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纳的基础上促进幼儿有个性地发展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liuk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期名师:
   贺蓉,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幼教教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幼儿园课程设计与实施,幼儿园课程领导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曾任上海市示范性幼儿园闸北区安庆幼儿园园长。曾作为上海市优秀青年校长的代表赴美国学习,出版了著作《我在美国做“影子校长”》;主编《童心玩数学——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活动》;参与了《幼儿园课程图景——课程实施方案编制指南》《今天,怎么做个好园长》《课程领导:学校持续发展的引擎》等著作的撰写。
  自主性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幼儿喜欢这样的游戏,享受游戏带给他们的愉悦体验。幼儿会在游戏中真实地展现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对周围世界的理解,展现自己多方面的发展水平。因此,观察幼儿的自主性游戏是教师了解和评估幼儿真实发展水平的有效手段。
  从案例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位老师能有意识地对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进行持续观察,可以说是细致入微地对幼儿的表现进行了描述。通过她的描述,我们看到了一个具体、生动的幼儿。幼儿在游戏中能有如此自然、自主的表现,应与教师平时提供的自由、宽松的游戏环境和对幼儿自主学习给予的支持是分不開的。
  同时,这位老师也有意识地通过观察了解幼儿。从她对然然活动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她站在教育者的角度形成了自己对然然的认识,同时产生了疑惑与纠结——是否需要对然然进行教育干预。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教师在游戏中仔细观察幼儿,在不断增进对幼儿的了解的基础上思考自己可以有何作为。
  这位老师在对幼儿进行观察并作出初步的判断之后,也隐约感到教师不宜简单、直接地对幼儿的游戏进行干预,同时,也许是受“尊重幼儿”等观念的影响,她尚在犹豫是任由然然自然发展,还是需要在游戏后对然然进行所谓的“教育干预”,所以才会问“如果任其发展不加干预,会不会影响他的健康成长”。教师能如此有意识地观察和分析幼儿的行为,并愿意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大家讨论,这是值得肯定的。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通过案例中的描述发现了一些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首先,作为教师,我们站在什么角度观察幼儿,我们观察到了什么?
  从案例中关于然然的描述,我们看到了然然在游戏中的主人翁态度和行为。他在游戏中非常主动,通过想象和创造不断丰富和延展游戏情节,使游戏开展得有声有色。游戏情节的每一次发展变化几乎都是由然然的提议或主导引发的,而其他幼儿也在然然的启发下出现了丰富的游戏行为,获得了很多游戏机会,并体验到了快乐。他们愿意参与由然然发起的活动,“心甘情愿”地受他“指挥”,然然俨然是整个游戏的掌控者和领导者。
  我们还可以看出,然然自我意识较强,社会性情感发展水平较高,他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注意分配水平也明显高于其他幼儿。他不仅关注自己在游戏中的体验,而且能关注整个游戏的进程和节奏,能结合自己的游戏经验观察和了解同伴的活动状况,甚至能“洞察”同伴的需求,知道什么话题和情节能够吸引同伴来参与,并在合适的时机顺理成章地通过新的游戏情节来满足同伴的需求。他不断地吸收周围有意义的信息,使之与自己的活动建立关联,并对他人产生影响力。这可以说是“领导力”的萌芽。这种能力在3~6岁孩子身上是不常见的。从“多元智能”的角度来看,然然显然在“人际关系智力”方面具有较大的潜能,即在与人相处和交往时能够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作出适宜的反应。
  教师在观察幼儿时往往容易“只盯着一个孩子看”,而这样的解读和判断可能是片面的。教师应将幼儿置身于各种具体的关系中去观察和分析。建立关系是幼儿参与活动的动力,无论是与活动材料建立关系,还是与人建立关系。教师要想真正深入地了解幼儿,一定要把自己代入幼儿所置身的关系情境中,以了解幼儿的体验、感受和他们可能的想法。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发现幼儿是怎样主动地给予这个世界反应和回馈的,从而更真切和深刻地体会到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
  其次,作为教师,我们应在怎样的框架之下观察和解读幼儿的行为表现?
  很多时候,尽管我们很认真地去观察了,但感觉还是没有观察到什么有用的信息,或者别人能发现的自己却发现不了。我们往往只能看到我们想看到的。案例中教师对然然活动状态的记录其实很明显地带有主观判断——“耍小聪明”“坐享其成”,她的那些生动、具体的描述也是为了印证她已然形成的判断。读这一则观察记录的人如果不能跳出撰写者的观察角度来看待然然的行为表现,也很容易受其影响而作出论断。可见,教师容易带着“有色眼镜”来观察和记录幼儿的行为表现,但往往自己并未觉察。
  教师作为具有一定社会经验的成人,在自己的成长经历中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道德标准,在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分析判断时,往往会“以己度人”。但是,用成人世界的各种标准对发展中的幼儿进行评价,是极为不妥的。可以说,这位老师在观察幼儿时对“坐标系”的选择出现了偏差,由此导致了对幼儿的误读。如果因为这样的误读而对然然进行干预,极有可能阻碍然然的发展。教师如果从评判者的角度始终坚持自己心中应然的、理想的、完美的幼儿标准,那么就容易将幼儿的某些特点当作缺点,给幼儿“贴标签”,不能发现幼儿本来的模样。若教师带着这种“偏见”和幼儿互动,一定会苛责幼儿,让幼儿无法承受甚至受到伤害。若教师带着这样的“偏见”和幼儿的家长互动,也会给家长带去消极的影响。
  最后,作为教师,我们如何避免对幼儿的误读?
