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时,通过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去认识事物的本质,揭示其规律。既把握整体,又要兼顾部分,不能因为强调整体而忽视了部分,也不能因为突出部分而忽视了整体。只有把整体和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教学的上乘境界。
整体教学合理分析〓部分分析随着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的出现,老师们就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努力寻求好的教学方法。在这里,我就“整体和部分、综合和分析”从以下面几个方面和大家一起作探讨。
一、整体和部分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因此,课文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处理好整体和部分、综合与分析的关系。整体能表现文章的完整性,但整体也是由部分构成的,如文章是由分段构成,段也是由句子构成的。要想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主题思想,必须要体会含义深刻的词语、句子、段落,感悟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词语、段落也是为了体会人物感受及全篇课文所表现的主题思想。所以,教学时既要把握整体,又还要对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进行必要的分析,要把整体和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整体性教学不可少
所谓整体性教学,就是把课文作为一个整体,重视其整体的艺术性和科学性。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讲解每篇课文,甚至把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学知识,又哪会有科学的系统性?他们对课文的整体思路、文学艺术模糊不清,更无兴趣可谈,纵然再多记几个词语,多做几道题,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又能有什么帮助呢?徒增负担而已。
1.综合性教学。课文是一个整体,它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时,还需要“整体推出”。在教学中,它重视对全篇课文的内容、思想、情感的理解和感悟上。用综合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有利于形成全篇文章的完整意思,有利于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更容易领会文章的主题思想,还有利于形成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愿学、乐学。
前一年,我听一位教师教学《一个村庄的故事》,他是这样教学的:入题后先让学生自读一遍课文,要求学生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师生共同理解,然后指名学生把本故事讲一遍,再齐读课文,时间将近一半,最后用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谈感受、说环保。听完这节课后我有一疑问:学生对村庄破坏前后真正领会、真正感悟了吗?我想村庄破坏后他们是不会感到可惜的,因为他们感觉不到村庄破坏前的美,也感觉不到村庄破坏后人们的痛苦,他们对环保的渴求也就不强了乃至根本没有环保的渴求,谈感受、说环保多数学生说的只是些套话,讲些大道理,还有少数根本无法说起。从上述课例大家不难看出,本教师太重于教学的综合性,却忽视了课文中必要的分析、感悟。
2.综合性学习评价。在教学中适时地运用综合性教学法固然可以,但我们也不要忘了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评价。那我们在这方面应该做些什么呢?我想在评价时首要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及创造灵感,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这种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还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在评价时,要充分注重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思路和方法。对不同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评价。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新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必须采取新的评价措施。只要教师坚持全程评价、正面评价、主体评价和多样评价,就能有效地引导和规范语文综合性学习,从而达到全面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
三、部分分析不可缺
实践证明,只从单一角度入手,其有效性也是有局限的,也易产生副作用。所以,我们在注重智力因素情况下,还要看到非智力因素,也就是在分析字、词、句的同时,还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情感,才能有效地强化记忆,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增强主体沉思苦想的毅力,充分展示学生的潜能。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写作时要从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要求记叙文要写具体,说明文要写明白。因此,在教学中要多分析,要对部分进行仔细研究、感悟,丰富学生的感性材料,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打下坚实的写作基础。如《飞夺泸定桥》一课总攻一段中的“震动山谷”“千钧一发”“奋不顾身”这三个词正揭示了这段内容的三层意思,在结合上下文学习之前,先要把“千钧一发”这个成语弄明白。理解了这个成语的本义,再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个成语的比喻义就容易了,学生很自然就能体会当时形式危急,红军的英勇形象不言而喻了。除此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多参与,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多练习,多质疑。用分析法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字、词、句子等所表达的思想内涵理解得具体深入,也有助于体会全篇文章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但在语文教学中,它不能代替其它的方法,它也有一定的局限:分析法对字词句的理解和感悟是必要的,但如果过多地运用分析法,往往忽视对全篇课文的理解和运用,容易削弱语文教学的整体性、思想性、情感性。前几年的教学,为了学生取得考试的高分,教师提倡用分析法,全课堂分析字义、词句等,然后就是死记硬背来获取考试的“大丰收”,造成了语文教学出现支离破碎现象,在学生心中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作文时,选材多,文字繁杂,没有主题,没有层次,只是简单的语言堆砌,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语言文字所表现的魅力,因为一篇课文是一个整体,它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具有一定的语言美、思想美、情感美。如一栋房子,我们分析它的质地、结构后,还要从整体上来鉴赏它才感觉出它的完美、漂亮。所以在分析的同时,还要从整体上把握才能体现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美感。
教学法上只用单一方法是达不到的,必须从多渠道、多角度引导学生。综合和分析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是不可少的,整体的部分关系不可轻视,它们是辨证统一的,整体是部分的有机组合,部分要受到整体宏观调控的限制,二者紧密而不可分。在教学时,通过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去认识事物的本质,揭示其规律。既把握整体,又要兼顾部分,不能因为强调整体而忽视了部分,也不能因为突出部分而忽视了整体。只有把整体和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教学的上乘境界。
