蒙古王统世系记录于藏文史籍是始于《红史》,是因为时代趋势和社会需要而出现的一个现象。之后出现的《西藏王统史》里虽有蒙古王统史的记载,可其作者索南坚赞明确指出他所引述内容的资料来源。但是17时期后出现的蒙藏史时不但惯用之前的蒙古王统史,并把它追溯到藏族的王统家族。
《红史》载有21位和《雅隆尊者教法史》19位、《藏汉蒙历史概论》19位、《蒙古佛教史》中有22位蒙古王统世系,以上藏文史籍所载蒙古世系之异同点是:
一、《红史》与《雅隆尊者佛教史》的撰写极为相近,并且两个都把15位伯升豁儿·多黑申看为两个人而写成b’I shing,khor dogs shing,原這两者为同一人。《藏汉蒙历史概论》与《蒙古佛教史》较为相近,其写法与蒙语读音相近,因此看得出后面两者较为偏向以蒙语为主。
二、与《雅隆尊者佛教史》相比;《红史》共记载21位并除了上面把一个名分开写成两个人名字外,与蒙古秘史记载一致。可《雅隆尊者佛教史》漏掉《蒙古秘史》里第18位合不勒汗外其他都一致。藏文的撰写也除了第6位也客·你敦写为pas ka ni dun和yig nye dun两的迥然不同外,其他撰写字母有点不同外读音皆为相近。
三、从《红史》和《雅隆尊者佛教史》的记载内容看两者均为直接从《蒙古秘史》录引,而是从协日叶西(she rab ye shes)翻译的那个作品里引用,可后者又像是从前者里引用,并且更像有人读出来托人写,因为两者写法不一样外拼音格外相近。
四、阿莽班智达写《藏汉蒙历史概论》时参考的文献除了藏文外没有其他文字的文献,因此他班智达参考的资料也会是之前两者之一,可班智达在撰写人名时接近蒙语的发音来完成,可有时列出的人名多于比前两者。
五、与《藏汉蒙历史概论》相比,《蒙古佛教史》在第6位 sa li gal ci go多了一位ae he ni dun外,《藏汉蒙历史概论》里15位ma ha tho tan ha ci khu lug在《蒙古佛教史》里写成两个人:即ma ha tho tan和 ha chi hu lug。
可见,《红史》和《雅隆尊者佛教史》两者的资料来源很有可能是同一文献,并《藏汉蒙历史概论》和《蒙古佛教史》均未提及其资料来源,但记载的内容大致相近,因此有可能来自同一文献或后者参考了前者。但前两者和后两者所记载的内容较有偏差,并且藏文字母的拼写不一,因此有些人名不能与前两者相对应,故而后两者有可能参考了别的文献。
参考文献
[1]王辅仁,陈庆英.?蒙藏关系史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2]攀保良.?蒙藏关系史研究[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2.
[3]石硕.?西藏文明向东发展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4]阿莽·贡却坚参著.藏汉蒙历史概论[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0.
[5]释迦仁钦德著,汤池安译.雅隆尊者教法史[M],西藏人民出版社,1989.
[6]苏鲁格.“蒙藏交往始于阔端和萨班”说质疑[J].蒙古学信息,1998.
[7]陈庆英.蒙藏的早期交往与西夏在蒙藏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J].青海社会科学,1992.
作者简介:
尕么项着(1998.12-),男,藏族,青海贵德人,现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藏族历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