  当教师无意识地带着自身主观的判断去观察幼儿时,教师作为“评价标准的把握者”的权威形象就树立起来了,这样便很难做到客观地评价幼儿。这时,我们要努力做的,就是去反思自己观察和评价幼儿的参照系和标准是什么。我们可能需要增加对幼儿发展规律的认识,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不断地去除可能影响观察和评价的客观性的个人经验和观念。
  幼儿是有个性的正在不断成长的个体,每位教师也是有着自身经验和知识体系的人。教师虽然主观上希望自己能科学地评价幼儿的发展水平,但有时“误读”似乎仍很难避免。事实上,幼儿园教师观察解读幼儿的能力亟需提升。上海市进行的一项幼儿园教师评优比赛中,将“幼儿活动案例解读”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查内容,然而,我们发现,即使是高学历的、有多年实践经验的、反思能力很强的教师,在解读幼儿的能力上总体表现也不佳,且教师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也许,我们可以通过“共读”的方式,引导教师们一起来观察和分析幼儿的表现,表达各自对幼儿行为的理解,找出不同的观点进行辨析,以破除教师的“自我中心”。这样的辨析,既可以帮助教师正确认识幼儿的行为表现,也可以帮助教师澄清自己认识幼儿的角度及背后的“脚本”,引发教师对自我认知体系的反思,并引导教师有意识地弥补自身知识上的欠缺。
其他文献
11月15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以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名义发布的学前教育重要文件,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学前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学龄前儿童的關爱之情,表明了党和国家办好学前教育,建成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坚强决心。《若干意见》的发布,在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将对学
期刊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党和政府为老百姓办实事的
期刊
第一条 为规范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保障教师、幼儿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和《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幼儿园教师包括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的教师。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处理包括处分和其他处理。处分包括警告、记过、降低岗位等级或撤职、开除。警告期限为
期刊
大班上学期,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背景下项目化学习的探索,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也产生过很多困惑,例如,如何选择驱动性问题?如何制订项目活动的方案?怎样支持幼儿的学习和推动项目活动的进程?等等。本文以“创意停车场”项目活动为例,从反思的视角具体阐述我们对项目活动的实践和思考。  问题一:“停车场”话题是怎么产生的?  在开展“我们的城市”这一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孩子对“城市的
期刊
在开展大班“我自己”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我们班的孩子提出了许多有关人体的问题,其中有五六个孩子不约而同地提出了有关臭臭的问题,排便与健康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大班孩子喜欢探究、乐于挑战、已有一定的交往能力,若能通过自己的探究,了解什么是健康的臭臭,感受到健康生活的快乐,将终身受益。为了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行动解决真问题,培养孩子的学习素养,我们支持孩子开展了项目活动“臭臭的秘密”。  一、臭臭话题的由来
期刊
片段一:菲菲在大班科学探索区的材料包中发现了排笛,她饶有兴趣地吹了起来,排笛发出了声音。接着,菲菲又在排笛的不同位置接连吹了几次,排笛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周围的几个孩子为排笛的声音所吸引,都围拢来想试一试、吹一吹。看见孩子们对吹排笛的兴趣如此强烈,教师便问他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孩子们摇摇头。教师又问:“它会发出什么声音?”孩子们学着排笛发出的声音,描述着自己的发现。接着,教师告诉他们说:“这
期刊
设计意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在涉及器具操控动作的发展目标时提出,要创造条件和机会促进幼儿动作灵活协调地发展。器具操控能力与身体素质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同时与躯干、头、眼、上下肢的功能密切相关。泡沫砖取材便捷、操作性强、玩法多样、方便探索。该活动旨在让中班幼儿在游戏情境中探索泡沫砖的多种玩法,提炼动作要领,学习在行进过程中控制泡沫砖,发展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性,提高器具操控能力
期刊
设计意图:  孩子们特别喜爱魔术表演,也十分崇拜魔术师。“魔术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魔术到底有什么奥秘?”孩子们对魔术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于是,我们充分利用孩子熟悉且喜爱的“魔术”,引导他们通过看魔术、变魔术、猜魔术、做道具等,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引导他们在观察、比较、操作中探索、发现魔术中的小秘密,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发展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初步的探究能力,并感受魔术带来的快乐。  
期刊
期刊
设计意图:  “谁是领头人”是一个传统的智力游戏,主要玩法是众人模仿一个领头人的动作,由寻找者找出谁是领头人。其最大的乐趣在于做“领头人”的要设法不被发现,而找“领头人”的要快速准确地找到“领头人”。  由于逻辑思维能力和游戏水平的发展,大班上学期的幼儿开始不满足于原有“领头人”的游戏方式,期待难度更大、更具挑战性的游戏。因此,我结合班上幼儿喜欢的动画片《熊出没》的主题曲,让他们尝试按音乐节拍做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