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分析补益类中药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和Embase中1990年1月-2014年2月收录的补益类中药药物不良反应(ADR)相关文献,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 在378篇ADR报道中,最易引起ADR的补益类单味中药为何首乌、人参、枸杞子、黄芪,注射剂类分别为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而其他中药制剂则以首乌片为最;ADR累及组织或系统方面,以皮肤组织、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损害常见,其相应临床症状以瘙痒、皮疹、头晕、意识不清、呕吐、恶心、肝功能异常为主。结论 正确认识补益类中药的不良反应,有助于临床合理用药,规避风险。
关键词:补益类中药;不良反应;文献计量学
中图分类号:R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5)06-0043-03
补益类中药是一类能够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阴阳虚衰的病理偏向,以治疗虚证为主的药物[1]。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补益类中药滥用或使用不当现象十分普遍,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随之增加[2]。本研究检索了近15年补益类中药ADR的相关文献,并对ADR涉及的相关药物及其累及不同系统的损害表现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旨在引导临床正确合理用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以《中药学》教材[1]纳入的补益类中药如“人参”并含“副作用/不良反应”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Pubmed、Embase。检索时间范围为1990年1月-2014年2月。
1.2 数据筛选
纳入标准:补益类中药致ADR临床报道。排除标准:①排除药理及动物研究文献;②排除综述文献等二次文献;③排除抄袭或重复发表的文献。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
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共纳入文献378篇,其中涉及单味中药相关文献81篇,注射剂252篇,其他中药制剂45篇。
2.2 补益类中药不良反应使用频次统计
补益类中药ADR涉及单味中药22味,文献81篇,患者261例,其中以何首乌、人参、枸杞子ADR报道较多,其他药物报道较少。涉及注射剂17种,文献252篇,患者326例,ADR临床报道以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为主,另外黄芪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参附注射液临床报道也较常见;涉及其他中药制剂18种,文献45篇,患者93例,其中以首乌片ADR报道为最,文献15篇,患者57例。详见表1~表3。
2.3 药物不良反应累及组织或系统及临床症状
378篇ADR文献涉及患者680例共895人次,累及组织或系统以皮肤组织、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最为常见,皮肤组织损害的临床症状以瘙痒、皮疹、红肿多见,神经系统损害以头痛、头晕、失眠居多,消化系统损害则以腹痛、呕吐、恶心为主。详见表4。
3 讨论
3.1 药物不良反应原因探析
3.1.1 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 大剂量和长期使用补益类中药是导致其ADR发生的原因之一。由于盲目大剂量或长时间服用该类药物,极易导致ADR的发生,如长期服用人参可导致儿童性早熟[3]。
3.1.2 辨证或配伍不当 中医注重辨证论治,配伍得当,须根据患者证候组方遣药,以达到防治或治疗疾病的最佳目的。如患者盲目使用,则会因药不对症而引发ADR,临床上有因误服冬虫夏草导致脘腹胀满不适的报道[4]。另外,不同注射剂合并使用,可能改变其有效成分,或使杂质析出,或改变不溶性微粒的含量等,极易导致配伍不当,这也正是注射剂类药物发生ADR的因素[5]。
3.1.3 药材的产地不同和炮制不当 中药讲究道地药材,以求其最佳疗效,随着中药需求量的日益增加,不少中药实行人工栽植,其成分含量有所不同,特别是重金属含量超标,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值得重视[6]。此外,中药炮制不当也会使其有毒成分不能有效降低进而影响人体健康,如制首乌的醌类物质含量比生首乌低,相应的毒性也较小。
3.2 药物不良反应规避
为避免或减少补益类中药ADR的发生,有关部门应加强中药质量控制,对炮制、产地及制剂的生产等实行有效监控,尤其要加强对重金属的检测,以提高中药使用的安全性;临床医生在使用中药制剂特别是注射剂类药物时,应当辨证施治,配伍得当;对老人、儿童及过敏体质者在治疗用药应当慎重,做好用药监测,以确保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 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442-418.
[2] 刘蔚红,李成建,张筠,等.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11(31):7690.
[3] 苏春兰,罗志胜,覃兴乐.滥用人参致不良反应3例[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13(5):279-280.
[4] 柳鲁临.冬虫夏草引起胃肠排空抑制1例[J].山东中医杂志,1992, 11(5):23.
