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3-0196-01
参合
参合了课题的实践研究,在心中有了“柔性课堂”的实质
“柔性”课堂,我认为其主要实质大致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概括:
1、希望教育无痕。在“柔性课堂”中,存在学科间的无痕,在语文课中可以和科学、数学、音乐等多学科的知识相融合。存在课时间的无痕,不追求常规的精读和略读课文的课时规定,我们可以追求精读课文一课时的精彩,也可以追求略读课文两课时的完美;不追随常态课堂的教学流程,而追求适合自己学生学习的新型课堂。更存在课程延伸的无痕,把课堂回归生活,为生活所服务,如何真正实现把我们的课堂和生活实际相吻合。
2、希望教育符合学生实际。我们的课程和规则拥有共性,而我们的学生却拥有的是个性,如何在共性的环境下更好地发挥个性,这就需要我们更好地因材施教,制定多方位的目标,创设多角度的情境,实施多元化的评价,让孩子在课堂中树立自信,在生活中找到自我。
3、希望教育有一定的弹性。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如今,我们的教育,却需要更多的时候打破这种常规。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在课堂上,我们更应该尊重孩子的言语权和行动权。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声音 ,甚至允许学生适当的做些诡异的动作,只要学生在对话间静下来,在思维碰撞的时候有互动,在学习的时间有火花。从课程的角度出发,我们也可以有所舍取,取孩子所想要的,舍孩子所不想要的。
收获
“柔性课堂”的实践,“柔性策略”的研究,在教学中有了不少的收获,不管是一个眼神还是一个微笑,不管是一句激励语还是一个不一样的举措,都让孩子从心底里感受到了我们的那一份爱。就来谈谈我印象比较深的:
1、柔性课堂,以生为本。
记得有一节课,我碰上了这样的事情。
跌宕起伏的狼吼声
铃声已经在响了,其余的孩子都在班长的口令下静心,等待铃声结束的“坐正”。唯独坐在后面的一个学困生,可能他不仅仅学困,有时连讲话都讲不清楚,任何事情都是说了忘了,做过忘了。唯独他,在那里引颈狼吼,还配合着铃声的语调在那里跌宕起伏。我在后门口站了会儿,也有意识地看着他。他似乎领悟了什么,也跟着其他孩子一起静心了起来。这时,我走过去,笑了笑,朝他竖了竖大大拇指。没想到,他脸上扬起了憨憨的笑容,还不时地向我打着哑语,对自己伸伸大拇指。没想到的是这一整节课他都坐在位子上兴奋地听你讲课。
他的笑容让我咀嚼着,这不经意的一个动作,竟然给他带来了如此巨大的力量。如果我当时直接批评他,不管是他的异样动作或是异样吼声,那结果会怎样?我无法再继续想下去。或许,对待智障的孩子,我们更需要用心来呵护他们。
突起的嬰儿哭
“面对如此雄伟的建筑,宏伟的工程,在修筑过程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了吗?”(这是我在上《长城》时开展的一个内容拓展,让孩子们把文字变成图画,再把画面进行交流)没想到,在一个孩子顺口溜出“万喜良”的同时(我还刚想把小时候听外婆讲的《孟姜女哭长城》那段来说一说),没想到,教室中间突然想起了婴儿般的哭声,还一屁股坐在地上,两脚踢着,十足一个得不到满足而耍赖的泼皮(其实,这孩子比较聪明,他具有很强的跳跃性思维。很多时候,老师还没问完,其他孩子根本还没头绪,他早就一骨碌地在位子上说了一大通)。我怒火中烧,不过一转念,他是不是已经想到了什么。我顺势引导“听听,再看看!”这时,教室里举起的手如雨后春笋,不仅想到了牙牙学语的孩子哭着不让爸爸走的画面,也想到了饿着肚子的小娃跟着唯一的亲人——爷爷奔波于长城的画面,更想到了亲人因等不到家人的回归而痛苦的画面。听听,就因为这一通“哭声”,引发了孩子们那么丰富的想象,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2、儿童阅读教学中的柔性策略的研究。
儿童阅读提倡三读,即阅读、越读和悦读,而当今孩子最头疼的就是“写”。因而,如何让孩子在读前写,读中写,读后写,自觉地让“读写”成为一种习惯,就成为了当今语文老师刻不容缓的责任和义务。
四年级有一个童话主题单元教学,我采用了“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
A、读前写
童话,孩子们都读过,也读得比较多。
所以,在上单元导读课之前,让孩子们写写自己印象最深的童话著作或者童话作品,可以是介绍书的梗概,也可以是让自己感动的情节。其目的都是为了向大家推荐你喜欢的作品,来做个《好书推荐》栏目。内容可长可短,只要能打动其他读者即可。
B、读中写
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梦,甚或是不可超越的梦,而在童话之中,孩子们却可以找到知音,找到属于自己的梦。
童话中,有神通广大的化身,又有多愁善感的影子;有凶猛勇敢的兽类,又有较小懦弱的禽类;有……也难怪孩子们都喜欢读,就因为感同身受吧!
