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直播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

来源 :新闻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shaoj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随着新媒体客户端直播功能的成熟,在5G技术的支持下,直播在新闻报道中越来越广泛。摆脱了传统媒体下新闻直播需要大型直播车、大量专业人员支持的需要,大大提升了新闻直播的可操作性,第一时间、全方位、多角度为公众提供报道。央视新闻,作为国家级媒体,更是将直播应用到新闻报道的各个方面。
  【关键词】直播  新闻报道  应用
  直播在新闻报道中的广泛应用,能为观众带来现场的最新情况和一手报道。在传统媒体中,直播成本高、人力投入大、技术相对复杂,往往运用在提前策划好的新闻活动中。在新闻直播中,也常常采用现场连线等方式获取前线情况,经常出现信号不稳定、画面声音延迟较大等情况,总体上受到的限制较大。新媒体直播的兴起,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参与到新闻报道中,同时也为新闻报道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提高了新闻时效性、接近性。央视新闻也利用微博、央视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进行直播,对突发事件、重大新闻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利用新媒体直播作新闻报道也有其独特优势。
  一、央视新闻报道中新媒体直播的应用
  (一)突发事件现场报道
  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中,时效性始终是第一位,为受众带来最新的现场状况是直播最重要的内容。将新媒体直播用在突发新闻报道中,能更好地凸显时效性,也能更灵活的通过镜头让受众直观了解突发事件的进展。在贵州安顺公交车坠湖事故中,央视记者在事故发生后的两个半小时进入现场直播,从待命的医疗救援情况开始,对当时的搜救进展、救援力量、坠湖公交车状况等进行了报道,也通过采访医生、工作人员、搜救人员获取消息。一则视频或文字报道,内容更聚焦于某一信息,很难全方位的对突发事件进行说明,而直播可以通过记者实地采访使受众更好地了解突发事件的真实情况,通过现场不同人员提供的多角度信息,尽可能的获取信息,让公众知晓突发事件的最新情况。
  利用新媒体直播对突发事件进行报道,可以通过第一视角直接呈现现场情况。直播的特点在于不加以任何剪辑、特效将画面展现给受众,第一视角的应用更能增强观众在观看时的真实感,使受众有更强的画面感。2020年7月24日上午,中国外交部宣布关闭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央视新闻在中午开启了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关闭情况长达7个小时的直播。直播中除了严正声明和外交部新闻发布会,大部分时间是通过架设的几个不同机位关注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的一举一动。央视新闻的这次直播一方面迎合了公众对这一外交事件的关注,另一方面也通过全球直播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在对待这一事件的冷静克制,是大国风范的体现。新媒体直播应用在突发事件报道中,报道时效性与真实性兼具,直播时长限制较小,较高的灵活性也为受众提供了更多的视角了解事件,这在做好新闻报道中至关重要。
  (二)重大事件专题报道
  重大事件在新闻报道中始终围绕一个主题,尽可能的展现事件的起因、发展、经过、结果,受众也能看到事件的全部过程。相比于突发事件,重大事件的新媒体直播在报道目的和环节设置上可以有一定的策划,但其最终结果依旧是做到最真实的呈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央视记者奔赴武汉重灾区展开92天的报道活动,围绕“共同战‘疫’”这一主题,运用直播对各大医院和方舱医院的救治情况、医护工作者的工作情况、武汉解封、支援医疗队撤离、雷神山医院“清零”等进行报道,对初期舆论广泛关注的医院物资短缺、湖北红十字会物资分配等问题也进行探访,深入对话,为受众带来现场的各方面信息。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工作,央视新闻开启了“慢直播”,全国人民一起见证了两座医院施工的全过程,是中国速度的展现。重大事件直击现场,给受众带来了更直观的感受,对事件的发展进程有更清晰的认知,也更有助于舆论引导。
