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发生的人际关系,一切教育教学工作都是靠师生之间的交往来完成的。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教师抓好教育教学工作成败的关键。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知道,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强师生的互动,使教育过程成为师生情理互动、情感沟通的过程,通过加强互动不断增强师生的良好关系,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结合多年的工作经历,我认为,教师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加强师生的互动,以增强师生的关系:
一、亲近学生,拉近师生之间距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教师只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师生情感才能更加和谐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就要主动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打成一片,增强师生的互动,在相处中建立情感基础。人都是有感情的,教师只要动之以情,学生就能晓之于理。只有这样,学生才心甘情愿地主动接近老师,并在老师面前坦露心里话。为此,教师必须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用真挚的感情对待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学生才能敞开心扉,教师才能洞察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内心世界。如我发现学生小陈上课总是走神,还喜欢与同学交头接耳。为有针对性地对他进行教育引导,我了解到他喜欢看课外书籍,于是我便找了一些课外书给他阅读,还主动与他一起谈读后感,达到情感共鸣的目的,同时在班里成立了读书兴趣小组,并指定他担任组长,专门负责管理班级读书角。渐渐地,他开始改变,上课也认真起来了,没再出现扰乱课堂纪律的现象,成绩慢慢也有了提高。
二、平等对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要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就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平等地对待学生。一个班级应允许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在工作中,教师对某些学生不能过于表现出偏爱的行为,不要公然地对学生进行优劣之分,不能挫伤后进学生的自尊心,应以平等的、公平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真心实意地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时时处处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这样他们才会把心掏出来,才会逐渐地培养起他们积极向上的品质。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平等对人的原则进行处理。在处理时,应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能当众让学生出“洋相”,可采取个别交谈或进行冷处理的方式,在交谈时也不忘加强互动,通过互动倾听学生心声,了解学生所思所想,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密切了师生情感,又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激发起他们奋发向上、锐意进取之心。
三、结合素材,激励学生积极上进
师生间的良好关系表现为两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师生间的互相交流是实现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途径。因此教师应充分结合自己所担任学科中的素材,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并把这种互动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全方位、多侧面、多功能地进行交流。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语言或者动作,甚至是习惯、仪表、气质和神态等,加强与学生交流,还可以通过上课、改作业、谈话、家访、课外活动等的组织,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在这种多渠道的互动中,教师可以获得更多的有效信息,进而协调自己的行为,使“教”与“学”统一起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对学生而言,老师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与学生沟通,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说话的语气声调、面部的表情,甚至是作业本上的批注,都是在向学生传递一种信息。
四、開展活动,增进师生友好情谊
作为教师,应重视“活动育人”,多组织学生参加故事会、文艺活动、阅读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优秀意识、创作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在活动中,教师主动地参与进来,做到与学生一起“呼吸”,一起“喜怒哀乐”,这对增进师生情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责任编辑
一、亲近学生,拉近师生之间距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教师只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师生情感才能更加和谐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就要主动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打成一片,增强师生的互动,在相处中建立情感基础。人都是有感情的,教师只要动之以情,学生就能晓之于理。只有这样,学生才心甘情愿地主动接近老师,并在老师面前坦露心里话。为此,教师必须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用真挚的感情对待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学生才能敞开心扉,教师才能洞察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内心世界。如我发现学生小陈上课总是走神,还喜欢与同学交头接耳。为有针对性地对他进行教育引导,我了解到他喜欢看课外书籍,于是我便找了一些课外书给他阅读,还主动与他一起谈读后感,达到情感共鸣的目的,同时在班里成立了读书兴趣小组,并指定他担任组长,专门负责管理班级读书角。渐渐地,他开始改变,上课也认真起来了,没再出现扰乱课堂纪律的现象,成绩慢慢也有了提高。
二、平等对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要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就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平等地对待学生。一个班级应允许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在工作中,教师对某些学生不能过于表现出偏爱的行为,不要公然地对学生进行优劣之分,不能挫伤后进学生的自尊心,应以平等的、公平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真心实意地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时时处处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这样他们才会把心掏出来,才会逐渐地培养起他们积极向上的品质。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平等对人的原则进行处理。在处理时,应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能当众让学生出“洋相”,可采取个别交谈或进行冷处理的方式,在交谈时也不忘加强互动,通过互动倾听学生心声,了解学生所思所想,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密切了师生情感,又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激发起他们奋发向上、锐意进取之心。
三、结合素材,激励学生积极上进
师生间的良好关系表现为两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师生间的互相交流是实现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途径。因此教师应充分结合自己所担任学科中的素材,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并把这种互动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全方位、多侧面、多功能地进行交流。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语言或者动作,甚至是习惯、仪表、气质和神态等,加强与学生交流,还可以通过上课、改作业、谈话、家访、课外活动等的组织,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在这种多渠道的互动中,教师可以获得更多的有效信息,进而协调自己的行为,使“教”与“学”统一起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对学生而言,老师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与学生沟通,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说话的语气声调、面部的表情,甚至是作业本上的批注,都是在向学生传递一种信息。
四、開展活动,增进师生友好情谊
作为教师,应重视“活动育人”,多组织学生参加故事会、文艺活动、阅读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优秀意识、创作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在活动中,教师主动地参与进来,做到与学生一起“呼吸”,一起“喜怒哀乐”,这对增进师生情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