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浪潮的席卷,造就一代具有高文化修养、高科技水平的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学科,初中语文教育对培养学生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培养学生认知、分析、理解、综合的语文创造性学习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创造力 培养 作用
一、初中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的作用
当今时代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也是决定我国在全球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关键因素。江泽民同志曾多次指出:“一个没有创造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和支柱,而初中语文作为母语教学,是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学科。初中语文学科作为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和交际工具,不能脱离人而独立存在,它与人的情感、思维、交际等密不可分。而著名心理学家斯坦伯格曾经说过:“创造力不是单一能力,而是能力与其他方面的复合。”
二、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开设语文课的目的有明确的规定:“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所有的学生,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也就是说,语文课的教学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为基本任务。但是,从目前来看,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处于绝对的控制地位,课堂教学成了教师一人所演的“独角戏”,满堂灌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通过课本、板书等教学手段向学生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要做的事情就是在讲台下记记笔记,机械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他们成了被动的观众看客,毫无生气。
三、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先导、创造的动力。学生的创造性成果是在其对于所研究的问题产生强烈兴趣的基础上取得的。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去主动学习、思考、探索和创造。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课程也许收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它可以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思想感情的作品,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和情操。
2.营造民主的教学气氛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保证学生的表现欲望得到满足,保证学生渴求创新的心愿得到保护。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过多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学上搞填鸭式、封闭式、一言堂,使得课堂气氛过于拘谨甚至死气沉沉,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学习,很不利于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经常提出开放性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采用创新性的问题至关重要。语文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提出开放性即没有单一标准答案的问题,供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教师在提出此类问题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1)提出的问题应由易到难,这样才能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2)问题的类型应适当地有所变化;(3)发问之后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4)对于学生的答案进行及时的反馈,这样才能让学生从问题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4.乐于听取不同的意见
长期以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在听到学生的不同意见时,往往喜欢用自己的想法束缚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学生,从而造成不敢提出与教师相悖的意见。久而久之,学生的想法和观念开始趋于一致,缺乏变通、流畅与独创性。
5.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的思维方法,具有大胆创新、不受传统观念和现有知识束缚和局限的特点。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必须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初中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讲课、考试或作文教学中,不要限定在统一的范围、统一的答案中,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鼓励他们通过想象、联想、推想等方法开拓思路,不断创新,敏捷而灵活地思考问题。
6.提倡独立自主的学习
学生的创造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自我感悟过程中逐步培养出来的。自我感悟就是指通过自己的思维加工,进而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创造知识的过程。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这种自我感悟能力,初中语文教师要提倡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独立的学习活动。
7.开展语文第二课堂
“课内打基础,课外下工夫”,这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经验之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除了要抓紧课内教学的时间之外,还要大力开展语文第二课堂,也就是课外活动,比如成立课外阅读小组,举办诗歌朗诵会、辩论会、演讲会、故事会、报告会,办手抄报等。这些活动丰富多彩,内容都是课内知识的延续。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生的创造力如何将关系到国运的兴衰成败。教师要不懈探索,努力将每位学生塑造好,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王祥.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语文教育研究.2008年第9期.
[2]曹娟娟.试论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09年第9期.
[3]胡亚琴.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第6期.
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十六中学双语实验学校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创造力 培养 作用
一、初中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的作用
当今时代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也是决定我国在全球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关键因素。江泽民同志曾多次指出:“一个没有创造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和支柱,而初中语文作为母语教学,是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学科。初中语文学科作为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和交际工具,不能脱离人而独立存在,它与人的情感、思维、交际等密不可分。而著名心理学家斯坦伯格曾经说过:“创造力不是单一能力,而是能力与其他方面的复合。”
二、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开设语文课的目的有明确的规定:“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所有的学生,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也就是说,语文课的教学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为基本任务。但是,从目前来看,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处于绝对的控制地位,课堂教学成了教师一人所演的“独角戏”,满堂灌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通过课本、板书等教学手段向学生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要做的事情就是在讲台下记记笔记,机械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他们成了被动的观众看客,毫无生气。
三、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先导、创造的动力。学生的创造性成果是在其对于所研究的问题产生强烈兴趣的基础上取得的。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去主动学习、思考、探索和创造。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课程也许收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它可以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思想感情的作品,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和情操。
2.营造民主的教学气氛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保证学生的表现欲望得到满足,保证学生渴求创新的心愿得到保护。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过多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学上搞填鸭式、封闭式、一言堂,使得课堂气氛过于拘谨甚至死气沉沉,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学习,很不利于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经常提出开放性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采用创新性的问题至关重要。语文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提出开放性即没有单一标准答案的问题,供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教师在提出此类问题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1)提出的问题应由易到难,这样才能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2)问题的类型应适当地有所变化;(3)发问之后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4)对于学生的答案进行及时的反馈,这样才能让学生从问题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4.乐于听取不同的意见
长期以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在听到学生的不同意见时,往往喜欢用自己的想法束缚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学生,从而造成不敢提出与教师相悖的意见。久而久之,学生的想法和观念开始趋于一致,缺乏变通、流畅与独创性。
5.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的思维方法,具有大胆创新、不受传统观念和现有知识束缚和局限的特点。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必须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初中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讲课、考试或作文教学中,不要限定在统一的范围、统一的答案中,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鼓励他们通过想象、联想、推想等方法开拓思路,不断创新,敏捷而灵活地思考问题。
6.提倡独立自主的学习
学生的创造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自我感悟过程中逐步培养出来的。自我感悟就是指通过自己的思维加工,进而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创造知识的过程。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这种自我感悟能力,初中语文教师要提倡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独立的学习活动。
7.开展语文第二课堂
“课内打基础,课外下工夫”,这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经验之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除了要抓紧课内教学的时间之外,还要大力开展语文第二课堂,也就是课外活动,比如成立课外阅读小组,举办诗歌朗诵会、辩论会、演讲会、故事会、报告会,办手抄报等。这些活动丰富多彩,内容都是课内知识的延续。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生的创造力如何将关系到国运的兴衰成败。教师要不懈探索,努力将每位学生塑造好,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王祥.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语文教育研究.2008年第9期.
[2]曹娟娟.试论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09年第9期.
[3]胡亚琴.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第6期.
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十六中学双语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