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德育走进语文课堂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elp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不仅要向学生展示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更重要的还要利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将德育渗透于学科中,不仅能得到春风化雨的德育效果,还会更好地促进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对语文学科知识的吸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认识汉字作用,感受汉字魅力
   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最具灵性。据有关资料调查表明:运用汉字的人比运用其他语种的人更具有想象力。汉字的创造空间非常大,中国汉字不过几千个,词汇却浩瀚如海,并且词汇的内涵丰富、韵味无穷,我们会在阅读中发现汉字的美感,感受汉字的魅力,热爱祖国的语言。
   做学问的人要多读书、读好书才可以心明如镜,明辨是非。文字的表达往往是作者在特定情境下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而汉字又具有灵活性、凝练性,所以,是否找到开启这段文字的金钥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化,积累知识,充实自己,方能破译汉字中的“密码”,感受汉字中蕴含的丰富的生活哲理。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一个不热爱自己祖国语言的人,又怎能谈得上热爱自己的祖国?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热爱自己祖国历史悠久的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语文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同时这又是提高学生个人道德修养的第一步。
   二、树立积极的人生观,珍视生命
   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当今社会,信息纷繁复杂、良莠并存,所以讓学生学会识别真伪、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在语文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生命的意义》一课时,我给他们讲了《生命的意义》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故事,当我讲到保尔在身体残疾、双目失明的情况下,还以非凡的毅力坚持写作时,我注意到所有的人都震撼了,接着让学生读课文,从同学们铿锵有力的朗读声中,我已感受到了他们为实现理想的高昂情绪和坚定信念。
   三、学会自立自强
   学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又让同学们讨论“如何看待父爱母爱”,同学们在列举了父爱母爱的种种事实后感慨:谁言寸草心,难报三春晖!有位同学这样说道:“世间最纯洁的便是母爱,她的宽容涵盖了我们一切的幼稚和无知,她的宽容更无法掩饰我们内心的自私,如果要学会爱别人,就先从热爱自己的父母开始吧。”“爱,是不能忘记的。”只有人人都懂得爱的力量,生命才会越来越珍贵,生活才会越来越美好。
   四、树立忧患意识
   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时,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现如今的学生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他们没有经历磨难,学习此文时,学生可结合相关语段分析,比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引发我们的反思,遇到困难挫折时应如何去做,让学生各抒己见,使自己有更深刻的认识。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如何将德育工作有机地渗透于我们的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中自觉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有待于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深入细致地尝试与探索。
其他文献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在阅读作品前本身已存在一种期待视野,即其阅读习惯、趣味、心理、预期目的等,当他们带着期待走进作品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而当这种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时,就会达到一种至纯至美的审美境界。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做引路人和点拨者,让学生尽情感悟,培养审美能力,去做主动的探究者而最终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呢
期刊
高考结束后,一年一度的反思也开始了。针对今年高考的任务驱动类作文而言,看似平易,入手却不易,成佳作就更难了。功夫在诗外,好的考场作文,功夫必在平时的阅读中。经典文本的有效阅读,紧贴现实的报纸杂志的有效阅读,都将直接助益于本次写作。在这里,本文主要结合学生的作文,研究了阅读对写作有效性影响的问题,希望能从中找到阅读教学于写作教学指导的切入口,带来更多启发,更有效地指导高三写作教学。   一、原题呈
期刊
特级教师王开东老师说:“深度”有深思熟虑、深情厚谊、深入浅出的意思。”当然,不能把“深度”简单地理解为深奥、深刻,这里指的是相对“深度”,相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言的,是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去探索和发现,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形成深度阅读,深度阅读的魅力就在于用智慧的火炬,照亮学生语文学习的诗意而灿烂的道路。   一、以“语文教材”为中心整合单元,实施语文专题教学,实现教学内容
期刊
《创建优质学校的6个原则》一书主旨鲜明,案例得当,可读性、操作性极强,对当前创建优质学校,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教育质量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现结合书中诊断,结合教育实际,就教育拒绝失败方面提如下观点:   学校,尤其是公立学校是为公共利益服务的。一个学校即使有85%的学生取得好成绩,也不能抹杀剩余15%的学生的存在,学校要做的正是这15%学生的工作。因此教育应当拒绝失败。要创建优质教育,
期刊
【摘要】新时期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具有创新思维能力是具有创造性的先决条件。教师如能适当根据教材中蕴藏着的丰富创新资源,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来设计教学,因势利导,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则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培养   爱因斯坦曾说:“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
期刊
不见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詩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杜甫的这首五言律诗,当是作于听闻李白流放夜郎遇赦之后。诗人以饱含深情的笔调,倾诉着他对李白的崇敬、关心与同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当时世道的不满,隐含了对君主的讽谏。   一、首联言外之意——李白的“佯狂”言行是当时的黑暗政治造成的   “李生”表明了杜甫与李白的亲近关系。
期刊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一个说明文单元。《习作例文》包括“交流平台”“初试身手”和“习作例文”三部分,计划用两个课时完成。   “交流平台” 结合本单元所学的《太阳》《松鼠》两篇课文,明确了说明性文章的特点。教学时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学生与文本的交流,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说明性文章的特点,加深对说明性文章的认识。教学时分三步走:獨立阅读,沉淀反思;结合课文,全班交流;深化认识,拓展交流。
期刊
俗话说:国是最大的家,家是最小的国。家就像是一瓶陈年佳酿,融进了许多宽容和理解,包含了更多的生命內涵。   一、家是最小的国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同居一家,好家人就如同芝兰,历久弥香。在我成长的岁月里,家是对我影响最深的港湾。   (一)小时候家庭助力树立正确的“三观”   我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母亲用智慧将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期刊
摘要:在阅读教学时,文体“类”教学的研究越来越重要,只有在文体意识的引领下,才能对作品进行适当的评判、体验和再创,才能让语文阅读教学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新基础教育”;文体;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文体,是指文学作品的体裁、体制或样式。文体在语文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教师教学往往只注重内容而忽视形式,不论是教散文、小说还是说明文,都以“整
期刊
班级管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需紧抓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运用人性化管理策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成长与班集体的整体发展。   一、注重自身修养,通过实际行动言传身教   一个班集体的整体表现往往取决于班主任的管理才能与领导才干,其所做的决定可能会影响到班级与学生的命运,特别是在初中教育阶段,班级管理工作更是繁重。初中班主任应充分利用闲暇时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