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活水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有了动力,才会使其学习的潜能得到最大的释放,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主动学习为创新学习,学出新意。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活水一:创设创新的民主氛围
陶行知说:“创造力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并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民主氛围是学生创造力形成的甘霖和沃土,而学生学习的每一阶段都可能因为教育者的教育民主,让创新思维的火花闪耀出最绚丽的色彩。
(一)精当的课前激发
学生的课前学习阶段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奏。如演奏错误百出或苍白无力,都很有可能影响课中思维的连贯与创新,因此课前激发学生的探求兴趣尤为重要。
古人云:学起于思,缘于疑。质疑问难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获得发展的前提。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应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那么自我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预习中教师设置的问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即少而精当、难度适中。同时,设计的角度要新颖,对学生富有吸引力,再深入探究甚至为此与别人讨论,以此激发潜意识中创新思维的火花。再者,设计的问题要有价值,让学生有提升自己的空间,在孜孜以求地探寻到这一问题的答案后,再提出自己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为课中的高效学习奠定基础。长此以往,课前的探疑创新学习便会成为一种习惯。
(二)有效的课堂学习
创新学习离不开一个自主支配的空间,所以课堂氛围的营造尤其重要。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问、学生答,往往呈现出一种波澜不惊的问答式课堂;如今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问答式”少了,可是又似乎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整个课堂教学变成了学生无序、低效的讨论,而收获甚微。其实,创新的课堂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只需具有质疑性、探究性、个性化等特点,师生互动,营造创新思维训练的民主氛围。第一,教师要创造性地设置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作铺垫。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多种求解途径。其次,在教学中师生要积极开展双向交流,各抒己见,沟通彼此对问题的认识和看法,阐明各自的观点和理由,再平等、公正地讨论、验证各自的观点和看法,要让学生在探究的氛围中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第三,营造使每一个个体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使优生发挥特长优势,使后进生不因为有错误观点而受到冷嘲热讽;要消除后进生对学习的恐惧感,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如作文评讲课,不少人认为很难做到有效、创新。其实,在笔者看来如能把以上三种创新的举措贯穿其中,学生在这种民主氛围中必将成为称职的主人,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评中见奇》作文评讲课上,笔者首先出示了学生的问题片段,让学生作为一个指导者高屋建瓴地对此提出看法,笔者从中肯定学生的成绩;接着进行小组互动,对每一位成员的习作展开讨论、探究,发现共性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展示优秀文章,让学生去发现自己文章中的闪光之处,体验到写作的快乐,进而消除了少数学生对写作的恐惧感,让他们喜欢上作文。
(三)深入的课外拓展
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因为语文学习不仅在课内,更重要的是“生活处处皆语文”,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火把”,让它燃遍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开放性也是创新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语文学习的开放性应体现在课内向课外的延伸,不但要关注文本,更要关注社会生活。语文学习绝不应是象牙塔里的咬文嚼字,要配合文本对社会生活怀有极大的热情,因为社会生活是我们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之际,我多次就奥运问题开展征文、小记者采访、知识辩论等系列活动。这样的活动是穿插在语文学习中的,信息量大,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充分调动了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当然,语文创新学习还可与语文教材中的专题、综合实践活动等配套进行,用课外知识、生活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以获得更大的创新空间。
活水二:培养创新的协作精神
交流与合作是现代人必备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学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与他人平等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语文这门学科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合作学习的平台,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善于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在“合作”中求知。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转换角色,变传统的学生学习的指挥者、统治者为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使自己成为学生求知的伙伴。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又乐于听取他人意见的良好品质,提升学生合作、交流、协调的能力。
(一)建立合作小组。以前后四人为一组,尽量考虑到学生的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因素,合理搭配。组内成员要有角色分工,每个小组推荐一名组长或学生轮流担当组长,以安排任务,监管过程,其他成员或是发言人或是辩论人或是记录人等。
