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版历史的编排体系与旧版教材体系完全不同:新版教材按主题,旧版教材按时间先后。目前,新课的教学活动也按主题来进行,复习时有必要跟学生一道把知识按时间顺序重新梳理。主题中的知识点好象散落绿茵丛中的“珍珠”,要让这些“珍珠”成为人见人爱的“项链”,我们就必须寻找一条适当的“线”将其“串联”。
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历史事件本身既有时间先后关系,又有因果关系。我们把这种关系作为“串联”的“线”。为了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复习的最高效率,我在组织学生复习时抓“四次战争”、“四个条约”和“四次探索(运动、变法、革命)”,引导学生将这两个重点知识在师生互动的前提下,加以复习巩固。
一、四次战争
1、鸦片战争
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件。②直接原因:以虎门销烟为借口,保护鸦片贸易。
⑵起止时间: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
⑶结果:清败,被迫签约。
2、第二次鸦片战争
⑴原因:英法两国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⑵起止时间:1856年10月至1860年。
⑶结果: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被迫签约。
3、甲午中日战争
⑴原因:为吞并朝鲜,日本入侵中国。
⑵起止时间:1894年7月至1895年4月。
⑶结果:清败,被迫签约。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⑴原因:以镇压义和团为借口发动侵略战争。
⑵起止时间:1900年6月至1901年9月。
⑶结果:北京陷落,被迫签约。
二、四个条约
1、中国近代第一个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⑴时间:鸦片战争结束时的1842年8月。
⑵内容:
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在通商口岸派驻领事。④中国征收英商货物进出口关税应由两国协商。
⑶影响:
①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②中国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封建经济开始解体。③中国开始论为半殖地半封建社会。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割九龙并开口岸由沿海到长江中下游的《北京条例》
⑴时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的1860年。
⑵内容:(略)
⑶影响: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深入内地并允许开工厂的《马关条约》
⑴时间:甲午中日战争结束的1895年4月。
⑵内容:
①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③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⑶影响:
①使中国丧失了大片土地和更多主权。②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③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4、主权丧失贻尽,赔款最多的《辛丑条约》
⑴时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的1901年9月。
⑵内容:
①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加上利息,共9.8亿多两。②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的组织。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④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在内居住。
⑶危害:
①极大地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②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③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三、四次探索(运动、变法、革命)
1、洋务运动
⑴代表人物:奕訢(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方)。
⑵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⑶内容:
①前期:“自强”创办近代军事工业。②后期:“求富”军事工业,又兴办民用企业。③培养人才:兴办新式学堂,派留学生。④筹建海军:北洋、南洋和福建。
⑷评价:
①性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②目的: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统治。③作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西方强烈的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戊戌变法
⑴背景:1898年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进一步激化。
⑵时间: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
⑶主要内容:略
⑷结果:变法解犯了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9月21日发动政变,变法失败,“戊戌六君子”遇害。
⑸影响: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走向革命。
3、辛亥革命
⑴同盟会:
①成立:A兴中会——革命团体(1894年夏威夷);B、同盟会——革命政党(1905年东京)。②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创立民国(民权主义)、平均地权(民生主义)。③意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⑵辛亥革命:
①经过: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取得武汉三镇,各省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②结果: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同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③意义:A、性质:中国近代历史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功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同时也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局限: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不可能充分依靠发动广大群众,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4、新文化运动
⑴背景:尊孔复古逆流。
⑵兴起: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
⑶口号:“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
⑷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和胡适。
⑸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⑹主要内容:①前期:三“提倡”、三“反对”。②后期: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⑺历史意义: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但对待东西方“绝对”偏向,后来影响深远。
最后,归纳总结为三个“四”简表(表略)。这样,学生就拥有了一条有价值的“珍珠项链”。
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历史事件本身既有时间先后关系,又有因果关系。我们把这种关系作为“串联”的“线”。为了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复习的最高效率,我在组织学生复习时抓“四次战争”、“四个条约”和“四次探索(运动、变法、革命)”,引导学生将这两个重点知识在师生互动的前提下,加以复习巩固。
一、四次战争
1、鸦片战争
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件。②直接原因:以虎门销烟为借口,保护鸦片贸易。
⑵起止时间: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
⑶结果:清败,被迫签约。
2、第二次鸦片战争
⑴原因:英法两国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⑵起止时间:1856年10月至1860年。
⑶结果: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被迫签约。
3、甲午中日战争
⑴原因:为吞并朝鲜,日本入侵中国。
⑵起止时间:1894年7月至1895年4月。
⑶结果:清败,被迫签约。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⑴原因:以镇压义和团为借口发动侵略战争。
⑵起止时间:1900年6月至1901年9月。
⑶结果:北京陷落,被迫签约。
二、四个条约
1、中国近代第一个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⑴时间:鸦片战争结束时的1842年8月。
⑵内容:
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在通商口岸派驻领事。④中国征收英商货物进出口关税应由两国协商。
⑶影响:
①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②中国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封建经济开始解体。③中国开始论为半殖地半封建社会。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割九龙并开口岸由沿海到长江中下游的《北京条例》
⑴时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的1860年。
⑵内容:(略)
⑶影响: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深入内地并允许开工厂的《马关条约》
⑴时间:甲午中日战争结束的1895年4月。
⑵内容:
①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③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⑶影响:
①使中国丧失了大片土地和更多主权。②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③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4、主权丧失贻尽,赔款最多的《辛丑条约》
⑴时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的1901年9月。
⑵内容:
①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加上利息,共9.8亿多两。②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的组织。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④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在内居住。
⑶危害:
①极大地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②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③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三、四次探索(运动、变法、革命)
1、洋务运动
⑴代表人物:奕訢(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方)。
⑵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⑶内容:
①前期:“自强”创办近代军事工业。②后期:“求富”军事工业,又兴办民用企业。③培养人才:兴办新式学堂,派留学生。④筹建海军:北洋、南洋和福建。
⑷评价:
①性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②目的: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统治。③作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西方强烈的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戊戌变法
⑴背景:1898年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进一步激化。
⑵时间: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
⑶主要内容:略
⑷结果:变法解犯了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9月21日发动政变,变法失败,“戊戌六君子”遇害。
⑸影响: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走向革命。
3、辛亥革命
⑴同盟会:
①成立:A兴中会——革命团体(1894年夏威夷);B、同盟会——革命政党(1905年东京)。②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创立民国(民权主义)、平均地权(民生主义)。③意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⑵辛亥革命:
①经过: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取得武汉三镇,各省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②结果: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同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③意义:A、性质:中国近代历史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功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同时也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局限: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不可能充分依靠发动广大群众,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4、新文化运动
⑴背景:尊孔复古逆流。
⑵兴起: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
⑶口号:“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
⑷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和胡适。
⑸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⑹主要内容:①前期:三“提倡”、三“反对”。②后期: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⑺历史意义: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但对待东西方“绝对”偏向,后来影响深远。
最后,归纳总结为三个“四”简表(表略)。这样,学生就拥有了一条有价值的“珍珠项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