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不一样

来源 :七彩语文·习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juanjuan82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盘稀里糊涂菜
  锅碗瓢盆乾坤大,油盐酱醋滋味长!果果最近疯狂地迷上了烹饪,他立志要当一名顶级厨师。顶级厨师的第一步,当然是从自家厨房开始!
  西紅柿炒鸡蛋,这还不是小菜一碟?果果很谦虚,他决定先拿这道简单的炒菜练练手。首先要采购新鲜的食材,果果跑去买西红柿。时值秋天,恰逢柿子上市,这柿子跟西红柿长得像孪生兄弟一样,果果傻傻分不清,抱起三个又大又红的柿子就走。一回家他就把菜洗洗切切下了锅,准备放盐时,有三罐调味料都是白花花的,果果也不细究,随手挖了一勺放锅里,谁知错放了白糖。果果兴致大发,想炒出一点独家风味,于是打算加点酱油,可他看也不看,拿起醋瓶子就倒……
  这道“黑暗料理”一出锅,果果先让老爸老妈品尝。刚尝一口,老妈白眼直翻,老爸则一个箭步冲向垃圾桶。
  “呸呸呸,怎么会这样?”果果也尝了一口自己的“杰作”,简直欲哭无泪。
  “你把西红柿和柿子搞混淆了,”老妈指出这一点,“咱们去市场上比较一下吧。”
  果果和老妈来到超市。老妈一手拿起西红柿,一手拿起柿子,叫果果好好观察。果果发现两者的颜色和形状的确很相似,不过还是略有区别:西红柿颜色偏红,柿子色泽偏黄。更大的不同还在于,西红柿的蒂部又细又尖,而柿子的蒂部则显得粗大。
  “观察不光是用眼睛看,”老爸说,“还可以用鼻子闻,用手摸,用耳朵听,或者用嘴巴尝一尝!”说着,老爸带果果回到自家厨房。
  老爸指着三罐调味料,分别是盐、白糖和味精。这三种调味料像雪白的三胞胎,怎么辨别它们呢?果果用手指蘸了一点,放进嘴里一尝,哈哈,甜的这一罐是白糖,再用手捏一捏,白糖黏黏的;咸得发涩的这一罐是盐;剩下的一罐不用尝了,肯定是味精。
  酱油和醋色泽接近,都是深褐色。果果二话不说,端起来准备各来一口尝尝味。所幸老爸及时阻止:“你不怕把自己齁着了?除了用嘴巴尝,有没有其他更简单有效的办法呢?”
  对了,用鼻子闻!果果拿起一瓶,拧开瓶盖,凑到瓶口一闻,一股呛鼻的酸味直往鼻子里蹿,这瓶当然是醋。另一瓶闻上去香香咸咸,那就是酱油啦!
  “我的眼睛、嘴巴、鼻子和手真有用!”果果较真起来,“不过,我的耳朵还没派上用场呢!”
  “这个好办。”老爸提议道,“你去楼下水果摊买个西瓜回来,要挑个成熟的好西瓜!”
  “啊,我哪里会挑呢?”这让果果犯难了。
  “你想想,挑西瓜的秘诀应该向谁请教呢?”老爸提示说。
  “啊,是爷爷!爷爷在老家常年种西瓜,肯定有经验。”果果立即打电话给爷爷。爷爷在电话里是这么说的:挑西瓜先用眼睛看,瓜的头尾两端匀称,脐部和瓜蒂凹陷较深,而四周饱满,这样的西瓜就是好瓜。如果头大尾小,或者头尖尾粗,则可能就不是好瓜。挑西瓜还要用耳朵听,将西瓜用手敲一敲、弹一弹,发出“嗒嗒”的声音可能是生瓜;发出“咚咚”声,就是熟瓜;而发出“噗噗”声则是熟过头的瓜,也不是好瓜。
  果果得此真传,果然挑了个不错的西瓜呢!
  亲爱的朋友,想想看,挑西瓜调用了哪些感官呢? 在观察过程中,常常要综合运用多个感官,让观察更加细致、精准。
  探寻背后的秘密
  经过这番指点,果果认为自己观察事物的本领技高一筹,便忍不住去找糖糖,向她炫耀自己的新技能。
  谁知,一到糖糖家,就看糖糖一筹莫展,正巧陷入一道难题之中。原来,糖糖的父母出门办事,给糖糖煮了几个鸡蛋。糖糖把熟鸡蛋放进冰箱,结果鸡蛋滚来滚去就跟生鸡蛋掺和在一起了。
  “来来来,动用你强大的五感,把熟鸡蛋挑出来吧!”糖糖打趣道,“不管你是用鼻子嗅,还是用耳朵听……前提是不能打破一个生鸡蛋,否则就亏大了!”
  果果像霜打的茄子,瞬间蔫了。在小小的鸡蛋面前,他居然五感统统失灵了。
  “别灰心,”糖糖笑道,“咱们身处信息时代,可以多借助网络工具来解决问题嘛!”