  在新媒体直播中,重大事件主题报道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仅仅是传递信息,它同时被赋予了情感上的认同与共鸣的作用。201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央视新闻策划了“日出东方央视引文70小时大直播”,70多路记者向广大观众展现了各部门工作人员为此次盛典的辛苦付出,受众在观看直播的过程中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活动的盛大還有对国家的认同感、自豪感。同样在“共同战‘疫’”系列直播,也为公众树立起了战胜疫情的决心。新媒体直播在报道中围绕主题,为受众构建起一个事件完整的体系,无论是内容还是情感,都更容易获得认可。
  (三)社会民生新闻报道
  央视新闻新媒体直播除突发事件、重大事件外,还着眼于日常生活中的民生新闻,涉及文化生活、社会热点事件、民生工程等领域。这类新闻报道没有突发新闻报道的紧急性,也没有重大事件报道中的持续性,报道主题明确、流程清晰,整个直播被精心设计过,在真实的基础上有更多的展示,其目的在于通过直播这一平台,让受众对事件本身有更多了解,为受众获取一定信息提供便利。社会民生新闻讲究的是贴近性,因此央视新闻在新媒体直播中也更多的选择从普通人的视角进行报道,“高大上”的新闻也更具有人情味。同时专业人士在直播中的解读,对观看直播的普通受众而言,也是一次知识的普及。
  二、新媒体直播新闻报道的优势
  传统直播主要依赖便携式卫星传输系统或者卫星车将拍摄信号进行卫星传输,通过摄像机、摇臂系统等拍摄,将拍摄现 场画面的SDI信号传输到现场切换台或者转播车后, 通过卫星实时传回到台内卫星接收器,再接入播出总控矩阵,以实现直播。①对受众来说,观看直播也只能通过电视,一旦错过,除非电视台进行重播,很难进行回放。无论是媒体还是受众,传统媒体下的直播都有着较大的限制。智能手机的普及,直播平台完善,5G的建设及应用,为稳定、长时间的新媒体直播提供了支持。
  (一)灵活性
  从媒体角度来看,新媒体直播大大提高了直播的灵活性。一方面,直播摆脱了需要大量人员、设备支持的状况,在制作成本上大大降低,这使得直播常态化成为可能。尤其是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中,记者到达现场后通过网络就可以直播,活动范围不受信号传输的影响,更丰富的现场画面可以在第一时间传回。一般来说,新媒体直播更多的考虑使用移动端小屏幕画面的显示,对画质、拍摄角度要求较低,央视新闻作为国家级媒体,技术成熟、设备完备,可以在直播中呈现多视角、多画面,也为受众在观看过程中提供了更好的体验。另一方面,新媒体直播的平台是微博、央视新闻客户端等移动平台,不会扰乱电视节目的正常播出,不受电视节目编排的影响。如果想对一个事件做好全面的报道,搜集更多的素材是基础。因此为了做好全方位的报道直播时长较长,在电视平台中,很难拿出完整的时间就某一事件的现场情况进行直播。同一时间段开启的多场直播,在传统媒体中很难做到兼顾,在新媒体直播平台中用户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新媒体直播,在制作过程中的播出时间、播报地点限制更小,灵活性得以提升。   对受众而言,新媒体直播也打破了观看地点的限制,以前只能通过电视,现在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同时新媒体直播可以进行回放,即便是错过了,也可以随时随地的观看,选择自己想看的直播,提高了受众在使用过程中的灵活性。央视新闻积极打造传播矩阵,在观看平台上给予公众更多的便利。
  (二)交互性
  交互性是新媒体的一个典型特征,在新媒体直播中得到了延续,直播中通过留言实现受众与记者的互动。在“日出东方央视引文70小时大直播”中,共收近38万的留言。留言中有与主持人的互动也有受众感情的抒发。通过留言,记者能更好地了解受众希望看到的内容,对于受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可以在对专家采访时提出,获取专业解答。在一些新闻直播中,也会主动设计留言环节,增加双方的交互性。
  在新媒体直播的交互性还延伸到了受众与受众之间。用户可以通过弹幕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其他用户在看到弹幕后可以表达自己的赞同和反对,持不同意见的用户在直播中碰撞,实现了用户与用户间的互动。用户间的交互,也为新媒体直播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在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慢直播”中,网友化身“云监工”,脑洞大开将各类工程车拟人化,起名“多尔衮”“叉酱”“呕泥酱”等,央视新闻也顺势在直播下开设助力榜。从用户“围观”造医院到央视新闻参与到互动中,此次“慢直播”的报道方式,也成为非常有价值的新闻产品,让报道不再是媒体单一输出的独角戏,通过这种长时间的直播形式,受众直接成为了事件的参与者和见证者。②新媒体所具有的交互性为直播带来更多样的用户体验,在直播中,每个用户不仅是受众更是成为直播的直接参与者。
