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进入钢铁行业到发展成为一个年销售收入达407.9亿元、钢铁产量位居中国同行第16位,涵盖钢铁、造船、机电等产业的重工帝国,张志祥只用了10年时间。
趁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东风,张志祥摧城拔寨,一连成功兼并重组了四五家东北中型钢铁国企,但当遇到通钢这个大块头的时候,张志祥最终没有消化得了,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之后,建龙钢铁只好把通钢吐了出来。
为什么会“吃了吐”
在2008年的胡润富豪榜上,张志祥以200亿元身价位居中国钢铁业富豪第二位。在媒体眼中,如同众多草根起家又胸怀壮志的民营企业家一样,张志祥是一个低调谦和的人:在遵化,张志祥并未购置房产,仍住在曾经是他办公室的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宿舍里。他没买过任何豪华轿车,对名牌几乎一无所知,一双皮鞋穿到破洞仍不在意。公司前台的员工帮他拎包,他会连声说“谢谢”。与人握手,他会用双手。
他相信兼并国企靠的是地方政府,经营企业靠的是自己的管理经验。兼并通钢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全力支持,而张对自己的兼并经验几乎没有怀疑。在一片乐观的表象下面,人的因素却被完全忽视了。普通的员工几乎没有进入张志祥的视线。
对于进入通钢,建龙可以有三种选择。一是只扮演战略投资者的角色,重组后积极筹备上市,通过证券市场获得变现投资收益;二是把取得绝对控股权作为条件,控制董事会,全盘改组原管理层,让通钢变成一家真正的股份制公司。第一种选择,不符合张志祥建立一个庞大的钢铁帝国的目标,而建龙本身的资金实力又不足以让他选择第二种方案。不得已,张志祥选择了风险最大的第三条道路——只派个别管理人员进入企业,只对企业的管理进行技术性改造。这让我想起了十多年前的赵新先,他相信企业经营不善是方法的问题,只要派去一个精明强干的经理拿着他的尚方宝剑,企业自然起死回生,就如同当年解放军派政委接管投诚的国民党军队一样。
他们都忽视了一个重大的问题——企业员工不是国民党士兵,他们并不一定像无心恋战的士兵一样盼着被接管。
带着这样的目标,陈国君单枪匹马进入了通钢。从后来媒体的调查中,我们看不到陈国君任何哪怕是向员工简单的示好举动。他扮演着一个很多人等着看笑话的尴尬角色,而结果远比看笑话要惨痛得多。
相似的开头,不一样的结果
在《2007CCTV年度雇主调查》活动的材料中,有一个开端相似而结果完全不同例子。内蒙古通辽玻璃厂濒临倒闭,政府领导亲自上门力邀福耀玻璃兼并该厂。签字后,董事长曹德旺第一件事就是进到车间里看望工人,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他给派来的总经理留下了很具体的指令:增加更衣室、休息室;解决粉尘污染问题;食堂保证热菜热水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却成为员工如何看待接管者态度最重要的指标。
当这些看似和经营管理无关的点滴小事被员工感受到之后,接下来的严格管理便有了被接受的土壤。
从各方记者调查的内容看,无论是张志祥还陈国君,在与通钢职工长达三年的共同工作中,从来没有试图以雇主的身份和员工做过哪怕是最表面的沟通。这里面尽管有建龙并没有控股,并不全面掌控企业的原因。但陈国君利用总经理的权力,在严抓管理的同时,能够给那些心存芥蒂的员工们哪怕是些许温暖,也不至于在生命受到威胁时,没有一个人伸出援手。
也许,当张志祥和国资委的领导们都关在屋子里,把一家上万员工的大厂当做一台机器进行着讨价还价时,就已经种下了悲剧的种子。如果只把人当做一种计价的成本,这种兼并的失败迟早要上演。管理
(本文作者系CCTV2《今日观察》评论员)
责任编辑:李 源
趁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东风,张志祥摧城拔寨,一连成功兼并重组了四五家东北中型钢铁国企,但当遇到通钢这个大块头的时候,张志祥最终没有消化得了,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之后,建龙钢铁只好把通钢吐了出来。
为什么会“吃了吐”
在2008年的胡润富豪榜上,张志祥以200亿元身价位居中国钢铁业富豪第二位。在媒体眼中,如同众多草根起家又胸怀壮志的民营企业家一样,张志祥是一个低调谦和的人:在遵化,张志祥并未购置房产,仍住在曾经是他办公室的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宿舍里。他没买过任何豪华轿车,对名牌几乎一无所知,一双皮鞋穿到破洞仍不在意。公司前台的员工帮他拎包,他会连声说“谢谢”。与人握手,他会用双手。
他相信兼并国企靠的是地方政府,经营企业靠的是自己的管理经验。兼并通钢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全力支持,而张对自己的兼并经验几乎没有怀疑。在一片乐观的表象下面,人的因素却被完全忽视了。普通的员工几乎没有进入张志祥的视线。
对于进入通钢,建龙可以有三种选择。一是只扮演战略投资者的角色,重组后积极筹备上市,通过证券市场获得变现投资收益;二是把取得绝对控股权作为条件,控制董事会,全盘改组原管理层,让通钢变成一家真正的股份制公司。第一种选择,不符合张志祥建立一个庞大的钢铁帝国的目标,而建龙本身的资金实力又不足以让他选择第二种方案。不得已,张志祥选择了风险最大的第三条道路——只派个别管理人员进入企业,只对企业的管理进行技术性改造。这让我想起了十多年前的赵新先,他相信企业经营不善是方法的问题,只要派去一个精明强干的经理拿着他的尚方宝剑,企业自然起死回生,就如同当年解放军派政委接管投诚的国民党军队一样。
他们都忽视了一个重大的问题——企业员工不是国民党士兵,他们并不一定像无心恋战的士兵一样盼着被接管。
带着这样的目标,陈国君单枪匹马进入了通钢。从后来媒体的调查中,我们看不到陈国君任何哪怕是向员工简单的示好举动。他扮演着一个很多人等着看笑话的尴尬角色,而结果远比看笑话要惨痛得多。
相似的开头,不一样的结果
在《2007CCTV年度雇主调查》活动的材料中,有一个开端相似而结果完全不同例子。内蒙古通辽玻璃厂濒临倒闭,政府领导亲自上门力邀福耀玻璃兼并该厂。签字后,董事长曹德旺第一件事就是进到车间里看望工人,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他给派来的总经理留下了很具体的指令:增加更衣室、休息室;解决粉尘污染问题;食堂保证热菜热水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却成为员工如何看待接管者态度最重要的指标。
当这些看似和经营管理无关的点滴小事被员工感受到之后,接下来的严格管理便有了被接受的土壤。
从各方记者调查的内容看,无论是张志祥还陈国君,在与通钢职工长达三年的共同工作中,从来没有试图以雇主的身份和员工做过哪怕是最表面的沟通。这里面尽管有建龙并没有控股,并不全面掌控企业的原因。但陈国君利用总经理的权力,在严抓管理的同时,能够给那些心存芥蒂的员工们哪怕是些许温暖,也不至于在生命受到威胁时,没有一个人伸出援手。
也许,当张志祥和国资委的领导们都关在屋子里,把一家上万员工的大厂当做一台机器进行着讨价还价时,就已经种下了悲剧的种子。如果只把人当做一种计价的成本,这种兼并的失败迟早要上演。管理
(本文作者系CCTV2《今日观察》评论员)
责任编辑:李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