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点概览]
2007年6月,长江上游的成都和重庆成为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改革的重点是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即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西部大开发和长江上游地区的社会发展。11月28日,第二届泛成渝经济圈商会合作峰会在四川遂宁举行,会议主题是“城乡统筹·合作共赢”。
2007年12月,长江中游的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改革的重点是建设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承担起探索中部地区乃至整个中国体制创新、科学发展的重任,促进中部崛起和长江中游地区的社会发展。
至此,在我国的东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各自拥有了一块综合改革的试验田,即南部的深圳特区、东部的上海浦东新区、北部的天津滨海新区、西部的成渝特区、中部的武汉和长株潭城市群。
本专题的复习,要以成渝经济圈、武汉和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重点放在经济领域。在近几年热点专题复习如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的基础上,突出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主干链接]
从政治学科分析,社会主义的本质、市场调节的缺陷、国家的宏观调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事物是普遍联系的、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正确的价值观;我国的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党的性质与宗旨。
从历史学科分析,春秋战国时秦国和楚国的发展、汉朝时的西南夷、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中上游的经济发展、隋唐时期西南地区的社会发展、元朝时对西南地区的管理、明清时期的“改土归流”、张之洞在湖北开展的洋务活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与武昌起义的爆发、新中国建立后长江中上游的经济建设成就。
从地理学科分析,长江的源头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流域内水旱灾害及其治理;地质灾害的危害及其监测、防御;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综合治理的意义,以及需要解决的地理问题;交通建设对区域发展的意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措施;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城市新区发展的可能模式;陆地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典型题例]
一、单项选择题
2006年8月,在经历了多年的争论、预热之后,武汉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群四个中部的城市群,正式入围中央关于中部崛起的10号文件,也意味着进入了国家的宏观发展战略视野。下图为中部四大城市群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四大城市群中,分布有我国古代“四大米市”的城市群是
( )
A.武汉城市群 中原城市群
B.中原城市群 皖江城市群
C.皖江城市群 长株潭城市群
D.长株潭城市群 武汉城市群
2.图中铁路C、B、F的名称分别是( )
A.浙赣铁路、湘黔铁路、焦柳铁路
B.沪杭铁路、湘黔铁路、南昆铁路
C.浙赣铁路、南昆铁路、成昆铁路
D.焦柳铁路、沪杭铁路、成昆铁路
3.从城市的区位因素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武汉城市群中的武汉处在河流交汇点上
B.中原城市群中的郑州处在铁路枢纽上
C.皖江城市群中的马鞍山、铜陵因矿产资源而兴起
D.株洲、洛阳因政治原因而兴起
4.四川盆地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分别是( )
A.水稻种植业,土壤贫瘠
B.商品谷物农业,光照不足
C.商品谷物农业,水源不足
D.水稻种植业,光照不足
5.长江中上游地区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是( )
A.水土流失,酸雨
B.土壤盐碱化,荒漠化
C.热带雨林被砍伐,水土流失加剧
D.风沙危害,寒潮
成都平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天府之国”。回答6~8题。
6.我国古代某一著名水利工程在建成后,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史记》)。以下关于这一水利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秦朝时期兴修的重要水利工程
B.由战国时期蜀国的李冰父子主持兴修
C.建成后使关中一带成为千里沃野
D.大大地推动了四川的农业发展
7.唐朝后期,有“扬一益二”的说法。以下关于唐朝时成都历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成都是当时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的重要代表
B.成者丝织业发达,已经开始使用“纱绸机”
C.成都市场上使用了“开元通宝”
D.成都当时被称为“益州”,造纸业发达
8.铁路运输业的发展促进了四川经济的繁荣。由四川成都通往外省的铁路最早开通于( )
A.“一五”计划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建国以来,武汉地区所兴建的一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成为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回答9~10题。
9.武汉长江大桥是我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它的建成通车( )
A.是广大干部、群众抵制“文革”错误而取得的成就
B.开始沟通了我国南北的铁路交通
C.是在顶住美国、苏联等反华势力的压力下,自力更生而实现的
D.是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的重要体现之一
10.武汉钢铁公司是我国中南地区最大的钢铁基地,该基地建成投产时,毛泽东主席登上一号高炉炉台,观看了第一炉铁水。该基地投产时,毛泽东和党中央最可能号召全国人民( )
A.完成“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B.在工矿企业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
C.全面实现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全面开展“文化大革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要求成都市和重庆市从实际出发,根据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推动全国深化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完成11~13题。
11.目前我国城乡教育发展差距较大,国家应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倾斜,因为( )