  (三)全面性
  新媒体直播的全面性,体现在报道题材的全面和报道内容全面两个方面。央视新闻直播在题材上,除了突发事件、重大事件、民生新闻外,还有国际动态聚焦、新闻发布会、现场专访等主题,覆盖了新闻报道中的大部分方向。同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设计新闻报道专题,2020年毕业季,也联合高校开展“云毕业典礼”。新闻报道内容多元化,为不同层次、年龄段的人提供了选择空间,满足受众获取信息的不同需求。
  在报道内容上,因为受到的节目编排限制更小,往往可以内容做精、做细,有全面的展现。在2020年夏的防汛抗洪中,央视新闻对受灾严重的湖北、江西、安徽等省份的群众安置转移、一线抗洪救援、大坝拦蓄洪水等进行了直播报道。每天2-3次的直播设置,内容覆盖到抗洪抢险救援的各个方面。洪水无情人有情,前线报道对广大关心洪水情况的受众来说无疑是一颗定心丸。央视新闻,作为我国新闻报道最重要的窗口,利用直播做好全面报道,提升信息的真实性,保障公众知情权,打破因为新闻封闭造成的虚假传播,同时缓和社会的负面情绪。超长时间的直播,对某一主题的持续观察,弥补了电视新闻节目的短板。
  三、新媒体直播在新闻报道中应用的意义
  (一)新旧媒体关系的改变
  新媒体直播应用到新闻报道中,是传统媒体新闻报道形式在新媒体中的创新与延伸。在传统新闻报道中,注重报道内容的完整性。而新媒体传播中,及时发布是第一要义,因此信息具有碎片化的特点。同时为了吸引受众,新媒体常常用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信息。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是结合了传统媒体报道新闻的方式,是新旧媒体在报道中的融合。在新媒体直播报道中,一方面它继承了传统媒体在处理语言叙事的长处,必须向受众表达清楚新闻要素、必须尊重新闻客观事实;另一方面,它具有更多元的信息加工方式,摆脱了报道成本、时长、地点等限制,传递有温度、有情感、有思考的直播成为创新点。以央视新闻“共同战‘疫’”这一报道主题为例,展现了新媒体直播受众对新闻生产方式的更高要求,语态灵活、信息覆盖全面、观看方式多样的移动终端直播或将成为连接民众与国家主流媒体的远程信息渠道。③新旧媒体关系在直播中不是对立的,传统媒体直播报道为新媒体直播报道提供了范本,新媒体直播打破了传统直播的界限,从固定节目、固定时段、固定渠道播出转型多角度、交互性、全景式地呈现。
  (二)官方媒体发声方式的重塑
  新媒体环境下,官方媒体新闻报道不断受到自媒体冲击,丰富的新媒体资源也难免会带来新闻质量差、虚假报道等问题。如果想要获得受众更多的关注,内容为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新闻报道,凸显新闻报道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依旧是不变的准则。将新媒体直播引入到新闻报道中,利用自身传播优势,整合信息资源,在保障时效性的同时,最大程度保障新闻传播真实性。在不同新闻报道中,直播报道也体现出不同优势,在突发事件中的运用,能为辨别真假信息较弱的普通群众提供支持,减少受众的恐慌情绪;设置专题持续报道,也满足了受众对重大事件長时间关注的需求,为社会提供了事件发展的完整信息。新媒体平台、直播都在促使官方转型,同时为新闻报道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我们也必须看到,新媒体用户趋于年轻化,也有着更加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在重塑的过程中,打破原有的话语体系,抓住年轻人的需求,是挑战也是新媒体直播在新闻报道应用的机遇。
  四、结语
  新媒体直播在新闻直播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是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也是受众在新媒体环境中信息接收模式的转变。新媒体直播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优势的融合,为公众参与到新闻报道中提供了新途径,是传播多元化的结合。
  新媒体直播报道在当前的传播环境中具有明显优势,运用好这一优势,是做好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
  注释:
  ①梁志立,李孙萍.新媒体直播优势与应用探析[J].新媒体研究,2020,6(11):29-30.
  ②黄洁如.新冠疫情生态下场景直播的应用及特点[J].新闻前哨,2020(07):41.
  ③倪泰乐,陈应双.融媒体传播特征下的新闻现场直击——以《共同战“疫”》特别栏目为例[J].当代电视,2020(04):35-38.