整体教学合理分析〓部分分析随着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的出现,老师们就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努力寻求好的教学方法。在这里,我就“整体和部分、综合和分析”从以下面几个方面和大家一起作探讨。
一、整体和部分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因此,课文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处理好整体和部分、综合与分析的关系。整体能表现文章的完整性,但整体也是由部分构成的,如文章是由分段构成,段也是由句子构成的。要想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主题思想,必须要体会含义深刻的词语、句子、段落,感悟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词语、段落也是为了体会人物感受及全篇课文所表现的主题思想。所以,教学时既要把握整体,又还要对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进行必要的分析,要把整体和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整体性教学不可少
所谓整体性教学,就是把课文作为一个整体,重视其整体的艺术性和科学性。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讲解每篇课文,甚至把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学知识,又哪会有科学的系统性?他们对课文的整体思路、文学艺术模糊不清,更无兴趣可谈,纵然再多记几个词语,多做几道题,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又能有什么帮助呢?徒增负担而已。
1.综合性教学。课文是一个整体,它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时,还需要“整体推出”。在教学中,它重视对全篇课文的内容、思想、情感的理解和感悟上。用综合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有利于形成全篇文章的完整意思,有利于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更容易领会文章的主题思想,还有利于形成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愿学、乐学。
前一年,我听一位教师教学《一个村庄的故事》,他是这样教学的:入题后先让学生自读一遍课文,要求学生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师生共同理解,然后指名学生把本故事讲一遍,再齐读课文,时间将近一半,最后用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谈感受、说环保。听完这节课后我有一疑问:学生对村庄破坏前后真正领会、真正感悟了吗?我想村庄破坏后他们是不会感到可惜的,因为他们感觉不到村庄破坏前的美,也感觉不到村庄破坏后人们的痛苦,他们对环保的渴求也就不强了乃至根本没有环保的渴求,谈感受、说环保多数学生说的只是些套话,讲些大道理,还有少数根本无法说起。从上述课例大家不难看出,本教师太重于教学的综合性,却忽视了课文中必要的分析、感悟。
2.综合性学习评价。在教学中适时地运用综合性教学法固然可以,但我们也不要忘了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评价。那我们在这方面应该做些什么呢?我想在评价时首要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及创造灵感,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这种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还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在评价时,要充分注重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思路和方法。对不同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评价。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新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必须采取新的评价措施。只要教师坚持全程评价、正面评价、主体评价和多样评价,就能有效地引导和规范语文综合性学习,从而达到全面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
三、部分分析不可缺
实践证明,只从单一角度入手,其有效性也是有局限的,也易产生副作用。所以,我们在注重智力因素情况下,还要看到非智力因素,也就是在分析字、词、句的同时,还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情感,才能有效地强化记忆,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增强主体沉思苦想的毅力,充分展示学生的潜能。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写作时要从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要求记叙文要写具体,说明文要写明白。因此,在教学中要多分析,要对部分进行仔细研究、感悟,丰富学生的感性材料,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打下坚实的写作基础。如《飞夺泸定桥》一课总攻一段中的“震动山谷”“千钧一发”“奋不顾身”这三个词正揭示了这段内容的三层意思,在结合上下文学习之前,先要把“千钧一发”这个成语弄明白。理解了这个成语的本义,再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个成语的比喻义就容易了,学生很自然就能体会当时形式危急,红军的英勇形象不言而喻了。除此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多参与,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多练习,多质疑。用分析法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字、词、句子等所表达的思想内涵理解得具体深入,也有助于体会全篇文章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但在语文教学中,它不能代替其它的方法,它也有一定的局限:分析法对字词句的理解和感悟是必要的,但如果过多地运用分析法,往往忽视对全篇课文的理解和运用,容易削弱语文教学的整体性、思想性、情感性。前几年的教学,为了学生取得考试的高分,教师提倡用分析法,全课堂分析字义、词句等,然后就是死记硬背来获取考试的“大丰收”,造成了语文教学出现支离破碎现象,在学生心中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作文时,选材多,文字繁杂,没有主题,没有层次,只是简单的语言堆砌,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语言文字所表现的魅力,因为一篇课文是一个整体,它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具有一定的语言美、思想美、情感美。如一栋房子,我们分析它的质地、结构后,还要从整体上来鉴赏它才感觉出它的完美、漂亮。所以在分析的同时,还要从整体上把握才能体现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美感。
教学法上只用单一方法是达不到的,必须从多渠道、多角度引导学生。综合和分析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是不可少的,整体的部分关系不可轻视,它们是辨证统一的,整体是部分的有机组合,部分要受到整体宏观调控的限制,二者紧密而不可分。在教学时,通过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去认识事物的本质,揭示其规律。既把握整体,又要兼顾部分,不能因为强调整体而忽视了部分,也不能因为突出部分而忽视了整体。只有把整体和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教学的上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