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来源 :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t356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年前,第一次住进悉尼大学国际学舍的我,以为这仅仅是一次短暂的过渡性居住。我以为,等我花了半学期的时间熟悉了悉尼之后,便会像大多数留学生一样,过着在外面租房子的生活。那时候哪里能想象得到,将来的我,会与国际学舍产生解不开的情结,而它,也成为了我留学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水土不服的语言
  那一年的我,拖着一个硕大的行李箱,背着一个硕大的背包,再加个比硕大要小点的手提包,满头大汗地进入了国际学舍的接待厅,领了钥匙和新生欢迎包。寻找自己的房间之前,我在厅里认识了当时的新任学舍主席Josh。当时,他非常热情地与我打招呼,欢迎我来到学舍。天呐!他在说什么英语?怎么可以那么快?尴尬的我几乎除了简单的“谢谢”就说不出什么词,只能微笑。
  这段经历让我有些受挫,因为在出国之前,我花了很长时间学习英文,却没想到只能微笑对待这尴尬的状况。不过,后来我才知道许多留学生都遭遇过这样的情况,也就略微释然了。这大概是一种语言上的水土不服吧。
  男女混居的国际学舍
  我的住宿生活就在慢慢克服语言水土不服的过程中开始了。说起来,居住在这种各国男女混居并朝夕相处的学舍,确实是一种特别的经历。
  是的,男女混居!洗手间不分男女,浴室竟然也不分男女!
  比如,一大早,我睡眼惺忪地手拿牙刷,低下头吐出漱口水,抬头就看见裹着浴巾,刚从对面浴室出来的五官深邃的希腊男生,正精神抖擞地拿着剃须刀开始刮胡子。我只好赶快低下头继续刷牙。
  不过很快,我对这种事情便习以为常,觉得既然叫International House(国际学舍),谁又会在里面分什么男女卫生间和浴室呢?毕竟大家都已经有各自独立的房间了。
  说到独立的房间,这大概也是我觉得国际学舍美好的地方之一。大家每天一起吃饭、学习、玩耍,但是依然尊重独立的私人空间。你可以在自己房间里熬夜学习或者游戏,而不用担心是否会影响到别人的睡眠。但在这种尊重独立空间的同时,我们又会一群人呼啦啦地跑去相熟的朋友房间里,吹一地的气球给她一个生日惊喜。
  独立空间与公共空间并存,为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也能让我们成长为一个更豁达的人。
  期末是一场熬夜的厮杀
  每逢期末复习期间,学舍里不仅有人在机房、阅览室、自习室里奋战,还会把平时用来看电影、办讲座,亦或是平时大家喝香槟、听钢琴的活动厅里摆上一张张学习的桌椅。
  每次,我在复习周的深夜里抱着一叠书和稿纸从机房里走出,都会看一眼楼下的活动厅,看看还有多少人依然在复习,有多少人趴在书桌上睡觉,还有那个把房间的被子拖到活动厅沙发上的小哥,是否还在痛苦地整理着一沓又一沓的笔记。
  穿过活动厅,走到我自己的房间,要路过三个小厨房。一路上能看到有人或疲倦或幸福地做着宵夜:有微波炉爆米花,有牛肉派,当然也有最速食的泡面。路过别人房间时,当你看见门缝还有灯光,就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萌萌哒大厨
  学舍虽然每层楼都有一个小厨房,但学舍是提供一日三餐的。每餐供应两款热菜,水果蔬菜饮料任选。而且既然号称国际宿舍,自然餐饮上要有国际范。传说中食堂三位大厨,一人负责亚洲系列,一人负责英美澳系列,一人负责其他地区。
  师傅们整天变着花样给我们做各地美食,他们工作应该还蛮辛苦,但说实话,菜的味道从来都不怎么样。不过他们依然是我们心爱的好大厨。每年感恩节晚宴上,最久的掌声都是送给他们。
  因为即使厨艺不敢好评,但他们的关心是满满的。在打饭的时候,大厨总会说:“豆子这么有营养!你为啥不要吃豆子?不行!我得给你盛一碗!”“啊啊啊!为什么一做炸鸡你们就排队排成这样!”“让我猜猜你今天要吃鱼肉还是牛肉?”而且,在你早起失败错过餐点的时候,除了出去买早餐,还可以到厨房卖个萌装个可怜,听一句“下次别这样了啊”的长辈式教育,求得一盘热腾腾的羊角包煮鸡蛋,或者煎培根,或者最不济,牛奶泡谷物总是可以的。
  青春不感伤
  努力学习,当然也要奋力玩耍。在我每一次被难吃的食堂逼着想要离开的时候,国际学舍的舍友们总是把我从搜索租房信息的网站上拉回来。
  我们会一起结伴去郊外用望远镜看星星看月亮;一起在学舍圆桌讲座上,把自己专业上有趣的知识讲给有兴趣的人听;一起学着各种音乐乐器,或者集中办一场演奏会,还一起彩排汇演……
  而在告别学校之后,我依然怀念那段一起居住的日子。其实,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只要在学校里遇上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与他们一起学习、生活,都是一段美好的经历。
  青春不感伤,煽情的话也不多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感谢国际学舍的那些舍友们,你们是我留学经历中,最宝贵的财富。