  作者简介:王小丹,华东政法大学社会主义法制教育与传播研究硕士研究生
  编辑:长  青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本文以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所提供的百度指数大数据平台为依托,从网络关注度和媒体关注度这两方面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二孩”议题的社会关注情况。结果发现“二孩”议题的社会关注度与重大政策、事件息息相关,“二孩”议题在年龄、地域的社会关注度差异明显,“二孩”议题的社会关注持续性不够。  【关键词】“二孩”社会关注度 百度指数 时空特征  “二孩”政策是我国继独生子女政策后提出的另一项
期刊
【内容提要】国内首档融媒体评论节目《中国舆论场》( Chi-na's Public Opinion Field)在节目内容融合、传播渠道融合、传受双方社交互动等方面做出诸多尝试。本文从这档节目的定位出发,通过分析其评论特色、内容与渠道的创新、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等进行具体阐释。  【关键词】互联网+ 中国舆论场 媒介融合  近年来,基于互联网的技术对电视新闻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愈发明显,使整个媒介
期刊
【内容提要】全国各党刊社在推进媒体融合的过程中,通过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与难点。本文以内蒙古党刊《实践》杂志为例,尝试从转变发展理念、树立互联网思维,突破技术瓶颈、建设全媒体采编平台,解决人才问题、打造新型人才队伍三个方面对推进媒体融合的难点问题进行剖析。  【关键词】媒体融合 互联网思维 信息技术 全媒体采编平台  在新闻和舆论工作的新形势下,新媒体取得了
期刊
【内容提要】移动互联网重塑了触达和沟通消费者的渠道和方式,视频网站因为对多媒体内容的包容性于内容营销而言具有先天优势。当前,主流在線视频网站的自制内容和版权竞争业已达到白热化阶段。Bilibili作为一家依托ACG文化以用户自上传视频内容为核心并通过弹幕的方式进行实时互动的在线视频分享平台,用户生成优质内容和活跃的社区氛围塑造了鲜明的品牌个性。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归纳出B站内容营销区别于其他主流
期刊
忽视的重要学术领域。通过可视化分析发现,假新闻的研究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点。近年来社交媒体上假新闻泛滥的现象,引起了传播学者们的高度重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今后国内的假新闻研究,应该考虑突破学科界限,重视研究方法,同时在针对社交媒体的假新闻治理、假新闻的认知心理机制以及对外传播中的假新闻监管机制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关键词】假新闻 知识图谱 虚假消息 谣言 web of science  假新闻
期刊
【內容提要】“江歌案”是2017年最热门的舆论事件之一,其引发的舆论博弈对我们探讨自媒体环境下公众舆论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李普曼的《公众舆论》的问世不仅在报纸主导传媒业的时代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新媒体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运用李普曼经典的舆论观和新闻思想分析自媒体时代背景下网络舆论博弈的典型案例——“江歌案”,通过对整个舆论事件进行回顾和梳理,分析公众、主流
期刊
【内容提要】作为一种价值观的传播,主旋律电影并不排斥市场化和商业化。关键是如何找到主旋律电影创作的模式,让主旋律和市场实现有机结合。电影《红海行动》作为2018年最具话题性的军事动作电影,取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其背后的叙事模式——“故事主题:国家‘巧实力’的立體传播;故事人物:集体群像光辉下的人性光芒:故事讲述:悬念丛生中的专业场景构建”,为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创作提供了成功样本。  【关键词】
期刊
【内容提要】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主要培养新闻与媒体相关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的设置是为满足当下媒体行业环境的新形势,扩展新闻专业知识的边界。文中以江西传媒职业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教学实践为依据,分析了该专业在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以此为依据总结了为改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以赛代课的课程组织形式的相关经验,以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为中心进行课程教学,实现了以赛促
期刊
【编者按】新闻社会学是新闻学和社会学跨学科领域的结合。缘起于西方的新闻社会学因其跨学科视角和理论阐释力逐渐受到我国新闻学界的重视。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发展、新闻行业边界的模糊、新闻生产主体的多样化都为新闻社会学的研究提供了新议题,数字时代的新闻社会学也不同于经典的新闻社会学研究。本刊特约记者就迈向数字时代的新闻社会学发展等问题,在不久前召开的华东政法大学沪上传播学青年学者交流会后,采访了复旦大学新闻
期刊
2021年1月初,中共中央印发的《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以下简称《规划》)就“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等提出一系列要求。在新时代环境下,如何做好法治宣传教育等问题,本刊特约记者近日采访了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院长范玉吉教授。  记者:我们看到,《规划》中格外强调了“推进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构建凸显时代特征、体现中国特色的法治人才培养体系”等系列表述,您如何看待法治传播、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