因而,在童话教学过程中,我会让孩子们就童话中的一句、一段写写感受,可以是对文中人物的剖析,也可以是自己的切身体会。
童话中留有很多的空白之处,只要孩子们愿意写,有自己的想法可写,就让孩子们多动笔。
C、读后写
这是我们平常用的比较多的方法,诸如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等等。童话中的读后写写可以拥有多种形式。包括写后续,写前奏,改编童话,创编童话。
孩子们的乐写不仅给了我信心,也给了孩子们自己信心。我也相信,只要让孩子们拥有充分读的机会,给予孩子充分的动笔机会,孩子们不仅会喜欢阅读,更会喜欢上动笔的。
3、习作教学中“柔性评价”的实践
其中一个孩子通过1节课的时间写不好的作文,却在我的肯定、表扬、点拨下,20分钟就完成了一篇精彩的习作。
一切的一切,都让我在实践“柔性课堂”的路途中尝到了甜头。但也同样在实践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少的迷惑。
困惑
柔性教学“柔”的限度和宽度在哪里?
1、对于教师来讲
每个班的孩子不仅在学习上有差异,在性格上更有差异,一节课40分钟时间,老师如何把这份“柔爱”施加在每个孩子的身上?如何让孩子在这份“柔爱”中,能够知道这份爱的边际。
2、对于学生来讲
常听家长说,我们的孩子在家只知道当小皇帝、小公主,有的说我们的孩子在家连自己的家庭作业都不想完成,还有的反映说孩子根本不懂得谦让别人、不懂得尊重长辈、甚至不懂得相信自我。这又是为什么呢?
参合
参合了课题的实践研究,在心中有了“柔性课堂”的实质
“柔性”课堂,我认为其主要实质大致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概括:
1、希望教育无痕。在“柔性课堂”中,存在学科间的无痕,在语文课中可以和科学、数学、音乐等多学科的知识相融合。存在课时间的无痕,不追求常规的精读和略读课文的课时规定,我们可以追求精读课文一课时的精彩,也可以追求略读课文两课时的完美;不追随常态课堂的教学流程,而追求适合自己学生学习的新型课堂。更存在课程延伸的无痕,把课堂回归生活,为生活所服务,如何真正实现把我们的课堂和生活实际相吻合。
2、希望教育符合学生实际。我们的课程和规则拥有共性,而我们的学生却拥有的是个性,如何在共性的环境下更好地发挥个性,这就需要我们更好地因材施教,制定多方位的目标,创设多角度的情境,实施多元化的评价,让孩子在课堂中树立自信,在生活中找到自我。
3、希望教育有一定的弹性。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如今,我们的教育,却需要更多的时候打破这种常规。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在课堂上,我们更应该尊重孩子的言语权和行动权。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声音 ,甚至允许学生适当的做些诡异的动作,只要学生在对话间静下来,在思维碰撞的时候有互动,在学习的时间有火花。从课程的角度出发,我们也可以有所舍取,取孩子所想要的,舍孩子所不想要的。
收获
“柔性课堂”的实践,“柔性策略”的研究,在教学中有了不少的收获,不管是一个眼神还是一个微笑,不管是一句激励语还是一个不一样的举措,都让孩子从心底里感受到了我们的那一份爱。就来谈谈我印象比较深的:
1、柔性课堂,以生为本。
记得有一节课,我碰上了这样的事情。
跌宕起伏的狼吼声
铃声已经在响了,其余的孩子都在班长的口令下静心,等待铃声结束的“坐正”。唯独坐在后面的一个学困生,可能他不仅仅学困,有时连讲话都讲不清楚,任何事情都是说了忘了,做过忘了。唯独他,在那里引颈狼吼,还配合着铃声的语调在那里跌宕起伏。我在后门口站了会儿,也有意识地看着他。他似乎领悟了什么,也跟着其他孩子一起静心了起来。这时,我走过去,笑了笑,朝他竖了竖大大拇指。没想到,他脸上扬起了憨憨的笑容,还不时地向我打着哑语,对自己伸伸大拇指。没想到的是这一整节课他都坐在位子上兴奋地听你讲课。
