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开展公开赛课和听课活动,是一种很好的教研交流平台和教学研究形式,有利于促进老师们的教育教学经验、技能的交流。然而,这个原本正常的活动却如同当今层出不穷的选秀活动一样,增加了“做”的成分,不少公开课变得哗众取宠,逐渐演变成了“作秀课”,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语文教学 公开课 作秀课 应对策略
这些年,本人经常下到各个学校组织观摩各种公开课之类的赛课,不少公开课确实为研究新课改提供很好的载体,但也有些公开课存在“作秀”现象。本文就作秀课的表现、危害、应对措施做简要剖析。
一、作秀课的主要表现
1.滥用或乱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少公开课老师过分追求形式,不顾本学科实际,以多媒体手段吸引学生的目光,博得听课者的青睐。上课老师将PPT 弄得花里胡哨,让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成为公开课课堂的装饰,成为作秀的道具。课前准备五花八门的教具,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制作课件等,这在平时教学中根本办不到。这种“多媒体”全副武装的公开课,示范性何在?
2.问题肤浅,空洞热闹。表面上看,课堂教学气氛活跃热闹,但一堂课下来,只见活动的热闹,不见教材的有效阐发、挖掘和共鸣。而且,课堂上教师的随机点拨欠缺,不能有效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这样的课堂让人感觉“热闹得空洞”,其结果是“课堂闹哄哄,学生一场空”。
二、作秀课的危害
1.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旨在进行课堂教学研究和探讨的公开课成了作秀表演,其研究探讨价值必然失真,指导意义也势必荡然无存。一意作秀,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正常教学秩序无法保证,纯洁的课堂变成了“功利场”;混淆视听,教学评比结果也就无法客观公正,失去了公开课的实践价值和指导意义。
2.影响教学风气。作秀课都是华而不实甚至哗众取宠的,师生只能学到那些不诚实,中看不中用的教学技能,还会沾染到那些浮躁虚荣的不良风气,在一定程度上给真实蒙上阴影。
3.淹没原生态课堂。语文课堂教学的原生态,是以人为本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的真实、自然、朴素、简洁与和谐的课堂,教学就是要追求“无法预约的精彩”,不能让学生拘泥于教师的预设之中。然而对课堂中生成的教学资源、涌动的情绪情感及一些无法预料的意外,做秀课都做了一些限制,导致课堂失真。
三、让作秀课“归真返璞”“自然纯朴”
作秀课危害匪浅,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脱掉其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
1.课堂教学必须保持真实性。要求公开课的真实性,教师就必须有一颗真心。如陶行知先生主倡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那样,将“真”字植根于心底,才可以免去浮躁心理和功利思想,除掉投机取巧的想法,也才能从根本上消灭只为面子有光或不砸牌子而大肆作假的动机。课堂作为师生互动学习的一部分,其内容本应是丰富多彩的,一堂理想的、有价值的公开课应敢于“暴露”教学设计的“意料之外”,体现课堂教学的真实、自然的本质,再现师生互动学习的“原汁原味”教学情景。
2.正视公开课中教学媒体的辅助性。现代媒体技术手段的正确运用,固然有助于课堂教学,但就语文学科而言,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由近及远,以所见知所不见”的想象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而这种能力是除文字之外的手段所不能替代的。“语”是口头表达,“文”是书面表达,语文课最重要的就是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学语文更多的是感受语言文字的表现力,有时一支粉笔、几张图片、几点浅显的点拨也能解决问题,甚至是一个字一个词地去抠,从字、词、句、段、文到逻辑关系、谋篇布局,照样可以真正体现出“语”和“文”。
而过多的PPT和录音录像,就会把自己的意志和理解强加到学生的思维当中,限制了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破坏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省去了思维活动的感悟过程,学生原本完整的思维也被这些花哨的工具弄得支离破碎了。
3.教学内容要紧扣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具有导向、调控、激励、评价等诸多功能,规范着课堂教学的开展。它就如同课堂教学中的指南针,为教师的课堂设计引领方向。作秀课的教学,为使课堂呈现出“热烈”的景象,教师设计的课堂活动往往会偏离教学目标,教师无法全面、深入地剖析课文中涵盖的知识点,学生不能真正掌握知识,也不能有效地训练和提高语言能力。
4.教学设计要“巧妙无痕”。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教材,使讲课服务于学生,而不是让学生来适应讲课。那么教师应挖掘、深化、超脱、活用教材,注重课堂的趣味性,贴近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让教学设计充满和谐与灵性。
5.“公开课”要平时化。平时化的“公开课”表现为“随堂听课”。随堂听课可以保持教师教学的“原汁原味”。学校不定期、事先不打招呼开展“公开课”,可以极大地避免老师“作秀”。所有的教师随时随地都可以推开任何一间教室的门进去听课,能真实地反映教师平时教学的状态,准确把脉教师的课堂教学。这样的“公开课”,平淡无常,没有一点大张旗鼓的渲染氛围,老师上课自然大方。这种方式的“随堂听课”对教师的素质、临场应变能力是一种考验,它更加有效地促进老师平日里认真教学,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具有深远而重要的影响。
总之,作秀课华而无实,沽名钓誉,亵渎了教与学的本质,掩盖了教育最真实的面目,耽误了一批学生,我们应坚决杜绝这种现象。
【参考文献】
[1] 孟令忠. 让公开课返朴璞归真[J]. 硅谷, 2009(24).