  于是,糖糖和果果上网查询资料,的确找到了好法子。他俩立即动起手来:将鸡蛋平放在桌子上,用手一拨,让鸡蛋旋转。一个鸡蛋转速非常快,旋转时间长,就是熟鸡蛋,他们敲开一看,果然如此;一个鸡蛋旋转时,速度慢得多,转不了几秒就停下来,就是生鸡蛋。真是好神奇啊!
  这是为什么呢?网上没有查到解释。糖糖和果果专门请教了科学老师,老师非常乐意解答——
其他文献
阅读国学经典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几年来,我们一直在利用兴趣小组的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国学经典。我们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教材的每单元都分为五大块安排:(一)学经典内容;(二)神奇汉字;(三)日积月累;(四)诗歌赏读;(五)延伸拓展练习。  在国学教材上,我们实施了“神奇汉字”的识字教学,通过多媒体演绎汉字演变过程,从甲骨文到金文、小篆、隶书,再到楷体。如“光”的甲骨文字形
期刊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有效的阅读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以课本为媒介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交往互动,课内外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喜欢读书。  一、 以本为媒,生本互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通常很短暂,要想引起学生的注意,就要激发他们的兴趣。教师根据课本内容,创设
期刊
课文只是教语文的材料,是“载体”,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只是“例子”,语文课就是利用课文这一“载体”来教学生学语文。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前理事长崔峦也曾大声疾呼:“语文课要和内容分析说再见。”那么,“和内容分析说再见”以后,我们的语文课该教什么呢?此时,上海师范大学教育部“国培计划”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首席专家吴忠豪教授针对语文课程内容分类,提出了“本体性课程内容”的概念。让人顿感云开雾
期刊
一、 情境导入,激兴趣  师:(播放ppt,配乐《敦煌》)在敦煌莫高窟的第257窟的墙壁上,有一组保存完整的连环故事画,记载着一个源自佛经的神奇故事……“在一片景色秀丽的山林中,有一只鹿。它的双角洁白如雪,身上有九种鲜艳的毛色,漂亮极了,人们都称它九色鹿。”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古老的民间故事。跟老师一起板书:九色鹿,注意“鹿”的笔顺,最后一笔竖弯钩要伸出来。一起读课题。  【评析】本文是一则来自
期刊
一、 在情境中朗读  在执教苏教版三上《“东方之珠”》一课时,我带领学生理解“倾听”一词是这样教学的:首先,我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声情并茂地范读了含有这个词语的句子:“每逢节假日,人们结伴来到这里,漫步在金色的沙滩上,沐浴着轻柔的海风,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真是舒服极了。”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很自然地说出了:我仿佛看到了人们三五成群
期刊
读书的经历是刻骨铭心的。打开沉重的记忆之匣,飘散的却是芬芳,让贫穷和艰难的的童年生活和少年时光变得轻松和明亮,感谢书籍!感谢与书籍有关的人!  会讲故事的小老师  大家喜欢曹老师,不是因为她长得好看,也不是因为她来自于“街上”,外表光鲜,举止优雅,是因为她喜欢用前半节课讲课本,后半节课讲故事。  我们害怕曹老师,不是因为她是我们的班主任,也不是因为她喜欢叫学生到前面“亮相”,也不是生气起来直直地盯
期刊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当第一片树叶落下的时候,秋天悄然而至。在摄影爱好者眼里,秋天是一张张美丽的照片;在画家笔下,秋天是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在诗人眼里,秋天是优美的文字串成的美好图画。这节课,我们将跟随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王宜振爷爷,走进他笔下的——秋天。  (生开火车读课文,教师随机正音)  二、 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师: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看看诗里的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从哪里看出来的?
期刊
《大江保卫战》一课已经教完许久了,可那难忘的教学情景却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说来也惭愧,本来我并没有想到什么好的教学设计,参阅了不少备课资料,或觉得平乏,或觉得不如己意。直到上课前的早读课,学生曹思源问了我一个问题,我才突然间有了灵感。他问我:“老师,为什么不将‘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改成‘风声雨声喊声,声声震耳’呢?”我问:“你为什么觉得要这样改呢?”他说得有理有据:“我觉得应将‘涛声’改
期刊
陆游的临终遗言,一不感叹人生短暂,二不处理家务家财,而是以诗示儿,把爱国情怀跃然纸上,传诵千古。带着对诗人的敬畏之感,我总是认真地教学着《示儿》这首古诗。  镜头一:几年前,古诗《示儿》教学后,学生赵宇的日记让我呆了好一阵子。他这样写道:“学了《示儿》后,我上网搜索陆游的资料,见到这样一段话:可叹陆游死后66年,元师灭宋,江山易主,他的遗愿落空。不但中原未能恢复,连南宋的半壁江山也失掉了。老师,清
期刊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是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诗人首先描绘了江南大地的美景:花红柳绿、莺飞燕舞,无论是临水的村庄里,还是依山的城郭处,到处都是迎风招展的酒旗,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接着,诗人描摹了烟雨之中的江南景象:从南朝时候起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的佛教寺庙,在苍松翠竹间、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另有一番蒙眬迷离之美。  教学时,我在介绍了作者杜牧后,却首先将教学转向了他的另一首诗《泊秦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