[5] 刘洪玲,王路平.李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及合理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7):565-567.
[6] Wu X, Chen X, Huang Q, et al. Toxicity of raw and processed roots of Polygonum multiflorum[J]. Fitoterapia,2012,83(3):469-475.
(收稿日期:2014-05-24;编辑:华强)
关键词:补益类中药;不良反应;文献计量学
中图分类号:R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5)06-0043-03
补益类中药是一类能够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阴阳虚衰的病理偏向,以治疗虚证为主的药物[1]。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补益类中药滥用或使用不当现象十分普遍,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随之增加[2]。本研究检索了近15年补益类中药ADR的相关文献,并对ADR涉及的相关药物及其累及不同系统的损害表现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旨在引导临床正确合理用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以《中药学》教材[1]纳入的补益类中药如“人参”并含“副作用/不良反应”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Pubmed、Embase。检索时间范围为1990年1月-2014年2月。
1.2 数据筛选
纳入标准:补益类中药致ADR临床报道。排除标准:①排除药理及动物研究文献;②排除综述文献等二次文献;③排除抄袭或重复发表的文献。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
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共纳入文献378篇,其中涉及单味中药相关文献81篇,注射剂252篇,其他中药制剂45篇。
2.2 补益类中药不良反应使用频次统计
补益类中药ADR涉及单味中药22味,文献81篇,患者261例,其中以何首乌、人参、枸杞子ADR报道较多,其他药物报道较少。涉及注射剂17种,文献252篇,患者326例,ADR临床报道以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为主,另外黄芪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参附注射液临床报道也较常见;涉及其他中药制剂18种,文献45篇,患者93例,其中以首乌片ADR报道为最,文献15篇,患者57例。详见表1~表3。
2.3 药物不良反应累及组织或系统及临床症状
378篇ADR文献涉及患者680例共895人次,累及组织或系统以皮肤组织、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最为常见,皮肤组织损害的临床症状以瘙痒、皮疹、红肿多见,神经系统损害以头痛、头晕、失眠居多,消化系统损害则以腹痛、呕吐、恶心为主。详见表4。
3 讨论
3.1 药物不良反应原因探析
3.1.1 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 大剂量和长期使用补益类中药是导致其ADR发生的原因之一。由于盲目大剂量或长时间服用该类药物,极易导致ADR的发生,如长期服用人参可导致儿童性早熟[3]。
3.1.2 辨证或配伍不当 中医注重辨证论治,配伍得当,须根据患者证候组方遣药,以达到防治或治疗疾病的最佳目的。如患者盲目使用,则会因药不对症而引发ADR,临床上有因误服冬虫夏草导致脘腹胀满不适的报道[4]。另外,不同注射剂合并使用,可能改变其有效成分,或使杂质析出,或改变不溶性微粒的含量等,极易导致配伍不当,这也正是注射剂类药物发生ADR的因素[5]。
3.1.3 药材的产地不同和炮制不当 中药讲究道地药材,以求其最佳疗效,随着中药需求量的日益增加,不少中药实行人工栽植,其成分含量有所不同,特别是重金属含量超标,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值得重视[6]。此外,中药炮制不当也会使其有毒成分不能有效降低进而影响人体健康,如制首乌的醌类物质含量比生首乌低,相应的毒性也较小。
3.2 药物不良反应规避
为避免或减少补益类中药ADR的发生,有关部门应加强中药质量控制,对炮制、产地及制剂的生产等实行有效监控,尤其要加强对重金属的检测,以提高中药使用的安全性;临床医生在使用中药制剂特别是注射剂类药物时,应当辨证施治,配伍得当;对老人、儿童及过敏体质者在治疗用药应当慎重,做好用药监测,以确保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 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442-418.
[2] 刘蔚红,李成建,张筠,等.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11(31):7690.
[3] 苏春兰,罗志胜,覃兴乐.滥用人参致不良反应3例[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13(5):279-280.
[4] 柳鲁临.冬虫夏草引起胃肠排空抑制1例[J].山东中医杂志,1992, 11(5):23.
[5] 刘洪玲,王路平.李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及合理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7):565-567.
[6] Wu X, Chen X, Huang Q, et al. Toxicity of raw and processed roots of Polygonum multiflorum[J]. Fitoterapia,2012,83(3):469-475.
(收稿日期:2014-05-24;编辑: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