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课程游戏化与纲要的要求两者的精神是完全统一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就已提出了“游戏是基本活动”的问题。所谓基本活动,意味着是基础的和不可缺少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推进,是幼儿教育中一项长期的、必不可少的工作。本文根据目前已有的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相关文献,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进而得出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改进对策即相关启示。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课程游戏化
前言:游戏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需品,是他们接触和认识世界最自然的方式。幼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用生动有趣的游戏教学方式帮助幼儿收获新经验,学得新知识,累积新技巧,在助推幼儿综合成长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能够提高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达标率,提升幼儿学习效果的有效度。
一、正确认识“游戏化”及“教学游戏化”
不同的人,对“游戏”这一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这是基于不同主体其主观感受是存在区别和偏差的。但结合各方观点会发现,对于“游戏”的阐述始终围绕着“游戏是幼儿一种本能性的活动,游戏反映了幼儿的内心世界,游戏是幼儿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来展开。
教师一般在课程教学中通过利用游戏的形式组织相应的幼儿教学,这仅仅是其中的一种教学形式。其具体的目标是为了实现让幼儿能够在愉快的环境下接受教学内容,从而使得幼儿增加对学习的兴趣。
这样一个课程游戏化的教学过程,有人认为就是教师利用游戏的形式来组织教学,有人认为“游戏”和“教学”并没有特别的联系。但其实“课程游戏化”所涉及的内容包括“教学”、包括“游戏”,还包括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现状研究:当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目前已有的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相关文献,当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游戏设计能力欠缺,游戏内容忽视幼儿心理特征
3~6岁是一个复杂的的年龄阶段,虽然年龄跨度只有3歲,但是孩子心理年龄的区别是很具体的,这就是为什么在幼儿园中设立小班、中班、大班的根本原因。而很多幼儿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没有根据不同阶段幼儿的心理特点去设计游戏内容,没有顺应孩子心理成长的规律。
2.游戏课程认识不足,设计游戏缺乏目的性,教育性缺失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根本目的在于教育,将教育的形式转变为游戏,需要将教育的内容渗透进游戏过程,但是部分幼儿教师并没有理解这样的教育理念,没有将教学目标融入到游戏之中,导致所设计的游戏纯粹以娱乐、放松为目标,缺失了教育所应该具备的意义。
3.游戏自由程度不高,个性化缺失
尊重幼儿选择游戏和参与游戏的权利,是保障幼儿个性化成长的重要表现。部分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幼儿的需求和选择,在开展游戏时一切以教师为主导,幼儿只是跟随教师被动参与,磨灭了幼儿的个性意识。
三、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改进对策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需遵循的两大基本原则:一是要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尊重幼儿游戏、玩法的选择和参与权利;二是要保证游戏的设计理念既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又适当渗透教育内容。
1.提升教师课程游戏化的能力
课程游戏化就是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通过利用游戏的形式组织相应的幼儿教学,实现让幼儿能够在愉快的环境下接受教学内容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单单是面向幼儿的授课者,还是游戏内容的设计者,对于课程游戏化的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幼儿教师要充分理解不同游戏的教育意义,挖掘不同游戏的教育功能,围绕着幼儿的需求来选择最合适的游戏内容,实现幼儿教育目标与教育功能。全面提升教师课程游戏化能力是课程游戏化的基本保障。因此,必须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建设,确保幼儿教师能够对课程游戏化保持清醒与正确的认识,明确课程游戏化的重要意义。
2.教师需要转变自身教育观念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学会“放手”。凡是幼儿感兴趣的、可以接触到的,可以自行获取答案的,幼儿教师均可放手让他们去感受、去体验、去探索,这能够使幼儿的创造力、积极性得到最大的发挥,而教师的组织能力也得到提升。总之,教师是游戏活动中的引导者,幼儿才是游戏活动中的主人,要尽量避免干扰孩子的中心地位。
幼儿教师必须转变自身教育观念,将自由交还给幼儿,使幼儿成为游戏活动的主体,使他们自行决定游戏内容,自行决定游戏规则,自行开展环境创设,自行准备游戏道具,以此来培养幼儿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独立自主、勇于创造的优良品质。
3.教师设计游戏内容要结合幼儿年龄、心理
幼儿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心理特点去设计游戏的内容。例如,大班孩子在辨认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好奇心方面比小班孩子的强,所以教师在设计游戏内容时应该考虑要充分调动孩子的好奇心。这里举例一个大班教学游戏“看看排排”,首先由教师给幼儿出示图片引起孩子们的注意,由教师鼓励孩子通过观察图片寻找其中的规律。大班的孩子会因为较强好奇心的驱使参与到游戏当中来,当他们通过对图片的观察而找到其中的规律时,教师应给予孩子表扬。孩子在这个游戏当中体验到了快乐、得到了肯定,同时也使得大班孩子的辨认能力和分析能力得到锻炼。
总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幼儿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关键,是一个动态的课程建构的过程,值得幼儿教育工作者思考提升课程游戏化的质量,让孩子在游戏中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吴瑞传.倡导游戏精神促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J].教育教学论坛,2015(01):220-221.
[2]徐小丽.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分析[J].内蒙古教育:C,2015,000(012):31-31.