①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应有之义 ②发展教育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基础 ③经济增长能够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④当今的国际竞争以经济和科技为核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国家发改委的上述通知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
①主观符合客观 ②看问题要抓住主流 ③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④科学发展观的促进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我国为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对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资助,说明我国政府( )
①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②致力于实现教育公平 ③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④努力实现民族平等,消除民族差别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④
14.重庆市计划重点做好统筹城乡的七项工作,包括着眼于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逐步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
①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②有利于新农村建设,造成城市发展滞后 ③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是完善社会救济制度 ④体现了再分配领域更加关注公平的要求
A.①③ B.②③ C.②④D.①④
15.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的任务之一是建立九市以就业、社保、教育、卫生为重点的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统筹九城市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以下理解准确的是( )
①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开放性 ②需要发挥宏观调控的基础作用 ③坚持了科学发展观 ④体现了同步富裕的目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图及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白色革命——四川广元曾家山海拔高、气候寒冷,过去山上农民只能靠玉米和土豆填饱肚子。10多年前政府在曾家山推广一种玉米种植技术,大家从此吃上了饱饭。
绿色革命——2002年广元市农业主管部门想办法在曾家山种植反季节蔬菜,并利用国家项目扶贫基金100万元开始建基地,蔬菜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之源。
生态革命——2006年3月曾家山通过开发旅游业进行了“生态革命”。2006年一年,曾家山生态观光农业就接待游客10万人次。许多农户已率先迈入小康。
(1)概述该地区河流水系特点及形成原因。
(2)图示广元地区位于什么山系?该山系在我国自然地理中有何意义?
(3)请说说10多年前政府在该地推行白色革命的自然原因。
(4)2007年国务院成立了成渝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请问为什么政府大力推行广元曾家山模式?
材料二 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1890年由湖广总督张之洞主持兴建,创办经费最初定为246万余两,建成实际支出500万两左右。因所购设备不适于炼制大冶铁矿提供的含磷较高的矿砂。所炼钢料不符合铁路钢轨的要求,钢铁生产陷入困境。为解决材料和设备问题,1898年开发江西萍乡煤矿,用马丁炉改造全厂冶炼设备。以制造钢轨。由于此项改造耗资巨大,1898年向德国资本求贷,1899年与日本签订“煤焦铁矿石互售合同”。1904年又以大冶矿山作抵押,不断向日本资本借贷。
材料三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是新中国成立后重点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拥有从矿山采掘、炼焦、炼铁、炼钢、轧钢及配套公辅设施等一整套先进的钢铁生产工艺设备,是我国重要的优质板材生产基地。到2007年底。武钢累计产钢1.94亿吨.累计实现利税1014亿元,其中上缴国家692.92亿元,是国家对武钢投资64.2亿元的10.86倍。武钢与鄂钢、柳钢、昆钢实施联合重组后。已成为生产规模近3000万吨的特大型企业集团。武钢钢铁主业已经成功实现整体上市,并完成股权分置改革。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阳铁厂的建成有什么意义?汉阳铁厂的生产为什么会陷入困境?
(6)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的建成有什么意义?根据材料分析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取得成功的原因?
材料四 全国政协常委赴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视察团在视察报告中指出。长三角和中上游已经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开放阶段、不同的市场化阶段。由此形成的制度和环境落差,不仅制约着长江中上游地区自身资源的优化和效能,也影响着区外资源的吸纳和配置。因此,从政策上鼓励国内外企业向沿江中上游地区投资和产业转移。通过政策引导和组织协调,为中上游地区企业与沿海企业、跨国公司的对接搭建平台。鼓励下游地区产业向中上游地区转移和优势企业联合重组,对区域合作的重点项目和优势企业购并、重组,建议在土地、信贷、债务处理和人员安置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
材料五 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的任务之一,是探索城乡统筹发展机制。具体探索包括:逐步拆除城市圈内城市间和城乡间的户籍壁垒,建立武汉和周边八个城市城乡一体化的户籍制度;建立九市以就业、社保、教育、卫生为重点的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建立覆盖九城市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统筹九城市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
材料六 针对近年来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及时作出了加强宏观调控的决策和部署。但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在落实中央部署过程中,过于强调自己的“特殊性”,只盯着“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在认识上、思想上、行动上,未能有效地与中央部署协调一致。2007年宏观调控虽取得明显成效,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7)结合材料四分析说明我国实施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思想的哲学依据。
(8)结合材料五从依法治国角度,阐述武汉如何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9)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如何才能保证宏观调控进一步取得成效。
