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提问是必不可少也较为常用的手段,它能保障幼儿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提问频繁却没有实际作用,不免让幼儿失去学习积极性。本文从当前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的现状出发,探索提高教师提问的有效率,促进幼儿思维扩展的方法。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活动;教师提问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为了让每个幼儿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作为教学活动常用的手段之一——提问的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提问不在于次数多,而在于提问的有效性。如何抓住重点进行提问,怎样的提问能吸引幼儿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以此拓展幼儿思维,是一个需要探究的课题。
一、幼儿园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的现状
(一)提问过于频繁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因为幼儿的年龄问题,需要用提问的手段帮助幼儿进行课堂知识的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提问的次数高达一分钟一次或者两次。例如,教师在一次故事教学中,全程穿插提问,从故事名称、主人公、情节开始、发展,一直到结束,看似提问了不少问题,但这些问题流于表面,没有深入性值得幼儿思考的问题。全程都是教师在发问,幼儿只是接受被动教学,思维拓展受到了限制,容易使幼儿失去课堂兴趣,引发教学副作用。
(二)问题质量低下
因为幼儿的认知能力有限,所以教师的提问不能太难。目前很多教师的提问要么是流于表面的非常简单的细节问题,如讲故事的提问,要么是“好不好”“是不是”等二选一的问题。基于此,幼儿给出的回答也是非常机械跟风的,没有太多思考含量在里面,显得问题没有价值,也没有给幼儿发挥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三)提问没有针对全部幼儿
提问没有特定主体,对象应该是全部幼儿,但教师可能会指定某些幼儿回答问题以便快速完成教学目标。这就导致有些幼儿回答问题次数很多,有些幼儿可能一次回答也没有。这种现象可能会使幼儿走向两种极端,回答积极的越来越积极,不回答问题的后面就越来越不回答了,这部分幼儿就会逐渐失去学习积极性。
(四)提问缺乏教师引导
教师为了加快教学进程,会在幼儿回答完问题后快速提出下一个问题,问题简单且间隔很短,幼儿没有时间进行深入思考。幼儿回答完问题后,有些教师会对错误答案进行否定,打击幼儿积极性和自信心。而且这种浅显的、没有方向的问题会让幼儿收获无几。可见,教师在提问上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五)缺乏双向交流
因为提问间隔过短,教师在教学过程与幼儿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交流的教学模式。幼儿对问题没有质疑空间,使幼儿的学习非常被动和消极,课堂气氛沉闷无趣。教师应该把教学过程引导成双向的,活跃地与幼儿的对话,而非一问一答的机械式教学灌输。
二、提高幼儿园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的途径
(一)提问要适量
教师的频繁的无质量的提问会让幼儿失去兴趣,消磨幼儿的积极性。教师在什么时候提出问题,提问次数多少,是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认真把控的。问题的提出不是突然的。教师可以在特定情境中拋出问题,问题要与情境贴合,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有所联系,吸引幼儿兴趣,否则幼儿无从下手。教师也要注意提问次数,不要因为频繁的提问让幼儿厌烦。
(二)提问要由浅入深
教师要注意问题的质量,摒弃一部分没有价值的,流于表面的问题,比如“故事的主人公叫什么呀?”等。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教师在基础问题后展开追问,层层递进,引发幼儿思考又不会使幼儿对问题感到突兀,问题不能超出幼儿的认知范围。在这样有层次有价值的提问中幼儿可以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对此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的和认识,增加新的知识和经验。
(三)提问要有普遍性
教师不要为了尽快完成教学目标就指定某些聪明幼儿回答问题。提问的对象是全体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每个幼儿都参与进来。对幼儿的回答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即便回答是错误的,教师也要给予鼓励,并对其进行正确引导,提升幼儿的自信心和课堂参与感,避免出现恐惧回答问题的现象。这样才能提升教学质量,让每个幼儿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
(四)形成双向交流教学模式
教师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合理设置问题的间隔时间,总体上间隔不能过短,要留给幼儿足够的思考时间,使幼儿的思维得到拓展。教师要通过合理的提问方式与幼儿进行由浅入深地、有幼儿自己思考的结果在里面的交流,形成一种双向的、平等的教学模式。促进幼儿之间的信息共享,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体验到合作共赢的成就感,从而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结束语:
当前,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存在频率高、质量低下、间隔短、针对性强、缺乏引导等问题。针对这些现象,教师要设置合理的、有层次感的问题,正确引导幼儿,形成双向交流的教学模式,以此来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有效的提问可以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体现幼儿的个性,使其获得新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水平和幼儿园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毛永春.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研究[J].学周刊,2018(10)