(二)精选合作内容。笔者认为,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得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没有价值的合作是一种无用功,会使学生厌倦。因此,精选有一定的探究价值的合作内容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而且所选内容应该具有一定难度,答案多元化,学生感兴趣,爱参与。如教《多彩的夏天》一课,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其中描述夏天特点的一句话,反复诵读,体会这句话概括了夏天的什么特点。各小组再共同学习。 “文中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这些特点?哪些语句你很喜欢或很有感融?为什么?”等重点内容。由于是学生关心的问题,大家有参与讨论的兴趣,再加上其答案不止一个,几乎每位学生都能悟出一两点,所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三)引导独立思考。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个体需求的基础上的,学生只有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合作学习才有坚定的基础,这样的合作学习才会有成效。在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决不能只当旁观者,而应该是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教师应该将合作学习的观念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不断引导学生开拓思维独立思考,通过师生合作带来丰硕的学习成果。
(四)培养合作意识。为了扩大小组学习的成果,全班交流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在组织交流时,一般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汇报,也可以由教师指定那些在巡视中发现的持有典型疑问或不同意见的学生交流。如第七册第二组口语交际《购书谈体会》,我们就有意识地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一个小品;交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上台演一演,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建立评价机制。积极的评价能促进小组更加有效地进行合作。对于要表扬的合作小组,更要关注的是小组合作成效所能达到的程度,可采用个人自荐、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形式,每周评出优秀合作小组,并奖给流动红旗,形成激励机制,从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活水三:传授创新的方法
创新思维的重要特征是批判性和发散性。批判性就是不盲从错误的言行,以自己的独立思考来激浊扬清,拒绝复制型思维。创造从怀疑开始,怀疑就是思考,就是批判的前奏。思维的发散性,就是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式。传统的教学方法把教学时间和空间“集装箱”式的程式化,使师生缺乏个性化的思维选择;从而抑制甚至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很难培养起优良的思维品质。因此,在创新教学中要适当调整教材的结构和体系,加强对创新思维方法和技巧的训练。
课堂上的默读思考,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潜心研究;讨论就应该让学生各抒己见,议论纷纷;朗读就应该书声朗朗,声情并茂。当学生有疑惑时,教师从思维方法上加以点拨,开启学生思想的闸门,让学生才思泉涌;当学生遇到难点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集思广益,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当学生争执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时,采取讨论式或多方辩论式,让学生充分各抒己见,这本身就是很好的语文实践活动。有的课文人物形象生动、对话精彩,就让学生分角色去演一演,如《皇帝的新装》《晏子使楚》,可以编成课本剧,在班级、学校演出,还可以给其他班送戏;有的课文为我们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就让学生去画一画,或设计出图文并茂的板书,如《三峡》《阿里山纪行》。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为学生不断地注入源头活水,以培养创新学习的思维品质和实实在在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当下面临的紧迫课题。笔者愿与同行齐努力,瞄准创新新标杆,取得新成果。
活水一:创设创新的民主氛围
陶行知说:“创造力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并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民主氛围是学生创造力形成的甘霖和沃土,而学生学习的每一阶段都可能因为教育者的教育民主,让创新思维的火花闪耀出最绚丽的色彩。
(一)精当的课前激发
学生的课前学习阶段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奏。如演奏错误百出或苍白无力,都很有可能影响课中思维的连贯与创新,因此课前激发学生的探求兴趣尤为重要。
古人云:学起于思,缘于疑。质疑问难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获得发展的前提。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应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那么自我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预习中教师设置的问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即少而精当、难度适中。同时,设计的角度要新颖,对学生富有吸引力,再深入探究甚至为此与别人讨论,以此激发潜意识中创新思维的火花。再者,设计的问题要有价值,让学生有提升自己的空间,在孜孜以求地探寻到这一问题的答案后,再提出自己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为课中的高效学习奠定基础。长此以往,课前的探疑创新学习便会成为一种习惯。
(二)有效的课堂学习
创新学习离不开一个自主支配的空间,所以课堂氛围的营造尤其重要。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问、学生答,往往呈现出一种波澜不惊的问答式课堂;如今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问答式”少了,可是又似乎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整个课堂教学变成了学生无序、低效的讨论,而收获甚微。其实,创新的课堂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只需具有质疑性、探究性、个性化等特点,师生互动,营造创新思维训练的民主氛围。第一,教师要创造性地设置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作铺垫。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多种求解途径。其次,在教学中师生要积极开展双向交流,各抒己见,沟通彼此对问题的认识和看法,阐明各自的观点和理由,再平等、公正地讨论、验证各自的观点和看法,要让学生在探究的氛围中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第三,营造使每一个个体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使优生发挥特长优势,使后进生不因为有错误观点而受到冷嘲热讽;要消除后进生对学习的恐惧感,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如作文评讲课,不少人认为很难做到有效、创新。其实,在笔者看来如能把以上三种创新的举措贯穿其中,学生在这种民主氛围中必将成为称职的主人,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评中见奇》作文评讲课上,笔者首先出示了学生的问题片段,让学生作为一个指导者高屋建瓴地对此提出看法,笔者从中肯定学生的成绩;接着进行小组互动,对每一位成员的习作展开讨论、探究,发现共性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展示优秀文章,让学生去发现自己文章中的闪光之处,体验到写作的快乐,进而消除了少数学生对写作的恐惧感,让他们喜欢上作文。
