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化教学在校园生活中不断渗透,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也出现了很多新的情况。本人以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随机抽取的五个专业,15个班的学生及我校19名语文教师为样本,就“互联网 ”背景下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现状进行问卷调查。
一、存在的问题
1.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活动有效性低
被调查的学生中,明确表示不喜欢参加语文综合实践实践活动的为41.52%,说不清楚的为22.79%,但同时大部分同学认同参加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语文综合能力。看似矛盾的调查结果,其中反映的是中职语文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参与积极性不高实际上是缺乏兴趣,缺乏兴趣则会态度消极、不能调动起主觀能动性,这也是导致活动有效性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2.活动的主题较为零散,欠缺新意
根据调查,老师们开展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多拘泥于课本,或是根据课本中的既定主题为基础,稍加调整。有52.63%的老师认为当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主要障碍是没有合适的教材和主题。
3.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水平有待提高
被调查的学生中大概两三周开展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仅19.61%,其余的更少,有16.25%没有开展过活动。在已经开展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很少有教师会借助网络平台,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也多为放入自己的电脑单独保存。学生在活动中,手机主要用来搜索资料,其他交互性的功能都很少涉及到。
二、原因分析
1.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主动性和自控力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一些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能力不足的孩子,在学习上缺少动力和学习兴趣,习惯“被他人主导”,学习的主体意识薄弱。同时,他们多重视专业技能课,忽视基础文化课,对语文的学习不够重视,因此,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遇冷”也是意料之中。主体意识的缺失会导致学生在活动中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教师不停地去督促,且被动地完成任务;同时合作能力不强,遇到问题不善于主动合作学习,影响活动效果和活动目的的达成。
中职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普遍比较弱。在手机的使用上,学生往往无法把握一个适当的度,容易沉迷其中。在中职语文实践活动中,借助信息化手段必须要使用手机或是电脑,而利用网上平台开展实践活动,若是学生的自控力不高,对手机、电脑等网络工具使用不当,容易沉迷其中难以把控,也会影响实践活动的效果。
2.教师拘泥于教材,创新意识不够
目前我校就业班使用的教材版本为高教出版社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2009年出版),每册共六个单元,每个单元涉及一个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里面的活动主题并不完全适合我校学生开展。这就要求教师们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生活经验,结合专业特点自设活动主题。新颖、符合学生实际、具有时代性的主题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紧跟时代,大胆创新。
“互联网 ”背景下,面对各类网络学习平台和层出不穷的信息化手段,大多数老师对其功能不是很了解,加上缺乏系统的培训,信息化手段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运用处于尝试阶段。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合理的设计语文实践综合活动,让活动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和专业学习中去,也需要教师们不断的探索学习。
3.条件限制,缺乏激励机制
我校目前高一中职班每周三节语文课,高二部分班级开设语文课,每周两节课。在有限的语文课时条件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不能成为常态也很正常了。同时相比于讲授“教材内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执行难度更大,要求教师进行更为复杂而琐碎的指导工作,需要耗费教师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只能把有限的课时用在阅读欣赏的教学中,而放弃综合实践活动。
【本文为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青年课题 《基于“互联网 ”背景下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立项号19JX06237)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一、存在的问题
1.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活动有效性低
被调查的学生中,明确表示不喜欢参加语文综合实践实践活动的为41.52%,说不清楚的为22.79%,但同时大部分同学认同参加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语文综合能力。看似矛盾的调查结果,其中反映的是中职语文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参与积极性不高实际上是缺乏兴趣,缺乏兴趣则会态度消极、不能调动起主觀能动性,这也是导致活动有效性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2.活动的主题较为零散,欠缺新意
根据调查,老师们开展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多拘泥于课本,或是根据课本中的既定主题为基础,稍加调整。有52.63%的老师认为当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主要障碍是没有合适的教材和主题。
3.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水平有待提高
被调查的学生中大概两三周开展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仅19.61%,其余的更少,有16.25%没有开展过活动。在已经开展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很少有教师会借助网络平台,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也多为放入自己的电脑单独保存。学生在活动中,手机主要用来搜索资料,其他交互性的功能都很少涉及到。
二、原因分析
1.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主动性和自控力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一些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能力不足的孩子,在学习上缺少动力和学习兴趣,习惯“被他人主导”,学习的主体意识薄弱。同时,他们多重视专业技能课,忽视基础文化课,对语文的学习不够重视,因此,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遇冷”也是意料之中。主体意识的缺失会导致学生在活动中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教师不停地去督促,且被动地完成任务;同时合作能力不强,遇到问题不善于主动合作学习,影响活动效果和活动目的的达成。
中职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普遍比较弱。在手机的使用上,学生往往无法把握一个适当的度,容易沉迷其中。在中职语文实践活动中,借助信息化手段必须要使用手机或是电脑,而利用网上平台开展实践活动,若是学生的自控力不高,对手机、电脑等网络工具使用不当,容易沉迷其中难以把控,也会影响实践活动的效果。
2.教师拘泥于教材,创新意识不够
目前我校就业班使用的教材版本为高教出版社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2009年出版),每册共六个单元,每个单元涉及一个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里面的活动主题并不完全适合我校学生开展。这就要求教师们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生活经验,结合专业特点自设活动主题。新颖、符合学生实际、具有时代性的主题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紧跟时代,大胆创新。
“互联网 ”背景下,面对各类网络学习平台和层出不穷的信息化手段,大多数老师对其功能不是很了解,加上缺乏系统的培训,信息化手段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运用处于尝试阶段。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合理的设计语文实践综合活动,让活动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和专业学习中去,也需要教师们不断的探索学习。
3.条件限制,缺乏激励机制
我校目前高一中职班每周三节语文课,高二部分班级开设语文课,每周两节课。在有限的语文课时条件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不能成为常态也很正常了。同时相比于讲授“教材内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执行难度更大,要求教师进行更为复杂而琐碎的指导工作,需要耗费教师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只能把有限的课时用在阅读欣赏的教学中,而放弃综合实践活动。
【本文为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青年课题 《基于“互联网 ”背景下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立项号19JX06237)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