其他文献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体两面。即使是对于我这样学数学出身的人来说,语文也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是人生中所必需的一种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觉得阅读的重要,面对各种征文以及工作规划和总结时,我总是改了一遍又一遍,真正感觉到什么叫“书到用时方恨少”。  叶圣陶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形象地说明了生活是“源”,写作是“流”,“源”开则“流”畅,“源”
期刊
(一)  马达突然顺着长长的走廊急速奔跑起来!  风衣男似乎预感到了马达要做什么,他发出抓狂的怒吼,急步冲上前想要抓住他!但是奋力狂奔的马达,已经来到了这栋没有外墙的大楼边缘处!  隔着老远,杨锋三人“居下临高”地看见了马达。确切地说,是看见了一个瘦弱的黑影像举圣火一样高举着一部屏幕发亮的手机,那黑影正义无反顾地跑着,背后是恶魔般撕心裂肺的咆哮——  马达,从楼上跳下来了!  借着长长的走廊完成助
期刊
我感到这份奖赏不是授予我个人的,而是授予我的工作的——授予我一生从事关于人类精神的呕心沥血的工作的。我从事这项工作,不是为名,更不是为利,而是为了从人的精神原料中创造出一些从前不曾有过的东西。因此,这份奖金只不过是托我保管而已。要做出与这份奖赏原本的目的和意义相符,又与其奖金等价的献词并不难,但我还是想利用这个时刻,利用这个举世瞩目的讲坛,向那些可能听到我说话并已献身于同一艰苦劳动的男女青年致敬。
期刊
布克说:  有读者写信给小编,问:“布克到底是什么样子?他是一本书?一只鸟?一个精灵?还是一棵树?”而坐在电脑前的小编被这个问题难得想要暴走,在原地转了十八个圈、挠掉了十八根头发之后,终于灵光一闪、福至心灵,故作高深地答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布克’,他就是你心中的那个可能坏坏的、可能温柔的、可能娇气的、可能勇敢的、可能……的样子!”  第1次漂流:一棵叫布克的树  八年级/刘君琦  不知不觉
期刊
英国作家罗伯特·林德在《无知的乐趣》中说:“使用电话的人很少知道电话机的原理。电话也罢,火车也罢,活字印刷、飞机也罢,人们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物,人们对日常事物既不深究,也不理解。”  当我们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种种便利时,往往会因为它们的司空见惯而缺乏准确的判断,甚至嗤之以鼻。所以,物理学家万维钢就曾提到一种现象:当一般人没想到的发明出现时,总会有人跳出来解释这个发明源于发明者的“自由想象”,他们
期刊
音乐总是能打开我们身体的感官,带我们去向一个双手无法触及的世界。  网上有一位爱好音乐的听友,在一首钢琴曲下面留言:“我听说,这个世界上,就在这一会儿,喜马拉雅山上的星星特别亮。遥远的深海里,远古开始就有的巨大生物跃出水面,带起巨大的水花,没有人看见。某个城市的太阳就要升起。奥汀坐在英灵殿高高的神位上。寒极的雪天,有人的壁炉里,一定有跳跃的火苗。”  在这个世界,某个我们无法抵达的地方,一定盛放着
期刊
秋词(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冰鉴:刘禹锡其人及其诗风都颇为独特。他性格刚毅,有豪猛之气;他的诗风情俊爽,气势雄直,因此有“诗豪”之称。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本应苦闷的诗人,面对萧瑟秋风,竟能一反传统,写出奔腾流走的生命活力和傲视忧患的气概。后两句更是意境壮丽、胸襟开阔,读来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元和十
期刊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仰卧着,那坚硬得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比起偌大的身躯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  ……  首先他要静悄悄地不受打扰地起床,穿好衣服,最要紧的是吃饱早饭,再考虑下一步该怎么办,因为
期刊
1、学校印象  十字路口的拥堵,车水马龙的喧嚣,高架纵横的逼仄,合肥十里庙小学的大门正对着长江西路这条宽阔的主干道,校门口一段不长的斜坡,就隔开了校园与市井的距离。在一扇不大的铁门之后,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白墙,一边挂着在宣纸上挥毫而就的梅兰竹菊,一边挂着色彩绚烂的彩笔画和蜡笔画,脆生生地在合肥这霸道的雾霾天里,渲染出了几分清新纯真的颜色。再走几步,学生朗朗的读书声,老师洪亮的教书声,课间打闹的嬉戏
期刊
放假几天,我有时间拜读了著名作家毕淑敏的散文集《北极光的微笑》,书中《阅读是一种孤独》一文让我感慨万千,也让我更深地了解到阅读是一个逐渐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过程。  伟大的哲学家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毕淑敏这篇谈阅读的文章, 没有用空洞、干巴巴的说教阐述阅读的重要性, 而是通过日常生活中自己吃面的经验、生病睡觉的感悟、小时候抢连环画等故事,为接下来谈阅读进行了铺垫。作家将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