(三)深入的课外拓展
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因为语文学习不仅在课内,更重要的是“生活处处皆语文”,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火把”,让它燃遍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开放性也是创新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语文学习的开放性应体现在课内向课外的延伸,不但要关注文本,更要关注社会生活。语文学习绝不应是象牙塔里的咬文嚼字,要配合文本对社会生活怀有极大的热情,因为社会生活是我们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之际,我多次就奥运问题开展征文、小记者采访、知识辩论等系列活动。这样的活动是穿插在语文学习中的,信息量大,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充分调动了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当然,语文创新学习还可与语文教材中的专题、综合实践活动等配套进行,用课外知识、生活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以获得更大的创新空间。
活水二:培养创新的协作精神
交流与合作是现代人必备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学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与他人平等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语文这门学科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合作学习的平台,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善于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在“合作”中求知。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转换角色,变传统的学生学习的指挥者、统治者为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使自己成为学生求知的伙伴。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又乐于听取他人意见的良好品质,提升学生合作、交流、协调的能力。
(一)建立合作小组。以前后四人为一组,尽量考虑到学生的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因素,合理搭配。组内成员要有角色分工,每个小组推荐一名组长或学生轮流担当组长,以安排任务,监管过程,其他成员或是发言人或是辩论人或是记录人等。
(二)精选合作内容。笔者认为,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得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没有价值的合作是一种无用功,会使学生厌倦。因此,精选有一定的探究价值的合作内容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而且所选内容应该具有一定难度,答案多元化,学生感兴趣,爱参与。如教《多彩的夏天》一课,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其中描述夏天特点的一句话,反复诵读,体会这句话概括了夏天的什么特点。各小组再共同学习。 “文中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这些特点?哪些语句你很喜欢或很有感融?为什么?”等重点内容。由于是学生关心的问题,大家有参与讨论的兴趣,再加上其答案不止一个,几乎每位学生都能悟出一两点,所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三)引导独立思考。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个体需求的基础上的,学生只有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合作学习才有坚定的基础,这样的合作学习才会有成效。在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决不能只当旁观者,而应该是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教师应该将合作学习的观念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不断引导学生开拓思维独立思考,通过师生合作带来丰硕的学习成果。
(四)培养合作意识。为了扩大小组学习的成果,全班交流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在组织交流时,一般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汇报,也可以由教师指定那些在巡视中发现的持有典型疑问或不同意见的学生交流。如第七册第二组口语交际《购书谈体会》,我们就有意识地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一个小品;交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上台演一演,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建立评价机制。积极的评价能促进小组更加有效地进行合作。对于要表扬的合作小组,更要关注的是小组合作成效所能达到的程度,可采用个人自荐、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形式,每周评出优秀合作小组,并奖给流动红旗,形成激励机制,从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活水三:传授创新的方法
创新思维的重要特征是批判性和发散性。批判性就是不盲从错误的言行,以自己的独立思考来激浊扬清,拒绝复制型思维。创造从怀疑开始,怀疑就是思考,就是批判的前奏。思维的发散性,就是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式。传统的教学方法把教学时间和空间“集装箱”式的程式化,使师生缺乏个性化的思维选择;从而抑制甚至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很难培养起优良的思维品质。因此,在创新教学中要适当调整教材的结构和体系,加强对创新思维方法和技巧的训练。
课堂上的默读思考,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潜心研究;讨论就应该让学生各抒己见,议论纷纷;朗读就应该书声朗朗,声情并茂。当学生有疑惑时,教师从思维方法上加以点拨,开启学生思想的闸门,让学生才思泉涌;当学生遇到难点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集思广益,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当学生争执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时,采取讨论式或多方辩论式,让学生充分各抒己见,这本身就是很好的语文实践活动。有的课文人物形象生动、对话精彩,就让学生分角色去演一演,如《皇帝的新装》《晏子使楚》,可以编成课本剧,在班级、学校演出,还可以给其他班送戏;有的课文为我们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就让学生去画一画,或设计出图文并茂的板书,如《三峡》《阿里山纪行》。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为学生不断地注入源头活水,以培养创新学习的思维品质和实实在在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当下面临的紧迫课题。笔者愿与同行齐努力,瞄准创新新标杆,取得新成果。