[2]周学先.“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学周刊,2018(4)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活动;教师提问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为了让每个幼儿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作为教学活动常用的手段之一——提问的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提问不在于次数多,而在于提问的有效性。如何抓住重点进行提问,怎样的提问能吸引幼儿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以此拓展幼儿思维,是一个需要探究的课题。
一、幼儿园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的现状
(一)提问过于频繁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因为幼儿的年龄问题,需要用提问的手段帮助幼儿进行课堂知识的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提问的次数高达一分钟一次或者两次。例如,教师在一次故事教学中,全程穿插提问,从故事名称、主人公、情节开始、发展,一直到结束,看似提问了不少问题,但这些问题流于表面,没有深入性值得幼儿思考的问题。全程都是教师在发问,幼儿只是接受被动教学,思维拓展受到了限制,容易使幼儿失去课堂兴趣,引发教学副作用。
(二)问题质量低下
因为幼儿的认知能力有限,所以教师的提问不能太难。目前很多教师的提问要么是流于表面的非常简单的细节问题,如讲故事的提问,要么是“好不好”“是不是”等二选一的问题。基于此,幼儿给出的回答也是非常机械跟风的,没有太多思考含量在里面,显得问题没有价值,也没有给幼儿发挥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三)提问没有针对全部幼儿
提问没有特定主体,对象应该是全部幼儿,但教师可能会指定某些幼儿回答问题以便快速完成教学目标。这就导致有些幼儿回答问题次数很多,有些幼儿可能一次回答也没有。这种现象可能会使幼儿走向两种极端,回答积极的越来越积极,不回答问题的后面就越来越不回答了,这部分幼儿就会逐渐失去学习积极性。
(四)提问缺乏教师引导
教师为了加快教学进程,会在幼儿回答完问题后快速提出下一个问题,问题简单且间隔很短,幼儿没有时间进行深入思考。幼儿回答完问题后,有些教师会对错误答案进行否定,打击幼儿积极性和自信心。而且这种浅显的、没有方向的问题会让幼儿收获无几。可见,教师在提问上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五)缺乏双向交流
因为提问间隔过短,教师在教学过程与幼儿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交流的教学模式。幼儿对问题没有质疑空间,使幼儿的学习非常被动和消极,课堂气氛沉闷无趣。教师应该把教学过程引导成双向的,活跃地与幼儿的对话,而非一问一答的机械式教学灌输。
二、提高幼儿园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的途径
(一)提问要适量
教师的频繁的无质量的提问会让幼儿失去兴趣,消磨幼儿的积极性。教师在什么时候提出问题,提问次数多少,是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认真把控的。问题的提出不是突然的。教师可以在特定情境中拋出问题,问题要与情境贴合,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有所联系,吸引幼儿兴趣,否则幼儿无从下手。教师也要注意提问次数,不要因为频繁的提问让幼儿厌烦。
(二)提问要由浅入深
教师要注意问题的质量,摒弃一部分没有价值的,流于表面的问题,比如“故事的主人公叫什么呀?”等。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教师在基础问题后展开追问,层层递进,引发幼儿思考又不会使幼儿对问题感到突兀,问题不能超出幼儿的认知范围。在这样有层次有价值的提问中幼儿可以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对此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的和认识,增加新的知识和经验。
(三)提问要有普遍性
教师不要为了尽快完成教学目标就指定某些聪明幼儿回答问题。提问的对象是全体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每个幼儿都参与进来。对幼儿的回答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即便回答是错误的,教师也要给予鼓励,并对其进行正确引导,提升幼儿的自信心和课堂参与感,避免出现恐惧回答问题的现象。这样才能提升教学质量,让每个幼儿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
(四)形成双向交流教学模式
教师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合理设置问题的间隔时间,总体上间隔不能过短,要留给幼儿足够的思考时间,使幼儿的思维得到拓展。教师要通过合理的提问方式与幼儿进行由浅入深地、有幼儿自己思考的结果在里面的交流,形成一种双向的、平等的教学模式。促进幼儿之间的信息共享,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体验到合作共赢的成就感,从而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结束语:
当前,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存在频率高、质量低下、间隔短、针对性强、缺乏引导等问题。针对这些现象,教师要设置合理的、有层次感的问题,正确引导幼儿,形成双向交流的教学模式,以此来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有效的提问可以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体现幼儿的个性,使其获得新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水平和幼儿园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毛永春.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研究[J].学周刊,2018(10)
[2]周学先.“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学周刊,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