【关键词】语文教学 公开课 作秀课 应对策略
这些年,本人经常下到各个学校组织观摩各种公开课之类的赛课,不少公开课确实为研究新课改提供很好的载体,但也有些公开课存在“作秀”现象。本文就作秀课的表现、危害、应对措施做简要剖析。
一、作秀课的主要表现
1.滥用或乱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少公开课老师过分追求形式,不顾本学科实际,以多媒体手段吸引学生的目光,博得听课者的青睐。上课老师将PPT 弄得花里胡哨,让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成为公开课课堂的装饰,成为作秀的道具。课前准备五花八门的教具,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制作课件等,这在平时教学中根本办不到。这种“多媒体”全副武装的公开课,示范性何在?
2.问题肤浅,空洞热闹。表面上看,课堂教学气氛活跃热闹,但一堂课下来,只见活动的热闹,不见教材的有效阐发、挖掘和共鸣。而且,课堂上教师的随机点拨欠缺,不能有效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这样的课堂让人感觉“热闹得空洞”,其结果是“课堂闹哄哄,学生一场空”。
二、作秀课的危害
1.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旨在进行课堂教学研究和探讨的公开课成了作秀表演,其研究探讨价值必然失真,指导意义也势必荡然无存。一意作秀,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正常教学秩序无法保证,纯洁的课堂变成了“功利场”;混淆视听,教学评比结果也就无法客观公正,失去了公开课的实践价值和指导意义。
2.影响教学风气。作秀课都是华而不实甚至哗众取宠的,师生只能学到那些不诚实,中看不中用的教学技能,还会沾染到那些浮躁虚荣的不良风气,在一定程度上给真实蒙上阴影。
3.淹没原生态课堂。语文课堂教学的原生态,是以人为本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的真实、自然、朴素、简洁与和谐的课堂,教学就是要追求“无法预约的精彩”,不能让学生拘泥于教师的预设之中。然而对课堂中生成的教学资源、涌动的情绪情感及一些无法预料的意外,做秀课都做了一些限制,导致课堂失真。
三、让作秀课“归真返璞”“自然纯朴”
作秀课危害匪浅,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脱掉其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
1.课堂教学必须保持真实性。要求公开课的真实性,教师就必须有一颗真心。如陶行知先生主倡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那样,将“真”字植根于心底,才可以免去浮躁心理和功利思想,除掉投机取巧的想法,也才能从根本上消灭只为面子有光或不砸牌子而大肆作假的动机。课堂作为师生互动学习的一部分,其内容本应是丰富多彩的,一堂理想的、有价值的公开课应敢于“暴露”教学设计的“意料之外”,体现课堂教学的真实、自然的本质,再现师生互动学习的“原汁原味”教学情景。
2.正视公开课中教学媒体的辅助性。现代媒体技术手段的正确运用,固然有助于课堂教学,但就语文学科而言,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由近及远,以所见知所不见”的想象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而这种能力是除文字之外的手段所不能替代的。“语”是口头表达,“文”是书面表达,语文课最重要的就是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学语文更多的是感受语言文字的表现力,有时一支粉笔、几张图片、几点浅显的点拨也能解决问题,甚至是一个字一个词地去抠,从字、词、句、段、文到逻辑关系、谋篇布局,照样可以真正体现出“语”和“文”。
而过多的PPT和录音录像,就会把自己的意志和理解强加到学生的思维当中,限制了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破坏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省去了思维活动的感悟过程,学生原本完整的思维也被这些花哨的工具弄得支离破碎了。
3.教学内容要紧扣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具有导向、调控、激励、评价等诸多功能,规范着课堂教学的开展。它就如同课堂教学中的指南针,为教师的课堂设计引领方向。作秀课的教学,为使课堂呈现出“热烈”的景象,教师设计的课堂活动往往会偏离教学目标,教师无法全面、深入地剖析课文中涵盖的知识点,学生不能真正掌握知识,也不能有效地训练和提高语言能力。
4.教学设计要“巧妙无痕”。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教材,使讲课服务于学生,而不是让学生来适应讲课。那么教师应挖掘、深化、超脱、活用教材,注重课堂的趣味性,贴近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让教学设计充满和谐与灵性。
5.“公开课”要平时化。平时化的“公开课”表现为“随堂听课”。随堂听课可以保持教师教学的“原汁原味”。学校不定期、事先不打招呼开展“公开课”,可以极大地避免老师“作秀”。所有的教师随时随地都可以推开任何一间教室的门进去听课,能真实地反映教师平时教学的状态,准确把脉教师的课堂教学。这样的“公开课”,平淡无常,没有一点大张旗鼓的渲染氛围,老师上课自然大方。这种方式的“随堂听课”对教师的素质、临场应变能力是一种考验,它更加有效地促进老师平日里认真教学,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具有深远而重要的影响。
总之,作秀课华而无实,沽名钓誉,亵渎了教与学的本质,掩盖了教育最真实的面目,耽误了一批学生,我们应坚决杜绝这种现象。
【参考文献】
[1] 孟令忠. 让公开课返朴璞归真[J]. 硅谷, 20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