2007年6月,长江上游的成都和重庆成为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改革的重点是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即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西部大开发和长江上游地区的社会发展。11月28日,第二届泛成渝经济圈商会合作峰会在四川遂宁举行,会议主题是“城乡统筹·合作共赢”。
2007年12月,长江中游的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改革的重点是建设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承担起探索中部地区乃至整个中国体制创新、科学发展的重任,促进中部崛起和长江中游地区的社会发展。
至此,在我国的东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各自拥有了一块综合改革的试验田,即南部的深圳特区、东部的上海浦东新区、北部的天津滨海新区、西部的成渝特区、中部的武汉和长株潭城市群。
本专题的复习,要以成渝经济圈、武汉和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重点放在经济领域。在近几年热点专题复习如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的基础上,突出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主干链接]
从政治学科分析,社会主义的本质、市场调节的缺陷、国家的宏观调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事物是普遍联系的、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正确的价值观;我国的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党的性质与宗旨。
从历史学科分析,春秋战国时秦国和楚国的发展、汉朝时的西南夷、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中上游的经济发展、隋唐时期西南地区的社会发展、元朝时对西南地区的管理、明清时期的“改土归流”、张之洞在湖北开展的洋务活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与武昌起义的爆发、新中国建立后长江中上游的经济建设成就。
从地理学科分析,长江的源头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流域内水旱灾害及其治理;地质灾害的危害及其监测、防御;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综合治理的意义,以及需要解决的地理问题;交通建设对区域发展的意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措施;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城市新区发展的可能模式;陆地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典型题例]
一、单项选择题
2006年8月,在经历了多年的争论、预热之后,武汉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群四个中部的城市群,正式入围中央关于中部崛起的10号文件,也意味着进入了国家的宏观发展战略视野。下图为中部四大城市群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四大城市群中,分布有我国古代“四大米市”的城市群是
( )
A.武汉城市群 中原城市群
B.中原城市群 皖江城市群
C.皖江城市群 长株潭城市群
D.长株潭城市群 武汉城市群
2.图中铁路C、B、F的名称分别是( )
A.浙赣铁路、湘黔铁路、焦柳铁路
B.沪杭铁路、湘黔铁路、南昆铁路
C.浙赣铁路、南昆铁路、成昆铁路
D.焦柳铁路、沪杭铁路、成昆铁路
3.从城市的区位因素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武汉城市群中的武汉处在河流交汇点上
B.中原城市群中的郑州处在铁路枢纽上
C.皖江城市群中的马鞍山、铜陵因矿产资源而兴起
D.株洲、洛阳因政治原因而兴起
4.四川盆地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分别是( )
A.水稻种植业,土壤贫瘠
B.商品谷物农业,光照不足
C.商品谷物农业,水源不足
D.水稻种植业,光照不足
5.长江中上游地区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是( )
A.水土流失,酸雨
B.土壤盐碱化,荒漠化
C.热带雨林被砍伐,水土流失加剧
D.风沙危害,寒潮
成都平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天府之国”。回答6~8题。
6.我国古代某一著名水利工程在建成后,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史记》)。以下关于这一水利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秦朝时期兴修的重要水利工程
B.由战国时期蜀国的李冰父子主持兴修
C.建成后使关中一带成为千里沃野
D.大大地推动了四川的农业发展
7.唐朝后期,有“扬一益二”的说法。以下关于唐朝时成都历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成都是当时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的重要代表
B.成者丝织业发达,已经开始使用“纱绸机”
C.成都市场上使用了“开元通宝”
D.成都当时被称为“益州”,造纸业发达
8.铁路运输业的发展促进了四川经济的繁荣。由四川成都通往外省的铁路最早开通于( )
A.“一五”计划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建国以来,武汉地区所兴建的一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成为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回答9~10题。
9.武汉长江大桥是我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它的建成通车( )
A.是广大干部、群众抵制“文革”错误而取得的成就
B.开始沟通了我国南北的铁路交通
C.是在顶住美国、苏联等反华势力的压力下,自力更生而实现的
D.是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的重要体现之一
10.武汉钢铁公司是我国中南地区最大的钢铁基地,该基地建成投产时,毛泽东主席登上一号高炉炉台,观看了第一炉铁水。该基地投产时,毛泽东和党中央最可能号召全国人民( )
A.完成“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B.在工矿企业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
C.全面实现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全面开展“文化大革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要求成都市和重庆市从实际出发,根据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推动全国深化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完成11~13题。
11.目前我国城乡教育发展差距较大,国家应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倾斜,因为( )