他的笑容让我咀嚼着,这不经意的一个动作,竟然给他带来了如此巨大的力量。如果我当时直接批评他,不管是他的异样动作或是异样吼声,那结果会怎样?我无法再继续想下去。或许,对待智障的孩子,我们更需要用心来呵护他们。
突起的嬰儿哭
“面对如此雄伟的建筑,宏伟的工程,在修筑过程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了吗?”(这是我在上《长城》时开展的一个内容拓展,让孩子们把文字变成图画,再把画面进行交流)没想到,在一个孩子顺口溜出“万喜良”的同时(我还刚想把小时候听外婆讲的《孟姜女哭长城》那段来说一说),没想到,教室中间突然想起了婴儿般的哭声,还一屁股坐在地上,两脚踢着,十足一个得不到满足而耍赖的泼皮(其实,这孩子比较聪明,他具有很强的跳跃性思维。很多时候,老师还没问完,其他孩子根本还没头绪,他早就一骨碌地在位子上说了一大通)。我怒火中烧,不过一转念,他是不是已经想到了什么。我顺势引导“听听,再看看!”这时,教室里举起的手如雨后春笋,不仅想到了牙牙学语的孩子哭着不让爸爸走的画面,也想到了饿着肚子的小娃跟着唯一的亲人——爷爷奔波于长城的画面,更想到了亲人因等不到家人的回归而痛苦的画面。听听,就因为这一通“哭声”,引发了孩子们那么丰富的想象,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2、儿童阅读教学中的柔性策略的研究。
儿童阅读提倡三读,即阅读、越读和悦读,而当今孩子最头疼的就是“写”。因而,如何让孩子在读前写,读中写,读后写,自觉地让“读写”成为一种习惯,就成为了当今语文老师刻不容缓的责任和义务。
四年级有一个童话主题单元教学,我采用了“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
A、读前写
童话,孩子们都读过,也读得比较多。
所以,在上单元导读课之前,让孩子们写写自己印象最深的童话著作或者童话作品,可以是介绍书的梗概,也可以是让自己感动的情节。其目的都是为了向大家推荐你喜欢的作品,来做个《好书推荐》栏目。内容可长可短,只要能打动其他读者即可。
B、读中写
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梦,甚或是不可超越的梦,而在童话之中,孩子们却可以找到知音,找到属于自己的梦。
童话中,有神通广大的化身,又有多愁善感的影子;有凶猛勇敢的兽类,又有较小懦弱的禽类;有……也难怪孩子们都喜欢读,就因为感同身受吧!
因而,在童话教学过程中,我会让孩子们就童话中的一句、一段写写感受,可以是对文中人物的剖析,也可以是自己的切身体会。
童话中留有很多的空白之处,只要孩子们愿意写,有自己的想法可写,就让孩子们多动笔。
C、读后写
这是我们平常用的比较多的方法,诸如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等等。童话中的读后写写可以拥有多种形式。包括写后续,写前奏,改编童话,创编童话。
孩子们的乐写不仅给了我信心,也给了孩子们自己信心。我也相信,只要让孩子们拥有充分读的机会,给予孩子充分的动笔机会,孩子们不仅会喜欢阅读,更会喜欢上动笔的。
3、习作教学中“柔性评价”的实践
其中一个孩子通过1节课的时间写不好的作文,却在我的肯定、表扬、点拨下,20分钟就完成了一篇精彩的习作。
一切的一切,都让我在实践“柔性课堂”的路途中尝到了甜头。但也同样在实践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少的迷惑。
困惑
柔性教学“柔”的限度和宽度在哪里?
1、对于教师来讲
每个班的孩子不仅在学习上有差异,在性格上更有差异,一节课40分钟时间,老师如何把这份“柔爱”施加在每个孩子的身上?如何让孩子在这份“柔爱”中,能够知道这份爱的边际。
2、对于学生来讲
常听家长说,我们的孩子在家只知道当小皇帝、小公主,有的说我们的孩子在家连自己的家庭作业都不想完成,还有的反映说孩子根本不懂得谦让别人、不懂得尊重长辈、甚至不懂得相信自我。这又是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