[3]施东升.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推进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00(005):64-66.
[4]陶金玲,范从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策略[J].江苏幼儿教育,2016,000(001):P.6-9.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课程游戏化
前言:游戏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需品,是他们接触和认识世界最自然的方式。幼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用生动有趣的游戏教学方式帮助幼儿收获新经验,学得新知识,累积新技巧,在助推幼儿综合成长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能够提高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达标率,提升幼儿学习效果的有效度。
一、正确认识“游戏化”及“教学游戏化”
不同的人,对“游戏”这一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这是基于不同主体其主观感受是存在区别和偏差的。但结合各方观点会发现,对于“游戏”的阐述始终围绕着“游戏是幼儿一种本能性的活动,游戏反映了幼儿的内心世界,游戏是幼儿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来展开。
教师一般在课程教学中通过利用游戏的形式组织相应的幼儿教学,这仅仅是其中的一种教学形式。其具体的目标是为了实现让幼儿能够在愉快的环境下接受教学内容,从而使得幼儿增加对学习的兴趣。
这样一个课程游戏化的教学过程,有人认为就是教师利用游戏的形式来组织教学,有人认为“游戏”和“教学”并没有特别的联系。但其实“课程游戏化”所涉及的内容包括“教学”、包括“游戏”,还包括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现状研究:当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目前已有的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相关文献,当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游戏设计能力欠缺,游戏内容忽视幼儿心理特征
3~6岁是一个复杂的的年龄阶段,虽然年龄跨度只有3歲,但是孩子心理年龄的区别是很具体的,这就是为什么在幼儿园中设立小班、中班、大班的根本原因。而很多幼儿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没有根据不同阶段幼儿的心理特点去设计游戏内容,没有顺应孩子心理成长的规律。
2.游戏课程认识不足,设计游戏缺乏目的性,教育性缺失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根本目的在于教育,将教育的形式转变为游戏,需要将教育的内容渗透进游戏过程,但是部分幼儿教师并没有理解这样的教育理念,没有将教学目标融入到游戏之中,导致所设计的游戏纯粹以娱乐、放松为目标,缺失了教育所应该具备的意义。
3.游戏自由程度不高,个性化缺失
尊重幼儿选择游戏和参与游戏的权利,是保障幼儿个性化成长的重要表现。部分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幼儿的需求和选择,在开展游戏时一切以教师为主导,幼儿只是跟随教师被动参与,磨灭了幼儿的个性意识。
三、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改进对策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需遵循的两大基本原则:一是要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尊重幼儿游戏、玩法的选择和参与权利;二是要保证游戏的设计理念既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又适当渗透教育内容。
1.提升教师课程游戏化的能力
课程游戏化就是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通过利用游戏的形式组织相应的幼儿教学,实现让幼儿能够在愉快的环境下接受教学内容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单单是面向幼儿的授课者,还是游戏内容的设计者,对于课程游戏化的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幼儿教师要充分理解不同游戏的教育意义,挖掘不同游戏的教育功能,围绕着幼儿的需求来选择最合适的游戏内容,实现幼儿教育目标与教育功能。全面提升教师课程游戏化能力是课程游戏化的基本保障。因此,必须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建设,确保幼儿教师能够对课程游戏化保持清醒与正确的认识,明确课程游戏化的重要意义。
2.教师需要转变自身教育观念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学会“放手”。凡是幼儿感兴趣的、可以接触到的,可以自行获取答案的,幼儿教师均可放手让他们去感受、去体验、去探索,这能够使幼儿的创造力、积极性得到最大的发挥,而教师的组织能力也得到提升。总之,教师是游戏活动中的引导者,幼儿才是游戏活动中的主人,要尽量避免干扰孩子的中心地位。
幼儿教师必须转变自身教育观念,将自由交还给幼儿,使幼儿成为游戏活动的主体,使他们自行决定游戏内容,自行决定游戏规则,自行开展环境创设,自行准备游戏道具,以此来培养幼儿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独立自主、勇于创造的优良品质。
3.教师设计游戏内容要结合幼儿年龄、心理
幼儿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心理特点去设计游戏的内容。例如,大班孩子在辨认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好奇心方面比小班孩子的强,所以教师在设计游戏内容时应该考虑要充分调动孩子的好奇心。这里举例一个大班教学游戏“看看排排”,首先由教师给幼儿出示图片引起孩子们的注意,由教师鼓励孩子通过观察图片寻找其中的规律。大班的孩子会因为较强好奇心的驱使参与到游戏当中来,当他们通过对图片的观察而找到其中的规律时,教师应给予孩子表扬。孩子在这个游戏当中体验到了快乐、得到了肯定,同时也使得大班孩子的辨认能力和分析能力得到锻炼。
总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幼儿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关键,是一个动态的课程建构的过程,值得幼儿教育工作者思考提升课程游戏化的质量,让孩子在游戏中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吴瑞传.倡导游戏精神促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J].教育教学论坛,2015(01):220-221.
[2]徐小丽.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分析[J].内蒙古教育:C,2015,000(012):31-31.
[3]施东升.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推进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00(005):64-66.
[4]陶金玲,范从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策略[J].江苏幼儿教育,2016,000(001):P.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