①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应有之义 ②发展教育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基础 ③经济增长能够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④当今的国际竞争以经济和科技为核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国家发改委的上述通知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
①主观符合客观 ②看问题要抓住主流 ③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④科学发展观的促进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我国为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对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资助,说明我国政府( )
①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②致力于实现教育公平 ③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④努力实现民族平等,消除民族差别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④
14.重庆市计划重点做好统筹城乡的七项工作,包括着眼于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逐步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
①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②有利于新农村建设,造成城市发展滞后 ③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是完善社会救济制度 ④体现了再分配领域更加关注公平的要求
A.①③ B.②③ C.②④D.①④
15.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的任务之一是建立九市以就业、社保、教育、卫生为重点的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统筹九城市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以下理解准确的是( )
①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开放性 ②需要发挥宏观调控的基础作用 ③坚持了科学发展观 ④体现了同步富裕的目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图及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白色革命——四川广元曾家山海拔高、气候寒冷,过去山上农民只能靠玉米和土豆填饱肚子。10多年前政府在曾家山推广一种玉米种植技术,大家从此吃上了饱饭。
绿色革命——2002年广元市农业主管部门想办法在曾家山种植反季节蔬菜,并利用国家项目扶贫基金100万元开始建基地,蔬菜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之源。
生态革命——2006年3月曾家山通过开发旅游业进行了“生态革命”。2006年一年,曾家山生态观光农业就接待游客10万人次。许多农户已率先迈入小康。
(1)概述该地区河流水系特点及形成原因。
(2)图示广元地区位于什么山系?该山系在我国自然地理中有何意义?
(3)请说说10多年前政府在该地推行白色革命的自然原因。
(4)2007年国务院成立了成渝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请问为什么政府大力推行广元曾家山模式?
材料二 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1890年由湖广总督张之洞主持兴建,创办经费最初定为246万余两,建成实际支出500万两左右。因所购设备不适于炼制大冶铁矿提供的含磷较高的矿砂。所炼钢料不符合铁路钢轨的要求,钢铁生产陷入困境。为解决材料和设备问题,1898年开发江西萍乡煤矿,用马丁炉改造全厂冶炼设备。以制造钢轨。由于此项改造耗资巨大,1898年向德国资本求贷,1899年与日本签订“煤焦铁矿石互售合同”。1904年又以大冶矿山作抵押,不断向日本资本借贷。
材料三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是新中国成立后重点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拥有从矿山采掘、炼焦、炼铁、炼钢、轧钢及配套公辅设施等一整套先进的钢铁生产工艺设备,是我国重要的优质板材生产基地。到2007年底。武钢累计产钢1.94亿吨.累计实现利税1014亿元,其中上缴国家692.92亿元,是国家对武钢投资64.2亿元的10.86倍。武钢与鄂钢、柳钢、昆钢实施联合重组后。已成为生产规模近3000万吨的特大型企业集团。武钢钢铁主业已经成功实现整体上市,并完成股权分置改革。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阳铁厂的建成有什么意义?汉阳铁厂的生产为什么会陷入困境?
(6)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的建成有什么意义?根据材料分析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取得成功的原因?
材料四 全国政协常委赴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视察团在视察报告中指出。长三角和中上游已经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开放阶段、不同的市场化阶段。由此形成的制度和环境落差,不仅制约着长江中上游地区自身资源的优化和效能,也影响着区外资源的吸纳和配置。因此,从政策上鼓励国内外企业向沿江中上游地区投资和产业转移。通过政策引导和组织协调,为中上游地区企业与沿海企业、跨国公司的对接搭建平台。鼓励下游地区产业向中上游地区转移和优势企业联合重组,对区域合作的重点项目和优势企业购并、重组,建议在土地、信贷、债务处理和人员安置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
材料五 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的任务之一,是探索城乡统筹发展机制。具体探索包括:逐步拆除城市圈内城市间和城乡间的户籍壁垒,建立武汉和周边八个城市城乡一体化的户籍制度;建立九市以就业、社保、教育、卫生为重点的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建立覆盖九城市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统筹九城市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
材料六 针对近年来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及时作出了加强宏观调控的决策和部署。但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在落实中央部署过程中,过于强调自己的“特殊性”,只盯着“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在认识上、思想上、行动上,未能有效地与中央部署协调一致。2007年宏观调控虽取得明显成效,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7)结合材料四分析说明我国实施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思想的哲学依据。
(8)结合材料五从依法治国角度,阐述武汉如何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9)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如何才能保证宏观调控进一步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